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合集下载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修改1)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修改1)

三、观察记录引流液
❖如何评估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三、观察记录引流液
颜色
腹腔引流液的评估 性质 引流量 评估情况
黄色 淡血性
陈旧性血性 或血性
较清量 或含少 量絮状 物
粘稠
<200ml/2 4h
<50ml/h 或 <500ml/2 4h
正常
密切观察,监 测生命体征
四、保持引流管无菌
消毒隔离
A
引流袋更换
6-13于我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 术+腹腔镜下肌瘤剔除,因肌瘤较多,手术时间较 长,术中出血约400ml,术中查HGB为77g/L,术后 留置腹腔引流管一条。
HGBg/L 术前 86 术 75
术1 63
腹腔引流量(ml)
输血
性质
21:10
21:40 7:00
10:00 14:30 16:00 7:00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番禺妇科 刘叠逸
2012.3
查房目的
1
腹腔引流管放置的目的
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3
腹腔引流管的并发症
主要内容
1、病情介绍 2、留置腹腔引流管的要求 3、护理
4、并发症
病情介绍
患者唐**,女, 41岁 ,入院诊断:多发子宫 肌瘤,中度贫血。
既往史:2003年剖宫产术, 2010年因甲状腺 瘤行手术治疗,术后口服优甲乐100mg至今。
2、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 引流管。
3、腹腔引流袋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
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腹腔感染。 4、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引流管的作用和重
要性,防止病人自身疏忽使引流管脱落。
指导翻身 变动体位 定时挤压引流管

更换腹腔引流袋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更换腹腔引流袋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更换腹腔引流袋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项目
操作规程
分值
评分标准





20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
2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腹部体征;评估腹腔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以及伤口敷料有无渗出;评估患者合作程度,向பைடு நூலகம்人解释并取得合作
3用物准备: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换药碗(内放无菌纱布)、止血钳、无菌引流袋、碘伏、棉签、弯盘、量杯、手套、安全别针、医用垃圾袋(必要时备氧化铅软膏
4检查引流管周围皮肤,暴露引流管
5止血钳夹闭引流管近端,将无菌引流袋挂于床沿,出口处拧紧
6用碘伏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形消毒,然后再向接口以上及以下纵行消毒2. 5cm
7取无菌纱布包裹接口,断幵引流,将引流袋弃于医用垃圾袋中
8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引流袋低于引流管引流口平面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交代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时防止引流管意外脱出或打折、受压的措施等)整理用物
10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洗手,记录
8
5
5
5
5
8
5
8
5
6
一项未做扣2分
未铺治疗巾扣3分,未量取引流液扣2分
未观察扣2分,引流袋位置不正确扣3分
方法不正确扣5分
未夹管口扣2分,出口处未拧紧扣3分
消毒方法不正确扣5〜8分
手法不正确扣2分,脱下引流管放置有误扣3分
一项未做到扣2分
安置病人不当扣2分,未交代注意事项扣3分
未洗手扣2分,未记录扣2 分,未取舒适体位扣2分
效果评价20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正常情况下腹膜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

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几千毫升的液体。

放置腹腔引流管主要的意义在于:1.避免渗液、血液积聚而发生感染。

2.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瘘。

3.为腹腔感染性疾病提供治疗途经。

4.为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提供治疗途经。

【并发症】出血【发生原因】1.患者术前营养差,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

2.术后切口小血管结扎不严密。

3. 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体位的突然改变牵拉脏器。

4.患者剧烈咳嗽时腹内压突然增加,手术切口的崩裂出血。

【临床表现】腹部敷料有大量鲜红色渗液,腹腔引流液突然增多、颜色鲜红、每小时超过100ml,24小时超过500ml,此时触摸引流管时可感觉引流液温热感。

【预防及处理】1.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1、氨甲环酸、血凝酶等。

2.输血,改善贫血,监测血常规。

3.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避免牵拉引流管。

4、给予腹带应用,咳嗽时双手保护伤口,减轻腹内压。

【并发症】感染【发生原因】1.引流袋更换不及时。

2.引流液返流。

3、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4、术前胆道有炎症发生。

5、引流管留置时间过久6.腹腔手术术后有瘘的发生。

【临床表现】腹腔引流液颜色由清亮淡红或黄色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粘稠液体,体温超过38.5℃,考虑为腹腔感染。

【预防及处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造成引流不畅或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2.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

4.每天更换引流袋,及时倾倒,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无论在床上或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和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液返流。

6.注意体温的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留取血培养,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并发症】肠瘘【发生原因】1.手术吻合口裂开导致肠管血运不良造成吻合口瘘。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第一篇: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一、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胃管一般为12号、14号、16号橡胶管或一次性硅胶管,头端有4~6个侧孔,管尾略大可衔接负压吸引装置。

胃管图胃管和胃肠减压器(二)胃肠减压的目的1.可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亦可减轻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胃肠胀气。

2.作为胸腹部及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便于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安全性。

3.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以减轻腹胀并减少缝线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同时还能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4.可以用来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疾病的诊断。

5.对进食毒物者可作洗胃用。

6.用于胃肠穿孔、吻合口瘘或肠瘘的病人时,可减少消化液及其它内容物的外漏。

(三)胃肠减压的并发症⒈口干、咽部不适病人因一侧鼻孔内有胃管,往往经口呼吸,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及不适;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⒉鼻部溃疡若胃管长期放置一个位置会压迫该侧鼻腔粘膜,从而引起鼻部溃疡。

⒊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持续胃肠减压可导致上消化道消化液的丢失,使Cl-、H+、K+减少。

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或有胆汁、胰液等的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

⒋呼吸道感染留置胃肠减压,会影响有效的咳嗽和咯痰,容易引起痰液积聚及肺部感染等。

(四)胃肠减压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胃肠减压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2.有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或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留置胃管有关。

3.疼痛:咽痛:与留置胃管有关。

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留置胃管有关。

5.PC:水、电解质失衡:与持续胃肠减压有关。

(五)胃肠减压的护理1.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胃管,且胃管插入位置合适,深度为45~55厘米。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引流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腹腔手术后的引流和排液。

而正确的腹腔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探讨,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 术后定期更换引流袋。

腹腔引流管排出的液体需要定期清理,并更换引流袋,以确保畅通和不堵塞。

2. 观察引流管排液情况。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排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需要在腹部固定良好,避免扯动或滑脱,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4. 保持引流口清洁。

每天清洁腹腔引流口,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5. 注意疼痛管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引流管周围疼痛,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疼痛管理措施。

二、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1. 避免引流管受力。

患者在活动时要避免引流管受力,以免引起意外脱落或破裂。

2. 随访患者情况。

对于因腹腔引流术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3. 应用护理学常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时,需要熟知护理学常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准确、安全。

4. 配合医嘱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不得擅自更改护理方案。

5.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因体质、病情等存在个体差异,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护理。

综合来看,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熟知护理要点,严格执行并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患者本人和家属也需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工作,共同致力于患者的康复。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个人观点:作为护理人员,我认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力。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1.洗手:在接触患者之前,护士应先洗手,并穿上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2.观察引流液:每天观察引流液的数量、颜色以及质地等,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通知医生或更换引流管。

3.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每天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确保无任何堵塞或阻塞。

如果发现引流管有堵塞的情况,可以轻轻用5%的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帮助恢复通畅。

4.引流袋的处理:每天对引流袋进行清洁和更换,确保引流液不会倒回体内,防止感染。

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引流管。

5.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在术后初期需要固定好,以防止移位或滑脱。

使用无菌的固定带或者透明胶带将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避免对患者的不适或疼痛。

6.伤口的清洁:每天对引流口周围的伤口进行清洁,使用无菌药棉球蘸取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伤口,不要用力擦拭。

7.引流管的标记:标记引流管离患者体表的距离,以便及时发现引流管移位或滑脱的情况。

定期检查引流管与标记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引流管移位,应立即通知医生。

8.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及时报告医生。

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9.相关文书的填写:进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时,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如引流量、引流液性状、伤口情况、症状和反应等。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的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确保引流通畅,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护士应经常与医生沟通,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注意无菌操作、洗手消毒以及规范操作,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更换引流袋操作流程ppt课件

更换引流袋操作流程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4
操作流程
• 口述:“x床xx,现已为您更换好引流袋,请您在床 上翻身、下床活动时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 将引流管折叠、脱出,如果您有什么不适,请您及 时告诉我,我是今天 值班护士xxx,我也会经常 巡视病房,如巡视不到请按身边 的呼叫器,请问您还有什么需要 吗?”“请您好好休息” →推车回 治疗室,将引流液倒入量杯,观 察颜色、性质,用注射器抽取测 量精确到ml并记录。→洗手
更换引流袋操作流程
普外一科
PPT学习交流
1
操作目的
1、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量 2、防止引流袋内液体回流,预防感染
PPT学习交流
2
物品准备
• 治疗盘、止血钳1 把、标贴2个、抗反流 引流袋2个(一次性引 流袋)、污物桶、洗 手液、别针、量杯、 注射器
PPT学习交流
3
操作流程
卫生大垫[计时开始]→用手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检查
引流袋的日期→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固定好,防止止血钳下滑,牵
拉引流管→旋转接头分离旧引流袋,上举使管内引流液流入袋中,弃
于污物桶内→洗手→打开无菌纱布(双层),垫于引流管下→两根安
尔碘棉签消毒引流管接头上至3-4cm→将双层纱布打开(引流管消

报告:我是XX科护士XX,我操作项目是更换引流袋,现物品准
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洗手戴口罩(六部洗手法)→检查引流
袋有效期→推车入病房→查看床头卡,“您好,您是XX吗,我现在
要为您更换XX一次性引流袋,防止引流袋内液体回流,预防感染,
请您配合一下”→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根据置管部位或平卧位),铺
PPT学习交流
7
T管引流观察要点?

腹腔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
②T型管:一般两周以后行胆道造影证实胆管下端 已通畅即可拔管。
③预防性引流在引流液明显减少时即可拔管。
④治疗性引流在引流液减少、炎症控制后仍应保持 原来位置,然后逐日拔出数厘米,待引流通畅从 深部逐渐闭合后拔出。
护理病例及情景设置示例
患者女,69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0余年,发热和 黄疸1周入院。体检: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和右 上腹部触痛,胆囊肿大并触痛。CT和B超检查提 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外胆管扩张,胆总 管直径2cm。胆囊和胆总管内可见直径1.5cm以 下多枚结石。化验:血总胆红素48μmol/L。诊 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入院 后第5天在吸入全麻下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 石、T管引流手术。现患者术后第3天,病员生命 体征平稳,伤口无渗血渗液,引流液呈黄色,清 亮,如何进行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管护理
1 定义
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 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分为预防性及治疗性引 流管。
2 适应症
术后渗血渗液、积脓感染等各种情况需要将 液体引流出体外的患者。
3
目的
引流各种积液,促进伤口愈合;支撑,防止吻 合口狭窄;管饲,营养支撑等。
滑脱、阻塞和 拔管困难
慢性窦道形成
4、注意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发热、 腹痛,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 医生。
5、进低脂、低盐、烟酒。
6、家属不能倾倒引流液。
谢谢聆听!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安抚患者情绪,报告医生,协 助医生做好进一步处理
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伤 口情况,做好记录并交接班
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24小时 上报护理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
并发症处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评估
(一)评估患者主要相关体征、配合程度。

(二)评估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等。

(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流程
三、腹腔引流袋更换操作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1、引流管脱落
发生原因:(1)未妥善固定引流管,外露的管路呈游离状态。

(2)引流管预留长度不合适。

(3)躁动患者,发生自行拔管。

临床表现:引流管脱落;引流袋内突然无引流液。

预防:(1)管路出胸、腹壁等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下垫纱布,对外漏的部分做标记,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

(2)固定管路时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

(3)引流袋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活动。

(4)指导患者翻身或移动时,先妥善移动管路,再翻身,使其掌握移动管路的正确方法。

(5)全麻术后未清醒伴躁动者适当加以约束,躁动的患者专人陪护,以防自行拔管。

处理流程:迅速用纱布覆盖伤口安抚病人通知医生对需要重新置管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症状记录。

2、管路堵塞
发生原因:(1)引流管发生折叠、扭曲。

(2)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临床表现:引流量突然变少或无引流液;有些患者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发热等症状。

预防:(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

(2)患者常做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如引流面斜面紧贴时要更换体位。

(3)因积液、血性凝块等堵塞引流管,应经常挤捏引流管。

(4)可采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5)如引流不畅,可遵医嘱行负压脉冲式冲洗,或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冲洗后尽量将冲洗液抽出,以免感染,冲洗过程中注意冲洗液温度及流速,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

处理流程:检查引流管放置是否合理嘱患者更换体位规范挤捏引流管如引流无效遵医嘱用负压脉冲式冲洗处理同时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观察引流袋内引流量、色、质及全身情况变化记录。

3、管路逆行感染
发生原因:(1)引流袋的位置不当,引流液倒流逆行感染。

(2)管路衔接处连接不紧有缝隙,引起渗漏,导致细菌侵入,造成感染。

(3)更换引流装置未能严格无菌操作。

临床表现:(1)引流袋的位置不可高于引流口平面,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

(2)保证整个引流管路处于无菌密闭状态。

(3)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采取半坐卧位引流袋位置摆放合适保持引流通畅遵医嘱对症处理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及抗感染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