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主编宣贯 5.2-5.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和材料。
施工单位还应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材料的验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对于水泥、骨料、砂浆等材料,应进行抽样检验,检测项目包括强度、平均颗粒大小等。
另外,对于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等材料,还应进行拉伸试验。
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施工工艺的正确,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
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应注意浇筑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材料的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
四、工程验收工程竣工时,施工单位应主动向监理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验收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测量,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平整度、垂直度等。
并对整个工程的完整性、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评估。
五、质量问题的处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或者工程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对于严重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出台,对于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单位要充分了解并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
只有通过全面的质量验收,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保护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验收工作。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的规范和步骤,以帮助参与建筑工程的相关方了解验收过程并顺利进行。
二、验收准备1. 验收人员的资质及到场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2. 准备验收所需要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检查;3. 查看混凝土生产和搅拌设备的合格证明;4. 验收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5. 清理现场,确保无障碍物影响施工和验收。
三、施工质量的验收要点1. 混凝土配合比和原材料的验收,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2. 固定模板及脱模条件的验收,确保模板的规范和脱模时间的合理性;3. 现场浇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方式的验收,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4.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以验证其符合设计要求;5. 施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养护措施的验收,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6. 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纵横坡度的验收;7. 验收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气泡、孔洞等缺陷。
四、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的方法和标准1. 取样方法和数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2. 测量方法和仪器的选用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3. 强度试验方法和标准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4. 表面平整度和纵横坡度的测量方法和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5. 缺陷的分类和程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6. 验收结果的判定标准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五、验收报告和记录1. 验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施工单位名称、工程名称、施工日期、验收日期等基本信息;2. 报告中应详细描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验收情况,并列出不符合要求的地方;3. 验收报告应签署并盖章,确保真实有效;4. 验收报告和相关记录应妥善保存,作为施工质量的证据。
六、验收后的处理1. 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混凝土进行整改或拆除重做;2. 完成整改后,重新进行验收;3. 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后续工程。
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质量验收是为了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本文档旨在提供混凝土质量验收的规范,以指导工程师、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进行混凝土质量的验收。
2. 混凝土材料验收混凝土材料是混凝土的基本构成部分,对混凝土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混凝土材料验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水泥的验收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并对水泥进行标识、记录和存储。
•骨料的验收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并对骨料进行筛分、质量检测和存储。
•水的验收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对水进行质量检测和记录。
•外加剂的验收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并对外加剂进行标识、记录和存储。
3. 混凝土配合比验收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混凝土配合比验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经过设计师审核和批准。
•混凝土配合比应记录,并对配合比材料进行示范和存储。
•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应进行试验检测,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4. 混凝土施工工艺验收混凝土施工工艺是指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过程。
对于混凝土施工工艺验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验收和检查,确保模板的尺寸、强度和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浇筑速度和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根据养护条件和要求,进行养护措施的设计和实施,并对现场养护进行监测和记录。
5. 混凝土质量验收报告混凝土质量验收报告是对混凝土质量验收结果和信息的总结和反馈。
对于混凝土质量验收报告,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混凝土质量验收报告应详细记录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和性能检测结果,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混凝土质量验收报告应明确问题和不合格项,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对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混凝土质量的验收十分重要,以下是对混凝土质量验收的规范。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核对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检验报告。
2. 检查原材料的数量和存放情况,确保其不受潮、破损和污染。
二、施工现场的验收:1. 检查混凝土搅拌机和泵车是否经过检修和维护,并核对操作人员的资质证件。
2. 施工现场应有清晰的施工标志和警示标志,确保工人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三、混凝土原材料的验收:1. 对水泥进行塑料袋拆封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并取样送实验室检验。
2. 检查骨料和细集料的外观质量,检查是否有碎石、泥土等杂物,并进行取样送实验室检验。
3. 验收混凝土掺合料时,应核对原材料的种类、比例和性能指标,并保证其质量合格。
四、混凝土配制的验收:1. 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合理选用添加剂,确认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
2. 各种材料的搅拌时间、顺序和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
3. 取样检验混凝土配制好后的质量,保证其强度、坍落度和饱和度等达到设计要求。
五、浇筑和养护的验收:1.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的安装和支撑是否符合要求,模板表面应平整、洁净,防止漏浆现象。
2. 混凝土浇筑时,应进行振捣以排除气泡,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3. 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一般采用喷洒、覆盖和湿养等方式,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
4. 养护结束后,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检测其强度和抗渗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六、验收记录和报告:1. 验收人员应详细记录验收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测结果。
2. 验收报告应详细描述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情况,并阐明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整改措施。
总之,混凝土质量验收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验收,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

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1. 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
本文档旨在规范混凝土施工验收的相关要求和程序。
2. 混凝土材料验收2.1 水泥•验收标准:水泥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抽样:每批次应随机抽样,并送往权威实验室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水泥标号、初凝时间、压缩强度等。
•外观质量:水泥应无明显凝块、气孔和结块现象。
•验收要求:水泥合格后,方可使用。
2.2 砂•验收标准:砂的级配、含水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抽样:每批次应随机抽样,并进行筛分试验。
•筛分试验项目:包括粒径分布、均匀系数等。
•外观质量:砂应无多余的泥块、杂质等。
•验收要求:砂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石子•验收标准:石子应符合规范对级配、强度等的要求。
•抽样:每批次应随机抽样,并进行试验。
•试验项目:包括粒径分布、单颗石子压碎强度等。
•外观质量:石子应无裂缝、腐蚀现象。
•验收要求:石子合格后,方可使用。
3. 混凝土施工验收3.1 浇筑前准备•验收依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等。
•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模板、安装钢筋骨架等。
•验收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模板、钢筋骨架安装牢固。
3.2 混凝土配合比验收•验收依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等。
•验收项目:包括水灰比、骨料配合比等。
•验收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灰比、骨料配合比合理。
3.3 浇筑和养护验收•验收依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等。
•验收项目:包括浇筑工艺、养护期限等。
•验收要求:施工工艺符合要求,养护期限严格执行,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密实度。
3.4 混凝土质量验收•验收项目:包括外观质量、强度等。
•外观质量:无明显裂缝、气泡等缺陷。
•强度验收:按规定时间进行拔模、压碎试验。
•验收要求: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5 温度与湿度控制验收•验收项目:包括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验收要求:浇筑后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标准

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最终的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应按照本标准进行施工,并接受相关监督部门的验收。
2. 材料要求2.1 混凝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检测报告。
2.2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3 使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测。
2.4 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粒径和干燥洁净的特性。
3. 浇筑过程3.1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避免极端温度或降雨天气。
3.2 浇筑前应保证模板的整洁和牢固,以确保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3 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防止过于稀薄或过于粘稠。
3.4 浇筑前应进行浇注口密封处理,以防止混凝土溢漏。
4. 表面质量4.1 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应整齐平坦,无明显的裂缝和孔洞。
4.2 混凝土表面不应有明显的起泡、结壳、脱落和渗水现象。
4.3 混凝土表面应进行适当的养护处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强度检验5.1 混凝土强度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5.2 混凝土强度检测应在施工完成后的适当时间进行,以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5.3 强度检测结果应进行记录,以备后续验收和检查。
6. 验收标准6.1 混凝土的表面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的缺陷。
6.2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6.3 混凝土的配合比、骨料和水泥等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以上就是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的标准要求。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本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监督部门应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指的是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工作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一份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范例,共1000字。
一、施工前质量验收1. 混凝土材料质量验收1.1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
1.2 对水泥、骨料、矿粉等关键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1.3 检查水泥储存条件,确保其质量不受损。
1.4 检查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和配比,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机械设备质量验收2.1 对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等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记录验收结果。
2.2 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记录和维护情况,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3. 施工工艺质量验收3.1 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方法、养护方法等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 对模板、脚手架等施工支模系统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其结构安全可靠。
3.3 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力等,确保施工环境符合混凝土施工要求。
二、混凝土浇筑阶段质量验收1. 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无块状料和明显的分层现象。
2.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补充缺水、控制水泥温度和环境温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坑洞,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致密性。
三、混凝土养护阶段质量验收1.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包括喷水养护、覆盖养护等。
2. 混凝土养护期间,定期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并记录检测结果。
3.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禁止在混凝土上进行任何施工和交通,确保混凝土养护期间的质量和安全。
四、混凝土质量验收1. 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2. 检查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水平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对混凝土表面裂缝、空鼓、起砂等进行检查,确保混凝土表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是一份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范例,它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和验收要求。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范本一: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和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1. 混凝土工程:指使用水泥、砂、石和适量水拌合而成的工程,如建筑、桥梁等。
2. 施工质量验收: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评价和确认。
3. 验收标准: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所需满足的技术要求。
三:验收准则1. 施工前准备1.1 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等,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检验和确认。
1.2 设备和工具:施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要经过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作。
2. 模板和支撑系统2.1 模板的搭设:按照设计要求搭设模板,保证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支撑系统的安装:支撑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能够承受工程荷载。
3. 混凝土浇筑3.1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配合比,并进行材料比例和试块强度的检测。
3.2 浇筑方式和工艺:根据具体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和工艺。
4. 表面处理和固化4.1 表面养护: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湿养护和防护措施。
4.2 表面处理:根据工程要求采取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如打磨、抛光等。
5. 维护与保养5.1 提交验收报告:工程完工后,验收单位需要提交验收报告。
5.2 维护和保养:在验收合格后,准备收尾工作并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四:附件1.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报告表2.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记录表3. 混凝土材料检验报告样本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工程施工合同:指混凝土工程施工双方达成的法律约定文件。
2. 混凝土工程施工规范:指国家或地方发布的关于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规定。
3. 混凝土工程验收标准:指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所需满足的技术要求。
范本二: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步骤和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1. 混凝土工程:指使用水泥、砂、石和适量水拌合而成的工程,如建筑、桥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断后伸长率 A 的实测标距为5倍钢筋直径。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调直钢筋,重量不大于30t为一
批;每批见证取3件试件。 检验方法:抽样插卡检验报告。
《规范》内容释义
5.3.4 【要点与解析】
本条检验规定是为了加强对调直后钢筋性能质量的控制,防止冷拉加工过度改 变钢筋的力学性能。本条是2010年局部修订时增加的,本次修订在其基础上适 度完善。 《规范》中未对“抗震钢筋”的冷拉率提出要求,主要是考虑到冷拉调直后, 钢筋力学性能可能无法满足《规范》5.2.3条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指标要求,实际 上也是限制对“抗震钢筋”的冷拉调直。 考虑到建筑工程钢筋检验的实际情况,本条为规定盘卷钢筋调直后的重量偏差 不符合要求时的复检要求,即不允许复检,本条还取消了力学性能的人工时效的 规定。 本条规定了盘卷钢筋调直后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要求,所有用于工程的 调直钢筋均应按本条规定执行。对钢筋调直机械是否有延伸功能的判定,可由施 工单位并监理单位确认;有异议,按本条规定执行。
《规范》内容释义
5.2.5
成型钢筋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类型的成型钢筋,不超过30t为一批,每批随
机抽取3个成型钢筋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要点与解析】
为规避成型钢筋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波动影响工程质量,本条规定了 进入施工现场时的成型钢筋整体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要求。 本规范5.3.5条规定的尺寸偏差为主要检验内容之一,其他内容符合相应标准的 规定。 本规范5.2.2条检验要求抽取的是钢筋试件,本条是根据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检 验需求抽取的是成型钢筋试件,故检验批划分不再要求“同一钢筋来源”。
《规范》内容释义
5.3.3
【要点与解析】
本条提出对箍筋及用作复合箍筋拉筋的弯钩构造的验收要求。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即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规范中规定具有抗震等级 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可按不小于135°弯折。本条中的设计专门要求指构件受扭 、弯剪扭等复合受力状态,也包括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大于3%的柱。 根据各次地震后的震后调查发现,箍筋弯钩质量不符合要求时造成混凝土柱破 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时对箍筋有重数量,轻弯钩的现象 ,本次规范修订进一步强调了玩够质量的重要性。
“抗震钢筋”,牌号带“E”的钢筋是专门为满足本条“三项”性能要求生产的
钢筋,其表面轧有专用标志。 本条规定仅适用于“纵向受力钢筋”,不包括箍筋。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有关规定,HRB335E,HRF335E不得用于框架梁
、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只可用于斜撑构件。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主讲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周建民 教授
《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 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 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查方法:检查抽样复验报告。
【要点与解析】
本条规定了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和允许偏差值及检查数量和方法。
《规范》内容释义
5.3
5.3.1
钢筋加工
一、主控项目
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光圆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2、 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3、 500MPa级带肋钢筋,当直径为28mm以下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 当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 4、 箍筋弯折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规范》内容释义
5.2.3 【要点与解析】
本文提出了针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重要结构构件(框架梁、柱和斜撑构件)中
纵向受力钢筋强度、伸长率的规定,其目的是保证重要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
由于普通热轧钢筋符合三个指标的保证率比较低,常规进场检验抽样无法准确 判断整批钢筋是否能够满足三个指标要求,故《规范》对特定部位强制要求采用
《规范》内容释义
5.3.4
盘卷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现行 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3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两个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2、重量偏差按下式计算:
Wd W0 100 W0 —重量偏差(%); —3个调直钢筋试件的实际重量之和(kg); —钢筋理论重量(kg),取每米理论重量(kg/m)与3个调直钢 筋试件长度之和(m)的乘积;
3、检验重量偏差时,试件切口应平滑并与长度方向垂直,其长度不应小 于500mm;长度和重量的量测精度分别不低于1mm和1g。
《规范》内容释义
5.3.4
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按本条规定的检验。
表5.3.3 盘卷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要求
钢筋牌号 HPB300 HRB335、HRBF335 HRB400、HRBF400 RRB400 HRB500、HRBF500 断后伸长率 A(%) ≥21 ≥16 ≥15 ≥13 ≥14 重量负偏差(%) 直径6mm ~12mm ≤10 ≥-7 直径14mm ~20mm ≥-6
《规范》内容释义
二、一般项目
5.3.5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5.3.5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表5.3.5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箍筋内净尺寸 允许偏差(mm) ±10 ±20 ±5
《规范》内容释义
5.2.6
钢筋机械连接套筒、钢筋锚固板以及预埋件等的外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
【要点与解析】 本条对钢筋机械连接套筒、刚进你锚固板以及按商品进场验收的预埋件等的外 观质量提出了进场验收要求。 钢筋机械连接用的套筒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 程》JGJ/T 107、《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 的有关规定。 钢筋锚固板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的 规定。 钢筋机械连接套筒、钢筋锚固板以及预埋件等外观质量的进场检验项目及合格 要求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
《规范》内容释义
5.3.1
【要点与解析】
本条对不同级别钢筋的弯弧内径做出了具体规定。钢筋加工时应按照本条规定
选择弯折机弯头,防止因弯弧内径太小使钢筋弯折后弯弧外侧出现裂缝,影响钢 筋受力或锚固性能。 本条规定与《施工规范》5.3.4条中的部分内容相同,该规范的此条内容不作为 验收规定,仅为施工过程检查。 第4款规定“箍筋弯折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纵向受力钢筋值箍 筋弯折处的纵向受力钢筋。
《规范》内容释义
二、一般项目
5.2.4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要点与解析】 本条规定了钢筋进场时外观质量检查的要求。弯曲不直或经弯折损伤、有裂纹 的钢筋不得使用;表面有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亦不得使用,以防止影 响钢筋握裹力或锚固性能。 对于不严重的外观缺陷,如较少的油污染、铁锈,可清除后使用。对于锈蚀程 度较轻的钢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使用。 本条要求全数检查,实践中在钢筋入场装卸时全程观察即可。
《规范》内容释义
5.3.2
纵向受力钢筋的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光圆钢筋末端作 180°弯钩时,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尺量。
【要点与解析】 本条规定的纵向受力钢筋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包括受拉光面钢筋180°弯钩、带 肋钢筋在节点内弯折锚固、带肋钢筋弯钩锚固、分批截断钢筋延伸锚固等情况。 本条规范仅规定了光圆钢筋180°弯钩的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其他构造应符合 设计要求。
《规范》内容释义
5.3.3
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一般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折后平直段 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或设计有专门要求的结 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 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 、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受拉锚固长度,且两末端均应作不小 于135°的弯钩,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对一般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 梁、柱复合箍筋中单肢箍筋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本条第1款对箍筋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