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模时模仁的选择
模胚选择(新)

3.成本区别: 因为细水口模具多了四根导边,加工配合的 难度增大,所以模胚价格一般为简化细水口模具 的1.3至1.5倍,在产品小,精度要求和模具寿命及 模价不高的情况下,还是优先考虑使用简化细水 口模具.
简化型细水口:以FCI为例,与DCI比较,少了四 根水口边,DCI导柱装在后模,FCI装在前模。细 水口二侧大行位被导柱挡死,优先选择FCI,不然 尽量选择DCI,G型相对于E型同样少了四根水口边。
非标模胚如何定购: 非标模胚是在标准模胚的一个基础上进行改动。 热流道模胚都是在大水口的模胚的基础上进行改 动。模胚加大的话,在原有模胚的基础上进行等 距的移动。
定模胚时,首先选择是型号,然后是规格,选择 附件,比如说CI3040A60B90C90,3040由模仁的大 小,行位结构来决定的。A60B90模仁的高度与结 构来决定,C90顶出高度(产品的高度与斜顶的行 程)CI由进胶的式样来决定。AB模的间距,这个 厂的习惯。垃圾钉,厂的习惯来定,是否加中托 司,根据模具结构。
如何确定A板B板C板的厚度: A板的确定,对于中小型的模具,从前模仁底部加 25-40左右,一般前模开框深度占A板深度的5070%,B板的确定,对于中小型的模具,从后模仁 底部加50-60,一般后模开框深度占B板深度的3040%。C方铁的确定,优先选择默认尺寸。比较高 的产品在产品的高度方向加10-20mm
什么的情况下要求加中托司: 1、小顶针比较多,有扁顶 2有斜顶的情况下 3、有推板的情况下 4、有司筒有司针的情况 5、顶针超过40支情况下 6、二次顶出的情况下。 也就是要求顶出平稳的滑行时,需要加中托司,一般 是成对的加,中托司的大小一般可以与回针一样大, 或者小一号。
模胚的选取规则

模胚的选取规则模胚由专业厂家生产,已被标准化和系列化,订模胚时只要根据模胚厂提供的模胚资料选择合适的型号就可以。
不过有时也需要定作模胚(例如热水口模),此时可参考标准模胚数据,设计自己的模胚。
确定选用何种型号的模胚,必须先排模,定出内模料的大小,再决定模胚的大小、型号。
1: 定内模料(模肉Insert)2: 内模料上螺丝的分布3: 选模胚(MoldBase)定内模料(模肉Insert)一、定内模料即是排模,根据产品的形状,大小,确定产品在模具里的排布方法,以此决定内模料的大小和厚度。
以下介绍一些排模的基本要求。
1) 一块内模料出多个Cavity时,内模料大小一般不超过200×200mm。
产品之间一般作12~20mm(特殊情况下,可以作到3mm以下)。
对于杯类箱体类深腔件,两产品之间的距离约为产品深度的1/3~1/2。
当入水为潜水(sub gate)时,应有足够位置作潜水,两产品之间的距离不可少于20mm。
2) 产品到钢料边的距离15~50mm。
产品到钢料边的距离与制品的厚度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表1-1经验数值选定,大型制品需要经过计算确定。
3) 藏Core(内模料)深度28mm以上,前后模内模料厚度与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表1-2经验数值选定。
大型制品需要经过计算确定。
前模内模料(Cavity Insert)厚度=前模开框深度+制品分型面(Parting Line)以下(枕向后模的深度)高度,后模内模料(Core Insert)厚度=后模开框深度+制品分型面(Parting Line)以上高度(型腔深度)。
如图1-1所示。
4) 把产品图调进模图时,产品图必须乘缩水,并且要将产品图镜像(Mirror)一次,即模图同产品图是反像的(产品是完全对称的除外)。
5) 产品在模图里应遵循分中的原则,特别是对称的产品。
如果不分中,到各加工部门加工时很容易会出错。
如图1-2所示。
6) 所有有枕位的模具,枕位必须避开入水(Runner),无法避开时要加水口铁(Runner Bar),或者枕位不作通,留出平位走水。
模具分型面的设计和模仁大小的确定

一,分型面的设计分型面的设计和模仁的大小确定。
为了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模具必须分成两个或数个部分,这些分离部分的接触表面通称为分型面分型面在模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子,在设计模具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这套模具分型面怎么做,如果连模具的分型都不知道,哪后须的工作也没法做了.到企业应聘模具设计时,往往要现场动手的就是做分型面,这关过不了,哪被录取的希望基本为零,如分型面做的又快又好,那你的成功率就大了.二.外观件的分型面的选取:1.肉眼观看.2.客户2D图纸指定.3.要保证母模胶位少,公模胶位多.如何利用UG软件选取分型面:1.利用拔模分析选择(粉红色与深兰色交界处或粉红色与绿色交界处)2.利用注塑模向导,自动抽取分型线.三.内置件的分型面的选取:1.要保证母模胶位少,母模尽量不要有机构.2.利用拔模分析分型面通常分为1.水平分型.2.垂直分型.3.倾斜分型(如图)4.台阶型分型面三,模仁和模架的确认。
产品的分模面大致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确定模仁和模架的尺寸了模架尽量采用标准模架和标准配件,这样有利于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和降低成本设计界经常用的模架品牌有:龙记(LKM),富得吧(FUTABA),名利,天祥,重村等当模具比较特殊或客户特别要求时,须对模架得形状,尺寸,材料作更改时,就需重新设计模架,这种情况下,定购模架时就需要向供应商提供详细得图面,并标注上与标准模架得不同之处,当然,这样得模架单价也较贵,供应商一般可以给客户提供架初加工和精加工,一般我们都要求进行粗加工及粗掏模穴即可一.模架和模仁尺寸的确定模架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大小和结构,对模具而言,在保证足够的强度下,模具设计的越紧凑越好.根据产品的外形(投影面积和高度)和结构(侧向分型和抽芯)来确定模仁的尺寸,确定好模仁的尺寸以后,就可以确定模架的尺寸了以下是模仁和模架尺寸确定的参考图表以上数据,只是作为设计时的一个参考,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一下几点;1.当产品高度过高时(X>=D时),应适当加大D,加大值=(X-D)/2.2.有时为了冷却水道和固定螺丝的需要,也要对尺寸加以调整.3.当产品结构复杂,须特殊分型或顶出机构,或须加滑块等机构时,也应对模仁和模架尺寸进行修改.应适当加大模架和厚度.2.方铁高度的确定:方铁的高度应保证有足够的顶出行程和5-10MM预留量,以保证产品完全顶出,并且上顶板不会碰到公模板顶部3.模架整体尺寸的确定:模具定好以后,因对模架整体结构进行校核,看模架是否适合,所选定的或客户指定的注塑机的型号,包括外形尺寸,厚度,最大开模行程,及顶出方式和顶出行程等.4.模仁材料的选定;制品为一般的塑胶,如ABS,PP,PC,等,模仁因选用P20,NAK80,718.等预硬钢,如用高光洁度或透明的塑料制品,如PMMA,PS,AS,等因选用420等耐腐蚀不锈钢,含玻纤增强的塑胶,因选用H13,SKD61等热处理钢,当制品材料为PVC或POM和加了阻燃剂时因选用420,2316等不锈钢.具体在"模具用钢材"一节再详细学习。
4-模仁部分

2)入子的定位: A、用台位; B、用螺丝; 3)入子设计注意事顶: A、当入子的顶部是曲面,则设计时需要对入子进行定位,常见方式如下图所示:
B、台位尺寸:台位高“A”不小于3毫米,常用尺寸:4、5、6、8、10、1 2。台位伸出部分尺寸“B”,它要比“A”小些,常用尺寸:0.5 、0.8 、1、 1.2、 1.5、 2、 3 、4、 5 ,还可以小到0.3。 C、为了加工方便,如上图所示,模仁安装台位的位置可以开一个通糟.便于加工即 可,在设计时,设计人员不一定要设计到如此精确,可以让现场师傅自行处理.
2、圆角:为了产品外观及避免应力集中,产品的很多位置都会有圆角。圆角对分模有很 大的影响,如、靠破及插破的概念:产品上的通孔要用模具来成形,就会使前后模仁必须紧紧相靠。 相靠的方式不一样,就有了靠破和插破的概念。
1)靠破:前后模仁没有任何倾斜角度的相靠的位置叫“靠破”。 2)插破:前后模仁具有倾斜角度的相靠的位置叫“插破”。
A、没有拔模角度的产品分模的位置:比较随意。
B、对产品进行拔模,可以得到不同的拔模视图:
C、不同拔模产品的分模位置:第二个和第四个视图有问题。
注意:分模位置选择不对,对模具的开模和产品的顶出都会有影响。如下图片所示:
D、拔模角度设计要点:拔模角度也叫“脱模角度”,英文:draft angle. 1)一般情况下,标准的拔模角度是1-2°,但是要求特别高的尺寸精度,也可用0.25-0.5 °.当产品很高,有时设计脱模角度会采用4-5 °. 2)一般前模仁的拔模角度要比后模仁的大,这样便于冷却成型的产品不至于挂在前模而影响 模具开模或者拉伤产品. 3)拔模之后的产品尺寸应该尽可能满足该尺寸的公差要求.
设计要点: 针对前后模仁具有靠破插破的位置,在设计图纸上时要尽可能的标注上,明确指出 此位置是靠破插破的位置,现场加工师傅见到之后,会注意此处,加工时会留余量, 可以避免毛边等情况的出现。
模架和模仁尺寸的确定

模架和模仁尺寸的确定
模架与镶件尺寸的确定
模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塑料制品的大小和结构。
对于模具而言吗,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结构越紧凑越好。
根据产品的外形尺寸(平面投影面积与高度),以及产品的本身结构(测向分型滑块等结构)可以确定模仁的外形尺寸,确定好摸仁的大小后,可参考下面的数据:
以上数据,仅作为一般性结构的塑料制品的摸架参考,对于特殊的塑料制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产品高度过高时(产品高度D≦X),应适合加
大“D”,加大值△D=(X-D)/2;
2、有时为了冷却水道的需要,也要对模仁的尺寸加
以调整,已达到较好冷却效果;
3、结构复杂需特殊分型或顶出机构,或有侧向分型
结构需要作滑块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模
仁和模架的大小以及各模板的厚度,与保证模架
的强度。
模仁材料的选择资料讲解

模仁材料的选择在再谈模具材料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注塑模具的一些基本的东西,首先是模具的分类,一般把模具按使用寿命的长短分五级,一级在百万次以上,二级是50万----100万次,三级在30万-----50万次,四级在10万---30万次,五级在10万次以下,一级与二级模具都要求用可以热处理硬度在HRC50左右的钢材,否则易于磨损,注塑出的产品易超差,故所选的钢材既要有较好的热处理性能,又要在高硬度的状态下有好的切削性能,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因我很少接触国产塑胶模钢材,故只能介绍在珠三角常用的进口料。
通常选用瑞典的8407,S136,美国的420,H13,欧洲的2316,2344,083,或日本的SKD61,DC53(原为五金模材料,特殊情况下使用。
)一类的钢材。
除此外,注塑的原料及其所增加的填料对选用刚才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玻璃纤维对模具的磨损大。
有些塑胶料有酸腐蚀性,有些因添加了增强剂或其他改型剂,如玻璃纤维对模具的损伤大,选材时均要综合考虑。
有强腐蚀性的塑胶一般选S136,2316,420一类钢材,弱腐蚀性的除选S136,2316,420外,还有SKD61,NAK80,PAK90,718M。
强酸性的塑胶料有:PVC,POM,PBT弱酸性的塑胶料有:PC,PP,PMMA,PA,产品的外观要求对模具材料的选择亦有很大的影响,透明件和表面要求抛镜面的产品,可选用的材料有S136,2316,718S,NAK80,PAK90,420,透明度特高的模具应选S136,其次是420。
以上是从满足产品要求来说,但作为一个设计师,你只考虑这些的话,你不但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可能你的饭碗都有问题,你涉及的模具所需求的成本是重中之重,你还要考虑价格,就拿S136与2316来比较,每公斤相差55—60元,如果你选择不当,你老板不是接不到单,就是做到破产。
三级模具用预硬料多,牌号有:S136H,2316H,718H,083H,硬度HB270----340,四五级模具用P20,718,738,618,2311,2711,对于要求特低的模具,还有可能用到S50C,45#钢,即直接在模胚上做型腔。
塑胶模具设计规范-1

一:材料规格选取:1.模仁材料:1.1.产品为高亮面,模仁中有斜销、滑块等结构,产品表面需咬花,采用STAVAX S136,热处理硬度45~52 HRC1.2.产品为亮面,且加工中需要放电结构较多,采用日本大同NAK80,硬度为HB 370~4001.3.对于快速模具,模仁材料通常选用P20,对于有亮面要求的选用国产NAK80 即可2.模仁尺寸:1.1厂内常用规格为有两种:120mm*160mm, 对应模架规格为2025(A=50,B=90),模腔深度为:24.5mm;150mm*210mm, 对应模架规格为2530(A=50,B=90),模腔深度为:24.5mm;150mm*250mm, 对应模架规格为2535(A=50,B=90),模腔深度为:24.5mm;如需特殊规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1.2规格选用:模仁边缘距产品(包含骨架)尺寸需大于25mm;模仁厚度T与产品区深度H,T≧2H。
二. 骨架设计规范1. 后制程有喷涂制程的设计要点1.1.key外形尺寸调整:喷涂镭雕KEY的表面必须预留喷涂厚度,一般喷每涂XY方向单边预留0.01mm(总预留0.02mm),Z方向预留0.015mm, (客户有特殊要求除外)。
3D绘图时直接扣除,后续放电加工直接按图面加工到位即可!1.2.key间距及堆列柱位置定义.Key与key之间的间距需要大于key高度.堆列柱与key之间的间距需要大于堆列柱的高度.1.3.若产品表面喷涂为高亮要求,产品顶面与侧边交界处需要作不等圆角.为(1.5~1.2)*0.4mm,顶面为1.5~1.2mm, 侧边为0.4mm.2. 后制程有印刷制程的设计要点2.1.不可有任何凸出物高于印刷面,防止凸出物刮伤网板,3.确定进(出)胶方式:按键类产品须有进胶口和出胶口,其方式主要有直接进(出)胶和搭接进(出)胶两种,进胶方式决定于产品结构:①, 产品侧边允许有毛边,或者产品周边有裙边,通常采用直接进胶.②, 产品侧边不允许有毛边,且无裙边的产品通常采用搭接进胶.C.进(出)胶位置及数量:①按键类产品如果进(出)胶选择在长边,长边尺寸小于14mm,尽量做1个进胶1个出胶的方式;(进出胶需错位) 长边尺寸大于14mm,可采用1个进胶2个出胶的方式;②按键类产品如果进(出)胶选择在短边, 采用1个进胶1个出胶的方式即可.(进出胶无需错位)③对于圆环型产品需要做1进3出,分别均匀分布在产品四周.D. 进(出)胶口尺寸:㈠对于直接进出胶:进(出)胶口宽度尺寸设计,视KEY的形状而定,通常进胶比出胶口大0.5~1.0mm。
注塑模成型部分(模仁)设计原则

注塑模--成型部分(模仁)设计原则我是以一个产品结构设计者的角度来介绍,而非专业模具设计者,所论述的知识内容只为产品结构设计工作服务。
上面有讲到注塑模中的标准模架部分,现在来讲成型部分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就是模仁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拔模1,拔模的必要性拔模并非模具工作者的口头术语,我们做结构的也经常讲这个东西,它关乎塑件制品能否顺利脱模,关乎制品的成型难度、顶出难度、表面质量等,是我们在设计产品时时时刻刻要考虑到的问题。
有人说只要在关键位置给出拔模角度就好了,其他的就叫模具设计者们去自己弄吧,我并不赞同这个说法,拔模在产品结构设计环节就该被完成,为何要拖到下个工序呢,对于一个产品,任何一个面都要考虑拔模问题,并在结构设计环节做出来,这是咱的职业操守。
拔模的定义:为了能够使产品能够顺利脱模,我们把产品的侧壁设置一定角度的做法就叫做拔模,这个角度就叫拔模角度,为什么设置拔模角度:热塑性塑料在冷却过程中会收缩,从而紧贴在模仁上,很难被顶出。
(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开模以后,产品从定模脱出,贴在后模上面,此时顶出装置开始把塑件从动模上顶出,但塑件却被卡在了后模上面,当然塑料肯定很有钢铁强,最终会被顶出,可强行顶出会使塑件变形或被破坏。
这就是拔模方向错误导致的。
2,拔模角度的选择拔模会改变原定产品的尺寸,会使直面变成斜面,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只有拔好模的产品外观尺寸才是正确的,未拔模的是错的,那我们就不用去纠结拔模后会改变尺寸的问题了。
当然,在保证顺利脱模的情况下,拔模角度越小越好,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考虑拔模角度的大小呢?之前在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中就有说过,如下:(1),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功能下,拔模角尽量大。
(2),尺寸大的产品,拔模角尽量小。
(3),产品结构复杂不易拔模的,采用较大斜度。
(4),塑胶材料收缩率大的,拔模斜度也要大。
(5),增强塑料选大斜度,自润滑塑料选较小斜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新模时模仁的选择
一套塑料模具模仁材料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模具的价格,怎么根据产品选择模仁材料才合理呢?
从塑料产品的生产上来说,产品的需求量小,选择好的模仁材料,模具成本就增加了,对于公司来说就增加了成本支出,是一种浪费,产品的需求量大,选择差的模仁材料,达不到产量要求,模具就报废了,需要重新开模具,生产效率上不去,同样增加了模具成本。
要想合理选择模仁材料,就要先了解模具常用的模仁材料和模仁材料的特性,下面根据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在塑胶注塑模具中,比较长用的模仁材料是:P20、738、738H、718、718H、NAK80、2316、2316A、S136等,加硬模具用的材料是2344、8407、SKD11、SKD61等。
这几种材料在我们公司的模具制作中比较常用.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模仁材料的一般用途:
1)P20:一般适用于要求高硬度、高韧性及耐磨性的塑胶模具,氮化后可提高模具的寿命,适用于PS、PE、PP、ABS等未添加防火阻燃的热塑性塑料,在模具当中是比较常用的模仁材料,同时它的价格也比较低。
2)738:比P20的各种性能都有所提高,738H又比738的效果更好,同时相应提高了模具的寿命。
3)NAK80:电火花加工及抛光性能都比较优良,一般在做透明度要求较高的塑料产品中比较常用。
4)2316:适合高酸性塑料的模具,具有高的光洁度和高的防酸性,一般常用在成型PVC的塑胶材料的模具中。
5)2344:一般用在塑胶硬模,它的模具寿命可以达到100万次,但由于模具的成本比较高,适用在产品产量比较大的塑料产品中。
8407、SKD11等硬模材料亦是如此。
模具材料的选用
在再谈模具材料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注塑模具的一些基本的东西,首先是模具的分类,一般把模具按使用寿命的长短分五级,一级在百万次以上,二级是50万----100万次,三级在30万-----50万次,四级在10万---30万次,五级在10万次以下,一级与二级模具都要求用可以热处理硬度在HRC50左右的钢材,否则易于磨损,注塑出的产品易超差,故所选的钢材既要有较好的热处理性能,又要在高硬度的状态下有好的切削性能,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因我很少接触国产塑胶模钢材,故只能介绍在珠三角常用的进口料。
通常选用瑞典的8407,S136,美国的420,H13,欧洲的2316,2344,083,或日本的SKD61,DC53(原为五金模材料,特殊情况下使用。
)一类的钢材。
除此外,注塑的原料及其所增加的填料对选用刚才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玻璃纤维对模具的磨损大。
有些塑胶料有酸腐蚀性,有些因添加了增强剂或其他改型剂,如玻璃纤维对模具的损伤大,选材时均要综合考虑。
有强腐蚀性的塑胶一般选S136,2316,420一类钢材,弱腐蚀性的除选S136,2316,420外,还有SKD61,NAK80,PAK90,718M。
强酸性的塑胶料有:PVC,POM,PBT弱酸性的塑胶料有:PC,PP,PMMA,PA,
产品的外观要求对模具材料的选择亦有很大的影响,透明件和表面要求抛镜面的产品,可选用的材料有S136,2316,718S,NAK80,PAK90,420,透明度特高的模具应选S136,其次是420。
以上是从满足产品要求来说,但作为一个设计师,你只考虑这些的话,你不但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可能你的饭碗都有问题,你涉及的模具所需求的成本是重中之重,你还要考虑价格,就拿S136与2316来比较,每公斤相差55—60元,如果你选择不当,你老板不是接不到单,就是做到破产。
三级模具用预硬料多,牌号有:S136H,2316H,718H,083H,硬度HB270----340,四五级模具用P20,718,738,618,2311,2711,对于要求特低的模具,还有可能用到S50C,45#钢,即直接在模胚上做型腔。
除此之外,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灵活善变是一个设计师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