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1.太阳大气结构排列为光球、色球、日冕的选项为C。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的选项为A。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大气水平运动的选项为D。

4.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气旋的选项为A。

5.台风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的选项为B。

6.正确的叙述是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选项为A。

7.图中最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①的选项为A。

8.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增温减湿的选项为A。

9.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C的选项为C。

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选项为A。

11.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C的选项为C。

12.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的选项为C。

13.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风力侵蚀作用的选项为C。

14.表示变质作用的是①的选项为A。

15.没有错误的叙述。

1.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形成新的岩浆。

2.选项C,③对应沉积作用为主。

3.不正确的是选项D,山岳地区修建交通干线技术难度高,成本也高。

4.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5.华山的成因是断块山。

6.选项D,臭氧层“空洞”扩大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7.(1) D代表地球,G代表土星。

(2) ①绕日方向一致;③绕日速度相同。

(3) 最高一级形体系统是银河系,中心天体是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原因是其质量巨大,可以控制整个银河系的运动。

(4) A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B地球表层存在大气层;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8.1.A是冬至,B是春分,C是夏至,D是秋分。

2.地球绕日公转在图中的A点时最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慢。

3.当地球公转在A→B段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长。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单项选择题(共60⼩题。

每⼩题1分,共60分)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星或地球 B.⽔星或⾦星 C.⾦星或⽊星 D.⽕星或地球2. 与地球相⽐,M 天体没有⽣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①没有适合⽣物呼吸的⼤⽓和液态⽔②没有坚硬的岩⽯③距⽇较近,表⾯温度太⾼④没有卫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太阳⼤⽓结构从⾥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冕、⾊球 B.⾊球、光球、⽇冕 C .光球、⾊球、⽇冕 D.⽇冕、⾊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地球⾃转⽅向的是( D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说法正确的是( B )A. 图中⾓α是黄⾚交⾓B. ⽬前的黄⾚交⾓度数是23°26′C. 地轴与黄道平⾯的交⾓就是黄⾚交⾓D. 黄⾚交⾓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1⽇这⼀天,太阳直射点( C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 .海陆之间的热⼒差异C .同⼀⽔平⾯上的⽓压差异D .地球⾃转引起的偏向⼒ 8.岩⽯圈是指( B )A .地壳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C .地壳和地幔D .莫霍⾯和古登堡⾯之间的部分ABD0WC0W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B. ②——⼤约为①辐射量的40%C. ③——是⼤⽓的主要直接热源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10.多云的天⽓昼夜温差较⼩,主要是因为(D )A. ②增强,③减弱B. ②减弱,③增强C. ③增强,④减弱D. ②减弱,④增强11.下⾯四种热⼒环流⽰意图错误的是( D)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压带控制地区的⽓候特征是 ( A )A.炎热⼲燥B.⾼温多⾬C.温和⼲燥D.温和湿润13.②风带的盛⾏风向是( B)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13、下⾯所⽰四幅图中,表⽰冷锋天⽓的是(C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状况”,完成14~16题14.造成该周北京天⽓变化的天⽓系统是(D)A.低⽓压B.⾼⽓压C.暖锋 D.冷锋15.该天⽓系统可能给北京造成的⾃然灾害是( C )A.滑坡B.洪涝C.寒潮D.台风16.该天⽓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 B )①⼤风加重污染②低温造成冻害③降雪影响交通④浓雾阻碍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下列四幅图中,属于温带海洋性⽓候的是( A )下图为1977年和2000年青藏⾼原冰川⾯积变化。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卷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卷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卷题目:高一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不包括下列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重庆D. 厦门答案:D. 厦门2.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A. 多瑙河B. 尼罗河C. 亚马孙河D. 长江答案:B. 尼罗河3. 下列哪个城市不位于欧洲?A. 巴黎B. 东京C. 柏林D. 伦敦答案:B. 东京4. 以下哪个国家是北欧国家?A. 意大利B. 芬兰C. 西班牙D. 希腊答案:B. 芬兰5. 以下哪个城市是印度的首都?A. 孟买B. 德里C. 加尔各答D. 孟买答案:B. 德里二、判断题1. 东经120度是中国的一道分界线。

答案:错误2. 高山一般都在寒潮地区。

答案:正确3. 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答案:正确4. 热带气候带是地球上非常寒冷的地方。

答案:错误5. 世界上最长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答案: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使得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交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地理自然灾害。

答案:地震、火山爆发、洪水。

3. 什么是地球的四季变化?答案:地球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并且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夹角不变引起的,使得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因而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四、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各自的作用。

答案:经线是指从地球北极到地球南极的线,也称经度线或经线,它们用来标识地理位置的经度。

纬线是连接地球两个极点并垂直于经线的圆,也称纬度线或纬线,它们用来标识地理位置的纬度。

2. 简要描述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位置。

答案: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位于欧洋板块之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北美洲位于地球西半球北部,横跨赤道。

南美洲位于地球西半球南部,与北美洲相连接。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

在侏罗纪时期,像百岁兰这样的裸子植物主宰着陆地风景。

百岁兰的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常被撕裂成多个条状;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

图示意百岁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百岁兰繁盛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百岁兰叶上气孔夜间张开,其主要作用是()A.吸收水分B.调节大气成分C.降低风速D.减少水分蒸发2023年10月22日起,京津冀周边地区出现重度雾霾天气,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图中②、④、⑥依次为()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4.雾霾笼罩时,京津冀地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与其直接相关的环节有()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增速减弱亚速海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海岸外的内陆海,亚速海东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其中以顿河淡水注入量最大,但顿河流域全年降水较少。

下图为亚速海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春季是塔甘罗格湾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其原因最可能是()A.大气降水多B.海水蒸发少C.河水流量大D.海域较封闭7.亚速海南部海域比北部海域更不易结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盐度B.植被C.气候D.光照2021年5月9日至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周的主题为“贯彻断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水资源对于青岛这个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显得光为珍贵。

多年来引黄济青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共向青岛供水近50亿立方米,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44分)1.(2分)根据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公布的“太阳动态观测卫星(SDO)”所拍摄到的太阳影像指出,2020年6月16日至7月6日,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太阳活动强度低。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黑子一种类型B.平均周期约为22 年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D.黑子发生在光球层(2).无可视黑子期间对地球的影响是( )A.磁暴现象频繁出现B.卫星信号时常中断C.天气变化相对平稳D.赤道出现绚丽极光2.(2分)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据此完成1~2题。

(1).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B.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C.三叶虫-鱼类-恐龙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2).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及由此推断当时的环境特征是( )A.太古代----温暖湿润B.中生代──森林植被茂密C.古生代----寒冷干燥D.晚古生代----火山活动频繁3.(2分)某地层分布有右图所示的化石。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是( )A.寒武纪B.二叠纪C.石炭纪D.泥盆纪(2).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盆地B.高山C.高原D.湖泊4.(2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松辽盆地完成了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 )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地核(2).钻井最深处所在圈层()A.连续但不规则B.物质状态以固态为主C.地震波横波消失D.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5.(2分)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某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属于地球的不规则性?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地球自身的形状 D. 地球磁场2.以下哪个不属于自然环境? A. 水文环境 B. 社会环境 C. 气候环境 D.生物环境3.以下哪个城市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 A. 长沙 B. 广州 C. 上海 D.天津4.以下哪个是地球三个主要层之一? A. 大气层 B. 居住层 C. 地壳层 D.氮氧层5.以下哪个不是我国的大陆海岸线之一? A. 南海海岸线 B. 东海海岸线C. 黄河海岸线D. 渤海海岸线填空题6.圣诞岛属于____洲。

答案:欧洲。

7.人口密度=____÷____。

答案:人口数÷面积。

8.中国海拔最高的山峰是____山。

答案:珠穆朗玛峰。

9.向南的温带决定了____大陆的气候特点。

答案:欧洲。

10.向北的东西伯利亚高原是雅库特、____气温最低的地区之一。

答案:北极。

简答题11.请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答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中心轴进行的旋转运动,一个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进行的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12.请简述地球的三个主要层。

答案:地球的三个主要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包括洲际壳和海洋壳。

地幔是地球最厚的岩石层,分上下两部分,上地幔是由含铁的矿物质构成的硅镁铁质岩石,下地幔是由含铁的矿物质构成的硅镁铁质岩石。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流动的液态金属铁,内核是固态金属铁。

13.请简述城市化的定义和意义。

答案: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集中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减小等方面的变化。

城市化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家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等,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14.请简述气候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答案: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变化的总和,它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閤sottigootp1).据图判断,下列地区中,中学密度可能最大的是()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0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6小题,总分45分)1. (6分)图1为我国2019年各省中学分布点示意图,其中1个点表示70个中学,据此完成1~2题。

A.环境优美地区B.人口稠密地区C.资源丰富地区D.全年温暖地区2).某研究机构可以据此分析我国()A.教育水平的高低B.人口流动的状况C.经济发展的水平D.城镇分布的趋势图2. (9分)森林的“碳储存吸收地”功能被称为“碳汇”,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林业活动及林业产业,泛称“碳汇林业”。

图2为我国某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各题。

2E怦I1).图示国家公园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O M(FIT)■—礙田戏越闵A.枯枝落叶的数量少B.雨水的淋溶作用强C.人类活动破坏土壤D.土地荒芜无人耕种2).图中国家公园发展“碳汇林业”的主要目的是()A.提供生活燃料B.提高土壤肥力C.防治水土流失D.减缓气候变暖3).图中国家公园碎片化明显,割裂了野生长臂猿的生存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搬迁公园内居民,种植速生橡胶林B.研究迁地保护的技术,新建动物园C.评估种群扩散趋势,建设生态廊道D.加强立体化的监测,实施动态追踪3.(9分)图3示意重庆市某地貌类型的分布,该地貌类型集中分布区有民谣称:“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

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

”据此完成1~3各题。

图3(1).该地貌类型是()A.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C.雅丹地貌D.火山地貌(2).为解决“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平整山区土地B.勤施有机肥C.建造水平梯田D.修建集水设施(3).重庆出海道路穿越该地貌区时需要修建隧道,所面临的隧道施工困难中,发生概率最小的是()A.隧道坍塌B.地基松软C.岩层涌水D.断裂发育4.(9分)2020年8月,《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获得正式批复.其中“街区保护更新”是城市更新在首都功能核心区里的特定说法,城市更新有四个特点:一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二是落实新时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城市更新;三是减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四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在安宁交通方面,该规划提出,要通过各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干扰或安全影响等,加强核心区的“林荫街巷”良好的连续性和通达性,体现老城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城市风貌,让首都功能核心区逐步“静”下来.据此完成1~3题.(1).首都功能核心区实施街区保护更新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A.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B.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全面推进城市旅游业C.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发展D.推进绿色出D.黑龙江省 性(2).下列方式中,符合城市减量更新的是()A.拆除老北京胡同的围墙B.外迁工厂旧厂房建文创园C.在零散空地上建商业亭D.减少公共事务用地的比重(3).首都功能核心区实施安宁交通后,人们的出行方式增长最大的是()A.步行B.摩托车C.网约车D.定制公交5. (6分)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作是指在高于地面的垄台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图4示意我国某省(市)某年主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占比扇形图,据此完成1~2题。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2015~2020年省际人口迁入、迁出规模(不包括港澳台)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 )A.迁出分散,迁入集中自然因素B.迁出分散,迁入集中经济因素C.迁出集中,迁入分散自然因素D.迁出集中,迁入分散经济因素2、人口学者普遍认为,两地之间的迁移流与逆向迁移流会同时并存。

下列省区间迁移流与逆向迁移流最明显的是( )A.上海——北京B.宁夏——青海C.广东——湖南D.河南——湖北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

2011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明清时期为兴盛。

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下图),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

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

完成下面小题。

3、与我国传统建筑常见的木雕、砖雕装饰相比,当地建筑选用嵌瓷更能( )A.抵御强风B.保温御寒C.耐晒抗蚀D.隔热防水4、潮州嵌瓷申请非遗成功,最有利于( )A.嵌瓷技术的全球化推广B.嵌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C.扩大嵌瓷产业的规模D.提高嵌瓷建筑的知名度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29.2°N,105.34°E)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下图为泸县及周边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 )A.由铁和镍组成B.平均厚度为60~70千米C.位于莫霍面以上D.呈熔融状态6、地质学家常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 B. C. D.2023年3月23日,民航局正式批复重庆第二国际机场场址位于璧山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日喀则市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 2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今天下午3点30分考试。

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将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将向南移动
2.此时,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
A.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B.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D.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通常,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3.读右图“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
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回答4~5题。

4.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5.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读下图,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7.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8.下列洋流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9.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
读右图,图中a、b、c、d四点分别处在冷
暖锋的不同住置,且两锋面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
读后完成10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在冷锋后冷气团控制下
②d处在暖锋后冷气团控制下
③c处在连续性的降水天气
④b比a气温高气压低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据此回答11~12题
1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地下水和冰川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2.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下降
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④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
1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显著 ( )
A.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使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

B.秘鲁附近海区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C.洋流有利于海洋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D.洋流能把近海的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环境保护。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读右图,回答14~15题。

14.右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则图中①表示( )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5.右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则图中箭头M表示(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
16.下列地形中,其成因与图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阿尔卑斯山B.②渭河平原
C.①喜马拉雅山D.②成都平原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11,回答17~18题。

17.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20.关于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以向河流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型
B.“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以向下的侵蚀作用为主,逐渐形成“U”型谷
C.洪积-冲积平原一般形成于山麓地带
D.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综合题(40分)
21.读右图,回答问题。

(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____________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____________半球。

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____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____环节,
④表示 ____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____________作用。

22.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4分)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乙;丙;(6分)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地。

(2分)
(3)在图中②、③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②是;(4分)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3.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共20分)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稠之路上的重镇。

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

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

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1)说明材料一中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要素)发生变化。

(4分)
(2)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趋势。

(2分)
(3)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方框内。

(6分)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4)在上述材料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2分)
(5)自然地理环境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自然地理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分)
自然带名称:A, C。

②从A——B——C反映了地域分异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题3分)
DCDAD CDBDC DDAAD BDCCC
二.综合题(40分)
21.(6分,每空一分)(1)乙
(2)南寒
(3)(地表和地下)径流水气输送
(4)变质作用
22.(14分)(1)向斜;断层;背斜(6分)
(2)丙(2分)
(3)(4分)③箭头从南向北②箭头从东向西
①地表径流(径流输送);②水汽输送
(4)C(2分)
23.(20分)(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2分) 生物(2分) (2)气温升高(2分)
( 3)(6分)
(4)整体性(2分)
(5)(6分)①温带森林带(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②从沿海向内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