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桥——题扇桥共17页文档

合集下载

绍兴的这些桥都是有故事的,还有很多全国之最呢!

绍兴的这些桥都是有故事的,还有很多全国之最呢!

绍兴的这些桥都是有故事的,还有很多全国之最呢!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

因水而有桥,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绍兴曾被誉为“万桥市”,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石拱桥,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

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南宋宝佑四年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

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

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

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

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越来越被海内外游客所青睐和赞叹。

来绍兴旅游的游客,必然是要到八字桥去走一番的!国内仅有的唐代特长型石梁桥---纤道桥桥在柯桥区阮杜间,与萧绍运河平行,俗称百孔官塘,又称铁链桥。

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长达386.20米,共有115跨,每跨净垮2米左右,桥面用三条石拼成,宽1.50米,桥墩用条石干砌,墩厚1.5米,桥底一般都接近水面,只有东端第四十五垮较高,以通小舟。

该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两端各设茶亭一座。

这种桥全国其他地区未曾发现过,绍兴该桥颇多,有长达1--2公里的,目前还有樊江的贯虹桥和二处残迹,一处在钱清附近,一处近绍兴城。

据说,情侣是必须去走一趟纤道桥的,因为这是你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浪漫!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大桥泾口大桥,位于绍兴陶堰泾口村,跨浙东运河。

由三孔马蹄型拱桥与三孔石梁桥组成。

绍兴古桥

绍兴古桥

绍兴古桥作者:郭军宁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10期“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

”这一著名诗句生动地刻画出了绍兴的历史风貌。

绍兴古称越州,早在7000年前于越民族即在此处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此建都。

秦汉时置会稽郡,隋朝称越州,直到晚唐。

南宋时两度成为临时都城。

1131年宋高宗赵构改年号为“绍兴元年”,取“绍祚中兴”之意。

绍兴地名由此传定,以迄于今。

绍兴盛产青石,绍兴人利用这种石资源,因地制宜构筑了数量众多式样不同的桥梁。

全市现存古桥共有604座,其中宋以前的13座,明以前的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550座。

据清光绪癸巳(1893年)绘制的《绍兴府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千米,平均每0.0231平方千米就有桥一座。

这种密度,为水城威尼斯在二次大战前桥梁密度的45倍,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

所以,绍兴有“桥乡”、“桥都”、“万桥市”之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桥博物馆”。

远古百官桥绍兴自古河流纵横,建桥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河姆渡时代,古越先民就在小河上搭建了用以渡人的木桥和竹桥。

那时已有较大较长的独木舟,“横舟为梁”的浮桥也应运而生。

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成功,会盟会稽论功行赏。

相传,夏禹治水路过此地时曾遗履于该地,故建有“夏履桥”;为纪念大禹历12年治水大功,后人建有“告成桥”。

这两个传说未必准确,但那时已有桥梁的事实不可否认。

在河姆渡遗址地发现的7000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即可佐证。

这种干栏式建筑跨越水面,实为干栏式木桥。

远古木桥中有文字记载的是百官桥。

百官桥又名舜桥。

六朝方志中的《会稽地志》载:“舜桥,舜避丹朱于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桥。

”它传诵了一个“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故事。

后来,历代都把百官桥叫作舜桥并称其为“天下第一桥”。

春秋越王桥春秋战国时期,绍兴是越国的国都。

2000多年前,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屈当奴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

江南运河之浙东运河(二十四)绍兴古桥群

江南运河之浙东运河(二十四)绍兴古桥群

江南运河之浙东运河(二十四)绍兴古桥群
江南水网纵横,至清代有597座。

按当时绍兴辖地面积平摊,每平方公里有31座桥。

艺术巨人陈从周先生在《续越州吟》中赋:“ 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

除了著名的八字桥外,绍兴还有众多的名桥。

太平桥是其中之一。

始建于明代的太平桥是一座石拱桥与石梁桥相结合的桥梁,位于绍兴柯桥的浙东古运河上,与柯桥纤夫道一起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

现为开放式景点。

绍兴现存的古代桥梁中,除石拱桥外,石梁桥占60%。

90%以上的古桥是石阶坡,是江南运河的缩影。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这些桥梁与纵横交错的水运网络引领了世界经济。

工业革命后,桥梁的台阶,限制了轮式交通的发展,现存大大小小的古桥,只要是民间继续使用的古桥上,一定不会少一条水泥制的斜坡道。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工具短距施能的效率;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能量的长距传输;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信息互动。

其本质是克服空间及地理障碍的人文流动,是由点向线、面、空间的客观移动。

绍兴中国古桥博物馆

绍兴中国古桥博物馆

济生活,38岁了还打光棍。

这次他报名去“万友”打工心里很高兴,他说:我一定要好好干。

郑显法对他说:你身体不好,我们会挑稍微轻松一些的活给你干。

柴省长在下寮村访贫时,曾看望了1948年人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今年87岁的老人赵梅设。

郑显法也想见见这位老革命,但不幸的是老人于26日去世了。

来到老人的住处,老人的2个儿子和3个女儿正在为父亲办丧事。

由于家庭困难,39岁的大儿子还找不到对象,小女儿赵美丹流着泪说:“由于交通不便,无钱看病,没法送爸爸下山去治疗。

爸爸临终时说:‘没有看到祖国统一,没有看到村里修好路。

,没有抱到孙子死不瞑目。

’听了父亲的话,我们心都碎了。

”听美丹这么一说,县领导和显法他们眼睛都湿润了。

显法当即从口袋里掏出2000元钱送给赵家,希望好好安葬老人。

山道弯弯,山门启动,从大山走出了一批外出打工的村民。

华副县长说:“这是我当县长以来第一次送村民外出打工。

希望你们有钱了,有技术了,回报家乡,今后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

”方溪乡陈耀民乡长握着郑显法的手连声道:“你这次来方溪招工扶贫,还慷慨捐助钱物价值58000多元,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我们决心通过外出务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等办法,早日甩掉贫困乡的帽-T-。

”性格豪爽的郑显法说:“扶贫是全社会的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柴省长提出的让农民早日脱贫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口绍兴的石桥甚多,历史悠久,式样齐全,风格迥异,素有“中国古桥博物馆”之美称。

相传早在越王勾践时就造了灵汜桥,在绍兴府城东2里处。

唐朝诗人李绅还写了《灵汜桥》诗:“灵汜桥边多感伤,水分湖派达回塘;岸花前石闻幽鸟,湖月高低映绿杨。

能促岁华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根据历史记载,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郡太守马臻在主持筑鉴湖湖堤时,建造了“三大斗门”,把水闸与桥结合在一起,是我国最早的闸桥。

千百年来,在绍兴究竟造了多少石桥是很难估算的。

桥——精选推荐

桥——精选推荐

桥桥1 我的家乡在绍兴。

绍兴不仅是“鱼⽶之乡”,⽽桥也多,⼜古⽼,闻名世界。

家乡的桥有很多,像鲤鱼桥、⼴宁桥、题扇桥、螺蛳桥……可我觉得⼋字桥的建筑形状特殊,造型⾮常壮观,算得上家乡古⽼的景观了。

⼋字桥坐落在古城绍兴东街出⼝的⼀条⼩河上,处在⼴宁桥和东双桥之间。

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桥⾝⽤青⽯块砌成,两侧装有⽯栏,栏板上雕刻着不同的图案,由于年岁已久,图案显得模糊不清,但⽯头上的条纹很明显。

桥的形状很特殊,也很有风格,⾛在桥中间向两边望去,显然就是⼀个“⼋”字开形状。

我想:这就是取名“⼋字桥”的由来吧! ⾛下桥不远处,有⼏棵长得旺盛的樟树,在⼩河边显得⾼⼤⽽美丽,据说也有⼏⼗年的树龄了。

住在这⼀带的⼈们,每⼀天都要经过这座古桥,每⼀⼈都因桥的存在⽽感到幸福和骄傲。

这⾥的游客也很多,他们来⾃五湖四海,有的⼀边欣赏景观,⼀边赞叹古桥雄伟的风貌。

⼋字桥是家乡绍兴⼀座古⽼、历史悠久的古桥。

桥2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桥⼴场,那⾥⼈⼭⼈海。

今天我很⾼兴,因为妈妈准备带我去拍艺术照啦,到了拍照的地⽅,服务员阿姨给我看了⼏本公主的照⽚,当然都是⼩朋友拍的照咯,然后,服务员阿姨⼜带我去选⾐服,选好了⾐服,阿姨说,你吃完中午饭就可以上来拍了,你⼀共有五套哦,我⾼兴极了,妈妈带我吃了⼀顿美味的午饭,吃完了饭,妈妈⼜带了我去了楼上,阿姨说,要把⼿上和脖⼦上的东西拿掉哦。

我拿掉了东西,去选先穿哪件⾐服,选好了⾐服,并穿好了⾐服,之后,店长帮我化了妆,第⼀套是⽩雪公主,妈妈在⼿机⾥拍下了我穿⽩雪公主服之后的样⼦,然后,阿姨把我带到摄影师叔叔那⾥,叔叔叫我摆了很多POSE呢,拍好了第⼀套,我⼜选了第⼆套⾐服,是灰姑娘,我带上了假发,店长阿姨⼜帮我补了补妆,⼜开始拍了,接着,第三套是美⼈鱼 (有尾巴),因为穿着不能⾛路,所以阿姨只好把我抱过去,第四套是也是美⼈鱼呢(没尾巴)第五套⼀开始我选了⼀套绿颜⾊的仙⼦的套装,可是,因为140我穿这套感觉有点⼤,阿姨⼜拿了⼀套120绿⾊的给我试穿,可是,因为我长⼤了,变⾼了,所以那套仙⼦的⾐服我穿着太短了,所以,我只好⼜选了⼀套黄⾊的,很活泼的黄⾊的仙⼦的裙⼦,我穿上正好,那时,我脸上的妆已经淡了,于是,店长阿姨只好,帮我⼜重新化了化妆,阿姨再把我送到叔叔那,拍完了,妈妈就带我回去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3.12桥之美绍兴品桥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12桥之美绍兴品桥素材新人教版

绍兴品桥朱晓平江南水乡绍兴,除有名山、名水、名园之外,还有堪称全国之最的古桥大观。

桥点化了水乡风情,在人们眼中成了另一道景观.绍兴多桥,据清光绪年间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标记,仅府城内就有桥梁22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1座,其桥梁密度比欧洲的威尼斯高出45倍.据1990年的一次调查统计,全市拥有各式桥梁10355座,其中明清时代的石桥700多座,堪称全国之最。

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曾有诗曰: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的石桥多为古桥。

年代久了,就有故事。

桥头有卖纸扇的小摊,扇面蝇头小楷,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王羲之是东晋的“南下干部”,任会稽内史。

从宅第到官廨,每天都要走过这座小桥,见桥堍头老婆婆的六角竹扇难卖,有心要做件好事,拿起笔就要在扇上题字。

老婆婆怕内史涂坏她的扇子,一把夺过:你在上面涂了墨,扇子还会有人要吗?羲之微笑:非也。

我题过字的扇子,易售不说,还能卖个好价钱呢!拗不过王羲之的一脸真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老婆婆将信将疑地让王羲之在扇子上面题了字。

说来也怪,一大串题过字的扇子,不一会就被抢购一空,有的人甚至还多给了几文扇钱。

老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巴.得陇望蜀,第二天开始,她就每天堵住内史要求题扇,桥从此得名为“题扇桥”。

光阴易逝,东晋以后,沉寂几百年的绍兴又变得喧闹起来。

又是一次中原皇室的逃难和迁徙,南宋小康王高宗驻跸越州,更府名为“绍兴”.绍兴一时显为南宋的都城。

虽然与中原文化有过数次融合,但绍兴文化一直保持着自身固有的地域特色。

湖水清冽,山峰俊秀,语言雅致,老酒醇厚,女子沉鱼落雁,民风文质彬彬,随便踱进一处僻巷台门,都会听到一曲依依呀呀的越剧,信手拈来一块断砖残瓦,就能翻出一段文人墨客的雅韵轶事。

南宋遗事,到今天已浓缩成一座石桥。

这座石桥有个美丽的名字,但我寻访的脚步却滞缓沉重。

因诗人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诗句得名的“春波桥",刻录着陆游与唐婉爱情故事的全部数据。

陆游与唐婉曾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两人迫于陆母之命离异后,曾邂逅于绍兴城东南隅的沈氏园内.唐的后夫赵士程借故回避,为陆唐提供叙旧的空间。

绍兴古桥

绍兴古桥

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古越先民就在小河上搭建了用以渡人的木桥和竹桥。

那时已有较大较长的独木舟,“横舟为梁”的浮桥也应运而生。

相传,夏禹治7kl刊-曾遗履于该地,故人们在此建“夏履桥”以纪念大禹治水之功。

这个传说未必准确,但那时已有桥梁的事实不可否认,在河姆渡遗址地发现的7000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即可佐证。

这种干栏式建筑跨越水面,应为干栏式木桥。

远古木桥中有文字记载的是百官桥。

百官桥又名舜桥。

六朝方志中的《会稽地志》载:“舜桥,舜避丹朱于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桥。

”它传诵了一个“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故事。

后来,历代都把百官桥叫做舜桥并称其为“天下第一桥”。

春秋越王桥春秋战国时期,会稽是越国的国都。

2000多年前,越国被吴国战败,越王勾践屈当奴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

绍兴建有很多与越王勾践有关的桥。

例如:上虞的炼剑桥,是以勾践在此练剑而名,纺车桥,因勾践夫人亲自纺绩而名。

再如城东的灵汜桥,《舆地志》载:“山阴城东有桥名灵汜,吴越春秋勾践领功于此。

”此桥在明、清绍兴志书中多次记载,清乾隆时尚存。

还有诸暨的千秋桥、万岁桥,明代骆文礼《千秋桥记》:“俗传勾践隐居句乘山,嗣君率众朝觐,即命架桥二所,日千秋、日万岁。

”当时青铜冶铸业已较为发达,开采和雕琢石料的能力增强,出现了用石柱,石粱,石拱面等石料构筑的石梁桥。

秦代东湖秦桥相传秦始皇巡视大越时放马于绕门山,后来人们为纪念始皇这一盛举,在今天的东湖上建造了秦桥。

饶有趣味的是,此桥上竟然题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闻木樨香乎?知游鱼乐否?”这副对联涉及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典故。

一是木樨香之典。

《罗湖野录》记载:“黄鲁直从晦堂和尚游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

晦堂日:‘吾无隐,闻木125—达129里,约为当今杭州西湖的30倍。

偌大的鉴湖必须要有泄水设施,于是,中国最早的闸桥产生了。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时“沿湖开水门69所,下溉田万顷,北泻长江”。

绍兴的桥

绍兴的桥

太平桥: 该桥在柯桥镇的阮杜与管墅交界处,跨萧、绍运河是一座一孔净跨10米的石拱 桥与九孔净跨3.04米高低石粱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
题扇桥: 桥在今蕺山南面,长10米、宽3米、高7.8米的古石桥。
咸宁桥: 位于题扇桥北,双层石梁桥,桥名咸宁,可能此桥建于西晋咸宁年间。 桥名宁字无丁,系宋朝以前的写法。
双虹桥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怒江上,清乾隆五十四年(1759年)永昌知府陈
孝升倡建,民国12年(1923年)重建。铁索桥,桥跨怒江江面,在江中礁石上建墩,将 桥分成两孔,遥望如双虹,故名。桥东段跨径67米,西段38米,宽2.8米,总长162.5米。 分别由15、12根铁链构成,桥两端建关楼,现存东关楼,穿斗式土木结构。为西南丝道 上的重要桥梁。 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街东首南边。清《乾隆绍兴府志》载: “探花桥,在县治北,旁有小桥,曰田家桥,桥下曰田家楼。 ”清乾隆《越中杂识》载:“探花桥,在戒珠寺南。河口有探花坊, 明探花余姚谢丕立,因以名桥。” 该桥系南北跨向单孔石梁桥,后改建。现桥面长6.70米, 桥面净宽2.70米,桥南折向东西两边落坡,桥北斜坡长10.40米; 桥高3.75米,孔高3.10米,桥跨径6.50米。现石桥墩为古桥原物。
绍兴古桥不仅类多面齐,而且许多桥取得了 国内“桥梁之最”: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 国内仅有唐代特长型石梁桥——钎道桥; 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 大桥; 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古桥——玉成 桥、迎仙桥; 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 这些“之最”说明绍兴古桥不但品类齐全, 而且在桥型、建桥工艺、技术水平等方面 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 绍兴古桥所具有的环境布局美、结构装饰 美和桥楹诗文美,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 景观 “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 州”。绍兴古桥文化成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建国以来,绍兴现代桥梁建设日新月异,其 中尤以昌安立交桥为代表,是绍兴中心城 市近年的重大建设成就,它向省内外、国内 外人士表示了绍兴古城现代化风貌,开始 了绍兴现代桥梁的新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