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继保工程手册-103规约精要
103通信规约基本要点

第一部分 103规约的解释1. 用户数据分类IEC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简称103规约)用户数据分为两类,即一级用户数据和二级用户数据。
我公司除了遥测量报文用二级数据外,其他报文一律用一级报文。
2. 传输桢格式2. 1可变桢长桢格式固定长度的报文头 个八位位组 图2.1 可变帧长帧格式在线路上传输顺序如图3.2所示 在线路上的位序图2.2 可变帧长的传输顺序各个字符在线路上的顺序按(1)(2)(3)---(n)的顺序依次在线路上出现,即低位先发送。
传输规定:① 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② 每一个字符有一个启动位,八位信息位,一位偶校验位,一位停止位; ③ 每个字符无需线路空闲间隔;④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⑤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为二进制数;⑥帧校验和复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八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⑦接受校验 (A) 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B) 检验两个启动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受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并检验空闲间隔。
2.2固定帧长帧格式D7 D6 D5 D4 D3 D2 D1 D0图2.3固定帧长帧格式在线路上传送位序图2.4固定帧长帧格式传输顺序各个字符在线路上的顺序按(1)(2)(3)---(n)的顺序依次在线路上出现,即低位先发。
传输规定:①-④同可变帧长的传输规定①-④;⑤此种帧无帧长;⑥帧校验和是控制、地址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⑦接受校验:(A) 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B) 校验启动字符、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并校验空闲间隔;(C) 在校验中,如无差错数据有效。
2.3固定桢长具体报文(控制方向)C_RFB_NA_3 C_RCU_NA_310H 10H01000111 01000000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帧校验和(CS)帧校验和(CS)16H 16H图2.5 复位帧计数位图2.6 复位通信单元C_PL1_NA_3 C_PL2_NA_3 C_PLK_NA_310H 10H 10H01FCBFCV1010 01FCBFCV1011 01FCBFCV1001 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帧校验和(CS) 帧校验和(CS) 帧校验和(CS)16H 16H 16H图2.7召唤1级用户数据图2.8召唤2级用户数据图2.9请求链路状态2.4固定桢长具体报文(监控方向)正确收到控制系统的发送帧,MGT、MDM-B1(B)以确认回答(见图2.10)。
南瑞科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扩展103规约 v3[1].01
![南瑞科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扩展103规约 v3[1].01](https://img.taocdn.com/s3/m/0ccfc60f4a7302768e99393f.png)
国电南瑞系统分公司技术规范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扩展103规约 Version3.01 2004年6月10 日 发布 2004年6月10日实施 国电南瑞系统分公司发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扩展103规约 Version3.01 目录前言...........................................................................................................................- 1 -1.范围和目的 (2)2.引用标准 (2)3.定义和缩写 (2)3.1 定义..............................................................................................................- 2 -3.1.1 间隔(bay).............................................................................................- 2 -3.1.2 装置(device).........................................................................................- 2 -3.1.3 逻辑节点(Logical Nodes LN).................................................................- 2 -3.1.4 智能电子装置(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IED).....................................- 2 -3.1.5 逻辑节点地址......................................................................................- 3 -3.1.6 虚逻辑节点..........................................................................................- 3 -3.1.7 需要申请重发......................................................................................- 3 -3.2 缩写..............................................................................................................- 4 -4.网络报文结构 (5)5.网络通信说明 (8)6.应用层报文说明 (9)7.后台监控系统与间隔层间IEC60870-5-103报文(C LASS=1) (11)7.1 ASDU的一般格式.......................................................................................- 11 -7.2 ASDU扩展–文件传输..............................................................................- 13 -7.3 ASDU扩展–召唤被记录的扰动表.............................................................- 15 -7.4 ASDU扩展–装置调试功能集....................................................................- 15 -7.5 ASDU扩展–小电流接地报告....................................................................- 15 -7.6 ASDU扩展–成组定值扩展.......................................................................- 15 -7.7 通用分类服务定义.......................................................................................- 15 -7.7.1 组的定义...........................................................................................- 15 -7.7.2 数据类型的定义.................................................................................- 16 -7.8 ASDU报文.................................................................................................- 17 -7.8.1 测量(顺序排列)的ASDU(ASDU50)................................................- 17 -7.8.2 遥测量(非顺序排列)的ASDU(ASDU51).........................................- 17 -7.8.3 档位信息的ASDU(ASDU38).........................................................- 18 -7.8.4 带时标的档位信息的ASDU(ASDU39)...........................................- 18 -7.8.5 全遥信量(单点)的ASDU(ASDU44)................................................- 19 -7.8.6 全遥信量(双点)的ASDU(ASDU46)................................................- 20 -7.8.7 变位遥信(单点)的ASDU(ASDU40,需要申请重发).......................- 21 -7.8.8 变位遥信(双点)的ASDU(ASDU42,需要申请重发).......................- 22 -7.8.9 SOE(单点)的ASDU(ASDU41,需要申请重发)...............................- 23 -7.8.10 SOE(双点)的ASDU(ASDU43,需要申请重发).............................- 23 -7.8.11 遥脉量的ASDU(ASDU36)...........................................................- 24 -7.8.12 带时标的遥脉量的ASDU(ASDU37).............................................- 24 -7.8.13 遥控和遥控返校的ASDU(ASDU64).............................................- 25 -7.8.14 升降和升降返校的ASDU(ASDU65).............................................- 27 -7.8.15 遥调和遥调返校的ASDU(ASDU66).............................................- 28 -7.8.16 同期操作和同期操作返校的ASDU(ASDU67)...............................- 29 -7.8.17 时间同步的ASDU(ASDU6).........................................................- 30 -7.8.18 保护开关量输入信号和内部报警信号ASDU(ASDU1,需要申请重发)- 30 -7.8.19 保护动作信号的ASDU(ASDU2,需要申请重发)..........................- 30 -7.8.20 保护定值(或测量值)上送的ASDU (ASDU10)....................................- 31 -7.8.21 保护定值(或测量值)名称上送的ASDU (ASDU10).............................- 31 -7.8.22 响应带确认写保护定值的ASDU (ASDU10)......................................- 32 -7.8.23 响应带执行写保护定值的ASDU (ASDU10)......................................- 32 -7.8.24 读保护定值(或测量值)的ASDU (ASDU21).......................................- 33 -7.8.25 读保护定值(或测量值)名称的ASDU (ASDU21)................................- 33 -7.8.26 带确认写保护定值的ASDU (ASDU10).............................................- 33 -7.8.27 带执行写保护定值的ASDU (ASDU10).............................................- 34 -7.8.28 浮点型遥测量(顺序排列)的ASDU(ASDU100)..............................- 34 -7.8.29 浮点型遥测量(非顺序排列)的ASDU(ASDU101)...........................- 35 -7.8.30 模拟量(整型值)输出的ASDU(ASDU102).....................................- 35 -7.8.31 浮点型遥测量(带时标、非顺序排列)的ASDU(ASDU103).............- 36 -7.8.32 遥测量(带时标、非顺序排列)的ASDU(ASDU104).......................- 36 -7.8.33 模拟量(浮点值)遥调和模拟量(浮点值)遥调返校的ASDU(ASDU105)...-36 -7.8.34 保护动作信号(带参数)的ASDU(ASDU131需要申请重发)......- 37 -7.8.35 保护开关量输入信号和内部报警信号(带参数)的ASDU(ASDU132需要申请重发)...............................................................................................- 38 -7.8.36 召唤目录、选择文件、召唤文件、召唤节、召唤被记录的扰动表的ASDU(ASDU221)...................................................................................................- 39 -7.8.37 文件目录响应的ASDU (ASDU222)..................................................- 40 -7.8.38 列目录响应的ASDU (ASDU228)......................................................- 41 -7.8.39 文件准备就绪帧(的ASDU ASDU223)...............................................- 42 -7.8.40 节准备就绪帧的ASDU (ASDU224)..................................................- 43 -7.8.41 段的发送帧的ASDU (ASDU225)......................................................- 43 -7.8.42 最后的段、最后的节表示帧的ASDU (ASDU226).............................- 44 -7.8.43 文件确认或节确认帧的ASDU (ASDU227)........................................- 44 -7.8.44 召唤装置内存区数据的ASDU (ASDU230)........................................- 45 -7.8.45 召唤装置通讯报文的ASDU (ASDU231)...........................................- 46 -7.8.46 控制装置命令的ASDU (ASDU232)..................................................- 47 -7.8.47 保护开出的ASDU (ASDU233).........................................................- 47 -7.8.48 调试启动和结束的ASDU (ASDU234)...............................................- 48 -7.8.49 小电流接地报告的ASDU (ASDU240)...............................................- 48 -7.8.50 成组定值扩展的ASDU (ASDU241)..................................................- 49 -7.8.51 计划值的ASDU(ASDU242).........................................................- 52 -7.8.52 自定义保护的ASDU (ASDU0).........................................................- 52 -8.后台监控系统与间隔层间的非IEC60870-5-103报文(C LASS=3) (53)8.1 系统管理类报文(Type=1).............................................................................- 53 -8.1.1 心跳报文 (Code=1H、UDP)...............................................................- 53 -8.1.2 申请重发报文(Code=2H、UDP/IP)......................................................- 53 -8.1.3 心跳报文2 (Code=3H、UDP).............................................................- 54 -8.1.4 装置复位 (Code=4H、UDP/IP)...........................................................- 54 -8.2 操作类报文(Type=2)................................................................................- 54 -8.2.1 遥控或升降操作登录(Code=1H、UDP)...............................................- 54 -8.2.2 预留..................................................................................................- 55 -8.2.3 遥调操作登录(Code=3H、UDP)..........................................................- 55 -8.2.4 修改保护定值操作登录(Code=4H、UDP/IP)........................................- 55 -8.2.5 修改保护定值区号登录(Code=5H、UDP/IP)........................................- 56 -8.2.6 修改保护软压板登录(Code=6H、UDP/IP)...........................................- 56 -8.2.7 保护信号复归登录 (Code=7H、UDP/IP).............................................- 57 -8.3 参数类报文(Type=3)................................................................................- 57 -8.3.1 下装一般参数文件 (Code=1H、UDP).................................................- 57 -8.3.2 下装闭锁参数文件(Code=2H、UDP/IP)...............................................- 57 -8.3.3 逻辑节点申请下装参数文件 (Code=3H、UDP/IP)...............................- 58 -8.3.4 主机申请取参数文件 (Code=4H、UDP/IP).........................................- 58 -8.4 保护类报文(Type=4)................................................................................- 58 -8.4.1 操作类保护报文(Code=1H、UDP/IP)..................................................- 59 -8.4.2 主动上送类保护报文(Code=2H、UDP,需要申请重发).......................- 59 -8.5 五防操作解锁类报文(Type=5)..................................................................- 59 -8.5.1 五防请求监控执行操作(Code=1H、UDP,需要申请重发)...................- 59 -8.5.2 五防请求监控执行操作解锁表 (Code=2H、UDP,需要申请重发).......- 60 -8.5.3 五防请求监控执行操作使用解锁表结束 (Code=3H、UDP,需要申请重发)-60 -8.5.4 监控请求五防遥控规则校核(Code=4H、UDP/IP).................................- 60 -8.5.5 监控请求五防装置加锁解锁(Code=5H、UDP/IP).................................- 62 - 附录A串口通讯(长报文)帧格式和传输规则.. (63)附录B NSD500装置通讯说明 (6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扩展103规约 Version3.01 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太网技术异军突起,使得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正逐步被控制、测量、采集、保护、网络通信于—体的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代替。
南瑞继保103_首部份

项目名称 文件名称:变电站以太网传输规范
版本: 〈1.0〉 日期: 〈2003/05/16〉
设备的通讯模型分为应用服务层、传输协议层、网络收发层。
应用服务层
ASDU
应用服务层
传输协议层
APDU=APCI+ASDU
网络收发层
应用服务层形成应用数据包 ASDU,ASDU 数据包的定义详见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的《变 电站应用报文规范》 。 传输协议层添加传输协议层的报文控制 APCI,同时控制数据重发机制,在该层要保证发送 给应用服务层的数据是有序的。传输协议层负责网络连接的维护。每包 APDU 报文只包含一包 ASDU 报文,多包 APDU 报文可以组合在一起送给网络收发层,也可以从网络收发层接收多包 APDU 组合的报文。 如果网络收发层采用 TCP/IP 协议, 传输协议层组织的 TCP 报文长度不超过 64KB BYTES,UDP 报文长度不超过 1KB BYTES。 网络收发层控制网络报文的完整性, 根据网络层报文的长度限制将应用协议层报文进行拆分 和组装。如果通讯基于以太网方式,网络收发层则采用 TCP/UDP 协议;如采用串口等方式,网 络收发层则采用相应的协议。在本规范中,网络通讯采用以太网方式。
1.5 概述 本规范定义了站内自动化系统内部基于以太网通讯传输的规定, 包括了模型定义、 约束条件、 以太网端口的定义、传输层控制报文的定义及使用方法、传输层通讯的管理、路由设备的补充说 明、其它说明。
2 模型定义
站内通讯模型分为三个层次: 密级:普通 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2002 Page 4 of 10
项目名称 文件名称:变电站以太网传输规范
版本: 〈1.0〉 日期: 〈2003/05/16〉
南自103规约

F21Q/×××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103规约应用指南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目次前言 (III)1 范围和目的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 物理层及链路层 (2)4.1字节帧格式 (2)4.2地址 (2)5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2)5.1 ASDU 1:带时标的报文 (2)5.1.1 ASDU1的用途 (2)5.2 ASDU 5:标识报文 (2)5.3 ASDU 6:时间同步 (3)5.4 ASDU 7:总查询(总召唤) (4)5.5 ASDU 8:总查询(总召唤)终止 (4)5.6 ASDU 9:被测值Ⅱ (4)5.7 ASDU 10:通用分类数据 (5)5.7.1主站向子站发送的报文 (5)5.7.2子站向主站发送的报文 (5)5.8 ASDU 20:一般命令 (6)5.8.1复位子站 (6)5.8.2控制开关 (6)5.9 ASDU 21:通用分类命令 (7)5.9.1读全部组的标题 (7)5.9.2读一个组的全部条目的值或属性 (7)6 扰动数据的传输 (7)6.1传输过程 (7)6.2注意事项 (7)6.2.1扰动表的项数 (7)6.2.2扰动值的个数 (7)6.2.3扰动数据准备就绪中的时间 (7)6.2.4通道数据的否定认可 (8)6.2.5扰动数据的删除 (8)附录 A (资料性附录)通用分类服务使用示例 (9)A.1 通用分类服务的组号 (9)A.1.1 01组:保护测量值 (9)A.1.2 02组:软压板 (9)A.1.3 03组:遥控组 (9)A.1.4 04组:定值组 (9)A.1.5 05组:定值区号 (10)A.1.6 06组:电量组 (10)A.1.7 07组:模拟量组 (10)A.2 数据说明 (10)A.2.1 数据类型说明 (10)A.2.2 数据存放顺序 (10)A.3 读所有被定义组的标题 (11)A.4 读一个组的全部条目的值或属性 (13)A.5 修改定值的实现 (15)前言从一九九九年《电力行业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67-1999》颁布以来,该规约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各个设备和后台系统间互通信息所不可或缺的桥梁。
南自103规约(修改版)

变电站保护和测控系统站内传输规约一. 前言1.本规约参考了IEC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传输规约(以下简称103规约),针对不同的网络结构,提出了2种链路传输方式,但都采用103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根据103规约的要求,新研制的保护、测量、控制设备必须采用该配套标准的兼容范围,不能满足的部分采用通用分类服务完成。
因此本协议适用于新研制的产品。
1.1 标准的103规约传输方式(以下简称方式1)本方式只适用于一主多从的网络结构,如:多点星形、多点环形、多点共线;当然也适用于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
其链路传输规则采用窗口尺寸为1的非平衡传输方式。
传统的RS-485网络采用本方式。
2.2 扩充的103规约传输方式(以下简称方式2)对于对等网形式多主站或单主站的网络结构,为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自(特)发事件及变化数据必须主动上传,因此在方式1的基础上(仅采用103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链路层采用网络传输规则(包含源和目的地址、数据是否有效传送等)。
以太网结构可采用本方式。
2.传输帧格式方式1采用两种形式的帧格式FT1.2(P85):固定帧长帧格式和可变帧长帧格式。
固定帧长帧格式是一种简化的非标准的传输帧格式,用于提高本方式下的传输效率。
方式2采用可变帧长帧格式。
3.应用服务数据单元P8本规约采用103规约定义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链路规约数据单元中不得包含多于一个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兼容范围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中:类型标识TYP=<1~31>(见P10);传送原因CON=<1~63>(P1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0~254>为站地址、<255>为广播地址;功能类型FUN=<128>距离保护、<160>过流保护、<176>变压器差动保护、<192>线路差动保护、<254>通用分类功能类型、<255>全局功能类型;信息序号INF(P12~17,表8~18);兼容范围内的信息优先使用,以提高报文的响应速度。
IEC103规约配置文件编写手

IEC103规约配置文件编写手册与IEC103保护规约对应的配置文件有两种:第一种,与各种保护型号对应的用来描述保护定值、测量值、动作值、故障类型和自检信息的配置文件,该文件与保护型号一一对应,该配置文件是保护服务程序(scada_relay_device.exe)使用,我们把该种配置文件称为‘IEC103保护码表配置文件’;第二种,用来定义对于不同型号的保护,可以通过保护操作界面进行的操作,对于IEC103规约保护所有型号的保护共用一个文件(iec103_mmi_param.cfg),我们把该种配置文件称为‘IEC103保护界面配置文件’。
以上两种配置文件所在目录\on2000\config\scada_relay\iec103\。
IEC103保护码表配置文件编写说明许多保护采用IEC103规约,但是其信息表(通用分类组定义、各个组的条目描述、功能码和信息序号的描述)又彼此不一样;因此IEC103保护码表配置文件是和IEC103规约保护型号一一对应的,即系统中接入了多少中IEC103规约的保护型号,就要定义多少个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名和保护型号的对应关系:‘保护型号’加上‘_define.cfg’。
例如,在‘微机保护设备表’中定义了一种保护型号为‘rcs9611’的IEC103规约保护,则该型号的保护对应的配置文件为‘rcs9611_define.cfg’。
IEC103规约的配置文件采用‘章节’和‘关键字’的方式描述。
‘章节’和‘关键字’的定义如下:第一部分,IEC103保护定义组配置在IEC103规约中,除保护动作、告警、压板信息(通过功能码和信息序号ASDU1、ASDU2方式上送),保护的定值测量值等信息是通过通用分类数据描述的。
IEC103规约中,定义了256个通用分类数据组,组号从0到255;对于一个保护可能只定义当中的几个组;每一个组储存一定属性的数据(如定值、测量值、定值区号等等),一般每一个组以其数据的属性作为‘组标题’。
IEC103子站规约

在串口“规约名称”选“部颁 Iec103 规约”,“波特率”、“校验方式”、“传输方式”、“数 据位”、“停止位”、依据设备设定,其中“数据位”、“停止位”一般设为 8 和 1。“传输方式” 详见《总控组态应用说明》。 注意:串口 103 的通讯方式若为 RS485 方式,报文尾必须加“0xff”,若保护设备不允许增 加“0xff”,可用 RS422 方式模拟 RS485,即将 RS422 的 T+和 R+短接接 RS485+,将 RS422 的 T-和 R-短接接 RS485-。 2.2.2 通信组态的节点参数设置
3
“管理机地址”
填“0”
“CPU 地址”
填需转遥信保护设备节点地址
注意:“保护转遥信”的遥信存放节点,推荐另增加一个虚拟节点存放结果遥信,若一定放
在设备节点里,那该遥信必须存放在设备节点遥信 256 号及以后,这样能兼容所有设备,
否则“国电南自 103”和“北京四方 103”可能转遥信不成功。
2.2.4 ProtocolMan 规约组态参数设置
3 南瑞継保设备通讯设置
3.1 与南瑞継保设备通讯实现的功能
4
¾ 保护事件上送功能 不带故障序号保护事件 Asdu1,以及带故障序号保护事件 Asdu2。
¾ 保护定值召唤和修改功能 读写通用分类数据 Asdu10。
¾ 保护信号复归功能 复归命令 u21。
¾ 对时功能 广播时间同步命令 Asdu6。
¾ 保护转遥信功能 对于 Asdu1 和 Asdu2 保护事件可进行事件转遥信。
¾ 保护录波数据上送功能 扰动数据 Asdu23,Asdu26~31。
¾ COS 和 SOE 上送功能 cos 信息 Asdu40,soe 信息 Asdu41。
ZL_GJRJ0101.0807 RCS-97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03规约测试工具 使用说明书

ZL_GJRJ0101.0807RCS-97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03规约测试工具(V1.0版)使用说明书RCS-97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03规约测试工具(V1.0版)使用说明书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2007年11月修订历史日期版本描述人员2007.11.16 1.00 创建李枫目录第一章软件安装 (1)1目录结构 (1)第二章103规约测试工具 (2)1概述 (2)2功能介绍 (2)2.1 工具条 (2)2.2 装置视图 (3)2.3 保护信息视图 (4)2.3.1定值 (4)2.3.2 定值区号 (4)2.3.3 其他组类型 (5)2.3.4 历史事件 (5)2.3.5 信号复归 (5)2.3.6 波形文件 (5)第三章故障波形分析工具 (6)1概述 (6)1.1使用范围 (6)1.2 版权 (6)1.3 功能简介 (6)1.4 系统文件以及环境参数设置 (6)2使用说明 (7)2.1主界面介绍 (7)2.2 文件操作 (7)2.2.1 打开波形文件 (7)2.2.2 波形文件转换 (8)2.2.3 波形文件合并 (9)2.3波形显示与打印 (10)2.3.1 波形显示 (10)2.3.2 状态栏显示 (11)2.3.3 波形显示属性设置 (11)2.3.4 缩放功能 (15)2.3.5 标注功能 (16)2.3.6 画面复制 (17)2.3.7波形打印 (18)2.4分析功能 (20)2.4.1 波形导出 (20)2.4.2 故障测距 (21)2.4.3 故障选线 (22)2.4.4谐波分析 (22)2.4.5 功率计算 (23)2.4.6 阻抗计算 (24)2.4.7 序分量分析 (25)2.5 分析数据显示 (26)2.5.1 波形分析数据与数据显示方式对应关系 (26)2.5.2 数值列表 (26)2.5.3矢量图 (27)2.5.4谐波棒图显示 (29)2.5.5谐波饼图 (30)2.5.6序分量图 (30)2.5.7头文件 (31)2.6 公式组合 (32)2.6.1 曲线运算表 (32)2.6.2 曲线运算设置 (32)第一章软件安装1 目录结构在工具的执行目录下有可执行文件”ProtocolTest.exe”以及动态库文件”Protocol103.dll”、”networkd.d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DL/T667-1999(IEC60870-5-103)通信规约基本要点1. 通信接口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
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
线路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桢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1.3 通信速率:可变。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 报文格式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文启动字符控制域地址域代码和结束字符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2————启动字符1(1byte)————长度(1byte)————长度(重复)(1byte)————启动字符2(重复)(1byte)————控制域(1byte)————地址域(1byte)————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代码和(1byte)————结束字符(1byte)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3)Length=ASDU字节数+22.3 控制域控制域分“主 从”和“从 主”两种情况。
(1)“主 从”报文的控制域D7 D6 D5 D4 D3 D2 D1 D0备用PRM FCB FCV 功能码0 11(A)PRM(启动报文位)表明信息传输方向,PRM=1由主站至子站;PRM=0由子站至主站。
(B)FCB(桢记数位)。
FCB = 0 / 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取反。
主站为每个从站保存一个FCB的拷贝,若超时未收到应答,则主站重发,重发报文的FCB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
若重发3次后仍未收到预期应答,则结束本轮传输服务。
(C)FCV (桢记数有效位),FCV= 0表明FCB的变化无效,FCV=1表明FCB的变化有效。
发送/无回答服务、广播报文不考虑报文丢失和重复传输,无需改变FCB状态,这些桢FCV常为0((2) “从 主”报文的控制域D7 D6 D5 D4 D3 D2 D1 D0备用 PRM ACD DFC 功能码 0 0(A) ACD (要求访问位)。
ACD = 1,通知主站,从站有I 级数据请求传送。
(B) DFC (数据流控制位)。
DFC = 0表示从站可以接受数据,DFC =1表示从站缓冲区已满,无法接受新数据。
2.4 地址域地址域为主站与之通信的从站地址。
2.5 链路用户数据(ASDU ) (1)ASDU 数据单元标识 符ASDU 类型标识(1 byte)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信息 体功能类型 信息序号(A) ASDU ASDU 的类型标识号,870-5-103通信规约出于传送各种不同类型信息的需要,规定了很多种格式 的ASDU ,每一种格式的信息体都不一样,并且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号。
(B)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它规定了ASDU 信息体中信息元的个数和寻址方式D7 D6 D5 D4 D3 D2 D1 D0SQ 信息元数目SQ=1,信息体中只含单个元素或综合信息元,信息体地址(FUN 和INF )即信息元地址SQ=0,信息体地址是顺序排列的信息元素的第一个信息元地址,后续信息元地址从这个地址起顺序加1。
(C) 传送原因(COT)。
指出报文的性质,分“主 从”和“从 主”两种情况。
“主 从”传送方向8——同时同步31——扰动数据的传输9——总查询(总召唤)的启动40——通用分类写命令20——一般命令42——通用分类读命令“从 主”传送方向1——自发(突发)报文11——当地操作2——循环传送12——远方操作3——复位帧计算位(FCB)20——命令的肯定认可4——复位通信单元(CU)21——命令的否定认可5——启动/重新启动31——扰动数据的传送6——电源合上40——通用分类写命令的肯定认可7——测试模式41——通用分类写命令的否定认可8——时间同步42——通用分类读命令的有效数据响应9——总查询(总召唤)43——通用分类读命令的无效数据响应10——总查询(总召唤)终止44——通用分类写确认(D)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ASDU_ADDR)对于一般的装置,ASDU_ADDR =装置的物理地址;对于保护管理机,ASDU_ADDR =产生信号的保护装置的物理地址。
ASDU_ADDR的取值范围为:0~254(E) 信息元标识符(FUN、INF)信息元标识符包括两个部分即功能类型(FUN)和信息序号(INF)。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每个动作元件(如Ⅰ段距离动作)、报警信号和压板状态等都有一个唯一的FUN和INF与之对应。
具体名称见各保护装置信息表。
对于远动装置,每个遥测、遥信、遥脉、遥控通道也都有一个唯一的FUN和INF与之对应,具体定义如下。
(对于容量小的分散式测控单元如9601等FUN=1,如果信息量较大,FUN编号顺序增加,以满足信号容量的要求)遥测通道:FUN=1~6,INF=92~148遥信通道:FUN=1~6,INF=149~190遥脉通道:FUN=1~6,INF=6~31遥控通道:FUN=1~6,INF=48~75(F) 信息元以一定格式表示的信息的状态或数值(如遥信状态、遥测值等等)。
具体解释见后续具体ASDU。
二、103规约在RCS9000(低压综自)系统中的具体应用1、 103规约采用两种信息交换方法:一种方法是基于严格规定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和标准化的报文传输应用过程、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通用分类服务。
RCS9000系统对保护定值修改和录波扰动数据传输等采用的是通用分类服务。
对保护压板开入和动作事件传输以及测控远动功能采用了ASDU 传输(但对测控功能参照了101规约的有关定义)。
2、 总控单元同纯测控装置(如9601/03等)之间主要的通讯过程 2.1 遥测a) 采集过程总控单元平时依次对每个间隔单元召唤2级用户数据(遥测值),测控装置以ASDU50(32H )响应。
b) ASDU 解释c) 报文示例:10 5b 0f 6a 16 总控对地址为15的装置(9603)要2级数据68 16 16 68 08 0f 32 02 0f 01 5c ff 00 00 f8 ff f8 ff f8 ff f8 ff 88 16 FUN INF 测量值3(0) 测量值7 7个模拟量 )2.2 遥信a)采集过程测控装置的全遥信通过总控对装置的总查询上送。
当总控或测控装置初始化过程中启动总查询,以收集带有总查询标志的信息(对9601等测控单元,为全遥信;对9603则除全遥信外还有步位置)。
总查询过程:总控单元向测控装置发总查询命令(采用ASDU 7),装置以确认桢回答后,再将总查询信息转成1级用户数据后,在当前上送报文里的要求访问位(ACD )置1。
总控收到ACD=1后,向装置查询1级数据。
装置以 ASDU 44(2CH )上送全遥信。
运行正常以后,总控单元按一定时间间隔(约13分钟)启动总查询。
在两次总查询间隔过程中,总控轮询各装置2级数据,装置一旦检测到发生遥信变位,则把上送2级数据报文ACD 置1,通知主站查询1级数据。
装置通过ASDU 40(28H )上送变位遥信和ASDU 41(29H )上送SOE 。
b) ASDU 解释4c) 报文示例:总查询1) 68 09 09 0F 07 0F FF 00 25 16总控对地址为15的装置启动总查询FUN,INF发送确认桢SCN2) 10 10 0F 1F 16装置15确认总查询。
注意控制域中DFC(数据流控制位)置1。
3) 10 5b 0f 6a 16 总控对装置继续要2级数据。
注意1)报文中FCB=1,总控正确接收到装置的确认报文后,下一桢报文把FCB状态反转,3)报文中FCB=0。
4) 68 16 16 0f 32 07 02 0f 01 5c f8 ff f8 ff 00 00 f8 ff f8 ff f8 ff f8 ff 88 16ACD=12级数据时,把要求访问位ACD置1,通知主站要1级数据5) 10 7a 0f 89 16 总控对装置15(RCS9603)要1级数据。
6) 68 13 13 68 28 0f 2C 0f 01 95 04 9416FUN INF2组信息1~16个遥信状态为0传送原因总查询附加信息SIN同1)启动总查询报文中扫描序号SCN 变位遥信及SOE上送:1) 10 5b 0f 6a 16 正常状态,总控对装置不断查询2级数据。
2) 68 16 16 0f 32 07 02 0f 01 5c f8 ff f8 ff 00 00 f8 ff f8 ff f8 ff f8ACD=1,装置请求总控查询1级数据。
ff 88 163) 10 7a 0f 89 16 总控要1级数据。
4) 68 0a 0a 68 28 81 0f 01 96 88 16 装置上送开入2变位遥信ACD=1 FUN INF开入2 SIN,此处无意义突发报文状态为合5) 10 5a 0f 69 16 因为变位遥信上送报文里ACD置1,所以总控继续要1级数据。
6) 68 0e 0e 68 08 81 0f 01 96 09 16上送开入2的SOEACD=0 FUN INF开入2 SIN,此处无意义突发报文4字节2进制时间:14点08分28952ms2.3 步位置采集a) 采集过程9603采集的档位信息是以遥步形式上送总控的。
其传输过程同遥信传输过程非常类似。
9603测控装置总查询上送信息内容包括步位置信息。
运行正常以后,总控单元按一定时间间隔启动总查询。
在两次总查询间隔过程中,装置一旦检测到步位置发生变化,则通过ASDU 38(26H)上送变位,通过ASDU 39(27H)上送SOE。
b) ASDU解释c) 报文示例总查询上送步位置1) 10 7a 0f 89 16 总控要1级数据。
2) 68 0a 0a 68 28 01 0f 01 4c c8 16总查询变位上送步位置及SOE1) 10 7a 0f 89 16 总控要1级数据。
2) 68 0a 0a 68 28 0f 26 01 01 0f 01 4c c0 16ASDU传送原因突变报文3) 10 5a 0f 69 16 总控继续要1级数据。
4) 68 0e 0e 68 08 0f 27 01 0f 01 4c e7 16ASDU突变报文59718ms2.4 脉冲量采集a) 采集过程因为脉冲电度是慢变化量,所以采取总控定时采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