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信宜市华侨中学张国能一、试卷结构分析:1、试卷形式:本次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个题,满分100。

其中1—25题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26—29题为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50分。

2、考试范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第1、2、3章的全部及第4章的第一节的相关知识。

二、试卷、试题特点分析: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

试题背景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将生活中的事例大量引入试卷,成为试题背景;试题探究性,答案开放性程度的提高,体现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也符合地理高考改革的方向。

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比较侧重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整套试卷有大小23个图,试题大部分题干信息隐藏在图表中,学生必需通过阅读图表才能完成试题;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较为好的试题。

三、学生考试得、失分情况分析:此次考试,我校成绩还不错,平均分58.2分,合格率50.2%,位于同类马车学校第2名;高分段人数位于同类马车学校第1名。

最高分94分,最低分4分,10分以下20人,低分人数和落后面还稍微大一点。

(一)、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1、本次选择题共25题,为单选。

人均得分达到31.49分。

2、得、失分情况分析:第(1)、(4)、(5)、(6)、(7)、(12)、(13)、(14)、(15)、(19)、(20)、(21)(25)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均在90%以上。

第(2)、(3)(8)、(9)、(10)、(11)(16)题学生答题情况一般,正确率在71%以上。

第(17)、(18)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差,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地球自转产生的线速度、地转偏向力理解的不够透彻,不会应用,所以失分在80%以上。

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2、把握地理主干知识。

使地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这一阶段要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3、指导学生审题,规范答题能力,掌握答题技巧。

(1)关于审题程序①详读题义:弄懂四个什么:a题干说什么?b图表有什么?c材料讲什么?d要求是什么?逐句逐词分析,逐项逐条理解。

②直接判断:从四个什么中可以直接做出判断结论。

③深层推理:把握题目要求,发掘内在联系,答案自在其中。

(2)规范答题能力:①快速读完整个题目,切忌遇一道做一道。

②勾出主要的地理名词、概念,切忌忽视术语、③要把题目的内涵落实在图表中。

④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挑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即可,无须将所有选项弄明白。

⑤综合题的答案要有辨别意识,切忌照搬原话。

对图表信息的的提取过程的方法:①看到什么?②题目在问什么?思考看到的地理事物与题目的问题之间存在什么联系?③想到(联想到)了哪些知识?④看到和想到的知识在空间上的排列规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确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⑤解答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已经提取到的信息使用。

(3)综合题的答题技巧①三个方面:提炼试题提供的有用信息,总结自己生活积累的知识,改善课本的要点。

②一个中心:要对试题的设问作答。

③多个地理要素作答:尽量多联系与题目相关的地理要素,不盲目堆砌罗列,使答案清晰、有序、全面。

切记三大答题秘诀:①简明扼要,答在要点上——高分的关键。

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回答对就能得分。

因此,主观题的回答要简明扼要,清晰的列出要点,运用地理术语,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进行表述。

②答出技巧——得高分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做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其次,卷面上最好不要“留空白”,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一点思路想法。

最后,学生也要注意看清题意,按要求来答题,不要一通乱做,涂涂改改。

③重在理解,勇于作答——得分的保证。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城镇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该城镇功能区分布及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区为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B.②区为商业区,交通通达度高C.③区为工业区,对居住区污染较小D.①、③区位于外围,地租相同2.拟在该城镇新建高技术产业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某城市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21~22题。

3.根据此时图中示意可以判断:A.城市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B.a地大风降温,可能有降水C.c地正刮西北风D.b地雨过天晴4.图2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是: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29~30题。

5.下列有关甲、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B.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6.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A.地理位置优越B.军事订货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D.环境优美、气候宜人7.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8.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工业,这种现象反映了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投入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集中D.跨国公司需寻找最优区位9.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年增长的百分比B.城市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D.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10.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1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C.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D.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大12.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A. B. C. D.13.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点睛】精准农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 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日本气候四季分明,旅游业发达,春可赏樱花,秋可观枫叶,冬季还可以驾车去北海道滑雪。樱花前线和红叶前线分别是日本旅游气象部门预测樱花绽放和枫叶变红的时刻连线。如图示意日本北海道某年的樱花前线与红叶前线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3. D 4. C 5. C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离海岸基线为100海里,属于专属经济区,D正确;内海位于海岸基线以内,A错误;毗边区位于海岸基线24海里以内,B错误,领海距离海岸基线12海里,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该船是“移动的海洋牧场”,常年游弋在黄海和南海之间,养殖大黄鱼等名贵鱼种,养殖的品种主要为大黄鱼等名贵鱼种,产品种类并没有增多,但可以依据水温等自然条件在黄海和南海之间游弋,实现常年养殖,可以减少传统网箱养殖的时空限制,缩短养殖周期,A错误,C正确。“国信一 号”养殖工船投入成本大,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D错误。传统近海网箱养殖整体的养殖空间也很大,B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早全新世,澳大利亚古季风盛行,西北部地区经历了一个显著的湿润期。如图示意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及古季风风向。
(1)指出M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气候特征的成因。
(2)说明古季风的形成过程。
【5题详解】
推断28月“国信1号”养殖工船转场的主要方向是应是一直向南,因这段时间南部的水温较高,鱼类生长速度更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耕海牧渔:指通过伏季休渔、人工增殖放流、投放鱼礁等方法,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浅海滩,建立高效的海上农牧场,从而发展海水养殖业,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兼顾生态平衡,维持和谐的生态环境,保证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分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分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分析抚州一中2019—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必修二全册,由于是期末考试,在内容分布上略有侧重。

全年级平均分48.01分。

试卷既注重课标与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学生学习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

客观地说,这是一份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新高考模式的期末试卷。

一、各题得分情况统计选取第9试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1.选择题:2.综合题:二、试卷特点分析与评价1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本卷共分为二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

试题的选择紧扣教材,注重地理知识、认知地理的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

做到了不偏离书本,考查的面较广,题型结构合理。

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标的要求,又不拘泥于教材。

试题能反映知识间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

2试题综合性较强如26题有较强的综合性,考察学生自主发挥的能力。

3突出知识的系统性,考察学生对地理原理应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28题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加重,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27题关于中关村的题型,要求学生思维开放和严谨。

5选择题25小题要求学生对书本进行深度加工后再答题,有一定难度,但都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

三、典型错误及分析:(一)选择题:1.第13-14题得分率最低,都为7%。

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关于农业地域类型书本上是有的,并且在课堂上也是作为重点来讲述的,但对于其具体分布的地区却不清楚。

2.第6题得分率只有23%。

本题检测学生对地租等值线的理解,课本中虽然有等值线的有关理论,但没有图形表示,学生理解不透。

3.第7题得分率也只有37%。

很多学生对风向玫瑰图没有认识,不知道如何入手。

(二)综合题:第26题得分率仅仅为24%。

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在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看到有河流就立马想到水稻,而没有想到城市的郊区。

第28题得分率仅仅28%。

这反映出我们教师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西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西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西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2015年9月,美科学家称,由提供的地表特征数据表明,目前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

下表示意火星和地球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2. 与地球相比,火星的A. 公转周期较短B. 表面均温较高C. 体积质量较大D. 平均密度较大3. 与地球“液态水存在”密切相关的是①昼夜更替适中②质量体积适中③宇宙环境安全④日地距离适中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参考答案:2. D3. D2. 据表格信息可知,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表面温度比地球低,体积质量比地球小,ABC均错误;平均密度比地球大,故选D。

3. 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的温度有关。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产生了适宜的温度,昼夜更替适中,使得地球昼夜温差小,因此有液态水的存在,①④正确。

故选D。

2. 2011年3月26日,全球数千个城市分别在当地时间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以此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4.活动当天,图中四城市中熄灯最早的城市为( )A.里约热内卢 B.新加坡 C.北京 D.哥本哈根15.图中四城市自转线速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为( )A.北京、里约热内卢B.新加坡、哥本哈根C.里约热内卢、北京D.哥本哈根、新加坡16.活动当天,北京日落时世界某城市开始熄灭电灯,该城市位于( )A.巴西 B.印度 C.澳大利亚 D.英国参考答案:14.C 15.B 16.C试题分析:14.从图中四地所在的经度位置可以大致推断北京为东8区,新加坡为东七区、哥本哈根为0时区,里约热内卢为西3区,根据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的时刻可以推断北京的时间最早到达当地时间20时30分,里约热内卢是最晚到达当时间的20时30分,故根据题意,北京是最先熄灯的城市,故选B15.从图中也不难看出哥本哈根的纬度位置最高,新加坡的纬度位置最低,根据所学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与纬度位置高低的关系(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可以判定,新加坡的线速度最大,哥本哈根的线速度最小。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分析:1、试卷形式:本次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两部分各占50分。

2、考试范围:高一地理必修2的全部内容。

二、试题特点1、.知识点覆盖广,侧重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的试题基本覆盖了地理必修2所有的知识点,但是比较侧重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共有试题30道,其中15道题配有图表,平均每两道题就配一副图。

大部分题干信息隐藏在图表中,学生必需通过阅读图表才能完成试题。

部分图表题还出现两幅图进行对比的情况,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和解题的思考量。

2、试题背景新颖,贴近学生生活。

本次命题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将生活中的事例大量引入试卷,成为试题背景。

例如第(6)题,以漫画的形式引出城市问题,题目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又如第(18-20)题,以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探究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3、试题具有探究性,答案开放程度高。

试题探究性,答案开放性程度的提高体现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也符合地理高考改革的方向。

例如第(22)题设置了新丝绸之路的问题。

第(25)题设置了绿色食品的问题。

28题所给的低碳经济,都能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并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都大大提高了试题的开放程度。

三、考试情况分析(一)、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1、本次选择题共25题,为单选。

人均得分达到32.8分。

2、失分情况分析:第(1)、(2)、(5)、(6)、(7)、(12)、(18)、(19)、(22)、(25)题正确率均在80%以上,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第(3题):有26%的学生选择B。

是由于学生读图不认真,将人口自然增长率当成总量来判定。

第(9)题:有将近72%的考生错选(判定城市盛行风向)出现错误的原因不能很好的整合图中的信息,对城市布局和风向的关系不清,这说明我们平时训练不够,学生读图能力和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第(16)题:该题考察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本次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总体来说难易适中,比期中考试稍偏难,考查内容广泛,涉及必修一的五章内容,每一章都有出题,期中考试前后各占一半左右。

本次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灵活变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出现了很多图表。

总体上基础题占70%,大多都是课堂上强调的重点部分,有些甚至是学案里的原题;拓展延伸题占20%,大多是课堂上强调的难点;综合题占10%(比如:综合题30题)选择题总共50分,但阅卷过程中发现平均得分30分左右,失分比较多,因为选择题里有几道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大多还是基础内容,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比如:4-5题,14-15题分别以兰州正午太阳高度、临洮水资源为切入点考查相关内容。

非选择题也是50分,总共5道大题,每道题都有图,由于我们学生普遍读图能力比较低,所以总体得分比较低,平均30分左右。

26、27、28题考查基础内容,只要图读懂的话得满分不是问题,但阅卷发现得分还是偏低,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比较低,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培养。

29题以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图引入考查自然带、风带、洋流等内容,综合性强而且一大部分学生不会利用图上信息导致29题得分非常低。

30题是一道综合题,利用一个图表考查了5个方面的内容,考查的内容本身大多是基础。

今后改进的方面:(1)强调并落实基础知识,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2)恰当的运用学案(3)加大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而且高考题出的图也比较多(4)在平常上课、做题的过程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聂小丽202*/1/扩展阅读:高一地理上学期试卷期末分析报告202*-20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学科期末考试分析报告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邱雁202*年2月14日期末质量分析报告本次地理试卷是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南,以综合练习样式为模板,从学习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个方面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重视能力的考查,既注重贴近生活,更致力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较为全面的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

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

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

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
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

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

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

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

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上人数4人,普通班10人,最高分86分,最低分16分,且10--40低分段人数较多,这与学生基础差有密切关系。

2、知识掌握不全面。

选择题4、6、1
3、22错误多。

3、知识理解存在缺陷。

4、书写的不规范。

5、做题时马虎。

选择题4(选项C)、综合题等。

四、今后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基础知识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3、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4、加强集体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