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摘要]认知社会语言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笔者介绍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给出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定义,评述了国内外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并讨论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应用研究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发展建议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90年代取得较大发展,其为语言研究提供的新范式打破了以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为主的语言研究范式,影响了一大批学者,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均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近年来,有些认知语言学家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而开始关注语言的社会性质,由此诞生了社会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外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国内学者也表现出对该领域研究的浓厚兴趣,带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内部革命。

笔者在探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分析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情况,最后探讨了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思路。

一、认知社会语言学概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学者们把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变异研究相结合,产生了认知语言学的分支——认知社会语言学(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Gitte Kristiansen &Ren Driven把第30届国际语言讨论会的15篇关于认知社会语言方面的文章,汇集成《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文化模型、社会制度》一书并予以出版,该论文集强调明确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研究特点。

[1]2010年在德国科布伦茨—郎道大学举行的第34届国际LAUD 研讨会的主题是“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的结构、概念和文化维度”。

认知语言学综合了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取向和社会语言学的社会取向,关注认知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情境制约性,把认知体验性的生理和物理环境发展到社会文化语境,把语言及其幕后认知的普遍性研究转向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语言(变体)与认知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新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认知翻译学》评介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认知翻译学》评介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一《认知翻译学》评介吴亚静布占廷(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山东青岛)摘要:近年来,在认知科学的推动下,认知翻译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并逐渐形成系统 的研究体系和研究领域。

文旭教授和肖开容教授编著的《认知翻译学》从语言的认知理论出发,探索了 翻译转换中的语言认知机制,对翻译认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从翻译研究 范式宏观建构、概■念结构与语义结构、功能与组织原则、认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趋势与展望等五 个方面简要梳理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从强调学科建构性、凸显理论适用性等方面对该书作了简评。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认知;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891 (2020)03-0093-041.引言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理查兹(Richards,2001) 说:“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 最复杂的一种活动”(转引自卞建华,2005: 42)。

翻译与认知结缘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事,直到21世纪 初 Martin(2010: 169)提出认知翻译学(cognitive translatology)这一术语,两者才正式结合。

随着翻 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口译和笔译学者与认知科 学家合作日益加强。

如今,认知翻译学作为翻译研 究的一种新范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较为 庞大的跨学科研究体系,对翻译研究起着重要的理 论建构和理论阐释作用。

《认知翻译学》以翻译认 知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研究翻译中涉及的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问题,探索译者 理解、转换、表达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对翻译学的 构建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内容简介本书共有十三个章节,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 围绕着不同的主题展开,即翻译研究范式宏观建构 (第一章)、概念结构与语义结构(第二、三、四、五、十章)、功能与组织原则(第六、七章)、认知理 论与方法的应用(第八、九、十一、十二章)以及研 究趋势与展望(第十三章)。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一、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现状1. 认知翻译理论认知翻译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在翻译领域的主要应用之一,它认为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

在英语翻译中,认知翻译理论给了翻译研究者一个新的思路,可以通过翻译者的认知加工过程来解释翻译现象,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2. 语言认知及翻译难点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语言认知在翻译难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词义翻译、句法结构、文化差异等问题,都需要依赖翻译者的语言认知能力来解决。

认知语言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框架,通过对语言认知过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翻译难点。

3. 翻译教学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学习,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认知语言学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可以促进翻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 强调认知翻译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翻译领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培养翻译者的认知翻译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认知能力,翻译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含义,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翻译者的认知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认知翻译支持。

结语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框架和理论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难题。

通过加强认知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培养翻译者的认知翻译能力,推动翻译教学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作用,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章字数: 672】。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研究综述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研究综述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 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语言与生态的相互作用,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为了进 一步推动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和发展,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于近期成功召 开。本次演示将对本次研讨会的内容进行综述,旨在呈现与会者的研究成果和 新探索的方向,为读者提供参考。
3、研究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以满足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复杂性需求。
4、应进一步提高生态翻译学理论成果的应用价值,推动翻译事业的可持续发 展。
未来探讨的方向和建议
根据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和共识,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和探讨方向:
1、深入研究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进一步明确其研究范畴、对 象和方法。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研究 综述
01 摘要
目录
02 引言
03 认知翻译学研究现状
04 认知翻译学研究不足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摘要
认知翻译学作为翻译研究的新兴领域,着重探讨翻译过程中认知活动的本质和 规律。本次演示对认知翻译学的研究现状、不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 究的方向和建议。通过对认知翻译学基础理论、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探讨,文章 指出认知翻译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2、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和交流,促进跨学科合作和研究,共同推进翻译学 领域的全面发展。
3、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对翻译事业的挑战和机遇,将生态翻译学理论应 用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促进全球文化的和谐发展。
4、拓展生态翻译学理论在教育、科技、文学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和完 善其理论体系。
5、培养生态翻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和质 量。
结论
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为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平台,为进一 步推动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者达成了 以下共识:

综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状况

综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状况

综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状况林青摘要:认知语言学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学科。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来讨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状况来综述认知语言学。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义;发展认知与语言的问题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历来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现代语言学各种理论百家争鸣的局面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又开始重视认知与智能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也是适应了这种需要应运而生的。

1989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l990年创刊的《认知语言学》杂志,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从这一语言学科的发展趋势看,认知语言学将是21世纪中叶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1.认知语言学简介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2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普遍被认为是乔治·雷可夫、马克·约翰逊及朗奴·兰盖克。

当中雷可夫及约翰逊专门研究语言中的隐喻及其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而兰盖克的专长在于认知语。

认知语言学是解释语言学,它不仅仅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而且致力于朝理论解释的方向迈进一步,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

所以,认知语言学立秋用较少的归结解释较多的、表面上似乎不相关的现象,而且力求提出能独立论证的(independently motivated),而不是特设的解释。

这有利于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解释语言的本质。

认知语言学是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学。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途径认知翻译学是当前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当前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力求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英汉/汉英翻译实例,试图构拟认知翻译学的基本框架与途径,最后得出结论:等值翻译只是相对的、近似的,不等值才是绝对的;翻译中的等值只不过是认知经验结构的相似性,译文的质量取决于相关因素间的趋同度。

标签:认知等值体验哲学识解趋同度一、引言翻译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之间进行文化与文明交流的桥梁,只要有不同种族人类交际与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翻译活动。

没有这种交际活动,人类文化传播和人类交流很难进行。

翻译活动是多类型的,对翻译的定义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的面很广,除了本体论外,还从不同的学科(如:语言学、哲学、文化学、符号学、文学、传播学、社会学、美学以及最近的认知科学等)中吸取营养与精华,为我所用,发展成熟。

翻译学是一门经验性学科,国内外无数优秀的翻译理论家与实践家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并总结出翻译方法,为翻译学理论的探索和建立提供了基础和立论依据。

传统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以语码转换实现的一种语言活动。

然而,现在认知语言学已经揭示出:语言是心智的表征,语言结构映照了人类经验结构。

翻译活动中的语码转换,就是对心智的解读和解码,因此翻译活动必定反映心智活动的规律,翻译决不可忽视对心智的研究。

正如杨自俭、刘学云(1994)早先预言:“翻译不但是语言活动,而且是心理活动。

联系翻译转换过程、研究心理机制是翻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认知为出发点,探究译者是怎样运用语言符号对事物进行抽象,以及怎样通过认知加工,运用概念范畴和语言符号来实现翻译交际活动,这是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

在翻译活动中,不同的概念范畴可以围绕原型来建构,可通过词汇和概念来进行再现。

然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概念和抽象的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再现又比较困难,而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隐喻、原型以及意象图式理论给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解释力。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现状与启示一、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理论研究中的贡献认知语言学提出了多种关于语言认知结构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可以为英语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网络理论、联结主义模型、心理句法学等理论和模型都可以为英语翻译研究提供启示,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认知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

认知语言学还强调了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机制,这对英语翻译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不断地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习得和使用能力。

通过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过程中的语言习得和使用心理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者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目前,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趋势与挑战。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英语翻译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其理论和方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未来英语翻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需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认知语言学的最新成果,以期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好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英语翻译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英语翻译领域需要更多地培养具备良好语言习得和使用能力的翻译人才,以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翻译需求。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深度的交叉与融合,以期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与认知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与这些领域进行深度的交叉与融合,可以为英语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从而推动整个翻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机制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机制研究


认 知语 言学与 翻译观
生、 组织 、 表达 , 并通过人的认知能力将其理解并掌握其
规 律 的一种 活动 。 2 、 认 知语 言学 的翻译 观
( 一) 认知语 言学的概 述 1 、 认 知语 言学 的概念
认知语言学是 2 0 世纪 8 0年代 以来逐步发展而来的
在 国 际理论 语言 学界 新兴 的一 个语 言 学 的一 门分 支 。认 知语 言学强 调人 的认 知 能力 , 认 为 所有 的语 言都 能经 过 人类 大 脑的加 工对语 言进 行创建 、 运 用 等。国际 上认 知语
J u n e 2 0 1 3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机制研究
徐 翔
( 信 阳农林 学 院外语 系 , 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 )
【 摘 要】 认知语言学原意为“ 真正研 究大脑 中的语 言” , 即要对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进行一个揭示。翻译为认知语言学带
来新的视 野 , 而认 知语 言 学为翻译 学者进 行 翻译及 语 言 的修 饰提供 一 个方 法或依 据 。在 翻译界 中对 翻译语 句的传统 观
第2 7卷 第 3期
V 0 1 . 2 7 No . 3
延安职 业技 术学院 学报
J o u na r l o f Ya h’ a l l Vo c a t i o n a l& Te c h n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2 0 1 3年 6月
视角 。
关注 ,对于翻译者文学功底的一个考验就是翻译 的语言
能否 真正 的表达 语言本 意 , 包括 表象意 义与 蕴涵 意义 。 认
认知 语言 学融 合 了语言 学与认 知 科学 的精 髓部 分 ,将 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国 内 认 知 语 言 学 与 翻 译 的 研 究 现 状 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出版了多部涉及认知语言 学 和 翻 译 的 专 著 ,王 寅 阐 [4] 述 了 认 知 、认 知 语 言 学 的
[收 稿 日 期 ] 2010-07-09 [作者简介] 李亚青(1979-),女,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吴喜才(1979-),男,南昌航 空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讲 师 ,主 要 从 事 应 用 语 言 学 研 究 。
2011 年 第 3 期 (总 第 163 期 )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哲 社 版 )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No.163
国内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李亚青,吴喜才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程[2],认 知 语 言 学 不 仅 为 翻 译 研 究 提 供 了 全 新 的 视 角,而且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探索研究为翻译过程研究尤 其是翻译的认知模式研究和译者翻译能力 、译 者 主 体 性等研究指明了 方 向 ,提 供 了 理 论 依 据。 无 论 是 Ni- da的形式与 功 能 的 对 等 、Newmark 的 语 义 和 交 际 的 对等,还 是 Nord 的 文 本 与 功 效 的 对 等、Jokobson 的 仿 效 与 功 能 的 对 等[3],都 只 是 为 翻 译 构 建 了 一 个 二 维 空间 对 等,即:原 文———译 文 的 对 等 或 是 原 文 读 者———译文读者的对等 ,这一公式忽略了原文 和 译 文 这两极之间 的 一 个 重 要 决 定 因 素 ———译 者。 在 翻 译 实 践 中 只 能 是 相 对 的 对 等。 基 于 认 知 语 言 学 “现 实———认知———语言”的 认 知 公 式,认 知 翻 译 观 可 以 概括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包 括 作者、读者、译者)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 知 基 础 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出 的 各 类 意义的基础上,尽 量 将 其 在 目 标 语 言 中 表 达 出 来,在 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 知 世 界[4]。”基 于 认 知 语 言 学 心 理 空 间 和 概 念 整 合 理 论所构建的翻译认知模式是目前最完善 、最有 说 服 力 的 翻 译 认 知 模 式 。 [5] 从 认 知 语 言 学 角 度 研 究 翻 译 是 一个新的研究领 域,有 助 于 拓 宽 我 们 的 研 究 视 野,深 化我们对 翻 译 本 体 的 认 识 ,打 破 一 些 人 为 设 定 的 藩 篱 ,从 而 更 好 地 指 导 翻 译 研 究 。 [6]
篇,占25%)、《现代 外 语》(5 篇,占 4%)、《外 语 研 究》 (8篇,占5%)、《中国翻译》(15篇,占 11%)、《上 海 翻 译》(17 篇,占 14%)、《中 国 科 技 翻 译 》(17 篇,占 14% )和 《解 放 军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 》(8 篇 ,占 7% )。
— 85 —
2011 年 第 3 期 (总 第 163 期 )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哲 社 版 )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3,2011 Total No.163
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以及认知语 言 学 的 翻译观,从理论的高度廓清了翻译的新思路 。 谭 业 升 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跨越语言的识解(翻 译 的 认 知 语言学探索)》一书 中 探 讨 了 “识 解”这 一 理 论 概 念 以 及识解运作的翻译研究价值 ,提出隐喻的识解 观 和 翻 译认知文体学的概念 ,并对中国古诗翻译美学 进 行 分 析探究,阐明了诗 歌 翻 译 美 学 的 语 言 认 知 特 征 、本 质 和基础。颜林 海 在 2008 年 出 版 的 著 作 《翻 译 认 知 心 理学》中阐释了翻译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为 认 知 心 理学和元认知理论 ,并对译者的心理活动和翻 译 的 加 工模式、翻译的认 知 本 质 等 问 题 进 行 了 研 究 论 述 ,开 启了翻译认知心理机制的神秘之门。
(二 )调 查 结 果 与 数 据 分 析 笔者对调查的论文按照研究内容和方向的不同 进行整理后,发现国内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 大 体 可 分为三大版块,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 研 究 ,其 中理论研究又包含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方面。 宏观研究包括认知语言学和翻译关系综述研究、 翻译的认知心理机制研究等。微观研究主要包含两 个方 面:一 为 翻 译 单 位 的 研 究 ,包 括 词 语 层、单 句 层、 篇章话语层翻译 的 认 知 研 究 ,翻 译 语 用 语 境 认 知、翻 译标准等研究。二为翻译认知过程的研究 ,包 括 隐 喻 和翻译,概念整合与翻译 ,框架理论与翻译 ,意 象 图 式 与翻译,关联理论 与 翻 译,原 型 理 论 与 翻 译 等 微 观 理 论研究。 应用研究则涉及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 文学诗歌翻译、习语谚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拟 声 词 翻译以及解释各类翻译现象等。 实践研究探究的领域更具现实意义 ,其中 研 究 最 多的是认知语言 学 与 翻 译 教 学 、提 高 译 者 能 力、发 挥 译者主体性、翻译技巧等实际问题 。 具体研究内容的分类和研究范围的分布情况如 下:①理论研究,一是宏观研究,包括认知语言 学 和 翻 译关系综述研究、翻 译 的 认 知 心 理 过 程、翻 译 认 知 模 式研究 等 (29 篇,占 23%);二 是 微 观 研 究 ,包 括 词、 句、语篇翻译的认知研究 、翻译语用语境认知 研 究 等 , 以及隐喻与翻译 、概念整合与翻译 、框架理论 与 翻 译、 意象图式与翻译、关 联 理 论 与 翻 译、原 型 理 论 与 翻 译 等研究等(39篇,占32%)。②应用研 究,包 括 认 知 语 言学与诗歌翻译、认 知 语 言 学 与 科 技 英 语、广 告 语 翻 译、认知语言学与 演 讲 稿 翻 译 、认 知 语 言 学 与 习 语 翻 译等(41篇,占33%)。③实践研究,包 括 认 知 语 言 学 与翻译教学、提高译者能力、发挥译者主体性 、翻 译 技 巧 等 (15 篇 ,占 12% )。 数据显示十年来国内语言学者对认知语言学这 一新兴学 科 与 翻 译 的 结 合 研 究 从 未 间 断 ,且 论 著 较 多,成果颇丰。其中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的理论 研 究 占 最大比例,尤其微观理论如隐喻和翻译研究等 是 近 年 来研究的热点。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的应用研究仅次
一 、认 知 翻 译 观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内容广泛 ,覆盖面大且 跟 认 知 心理 学、哲 学、逻 辑 学、社 会 学、心 理 语 言 学 等 联 系 密 切的学科。认知语言学对当前翻译研究也具有很好 的解 释 力 。 [1] 认 知 语 言 学 认 为 ,语 言 不 能 独 立 于 人 类 的体验,语言能力 是 人 类 一 般 认 知 能 力 的 一 部 分 ,必 须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来研究语言 ,语言是体 验 和 认 知的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 ,其 过 程 也 同样地涉 及 广 泛 的 认 知 ,翻 译 过 程 就 是 一 种 认 知 活 动,它建立在译者对原文语篇所表达的意义的 理 解 基 础之上,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理 解 和 翻 译受制于译者的体验和认知能力。翻译不是一个单 纯解码原语和编码译语的过程 ,而是一个双重 认 知 过
[摘 要] 阐释认知翻译观,对“万方数据”和 国 内 主 要 的 十 大 外 语 类 核 心 期 刊 中 关 于 认 知 语 言 学 和 翻 译 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对近十年来国内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 进 行 阶 段 性 总 结 ,了 解 已 取 得 的 成 就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把 握 其 研 究 现 状 与 发 展 动 向 ,从 而 为 促 进 认 知 翻 译 研 究 服 务 。 [关 键 词 ] 认 知 语 言 学 ;翻 译 ;现 状 ;特 点 [中 图 分 类 号 ]H315.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3-6121(2011)03-0085-03
“认 知 语 言 学”这 一 术 语 首 先 出 现 于 1971 年,意 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其本质则是要揭 示 语 言 事 实 背 后 的 认 知 机 制 。 [1] 自 1980 年 《我 们 赖 以 生 存 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Lakoff & Johnson) 出版以来,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主流语言学派 发 展 迅 速,形 成 了 认 知 音 位 学 、认 知 词 汇 学、认 知 语 法 学、认 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篇学等研究分 支 ,这 些 理论同时又有效指导和解决了语言科学中的各类现 象和问题,认知 语 言 学 对 翻 译 也 有 实 际 的 指 导 意 义 。 本文拟从认知翻译观的含义入手 ,对新世纪十 年 以 来 发表于国内外语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中收录的认 知语言学和翻译的相关文章进行调查分析 ,试 图 弄 清 我国认知 语 言 学 和 翻 译 研 究 的 方 向 、特 点 和 不 足 之 处。
(一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向 本文 首 先 选 取 “中 国 期 刊 全 文 数 据 库 (CNKI)” 2001-2010十年间发 表 的 重 要 期 刊 论 文 为 研 究 对 象 , 以“认知语言学和翻译”为主题,检索到相关文 章 共 计 265篇,其中英语 语 言 共 计 257 篇。 笔 者 将 这 些 文 章 按照研究内容和方向的不同进行了量化分析 ,发 现 中 国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现状和主要方向集中在 以下几个层面:(1)认 知 语 言 学 与 翻 译 的 学 科 理 论 研 究(78篇,占 30%);(2)认 知 语 言 学 与 翻 译 理 论 的 应 用研究(46 篇,占 17.8%);(3)认 知 语 言 学 与 翻 译 过 程研究(30 篇,占 11.6%);(4)认 知 语 言 学 与 翻 译 单 位研究(29 篇,占 11.2%);(5)认 知 语 言 学 与 翻 译 的 关系研究(25篇,占9.7%);(6)认知语 言 学 与 翻 译 方 法策略研究(22篇,占8.5%);(7)认知 语 言 学 与 翻 译 译者主体性研究(12篇,占4.6%);(8)翻 译 的 认 知 语 境和语用研究(9篇,占3.5%);(9)其 他 研 究,包 括 著 作 引 介 述 评 、翻 译 标 准 等 (6 篇 ,占 2.3% )。 此外,本文还选取了国内十种外语类核心 期 刊 作 为 另 一 重 要 调 查 对 象 ,它 们 分 别 是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外国语》、《外语 学 刊》、《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现 代外语》、《外语研究》、《中 国 翻 译》、《上 海 翻 译》、《中 国科技翻译》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以 上 期 刊 在国内外语界具有重要地位 ,选取其中的论文 进 行 分 析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笔者详细查阅了 以上期刊 并 统 计 出 自 2001-2010 年 十 年 间 发 表 在 这 些刊物上的与“认 知 语 言 学 和 翻 译”研 究 的 相 关 文 章 共计124篇,对 其 进 行 量 化 分 析,统 计 如 下:《外 语 教 学与 研 究 》(7 篇,占 5%)、《外 国 语 》(5 篇,占 4%)、 《外语学 刊 》(11 篇,占 9%)、《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31 — 8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