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大学语文试卷a

合集下载

2009年大学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2009年大学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2009年大学语文真题+答案解析2009年考试试题大学语文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三曹”中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的是( )A.曹丕外于B.曹操中C.曹植D.曹容2.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 )A.杜甫B.孟浩然C.谢朓D.汪伦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A.王安石B.司马光C.陶渊明D.刘义庆4.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的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5.下列诗人属于“新月派”的是 ( )A.艾青B.徐志摩D.田间6.《氓》中运用“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7.元代从事杂剧及散曲创作、有“曲状元”誉称的是( )A.王实甫B.马致远C.关汉卿D.张养浩8.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9.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 )A.《秋水》B.《郑伯克段于鄢》C.《冯谖客孟尝君》D.《李将军列传》10.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B.战歌C.牧歌D.恋歌11.在《我愿是一条急流》的五组对应意象中,与“急流”相对应的意象是( )A.小鱼C.烈火D.太阳12.沈从文的中篇小说代表作是( )A.《萧萧》B.《湘西》C.《边城》D.《长河》13.小说《麦琪的礼物》的风格特征是( )A.含泪的微笑B.辛辣的讽刺C.痛苦的叙述D.冷峻的幽默14.侯方域在《马伶传》一文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借代C.象征D.拟人1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伶官 B.天命C.人事D.佞人16.《李将军列传》一文中,李广将兵的特点是 ( )A.谨守法度B.行无部伍行阵C.正部曲行伍营阵D.士吏治军簿至明17.下列属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品是( )A.《聊斋志异》B.《孽海花》C.《儒林外史》D.《金瓶梅》18.先秦时期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黑暗现实的人是( )A.庄子B.老子C.荀子墨子D.墨子19.在中国诗歌史上,格律诗定形于唐朝,发端于( )A.汉代B.南北朝C.五代D.隋朝20.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辫子事件B.赵七爷的竹布长衫C.九斤老太的唠叨D.张勋复辟21.王昌龄诗“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B.借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梁启超倡导的“三界革命”的是( )A.诗界革命B.小说界革命C.文界革命D.艺术界革命2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不是象征着历史中国负重缓行的意象是( )A.雪被下古莲的胚芽B.破旧的老水车C.千瘪的稻穗D.淤滩上的驳船24.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A.巴金B.茅盾C.老舍D.赵树理25.下列作品不属于契诃夫的是( )A.《第六病室》B.《苦恼》C.《一个小官员之死》D.《警察和赞美诗》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此中有真意,。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8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zhù藏mì(谧)③斫.痕(zhuó)④庇荫.)2.解释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4分)①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②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项是(B)(2分)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使我们,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的,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可写,这就是缺乏课外阅读的表现,如果多看些书,这些问题都可以。

A.获益匪浅浑然一体水到渠成B.获益匪浅相辅相成迎刃而解C.豁然开朗相辅相成水到渠成D.豁然开朗浑然一体迎刃而解4.下面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4分)①排水量1.85万吨的“昆仑山”号舰是中国海军目前现如今吨位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

排水量1.85万吨的“昆仑山”号舰是中国海军目前吨位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

②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很坏的作风。

言行不一致,是一种很坏的作风。

5.下面是有关“水”的三则材料,请你认真阅读,然后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至少写出两条)(4分)(一)世界水日水危机已经是全球性的事实。

无数有识之士为此忧心忡忡。

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召开水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把水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已经过去,把水当成宝贵资源的时代已经到来。

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每次世界水日,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

(二)厕所节水(1)你如果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

但须注意,砖头或可乐瓶放得不要妨碍水箱部件的运动。

(2)水箱漏水很多,因为进水止水橡皮阀不严,灌水不止,水满以后就从溢流孔流走;出水口止水橡皮阀不严,就不停流走水,进水管不停地进水。

[大学语文]参考试卷

[大学语文]参考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大学语文》试卷(A)适用班级:所有2010级本科班级及部分抽考专科班级。

注:1.请考生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凡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外有姓名、班级学号、记号的,以作弊论。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1. 白鹿洞因唐代的()在此读书,养一白鹿自娱,又因此地四山环合俯视似洞而得名。

A.李白B.白居易C.李渤D.王勃2. 清代大学者王夫之评价《采薇》中的()四句是“以乐景写哀景,以哀景写乐景,一倍增其哀乐。

”A.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D.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3. 《髻》这篇散文中“母亲”的人生悲剧是由于()所造成的。

A.母亲自己的性格B.姨娘的生活方式C.父亲的生活方式D.畸形的家庭婚姻制度4. 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留给后世以无限的感慨。

宋代著名词人()以一首《夏日绝句》,对这位大英雄表达了无限的钦佩。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文天祥5. “只有一个人爱乐那朝圣者的灵魂。

”(叶芝《当你老了》)中的“朝圣者”意谓()。

A.伊斯兰教朝圣者B.基督教朝圣者C.佛教朝圣者D.献身爱尔兰独立事业者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三境界”说,其中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本出自()。

A.晏殊的《蝶恋花》B.欧阳修的《蝶恋花》C.辛弃疾的《青玉案》D.冯延巳的《踏鹊枝》7.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的经典著作,但学术界对此书的真实性多有歧见。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8. (多选)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认为:“士”在人格追求上的最佳境界应为()。

A.精神独立B.思想自由C.著述丰瞻D.学术宏富9. (多选)《哈姆莱特》中新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表现为()。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含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含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

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

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

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

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

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

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

“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

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

《大学语文》A试题

《大学语文》A试题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大学语文》试卷(A卷)年级专业层次注意事项:1.满分100分。

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考生必须将“学生姓名”和“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考生必须在签到表上签到,否则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清澈.覆辙.撤.除风驰电掣.天寒地坼.B.饯.别践.约兽槛.剑.拔弩张前车之鉴.C.蓦.然膜.拜抹.杀漠.不关心秣.马厉兵D.缜.密箴.言甄.别百福并臻.忠贞.不渝2.下列词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蕴.蓄(yùn)一曝.十寒(pù)煦.暖(xù)非分.之想(fân)B.着.想(zhuó)冠.冕堂皇(guàn)裨.益(bì)厉兵秣.马(mâ)C.恪.守(kâ)屏.气凝神(bǐng)粘.贴(nián)夜阑.人静(lán)D.麻痹.(pì)宽宏大度.(dù)埋.怨(mán)垂涎.欲滴(xiá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撤手锏珠联璧合融会贯通冒天下之大不违B.鸿门宴囤积居奇心猿意马口惠而实不至C.押轴戏残羹冷炙稗官野史事实胜于雄辨D.绊脚石嘘寒问暖光竿司令胜不骄,败不绥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付出入不敷出浮浅认识肤浅B.沿袭沿木求鱼恬静恬不知耻C.涣散焕然冰释叠翠高潮迭起D.截流开源截流启示征文启事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_______其他国家。

(2)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使工作再忙,他也_______作出答复。

(3)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_______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_______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è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全国2009年7月大学语文试题

全国2009年7月大学语文试题

全国 2009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课程代码: 04729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要求任科教师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满招损,谦得益”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

这里的“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借代C. 比拟D.夸张3. 《咬文嚼字》中,用心理学的“套板反应”原理所论证的道理是()A. 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B. 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C. 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D. 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4.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罗素认为:“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是()A. 坚持亲自验证和注重证据的认知方法B. 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乃至相反的意见C. 克服种种自我的或者群体的中心主义D. 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5. 下列作者中,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是()A. 白居易B. 柳宗元C. 司马光D.辛弃疾6. 《前赤壁赋》用来写景、抒情、说理的主要自然景物是()A. 江水、明月、乌鹊B. 江水、清风、白露C. 江水、明月、清风D. 清风、明月、麋鹿7. 《马伶传》中写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属于()A. 行为描写B. 肖像描写C. 言语描写D. 心理描写8. 《西湖七月半》中作者所写真正赏月的“吾辈”指的是()A. 达官显贵B. 市井百姓C. 文人雅士D. 美女闺秀9. 鲁迅《秋夜》中象征着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意象是()A. 天空B. 枣树C. 小粉红花D. 小青虫10. 《纪念傅雷》一文所歌颂的傅雷的精神品格是()A. 嫉恶如仇,忠贞刚烈B. 忘我工作,无私奉献C. 坚持真理,刚直不屈D. 报效知己,深谋远虑11. 下列《蚂蚁大战》中的语句,采用拟人手法的是()A.发现红蚂蚁的躯体好些已被咬掉,它们比斗犬厮杀更惨烈B.威武雄壮地高奏国歌,以振奋前仆后继的前线战士C.那精瘦的红色斗士像老虎钳一样紧紧咬住死敌的额头不放D.你越深究下去,越觉得它们与人类并无两样12.《我与地坛》:“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

《大学语文》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7、舒婷的《教育诗》借用了前苏联著名教育文艺著作的书名,表明小说的主题与教育有关,被称为“新写实小说”。()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放,两者皆可抛”是匈牙利爱国诗人司汤达的诗句。()
9、歌德历时60年创作的《浮士德》和世界名著《荷马史诗》、《神曲》、《哈姆莱特》齐名。()
10、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在国内一直曾列为禁书的《金瓶梅》是明朝的“四大奇书”之一,且是中国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小说。()
《大学语文》期终考试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沉郁顿挫B、苍凉悲壮C、豪放飘逸D、清新俊逸
2、下列戏曲作品中不属于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是()
A、《紫钗纪》B、《浣纱记》C、《牡丹亭》D、《南柯记》
3、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和庄子B、老子和孔子
A、《荡寇志》B、《镜花缘》C、《孽海花》D、《儿女英雄传》
7、先秦诸子中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是()
A、庄子B、韩非子C、荀子D、孔子
8唐宋八大家中,作为宋朝的领军人物是()
A、欧阳修B、韩愈C、苏轼D、王安石
9、下列哪一部分作品是莫泊桑的()
A、《复活》B、《米隆老爹》C、《麦琪的礼物》D、《父与子》
三、欣赏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20)
醉里挑灯看剑,马作的卢飞快,
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了却居王天下事,
五十弦翻塞外声。赢得生前身后名。
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
四、作文(40分)
1.从项羽“乌江自刎”所想到的
2.我心中的哈姆莱特
(500字左右)
(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B 3.D 4.C 5.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试卷(A 卷) 2009 –2010 学年第 一学期 《 大学语文 》试卷 开课单位: 文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 入场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 (共20 分 每空 2 分) 1. 诗经《蒹葭》中—苍苍———、凄凄、—采采———三个同义的叠词,描绘了蒹葭的繁茂。

2.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3. 孔子有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思想所要求的“思”与“学”的统一,实际上包含了学术在对话砥砺中生存和发展的思想萌芽。

4. 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 《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6. 《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初升的诗句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二、单选题 (共20 分 每题2 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是:( )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 《蒹葭》选自《诗经》的( ) A 魏风 B 秦风 C 郑风 D 齐风 3. 先秦时代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 )。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战国策》 4. 《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 世家 5. 李清照的词集是: ( ) A 、《漱玉词》 B. 《乐章集》 C. 《淮海词》 D. 《稼轩词》 6.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 ) 得分 得分 姓名:学号:系别:年级专业:( 密封线内不答 题)………………………………密………………………………………………封………………………………………线…………………………………A.马致远 B. 王实甫 C. 关汉卿 D. 白朴7.被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称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的是(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D代答闺梦还8.《牡丹亭》主角是( )A、崔莺莺(西厢记)B、张珙C杜丽娘D窦娥冤9.乾隆年间产生的(),把清代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A、《聊斋志异》(文言小说)B、《红楼梦》(白话小说)C《儒林外史》D《镜花缘》10.《神女峰》是()的作品。

A、舒婷B、顾城C冯至D徐志摩三、多选题(下列各题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错选、漏选、多选都不给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1 2 3 4 5得分6 7 8 9 101、下列属于周民族史诗的是()《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A 、《生民》B 、《公刘》C 、《绵》D 、《采薇》E 、《大明》2、下面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B.《诗经》常有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多用比兴手法。

C.《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五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

E.《诗经》中大量任用“风、雅、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才是表现手法)3、《湘夫人》中,出现的香木、香草有( a b )A 、桂B 、兰C 、菊D 、松E 、竹4、庄子看来,下列哪些人或物是不逍遥的(a b c d e )A 、鹏B 、蜩C 、学鸠D 、列子E 、宋荣子5、下列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是(abc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A 、孔融B 、徐干C 、陈琳D 、山涛E 、向秀6、下列作家属于吴中四士的是(ce )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A 、王勃B 、杨炯C 、贺知章D 、卢照邻E 、张旭7、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A 、白朴B 、关汉卿C 、马致远D 、王实甫E 、汤显祖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BCD)A.世称晚唐诗人李贺杜牧为小李杜。

(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B.“苏辛”是宋词“豪放派”代表北宋词人苏轼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并称。

C.柳永是专力作词第一人。

D.我国文学史上“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

E .周邦彦是豪放派词人。

(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9、 临川四梦包括( )A 、《牡丹亭》B 、《邯郸记》C 、《紫钗记》D 、《南柯记》E 、《西厢记》10、 鲁迅的小说集( )是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A 、《呐喊》B 、《彷徨》C 、《狂人日记》D 、《朝花夕拾》E 、《故事新编》四、简答题(共20分,共两题,每题10分) (一)联系《湘夫人》,谈谈《楚辞》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湘夫人》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

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开端,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我国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力,尤其是对诗歌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古朴的四言格局,或六字一句或七字一名,或长或短、或散或骈,不受字数限制,也不于固有的韵律,独创了一种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新体式,是诗歌形体上的一次解放。

楚辞“寄情以物”、“托物以讽”的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有极大的影响。

(二)《病隙碎笔6》中,专家反对安乐死,理由是什么,作者是怎么样反驳的? 那位法律专家反对"安乐死"的另一个理由是: "人没有死的权利。

"个人若连以死抗争的权利都被剥夺,可想而知,他还会有怎样的生的权利。

五、阅读分析题(共20分)(一)阅读《登楼赋》,并做题。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 华实蔽野 ),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 岂穷达而异心 )!得分得分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用文中的诗句说明他登楼的目的。

(2分)作者是王粲;登楼的目的是“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2.补充文中括号中的诗句。

(2分)3.解释(2分)1、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信:确实2、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修:长4、文中多次用典,分析体会典故的含义。

(4分)1)“北弥陶牧,2)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

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4)钟仪幽而楚秦兮5)庄舄显而越吟,这三个典故证明人们的思乡之情。

不因穷困或者显达而改善,说明作者有强烈的思乡心情。

6)俟河清其未极7)惧匏瓜之徒悬兮,8)畏井渫之莫食,这三个典故说明作者盼望国家统一,准备报效国家,又担心自己虽然品德高洁,却不被重用。

全文多处用典,其中第二段以孔子在陈、钟仪楚秦、庄舄越吟等典故,说明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遍人,不论是身在富贵还是处于困境,怀乡恋土是人的共性,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第三段“瓠瓜徒悬”语出《论语》,“井渫不食”语出《周易》,王粲利用这些当时人所熟知的语典,也就为自己的忧虑寻找到往古的回响,所以更显得忧愤深广。

这些典故的成功运用,啬了文章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

:《登楼赋》中所用典故很多.如"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呤"的意思是:从前孔子在陈国断粮,发出了"归去吧,归去吧"的叹息.钟仪遭到囚禁还弹奏楚国乐调,越人庄舄在楚国任执圭之官,不久生病,楚王派人云察看,庄舄病中的呻吟,还是越国的方言.赋中此处典故,以孔子,钟仪,庄舄说明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也不论遭遇的穷达,怀乡之情是人们所共有的.文中其他用典还有"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这两句的含义是:最怕像匏瓜那样高悬而不被人食用,意为徒有才能而不能被任用;就怕淘干净的井水无人饮用,意指修身洁行,怀才立德仍不被任用.这两处用典以"匏瓜","井渫"表示蹉跎一生,不得用世的担忧,委婉动人.(二)阅读下列文字,请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这段文字出自《大学语文》课本中的那篇文章,作者是谁。

(2分)逍遥游作者是庄子2.写出下列字的拼音。

(2分)抟(tuán)阏(e)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北冥有鱼”的“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冥:海,北冥:北海)(2分)A. 其庙独冥B. 一语开冥顽C.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D.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下列各项与“南冥者,天池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2分)A. 此天子气也B.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 未之尝闻(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D.《齐谐》者,志怪者也4.句中加点词与“其名为鹏”的“名”(名字)意义相同的是( c )(2分)A.莫名其妙(名词作动词,说明)B.名闻天下(名声)C.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D. 有名无实(名气,名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