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3单元《义勇军进行曲》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全班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基本音乐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国歌情感表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爱国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意义,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附点等,并能正确识读。
-培养学生的合唱合作能力,提高集体协作意识。
举例解释:
-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确保能够熟练演唱。
-歌词意义的理解是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国歌,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2.案例分析:我们将通过聆听《义勇军进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来感受歌曲的力量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附点节奏等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拍手和身体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义勇军进行曲》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队协作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知识点,如附点节奏、音符等,部分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拍手、身体动作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T:It’sshort.
Sn: 矮/瘦......。
T:Yes, you’reall right.It’sshort.It’sthin, too.
(不能否定说“瘦”的同学,但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一点而过。)T:It’s short↘, short↗,short↘.Ss: It’s short↘, short↗,short↘
第二课时
1、能听懂、会说句型“Look at that monkey. It’s fat.”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thin, fat,tall, short。
3、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1、能够在图片或情景的帮助下运用单词和新句型:Look at that…It’s (so)…描述喜欢的动物并能听懂别人的描述。
(1)T:What is the bear like? Watch the video again, and then answer.
A bear! It’sand.
A. tallB.shortC.fat
1、学习理解语言。
T:Look atthe bear.、It’sshort andfat.
老师并用强调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同时两个胳膊在空中划一大圈来表示大熊胖的程度)
学生跟随教师说同样的句子做相同的动作进行从句子引出新词并加强练习为避免新词过于集中以熊图片引入新词fat从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的图片引入单词tallshort的教学及单词thin的渗透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将反义词tallshort放在一起来学习直观教学对比明显一目了然学生易于掌握
Unit3At the zoo教学设计(B对话课有2篇,缺少单词课)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认识和掌握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 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际用语,能在实际情境中使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表达方式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增进班级的友谊和团结。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第三单元的词汇和课文内容。
2. 学会运用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 预先复习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
2. 课堂准备- 小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 学生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进行展示,如购物、问路等。
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入单元主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出单元主题。
- T: Can you buy things at the supermarket?(你能在超市买东西吗?)- S: Yes, I can.- T: Great! Do you know how to ask for help when you want to find something in the supermarket? (伟大!你知道在超市里找东西时如何寻求帮助吗?)- S: ...Step 2:新课讲解1.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和单词卡片,呈现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逐个讲解其词义。
2. 学生跟读、复习单词。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刚学的单词编写简短的对话。
4. 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编写的对话。
Step 3:课文学习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教师反复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洼”、“咫”、“拯”,会写12个生字。
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那个有趣的故事吗?(琼儿为了救小鱼,假装听懂鱼儿说话。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疏通归纳: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

9.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本课在课标中的位置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课标要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的起始课,重点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规律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本单元后几课打下知识基础。
本课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听各种声音,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观察一些物体发声时的现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经调查得知85%的同学认为摩擦、碰撞等方法是声音产生的原因,还有一定的误区,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声音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发声时现象的共同之处,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1.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概括实验事实的能力。
科学态度:1.在探究活动中,发展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拓展资料,感受自然界声音的丰富多样,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归纳概括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借助其它物体观察发声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音箱,气球,水槽,音叉。
学生材料:保鲜袋,直尺,钹,装有泡沫屑的瓶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感知声音1.PPT播放声音视频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考听力”。
敢不敢挑战?(敢!)闭上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口令声、音乐声、风声、水声、国歌声)有了声音,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学生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学生备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词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2. 研究《指路明灯》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3. 研究《指路明灯》中的古诗词,理解其含义;
4. 能够朗读课文和古诗词。
教学重点
1. 研究《指路明灯》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 研究《指路明灯》中的古诗词,理解其含义;
3. 能够朗读课文和古诗词。
教学难点
1. 研究《指路明灯》中的古诗词,理解其含义;
2. 能够朗读古诗词。
教学方法
1. 呈现法:通过图片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 分组阅读法:小组内互相交流,理解课文意思;
3. 朗读法:师生朗读古诗词。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2. 呈现法,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 分组阅读法,小组内互相交流,理解课文意思;
4. 整体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掌握古诗词;
5. 结合图片,讨论诗句含义。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默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3. 期中、期末考试:朗读课文和古诗词,理解课文意思和古诗词含义。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图片;
3. 教学工具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课文分析】《纸的发明》是一篇关于纸的说明性文章。
作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发明的缘由、演变和发展,告诉我们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文章虽然是说明性的文章,但是不枯燥、乏味,作者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了纸发明的过程。
【教学要点】1.生字识写课文18个生字,8个要求会读、13个要求会写,其中“欧”“洲”“社”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会读的字中,要注意“创”是后鼻音,“伦”“鲜”“洲”是前鼻音,其中“鲜”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iǎn,组词鲜为人知,朝鲜,另一个读音xiān,组词新鲜。
13个会写的字中,“术”“册”为独体字,“录”为上下结构的字,“存”为半包围结构的字,“伟”“保”“约”“验”“阿”“伯”“欧”“洲”“社”为左右结构的字,“伟”“保”“约”“验”“阿”“伯”“洲”“社”8个字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与避让,“欧”左右等宽,“伟”“保”“伯”都是单人旁。
2.课文默读三年级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做这方面的训练。
检查默读是否有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评估,看看学生能否回答出问题。
3.概括段意《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阅读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的第一题,写出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点,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感受纸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学习字词,认识蔡伦1.出示词串一:记录一册书携带经验保存(1)读准字音:注意“录”的声母是“l”,“册”“存”是平舌音。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pep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pep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数0的概念;2. 能够正确定位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3.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理解数0的一些特殊性质。
二、教学重点1. 数0的概念;2. 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数0的概念教学步骤:- 利用数数游戏,引出数0的概念;- 以实际物体为例,让学生感受数0的存在。
2. 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教学步骤:- 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数0的位置在数数序列的开始位置;- 利用数线,帮助学生准确地定位数0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
3. 数0的特殊性质教学步骤:- 运用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数0在一些情况下的特殊性质,如加0等于原数、减0等于原数等。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数数游戏:让学生参与数数游戏,体验数0的概念。
2. 数线练:让学生在数线上标出数0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练。
3. 探索实验:让学生用实际物体进行探索实验,发现数0的特殊性质。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小组讨论、个别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0的概念和在数数序列中的位置,以及是否能够应用数0的特殊性质解决问题。
六、教学延伸1.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发现更多数0的特殊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数0的应用场景,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教学资源1. 数线工具;2. 实际物体。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0的概念、位置和特殊性质。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教案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
单元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能拼读并书写bear elephant lion monkey panda tiger like man old our strong。
◆学习字母“K k”和“Gg”的在单词中的发音和写法。
◆能正确运用I like /don’t like。
表达对某种动物的喜欢与否。
◆能用Do you like …?向他人询问喜好并用Yes, I do./No, I don’t.来回答别人的提问
◆学生能用通过故事学习阅读的方法,并学会用形容词作为线索进行故事阅读小结。
2.语言技能目标:
◆能根据图片或动作识记单词。
◆能正确书写英文字母、核心单词和句型。
◆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话,把单词,句子说标准,说完整。
◆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能听懂关于喜欢和不喜欢某种动物的对话。
◆能写几句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3.学习策略目标:
◆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中能集中注意力。
◆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
◆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新知识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教学目标:
1.能用What can you hear?提问,并能用I can hear…回答。
2.能拼读并书写plane, bus, car, bike, train, ship.
3.能用I can hear…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并书写:plane, bus, car, bike, train, ship.
2.能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3.能区别句型I can hear a car及I can hear cars.
教学过程:
在航道的两边有许多竖立
着的light,像站着的p,所
以飞机停在机场就是plane.
学生2:彼克有辆自行车,
彼bi克ke的自行车叫bike.
学生3:坐公共汽车是不bu
允许带蛇的,蛇是s,所以
公共汽车是bus.
作
业
布
置
巩固新知识,
所学的知识活
用到生活中.
1. Introduce a vehicle.
— What can you hear?
— I can hear …
板书设计:
Unit 3 Sounds
---Sounds I hear
G1 G2 G3
教学后记:
Evaluation
评价方式以奖励小红花方式呈现,获得最多的即
为胜利者。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本节课的单词,本课通过单词卡片,唱歌,chant等形式对内容更深入的学习。
因此学生对于核心单词的发音及拼读掌握得比较好,除了plane及train的尾音n发音不明显外,其它都能熟练、准确运用于句型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当中。
在句子运用方面,学生基本没有问题,但在表达I can hear a
car和Ican hear
cars还是会有点分不清,这点平时上课需要多加强调。
在综合运用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提问、回答听到什么声音,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What can you hear in the song? I can hear …. It’s….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It’s…在情境中进行问和答。
并正确的描述物体的性质、颜色和感受。
2.能拼读并书写本课的句型和词汇。
3.培养学生对欣赏生活上声音的美,感受声音的美,从而发现生活中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What can you hear in the song? I can hear …. It’s….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It’s…在情境中进行问和答
2.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图片的提示,简单创作诗歌。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参与,主动学习声
音的表达法。
教学过程:
学生二: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提示来完成。
如看到小鸟,就可以说 I can hear a bird. 还会想到它的叫声 It
goes twitter twitter. 学生三:最后我们还可以说How nice. Cool. 这些句子总结。
作业布置
作业的布置需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既要达到巩固的效果,也要有提升的效果。
1. Share the poem to your parents.
2. Copy the poem once.
3. Write a poem by yourself.
(让学生选做两样作业)
板书设计:
Unit 3 Sounds
—Beautiful sounds I hear
教学后记: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在学习及操练了与本课相关的单词和相关的句子,所以本课以寻找美妙的声音作为主线,用歌曲导入新知,用poem 操练句型及运用句型和词汇,通过本课时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到句型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
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诗歌的美,通过配乐朗诵训练大部分不同层次学生的语音语感
What can you hear in the song? I can hear the …. bell rain wind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the ….
,及表演能力。
在书写方面也是有相关的要求,在这方面学生配合比较好。
但朗诵方面少数学生仍然羞涩于表达,需要继续鼓励和强化。
在综合运用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或相关物品的提示创作自己的小诗歌,巩固之前所学的句型和词汇。
总体而言,本课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用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句型。
能正确使用Don’t worry.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句型。
日常能正确使用Don’t worry.
3. 文化目标:了解咕咚来了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想表达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4. 句型: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Listen!
了解《咕咚来的》故事情节,内容,能明白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全课。
T :So boys and girls,we all did a
good job today.And we know that there is no monster in the world. Class is over.Goodbye. 作作业布置 巩固与扩展。
1 Read the story twice.
2 Retell the story to your parents.
3 Find some other strange sound to try a make a fun story.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课是一节故事课。
故事课最重要的内容是在扫清一些单词和句型的障碍后,能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分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进而体会故事要表达的含义。
所以本课层层递进,先是以PPT 出示一本书的形式,一下让学生深刻体会这是在讲一个故事。
然后通过听故事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节,情到深处我们额然而止,留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悬念,到底咕咚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重新认真的看一次故事的视频,找出答案。
经过两次的了解,老师还不断与学生操练故事中角色的对话,让学生从语音语调上也体会到文本内容。
然后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发散思维,老师设计了扩充故事的任务,并在活动后让学生思考本故事的内涵,提升到了文化,德育的高度。
Unit 3 sounds
G1 G2 G3
G1 G2 G3
Listen! 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a Gu Dong.
Evaluation
Gu Dong is a monster! Its mouth is big.
Its eye are green. Look! Don ’t w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