毛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修订稿
2023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进入2022年1月纺织原料市场行情连续上月跌势,但从月中开头行情呈震荡走稳,截止1月30日纺织指数为809点,较月初835点跌了3.11%,较周期内最高点1074点(2022-02-19)下降了24.67%,较2022年01月18日最低点807点上涨了0.25%。
(注:周期指2022-12-01至今)。
从价格监测的1月纺织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可以看出,纺织行业景气度照旧不高。
详细来看,一、跌多涨少。
共监测的21个纺织原料商品中,环比来看,“万绿丛中一点红”,仅人棉纱环比上涨0.17%,同比来看,“全军覆没”。
二、化纤板块跌幅最大。
环比跌幅前13个产品均是化纤产品,且跌幅都超过了3%,其中跌幅前3的分别为丙烯腈(-16.11%)、锦纶短纤(-9.97%)、涤纶DTY(-8.93%)。
供过于求丙烯腈产业链跌入“深渊”2022年丙烯腈产业链“技压群芳”,是纺织行业中惟一上涨的明星产品,全年丙烯腈涨幅超过10%,腈纶涨幅超过6%。
但是今年开局不利,丙烯腈直接跌入深渊。
从去年11月份开头,随着丙烯腈新产能投产预期及国际原油大跌,行情就已消失小幅下滑态势。
进入1月首先是新产品造成的冲击扩散全国,其次是北方地区一大型工厂为了避库存,低价走量,中间商炒跌气氛明显。
同时下游需求面照旧偏弱。
尽管1月华东地区部分装置检修,并且原料丙烯价格上涨,然而也难逃自身供过于求局面,行情大幅走低。
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家用纺织品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讨论报告》。
利空连续 PTA产业链反弹“昙花一现”PTA产业链连续跌势,1月中下旬国内几套PTA装置因故障被迫停车,导致行情消失小幅反弹,但随着装置间续重启,很快行情又连续走弱,截止目前PTA行业开工率在71%左右。
1月WTI原油跌幅17%以上,PX跌幅13%以上,对PTA成本支撑减弱,而且聚酯工厂选购消极,且春节接近,下游织造活动将渐渐萎缩,江浙织机负荷目前降至55%四周,后期将会连续下降。
纺织行业国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纺织行业国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纺织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之一,发展迅猛。
本文将对纺织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纺织行业国内发展现状1.1 产业规模扩大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纺织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如今,我国纺织产业规模庞大,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制造和纺织品出口国。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纺织行业的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在万亿级别,贡献了大量的就业和税收。
1.2 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环保意识的增强也推动了纺织行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动了环保型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
1.3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中国纺织品牢固占据了国际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品牌选择在中国生产纺织品,以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成本。
同时,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大,纺织品品牌的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国内纺织行业的市场利润逐年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纺织行业未来趋势分析2.1 智能化生产的推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生产成为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2 绿色、可持续发展环保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纺织行业同样面临着环保的压力。
未来,纺织行业需要加大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绿色纺织品的生产和应用。
同时,可以通过循环经济的方式,实现纺织品的再利用和资源回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深度定制和个性化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纺织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未来的纺织行业将面临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和定制化产品需求。
纺织企业需要通过创新设计、数字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具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
2023-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2023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报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23年,我国纺织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深入推动转型升级。
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政策举措支持下,内销市场持续回暖,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持续回升,生产、出口、投资等主要经济运行指标降幅逐步收窄,利润增速由负转正,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2023年行业运行态势(一)纺织业及服装服饰业生产下降,化学纤维制造业生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规模以上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0.6%、-7.6%、9.6%。
从单月增速看,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分别从3月、8月起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并持续保持增长,服装服饰业全年处于负增长,但降幅逐步收窄。
2023年,规模以上纺织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化学纤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规模以上纺织业产能利用率为76.4%,较2022年下降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84.3%,上升2.0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2023年规模以上纱产量比上年下降2.2%,布产量下降4.8%,化学纤维产量增长10.3%。
(二)内销保持回暖势头2023年,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在居民收入增长、线下消费场景拓展、国家促消费政策发力等因素支撑下,纺织服装产品内销实现恢复性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9%,增速较2022年上升19.4个百分点。
直播、短视频等新模式新业态带动网络渠道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我国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8%,增速较2022年加快7.3个百分点。
纺织服装内销实现较好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内销市场的逐步恢复,另一方面是2022年低基数影响。
2022年11月、12月,内销市场出现大幅下滑,受基数较低影响,2023年11月、12月单月消费增速明显加快,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2.0%、26.0%。
中国小毛纺企业生存苦难的原因及毛纺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小毛纺企业生存苦难的原因及毛纺行业经营现状分析毛纺woolspinning把毛纤维加工成纱线的纺纱工艺过程。
毛纤维以羊毛为主,也包括山羊绒、兔毛、马海毛、牦牛毛等特种动物毛。
毛纺过程也可用于毛型化纤纯纺、混纺以及与其他天然纤维混纺。
用纯纺和混纺毛纱织制的毛织物、针织物、毛毯等,具有保暖、吸湿、富于弹性和耐磨等特点。
用毛织物制成的服装手感柔润、丰满和挺刮。
毛纱还用以织制工业用呢、文体用品和地毯等。
人们早就利用羊毛纺纱,编结毛衣用以御寒。
中国新疆曾出土3000年前的毛织品,欧洲在中古时代,粗梳毛纺已盛行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后逐渐传布到其他国家。
精梳毛纺在1850年前后开始发展,法式精梳机(直型精梳机)和英式精梳机(圆型精梳机)相继问世,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精梳工艺:法式适用于细毛;英式适用于粗长的羊毛。
针梳机是在法国开始应用的。
半精梳毛纺是在以后逐渐形成的。
金融危机以来,多重压力使得纺织服装行业内忧心忡忡。
国内棉花短缺、化纤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印染用水量过大、能源供应不平衡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日渐突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美国次贷危机等内外部不利因素将很多企业推到了生存的边缘。
随着政府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小型纺织企业贷款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节能减排的政府工作重点又将加大对纺织印染行业的监管力度,使企业腹背受敌。
对于产能已经过剩、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纺织行业来说,大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实在不小,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逼迫行业放慢增长速度同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中小毛纺企业生存苦难的原因分析1、环保——扼杀中小企业的利器!2016年开始,越来越严的环保督察让毛纺企业透不过气,中国纺织化纤行业产业严重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很多落后的产能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尤其是不拥有先进生产装置的生产企业。
而所谓的“去产能”,应该是去落后的产能,去对环境有污染的产能。
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一、问题分析纺织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目前纺织行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1.1 环保问题纺织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原料和染料,这些物质在排放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传统的染色工艺也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纺织行业需要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推动绿色生产。
1.2 劳动力短缺纺织行业对人力资源需求较高,但近年来劳动力短缺却日趋严重。
一方面是由于相关技能培训不足导致了技术工人匮乏;另一方面是由于年轻人转向其他就业领域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紧张。
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招聘和留住员工方面都面临很大压力。
1.3 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中国制造的纺织品质量远低于国际水平,品牌形象不佳。
同时,当前纺织行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独特设计,中国纺织品难以在全球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二、意见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2.1 加强环保措施纺织企业应该积极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染整工艺,采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传统化学原料,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在排放控制方面加大投入,推动纺织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2 提升人才培养和吸引力政府应加大对纺织行业的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校园招聘、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福利体系以及晋升机制来留住人才。
2.3 加强质量管理与创新能力建设企业应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吸纳和培养高层次的研发设计人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2.4 加强产业链合作与资源整合纺织企业应积极主动参与产业链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互动和优化配置。
通过开展与供应商、渠道商、品牌商等各环节的紧密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2.5 拓宽国内外市场纺织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在传统出口市场基础上寻找新兴市场,注重品牌形象和产品差异化。
整体运行稳中承压

整体运行稳中承压作者: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3年第42期2023年前三季度长丝织造行业经济运行分析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紧缩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加快显现,外需总体回落。
国内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家保经济保增长决心坚定,宏观政策协调发力,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在此背景下,我国长丝织造行业整体效益略有改善,内销市场承压缓进,外贸出口量同比增长,但盈利压力较为突出,平稳运行仍面临需求不足、订单萎缩、成本上涨等诸多考验。
一、行业经济运行压力较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利润率为3%,较2022年同期减少0.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4%,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8%,利润率为2.2%,较2022年同期减少0.4个百分点。
在全球市场需求萎靡的形势下,长丝织造行业整体承压运行。
但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加之生产、用工等成本上涨,利润空间明显被挤压,盈利能力仍待修复。
企业也普遍表示今年处于微利运行态势,主营产品价格低位,基本无盈利空间。
二、生产形势承压受需求低迷的影响,长丝织造企业存在订单不足、库存增加等困难,满负荷生产压力较大。
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统计,2023年上半年,盛泽、长兴、秀洲、龙湖、泗阳、平望、七都、柯桥、小海九地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为147亿米,同比减少1.1%。
盛泽、长兴、泗阳、平望、七都五地产量同比减少5%;秀洲、柯桥、小海三地产量同比微增0.7%;龙湖产量增长22.1%,其原因是由于2022年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当年基数较低。
通过调研了解到上半年行业整体开工不足,主要是因为订单不足,企业主动限产,也有生产成本过高、夏季高温天气影响等原因。
羊绒纺织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羊绒纺织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监管、政策及法规 (4)1、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政策及法规 (5)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8)1、行业概况 (8)2、行业基本特征 (9)(1)周期性特征 (9)(2)季节性特征 (10)(3)区域性特征 (10)(4)资金密集型行业 (11)(5)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征 (11)(6)资源依托型行业 (12)3、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2)(1)有利因素 (12)①资源优势 (12)②人力资源优势 (12)③政策支持 (13)④国际贸易环境改善 (13)(2)不利因素 (14)①资源总量有限,产品结构有待调整 (14)②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工能力过剩 (15)④国品牌的投入和积累较国际品牌仍有一定差距 (15)⑤羊绒企业议价能力不足,缺乏主动权 (16)4、羊绒纺织行业的进入壁垒 (16)5、行业市场化程度及竞争格局 (17)6、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因素 (17)(1)行业利润水平 (17)(2)影响行业利润水平的主要因素 (18)①行业政策 (18)②人民币汇率 (18)③原料价格波动 (19)7、市场供求关系及变动趋势 (19)8、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0)9、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21)10、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22)11、行业发展趋势 (23)(1)产业结构调整,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 (23)(2)行业呈现整合趋势,集中度提高 (23)(3)产业升级、技术提高,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 (24)(4)我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25)12、进出口政策对纺织行业的影响 (25)(1)我国出口政策对纺织行业的影响 (25)(2)后配额时代的非关税壁垒影响 (26)三、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6)1、鄂尔多斯资源股份 (27)2、及天山毛纺织股份 (28)3、康赛妮毛绒制品 (28)4、鹿王羊绒 (28)5、中土畜雪莲股份 (28)6、珍贝珍贝公司 (29)7、中银绒业股份 (29)一、行业监管、政策及法规1、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目前,从行业监管上,我国纺织行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其施行二元管理。
为“十四五”开局起好步, 纺织各行业展现韧性与活力

为“十四五”开局起好步,纺织各行业展现韧性与活力作者: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1年第33期8月25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析,2021年上半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来看增速尚未完全恢复,行业仍需持续努力。
作为工业体系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数据的市场敏感性比较高。
基于此,主要分行业基于自身的特殊性,对本行业进行了更加深入、全面、细化的分析,对全行业集中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从而形成对整个纺织行业发展比较明确的提示。
本期特刊登部分行业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为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参考。
2021年上半年化纤行业运行分析:整体运行态势良好,主要指标回升较快202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纺织服装内需市场得到明显改善,国际市场需求也有所回暖,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为化纤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成本支撑。
化纤行业经济运行整体态势保持良好,主要运行指标出现较快回升。
展望全年,化纤行业运行仍将面临诸多考验,行业需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化纤行业总体开工负荷较2020年同期明显提升,固然有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但和近几年来同期水平相比也是处于高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6月,化纤产量为3337万吨,同比增加17.12%。
为了避免由于2020年低基数而造成的高增长对行业运行态势的误判,我们以2019年上半年为基期,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下同),化纤产量两年平均增速为9.10%。
分月度来看,随着去年春节后行业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化纤产量基数快速提高,导致今年1—6月的产量同比增速逐月回落。
二、成本支撑明显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持续走强,1—6月国际油价持续上涨,WTI原油价格由年初的50美元/桶左右,6月份突破70美元/桶,超过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油价水平。
受原油价格走高影响,化纤成本随之节节攀升,1—6月化纤市场价格涨幅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
析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毛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05年头3个季度毛纺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销售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国内销售比外销活跃,内需拉动是行业生产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贸易摩擦涉及的毛纺产品不算多,但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其影响不能低估。
预计,2005年毛纺行业生产比较饱满,出口总体保持增长,但增幅可能减缓,总体运行不会出现大波动,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
毛纺内销市场稳定,部分产品外销增长迅猛
进入2005年,全行业产销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
1-9月规模以上毛纺织、毛针织、毛纺制品企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3%、26%和20%,均高于同期出口交货值24%、22%和18%的增长幅度,表明毛纺产品国内销售比外销活跃,内需拉动是行业生产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毛纺产品出口同样对行业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1-9月洗净毛、毛条、面料、化纤毛毯、羊绒衫、毛梭织服装等出口数量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增速分别达到:洗净毛19%(2.4万吨)、毛条56%(2万吨)、面料20%(9141万米)、化纤毛毯31%(16898万条)、羊绒衫46%(1502万件)和毛梭织服装32%(4563万件);毛纱线出口同比增长2.1%(6.9万吨);只有毛针织服装出口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同比下降17%(21514万件),其中羊毛衫下降1%(8758万件)。
一般贸易出口数量增加,出口总体表现良好。
生产继续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在内外销两个市场的作用下,1-9月毛纺生产比上年又有提高。
初步统计,1-9月主要品种毛纱线和面料累计生产同比分别增长4.9%和16.1%。
1271户毛纺织企业、1578户毛针织服装企业和219户毛纺制品企业完成产销率分别达到97%、97.3%和95.9%。
2005年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所幸的是上半年进口羊毛的美元价格相对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进入8月以来,进口羊毛价格持续走低(目前比年初低10%左右)。
1-9月进口各类羊毛19.4万吨,同比增长5%,表明羊毛需求比较平稳。
2005年
纺织服装行业经营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贸易摩擦使配额取消这一利好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广大生产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各种挑战,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综合分析1-9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成本、利润构成情况,毛纺织、毛针织服装和毛纺制品行业实现利润分别为23.7亿元、13.2亿元和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6%和130%;销售利润率分别为
3.4%、3.3%和3.4%;同比分别提高0.1、0.6和1.6个百分点;三费比率分别为5.7%、8.3%和7.9%,同比分别下降0.6、0.2和0.7个百分点。
表明行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运行质量得到改善。
传统毛针织服装市场竞争力减弱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毛针织服装的市场受到了不断壮大的其他类别服装市场的严重冲击,销售比较平淡。
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全国重点大型零售销售企业2004年各类服装累计销售量同比平均增长15.4%,其中皮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男西装累计销售数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0.9%、25.8%、22.7%、22%和20%,超过平均增长幅度,而羊绒羊毛衫销量同比只增长了
4.6%。
2005年1-9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销售企业各类服装累计销售量同比平均增长17.9%,其中,皮装、防寒服、男西装、T恤等品种的销售同比分别增长56.7%、28.8%、24.7%和22.7%,而羊绒羊毛衫销量同比减少了9.1%。
从国际市场看,2005年,毛针织服装出口出现了负增长,1-9月出口数量同比减少17%,其中羊毛衫出口数量同比减少1%,反映出传统的毛针织服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减弱。
贸易摩擦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1、配额地区出口增长较快,2005年毛纺产品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产品出口目的地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配额地区出口增幅较大,非配额地区出口数量减少,甚至负增长(见表1)。
表1:2005年1-9月主要毛纺产品出口目的地商品单出口总计出口欧盟出口美国出口日本出口香港位累计数量份额数量份额数量份额数量份额数量数量同比 % 同比 % 同比 % 同比 % 同比±% ±% ±% ±% ±%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2、贸易摩擦涉及毛纺产品不多今年纺织品贸易摩擦逐渐升级,但目前涉及的毛纺产品不算多。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输欧5类套头衫,其中含毛的产品仅占12%。
而毛针织服装主要在国内销售(80%左右)。
尽管如此,在应对这种局面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行业,还是企业都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6月11日,中欧签署《中欧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的谅解备忘录》前后,为躲避下半年出口配额限制,企业出口速度明显加快,以毛针织服装出口为例,仅6月出口数量就占上半年出口总量的32%,7月出口数量又比6月增长50%,结果出现了超过限制数量而造成产品在出口目的地压港无法入关的局面(即使是拿到配额的企业,还未使用多少就遇到封关,配额作废)。
9月初,中欧对我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达成一致,欧盟对5类套头衫产品进口采取提前预支2006配额的做法,解决入关问题。
虽然解决了眼前的矛盾,但是对明年的出口无疑会造成影响(表2)。
表2:中欧为解决压港无法入关产品将采取如下解决方案:进口欧盟 2005年 2006年增长率预支2006年进口 2006年实际2006年实际产品数量(万件) 数量(万件) % 数量(万件) 进口(万件) 增长率% 5类18155 19970 10 999 18972 4.5 目前,中美纺织品谈判已经达成协议,毛制裤子(447)和毛西服(443)将受到出口限制。
贸易摩擦会长期存在。
因此使得贸易环境变得十分不稳定,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经营更加谨慎,包括采购原料的方式由大批量集中采购,向小批量、多次购买的方式转变。
所以贸易摩擦对行业的影响绝不能低估。
今年以来出口关税几经调整之后,目前仍有17项含毛服装产品保留在征税产品目录中,对企业也有一定影响。
预计生产比较饱满,出口总体保持增长目前国内毛纺产品进入了销售旺季,初级加工产品、面料、化纤毛毯等产品的出口市场也有一定的空间,预计全年企业的生产任务比较饱满。
虽然有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存在,如原料、燃料、动力价格涨幅持续高涨,导致成本
上升;汇率变化,是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出口会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出口增速可能放缓;羊毛产品的竞争力渐弱,影响羊毛的使用数量等等。
但仍然可以预计,2005年毛纺行业生产仍将比较饱满,出口总体保持增长,但增幅可能减缓,总体运行不会出现大波动,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