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专科)试题及答案-(15)学习资料
自学考试大专大学语文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课程代码04729)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咬文嚼字》列举的例证中,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炼字的好例”的是 A•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2、《行路难》(其一)中,包含了伊尹故事的诗句是 B B.忽复乘舟梦日边3、《都江堰》所写到的器物中,象征为民造福的是(B) B.长锸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的象征意义是(C) C.新时期中国如日东升5、《吃饭》中,从吃饭想到结婚、想到政治,这种联想方式的基础是(C) C.相似性6、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A)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7、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B) B.为国让贤8、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A) A.韩愈9、《我与地坛》中,让读者联想到“我”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和自强不屈精神的景物是(D)• D. “历尽沧桑”、“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D) D.爱情诗1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B) B.侧面烘托12、李白《行路难》中情感流程的特点是(C) C.起伏跌宕13、《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C ) C.行为描写14、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使用了排比句式的是(D) D.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15、《秋夜》所写的形象中,象征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是(B) B.小粉红花16、下列文章中,主要采用今昔对比写作方法的是(B) B.《香市》17、《秋兴八首》(其一)中对偶极为精当工稳的两联是(B) B.颔联与颈联18、柳永《八声甘州》抒写的主要情感内容是(B) B.羁旅行役之苦19、李清照《声声慢》中引发词人故乡之思的景物是(B) B.过雁20、戴望舒《雨巷》的写作背景是(C) C.大革命高潮时2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D) 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D) D.对比法23、在写议论文时,选择和使用论据的标准是 ( C ) C.是否具有说服力24、《香市》的主要特点是( C ) C. 即小见大25、《纪念傅雷》:“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在傅雷追悼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
自考大专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自考大专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
A. 美丽B. 跑得快C. 红花D. 跳高答案:C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将进酒》B. 王之涣《登鹳雀楼》C. 杜甫《春望》D.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B3. 在现代汉语中,“凯旋”一词的意思是()。
A. 失败归来B. 胜利归来C. 出征D. 离别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A5. “出淤泥而不染”出自《爱莲说》,其作者是()。
A. 苏轼B. 周敦颐C. 王安石D. 范仲淹答案:B6.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D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这里的“岳”指的是()。
A. 华山B. 泰山C. 衡山D. 嵩山答案:B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这里的“床”指的是()。
A. 睡觉的床B. 井边的围栏C. 窗户D. 门答案:B9. 下列词语中,不是成语的是()。
A. 指桑骂槐B. 破釜沉舟C. 塞翁失马D. 马到成功答案:D1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这里的“规矩”指的是()。
A. 法律规章B. 行为准则C. 几何工具D. 礼节礼貌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孟浩然《春晓》中的名句,这首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大专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大专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他做事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C. 他做事总是固执己见,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他虽然年轻,却经验丰富。
C. 他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D. 他年轻,却经验丰富。
答案:B3.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明代的曹雪芹。
C.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高鹗。
D. 《红楼梦》的作者是明代的高鹗。
答案:A4.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B. 杜甫是宋代的著名诗人。
C. 苏轼是宋代的著名词人。
D. 辛弃疾是宋代的著名词人。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B.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C. 他像狮子一样强壮。
D. 他像狮子一样威武。
答案:A6.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
B. 《水浒传》是清代施耐庵所著。
C. 《水浒传》是明代罗贯中所著。
D. 《水浒传》是清代罗贯中所著。
答案:A7.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D. 《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 他来了,我才知道这件事。
B. 这件事,我才知道他来了。
C. 他来了,我才知道。
D. 我才知道,他来了。
答案:C9.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语文大专自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大专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急燥B. 急噪C. 急躁D. 急噪答案:C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史记》D. 《左传》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品德高尚。
B.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品德低劣。
D.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德低劣。
答案:B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
A. 曹操B. 诸葛亮C. 王维D. 李白答案:A5.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滥竽充数B. 滥竽充数C. 滥竽充数D. 滥竽充数答案:A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
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答案:A7. “风声鹤唳”的意思是()。
A. 形容风声和鹤的叫声。
B. 形容风声和鹤的叫声。
C. 形容风声和鹤的叫声。
D. 形容风声和鹤的叫声。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走了。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走了。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走了。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走了。
答案:A9. “白驹过隙”的意思是()。
A. 白色的马快速地穿过缝隙。
B.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C. 白色的马快速地穿过缝隙。
D.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答案:B10.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一项是()。
A. 狡猾B. 奸诈C. 机智D. 狡诈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
答案:望岳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名句。
答案:春晓3.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的《》。
语文自考大专试题及答案

语文自考大专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迫不及待B. 迫不急待C. 迫不急待D. 迫不急待答案:A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D.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答案:C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
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小石潭记》答案:A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
A. 道路B. 河流C. 树木D. 花朵答案:A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商隐答案:D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
A. 王之涣B. 王安石C. 杜甫D. 苏轼答案:C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 陶渊明B. 王维C. 李白D. 孟浩然答案:A9.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
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A1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
A. 陆游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望月怀远》。
答案:张九龄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荡胸生层云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叶绍翁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的《离骚》。
答案:屈原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6.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下一句是“______”。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作品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
A.《春望》B.《饮酒》C.《登金陵凤凰台》D.《滕王阁序》答案:A2. 《红楼梦》中,被称为“凤辣子”的人物是()。
A.贾宝玉B.林黛玉C.王熙凤D.薛宝钗答案:C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散文集()。
A.《朝花夕拾》B.《呐喊》C.《野草》D.《故事新编》答案:B4. 《哈姆雷特》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莎士比亚B.歌德C.雨果D.托尔斯泰答案:A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
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答案:A6. 《百年孤独》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加西亚·马尔克斯B.海明威C.福克纳D.卡夫卡答案:A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
A.《水调歌头》B.《念奴娇·赤壁怀古》C.《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定风波》答案:A8.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A.海明威B.杰克·伦敦C.马克·吐温D.欧·亨利答案:A9. 《巴黎圣母院》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雨果B.巴尔扎克C.司汤达D.福楼拜答案:A10. 《边城》是哪位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A.沈从文B.老舍C.巴金D.茅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______首诗歌。
答案:30512.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______。
答案:司马迁13. 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______。
答案:《狂人日记》14.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______的代表作。
答案:但丁15.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______的作品。
答案:雨果16.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吴敬梓17.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______的作品。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18.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的______。
大专自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专自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A.?孟子?B.?韩非子?C.?论语?D.?庄子?2.“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 )A.刘备B.关羽C.诸葛亮D.向宠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A.苏轼B.李商隐C.杜牧D.韩愈4.以下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的是( )A.敢作敢为B.有所不为C.积极的D.战斗进取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白居易B.韩愈C.刘禹锡D.杜甫6.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A.?闲书?B.?龙·虎·狗?C.?往事?D.?故土?7.?断魂枪?的作者是( )A.老舍B.巴金C.茅盾D.鲁迅8.?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国语?9.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散文B.小说C.散文诗D.寓言10.以下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 )A.?饮酒?B.?短歌行?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蜀相?11.以下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陈情表?B.?答李翊书?C.?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1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用的是哪种修辞方法( )A.象征B.比较C.比喻D.夸张13.以下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移其民于河东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14.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A.马克·吐温B.欧·亨利C.契河夫D.莫泊桑15.鲁迅的小说?风波?选自( )A.?故事新编?B.?朝花夕拾?C.?呐喊?D.?彷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___________.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___________.18.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____.19.?论快乐?一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自学大专语文试题及答案

自学大专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振聋发聩B. 振聋发瞆C. 振聋发聩D. 振聋发聩答案:A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树下自然形成小路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优异。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高尚。
答案:A4.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是:A. 说出的话就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无法追回B. 说出的话就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无法追回,比喻话一旦说出口,就无法收回C. 说出的话就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无法追回,比喻话一旦说出口,就无法收回D. 说出的话就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无法追回,比喻话一旦说出口,就无法收回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秋水共长天一色C. 明月几时有D. 独在异乡为异客答案:A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A. 不进入虎穴,怎么能捉到虎子B. 不进入虎穴,怎么能捉到虎子,比喻不经历危险,就无法获得成功C. 不进入虎穴,怎么能捉到虎子,比喻不经历危险,就无法获得成功D. 不进入虎穴,怎么能捉到虎子,比喻不经历危险,就无法获得成功答案:B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答案:A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是:A.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B.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比喻学习需要不断努力,否则就会退步C.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比喻学习需要不断努力,否则就会退步D.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比喻学习需要不断努力,否则就会退步答案:B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专科)试题及答案-
(15)
.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专)试题
课程代码:000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从八个方面阐释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它使用的论证方式是
()A.由一般原理推导出个别结论
B.由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引出结论
C.一般结论是所有个别事例的总和
D.由某些方面相反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引出结论
2.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引用的语句中,出自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是()A.老夫喜作黄昏颂B.蚍蜉撼树谈何易
C.头悬梁、锥刺股D.日出江花红胜火
3.《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从“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推导出“必须痛打落水狗”的中心论点,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类比B.归纳
C.演绎D.对比
4.朱自清曾经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B.太阳社
C.左联D.创造社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5.《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所驳斥的农家的观点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C.父子有亲,君臣有义D.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6.下列作家中,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的是()
A.苏轼B.欧阳修
C.王安石D.陆游
7.下列说明文中,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的是()
A.《桥的运动》B.《白丝翎羽丹砂顶》
C.《苏州园林》D.《菊花》
8.《白丝翎羽丹砂顶》:“关于鹤的鸣声,《诗经》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之句。
”这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比喻B.举例
C.诠释D.引用
9.下列科学小品中,大量运用掌故、引述典籍的是()
A.《统筹方法平话引子》B.《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C.《菊花》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0.下列文句中,与“这些长期食客内以‘大肠杆菌’为最主要”运用同一种说明方法的是()A.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B.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
C.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
D.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1.《追悼志摩》一文主要运用的抒情方式是()
A.状物抒情B.写景抒情
C.说理抒情D.叙事抒情
12.老舍创作的最著名的剧本是()
A.《屈原》B.《月牙儿》
C.《蔡文姬》D.《茶馆》
13.《我与地坛》中,地坛和母亲对“我”来说相同的意义在于()A.母亲到地坛中找我B.都在为我默默祈祷
C.都是为我抚平创伤、焕发新生的源泉D.都给我人生哲理的启迪
14.下列文句中,最能表现蔺相如机智的是()
A.臣愿奉璧往使B.璧有瑕,请指示王
C.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D.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15.下列文句中,最能说明《哀溺文序》所言永之氓溺死原因的是()A.尽力而不能寻常B.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C.身且死,何以货为D.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16.古人所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式是()
A.分叙B.顺叙
C.倒叙D.插叙
17.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下片的首句是()
A.欲与天公试比高
B.江山如此多娇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8.下列诗句中,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用了同一种修辞方法的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9.下列诗词语句中,通过人物举动表达情感的是()
A.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B.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0.下列词作中,表现作者关心国事、渴望北伐的爱国精神的是()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孔子的语录中,侧重言道德修养的有()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E.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2.《我们肚子里的食客》:“有时混着一二刺客如‘结核杆菌’,那就危险了”,这里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比喻B.数据
C.诠释D.举例
E.比较
23.《秋夜》的内容主要写()
A.作者的一个秋夜的梦B.鲁迅演讲时的风采
C.鲁迅对青年的热情关怀D.鲁迅写作《野草》的情景
E.作者对鲁迅的无限崇敬
24.《柳敬亭说书》中“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对刻画武松来说属于()
A.行动描写B.语言描写
C.侧面描写D.场面描写
E.心理描写
25.下列诗篇中,属于近体诗的有()
A.李商隐《夜雨寄北》B.孟郊《游子吟》
C.杜甫《蜀相》D.杜牧《江南春》
E.陆游《书愤》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就有道而正焉
就有道:
27.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同俗自媚于众:
28.晋代衣冠成古丘
衣冠:
29.骨微伤,病间月
间月:
30.或者天下竟可以臻于郅治
臻于郅治: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1)这段文字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依次分析作者“哭”的内容。
3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在桥上是要走动的,而且走动的速度可以很高,使桥梁全部发生震动。
桥上不但有车,而且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狂风暴雨中,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暖冷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要伸缩,形成蠕动。
桥墩在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影响它在地基中的移动。
此外,遇到地震,全桥还会受到水平方向和由下而上的推动。
所有以上的种种的动,都是桥的种种变形,在不同的外因作用下而产生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文中介绍“不同的外因作用”时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文中的“蠕动”是什么意思?
3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研究科学最宝贵的精神之一,是创造的精神,是独立开辟荒原的精神,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卓越的科学家往往另辟蹊径,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所以独立开创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优秀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
独立开创与拒不接受他人的经验并无丝毫相同之处。
科学工作如接力赛跑,人愈多,路程也便会跑得愈远。
我们理解的“开创”,应当是基本了解了前人成果之后的开创工作。
因为在愈高的基础上努力,所得的结果也更高。
如果永动机的研究肯吸收前人的经验,就不会白白浪费精力与时间。
因为这个问题的结论,正是建筑在若干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的无数次失败的经验之上的,我们又何苦、更何必走回头路呢?
(1)这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层次,写出第二层次的第一句话,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2)作者用“永动机研究”论证了什么观点?这属于何种论证方法?
五、作文(30分)
34.以《路就在脚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百度文库:专注、专心、专一为您服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