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从俄罗斯产业结构看中俄两国贸易前景

从俄罗斯产业结构看中俄两国贸易前景

从俄罗斯产业结构看中俄两国贸易前景摘要:一国产业结构构成对对外贸易具有内生制约作用。

俄罗斯产业结构呈现微弱的高级化和不合理化趋势,其对外贸易囿于产业结构的约束,资源、能源为主的贸易结构将不会出现较大改观。

而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对外贸易的高端化发展。

俄罗斯对我出口具有较小的可替代性,但中国在对俄的贸易将面对低端市场价格优势逐渐消失,高端市场又面对与欧洲国家竞争的局面,贸易前景不容乐观。

关键词:产业结构中俄贸易贸易前景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一个传承历史发展而又转化既有状态的过程。

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对外决定贸易成为刚性因素。

对于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即产业结构对一国贸易结构具有内生约束作用,贸易则是对国内优势产业的对外反映。

曲文轶(2008)认为两国产业结构对双方经济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决定了自发贸易的空间,即产业互补,具体而言就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换俄罗斯的资源密集型产品;而是引发了两国经济合作的长期可持续性。

”李汉君(2010)利用2002~2009年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对俄贸易商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纺织品及原材料和鞋靴类商品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而俄对中国出口商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而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中俄贸易结构的对策。

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两国贸易进行分析,对两国贸易前景正是本文的切入点。

俄罗斯产业结构是对前苏联畸形产业结构的继承与发展。

前苏联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指引下,形成了以重、化工业支柱的第二产业过于庞大,而农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的产业格局。

从1992年俄罗斯进行“激进式”改革之后,俄国经济就进入了全面崩溃状态,各产业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俄罗斯通过能源贸易使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其增长是在产业结构微弱高级化与较大不合理性的基础上实现的。

【外贸课堂】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行业市场分析

【外贸课堂】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行业市场分析

俄罗斯经贸概况及行业市场分析一、俄罗斯简介和经贸状况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的12个海;陆界长达1.7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领土36%在北极圈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冻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和半荒漠地带。

共横跨11个时区。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很短。

俄罗斯联邦由83个平等主体组成,包括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1个自治州和4个自治区。

分布在7个联邦区(中央区、西北区、南部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和远东区)。

俄罗斯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天然气、铁矿石、煤、镍、石油、铜、铝、黄金。

俄森林覆盖率50.7%,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非金属矿藏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冰洲石、宝石、金刚石的储量及产量都较大,钾盐储量与加拿大并列世界首位。

渔业资源、水力资源丰富。

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俄罗斯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79.82%(2006年2月)。

俄罗斯境内的民族语言分为4大语系,即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

共有大约150种语言,俄语为主要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

俄罗斯联邦境内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萨满教、佛教(刺嘛教)和犹太教等。

基督教以俄罗斯东正教流传最广,教徒人数最多。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俄罗斯经济未能独善其身。

自2008年8月俄格冲突、国际油价下跌之后,俄出现了资金大规模撤离、股市暴跌、卢布大幅度贬值、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进出口削减、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失业扩大、经济增长减速消极趋势,呈现出典型的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局面。

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政府通过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拨款被截留用于外汇投机。

俄罗斯行业经济特征分析

俄罗斯行业经济特征分析

俄罗斯产业经济概况钢铁工业由于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俄罗斯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原苏联1991年生产铁9094.8万吨,产钢13992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而俄罗斯的钢铁产量占原苏联的50%。

原苏联有四大钢铁工业密集区,其中三个区在俄罗斯(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中央区)。

乌拉尔是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密集区,以产特殊钢和优质钢而著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对钢铁的需求骤减,导致钢产量大幅下降。

有色金属冶炼以镍、铝、铜以及铅、锌、黄金为主。

机械工业机械工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和科技进步的集中表现。

其部门目前已经发展到100多个,产品已经超过13万种。

主要部门有:动力机械制造业、电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农机制造业、机床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航天机械制造业、原子能电力工业、无线电电子工业等。

原苏联在动力设备、冶金设备、拖拉机、农业联合收割机、内燃机车、电气机车、铁路车厢、公共汽车、挖掘机、推土机的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机械工业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及其以西地区。

化学工业俄罗斯的化学工业能生产9万余种产品,其中10%的产品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一流的。

俄罗斯的硫酸、化肥、焙烧苏打的产量位于世界前列。

俄罗斯的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乌拉尔、东部区。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料工业萎缩,化学工业的产量也急剧下降。

森林工业俄罗斯是世界森林大国,这首先是由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决定的。

现在,俄罗斯的森林覆盖面积近8亿公顷,占世界的20%。

木材蓄积量800多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

苏联解体后,由于采伐机械大量磨损、道路建设缓慢、贷款资金不到位,俄罗斯的森林工业急剧滑坡。

建材工业俄罗斯作为世界钢铁、水泥生产大国,拥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建材工业体系,其主要部门为混凝土预制工业和玻璃制品工业。

俄罗斯经济跌入低谷后,建材工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食品工业俄罗斯的食品工业由于投资不足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一直发展缓慢。

俄罗斯全面介绍。ppt

俄罗斯全面介绍。ppt

下一个
俄罗斯的工业与农业


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俄工业 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 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俄农牧业并重,主要 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 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 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 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 业原料产品、化工产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 类商品等。 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 俄罗斯2007年GDP同 比增长8.1% 俄罗斯经济继续强劲增长 俄罗斯信息技术产 业飞速发展 IEA:俄罗斯赶超沙特成全球最大产油国 俄 罗斯2008年前8个月贸易额同比增长48.4% 普京公布俄政 府支持实体经济计划 俄总理批准改善金融和经济形势行 动计划 普京批准俄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
俄罗斯地形图
下一页
俄罗斯气候分布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大部
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 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 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 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 150~1000毫米。 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 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 属苔原气候,太平洋沿岸属季风气候。 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 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和半荒 漠带。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 斯2008年前8个月贸易额同比增长484普京公布俄政府支持实体经济计划俄总理批准改善金融和经济形势行动计划普京批准俄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俄罗斯农业图俄罗斯主要工业区俄罗斯工业主要是大型重工业森林工业军事工业油气开发为主分布于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以西以及远东地区俄罗斯工业建立在丰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因此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的矿产产区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为社会主义苏联创建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并为工业农业的全面技术改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迅速发展国防工业加强国防实力才能建立一个雄厚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俄罗斯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俄罗斯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初步计算显示,俄罗斯三季度GDP同比下降3.5%,仍处在衰退进程之中,但降幅较二季度明显收窄(二季度下降8%),多数经济主要指标也出现降幅收窄的良好势头。

但9月份以来,俄罗斯疫情再度出现反弹,叠加拜登赢得美国大选增加其地缘政治风险,俄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性再度凸显,金融市场或面临更大挑战。

疫情;经济复苏;金融市场俄罗斯疫情出现明显反弹迹象图1 疫情以来俄罗斯当日新增病例和累计确诊病例变化趋势数据来源:wind截至12月9日,俄罗斯全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254.1万例,居全球第四,累计死亡人数4.5万人。

7-8月份,俄罗斯新增确诊病例延续5月峰值之后的缓慢下降趋势,但自9月份以来出现明显的反弹迹象且持续恶化,疫情防控压力陡增,为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压力。

11月6日起,日均新增确诊突破2万人,单日新增屡创新高。

俄罗斯疫情发展不确定性仍存,将持续制约其经济恢复。

俄罗斯经济金融形势仍面临诸多挑战(一)采取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及出台复苏计划俄应对疫情冲击具有鲜明的“先外后内”阶段性特征,并采取全面恢复经济“三步走”战略。

总体看,俄罗斯政府及央行为稳定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采取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1.第一阶段(3月份),运用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操作确保金融市场稳定。

包括暂停30天国内购汇交易、在国内市场出售外汇、上调外汇掉期上限至50 亿美元、开展5,000 亿卢布回购操作,有效弥补了油价下跌而导致的外汇市场供给减少。

2.第二阶段(4-8月份),财政和货币政策合力,出台全面复苏计划、应对疫情短期和长期影响。

(1)使用宽松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

一是4、6、7月份共三次降低基准利率至4.25%,为苏联解体以来最低水平;再贷款利率由2.50%降至2.25%。

二是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稳市场、稳就业。

取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行业限制;为国内中小企业共提供5,000亿卢布低息贷款支持,用于支付工资的贷款利率为0%,用于维持就业率的贷款利率为2%。

俄罗斯工业和农业综述

俄罗斯工业和农业综述

C、火电及燃料构成 凝汽式发电厂占约48%,热电厂约占52%, 气候寒冷的区域热电厂分布较多,如在西 北系统中,热电占70%以上的比重。 欧洲部分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用天然气(80%),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煤 (85%)。
D、供电、供热情况 供电情况:大约54%为工业用电,其他占 46%左右,其中约15%为居民用电;供热情 况:约43%为工业用热,其他约占57%,其 中约35%为居民生活用热。
A、电力工业装机容量 至2005年底,俄罗斯电力工业的总装机容 量为2.19亿千瓦。其中:火电1.50亿千瓦, 占68.5%;水电4590万千瓦,占21.0%;核 电2370万千瓦,占12.5%。 核电主要集中在欧洲区的中部地区、东伏 尔加和西北地区,近一半的水电位于西伯 利亚地区。
B、电力生产 2005年全俄电力产量为9530亿千瓦时 (度)。其中:火电6290亿度,占66.0%; 水电1750亿度,占18.4%;核电1490亿度, 占15.6%。 2005年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的电 力建设投资为20亿美元。
制造业主要生产的机器和设备: A、农业机械生产 俄联邦制造业中农业机械生产占一定比例, 例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的生产。 B、石油天然气设备 生产俄联邦石油天然气工业开发小油田需要 的钻井设备和工具。 C、汽车制造业 俄联邦主要利用国外品牌生产小汽车。在俄 联邦机械制造业中各类国外品牌轿车的生产约占 整个俄联邦小汽车40%。
电力工业:
电力储备及电厂分布:俄联邦是电力大国,电力生产仅次于美国。俄 联邦电力生产主要是热电厂,占67%,水电站发电占19%,核电厂发电 占14%。 热电厂主要分布:俄联邦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和 西伯利亚地区。 核电厂主要分布:斯摩棱斯克核电站、特维尔核电站、库尔斯克核电站、 新沃罗涅日核电站、科斯特罗马核电站、列宁格勒核电站(最大核电 站,发电量四百千瓦)和科拉核电站等。 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卡马河、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上。在叶尼 塞河和安加拉河上建有全国最大的几所水电站: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 电站、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布拉茨克水电站和乌斯季伊利斯克水 电站,这是俄联邦发电量最大的前4座水电站。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背景及措施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背景及措施

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中俄经贸】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背景及措施分析杨学峰(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摘要]基于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相对落后的经济现状,俄罗斯政府一直致力于该地区的开发。

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开发进程缓慢且目标未能顺利实现。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相继上任后,为扭转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开发政策,以推进远东地区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8-0044-02作者简介:杨学峰(1973-),男,吉林省德惠县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俄罗斯经济、中俄经济合作。

一、俄罗斯政府重视远东地区开发的背景因素分析(一)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且人口逐年减少,威胁国家安全一直以来,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经济发展比较顺利、相对发达,然而远东地区发展比较落后。

普京执政以来,虽然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但远东地区落后的局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导致当地人口逐年减少。

1990年,俄罗斯远东联邦区人口为804万,此后人口状况持续恶化,2002年初人口降至703.75万,截至2004年底,远东联邦区共有人口659万,15年内人口减少了145万,人口损失近20%。

2010年俄罗斯最新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人口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6%,所剩人口不足630万,当地大量居民选择迁移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居住和谋生。

基于此现状,俄罗斯研究专家扎哈洛夫认为,在俄罗斯北部和远东地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目前其状况具有灾难性,萨哈林、马加丹、楚科奇等远东地区3/4的居民选择迁徙到欧洲部分居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仅在同中国接壤的一些俄罗斯边境地区,近五年来就已经迁走了60万人,而且所剩居民的思想也不稳定,难以做到安居乐业。

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史

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史

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史1.早期工业基础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开始重视工业化,引进外国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和造船等重工业。

在19世纪末,俄罗斯的工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但仍落后于西方国家。

2.重工业发展在苏联时期,重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苏联政府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加强了钢铁、机械、石油和天然气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苏联的航空、航天和核能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3.轻工业与纺织工业尽管重工业是苏联工业发展的重点,但轻工业和纺织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苏联政府鼓励纺织、食品加工和轻工制造等部门的发展,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这些部门的发展也为苏联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4.现代化与转型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经济转型和现代化改革。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私有化、市场经济改革和吸引外资等,以促进工业发展。

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目标,俄罗斯的工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21世纪初的现代化改革进入21世纪,俄罗斯政府继续推进现代化改革,以促进工业发展。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工业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和鼓励投资等。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支持。

这些措施为俄罗斯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当前工业状况目前,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竞争力。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此外,俄罗斯在航空、航天和核能技术等领域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然而,俄罗斯的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工业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俄罗斯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经济变革,但其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

在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俄罗斯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保持其工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

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中俄两国合作领域监管合作■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机构合作■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研究项目合作■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

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

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

政府控股的俄罗斯资产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巨头。

此外,俄罗斯政府还决定将一些小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由国家控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如飞机制造和船舶制造等集团。

在发展经济特区工作上,俄罗斯打算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特区。

2007年元月批准在全国建立7个旅游休闲特区;建议建立港口经济特区。

俄罗斯政府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对科技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增拨巨款,组建俄罗斯风险公司,以发展纳米技术、医学、无污染能源,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目的是提高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

2007年4月,俄国家杜马通过组建俄罗斯发展银行的法案。

该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对出口贷款风险提供担保,对优先发展的投资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促进吸引外资。

据俄统计局数据,2007年俄罗斯粮食收成达8630万吨(2006年为8290万吨),葵花子,甜菜,土豆,蔬菜的收成均低于2006年。

二、2007年俄罗斯工业增长2007年6月俄罗斯工业增长出现大爆炸:增长率达到10.9%。

如果考虑到,2006年6月的增“俄罗斯的中国速度”。

2007长仅为2.9%,因此难怪俄罗斯人要把这一增长速度称为“奇迹”,年1-7月,工业增长速度与2006年同期相比为7.7%。

2007年10月,俄罗斯工业增长6.1%,而11月又突然下降到4.7%。

如果跟2007年10月比较,增长速度还减少了0.8%。

可以说,工业发展速度很不均衡。

矿产开采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食品工业,轻工业,对进口一向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而且自身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即使如此,俄罗斯的食品和轻工也得到了发展。

从整体看,加工业在2007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石油产业情况石油是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命脉,它对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有巨大的影响。

统计表明,俄罗斯2007年前十个月的石油出口占其产量的52.8,十月份的石油出口占其产量的54.3%。

增长速度均有所减缓。

石油出口增长速度也跟着下降。

与此同时,对远邻国家出口的天然气减少了0.08%,对独联体国家减少了30%,总体来说,天然气出口减少了5%,由1554亿立方米降到1478亿立方米。

俄罗斯石油出口税从2007年12月1日起调至历史新高:每吨石油出口税将征收275美元,在此之前,出口税已经征收到250美元/吨。

精炼石油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到196-197美元,初加工石油产品出口关税为105-106美元。

四、俄罗斯外贸再攀新高,顺差减少8 2007年1-9月俄罗斯外贸主要数据(单位:亿美元)外贸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顺差2006年全年4392 3015 1377 16382007年1-9月3796 2428 1368 10602007年1-10月4364 2776 1588 1188俄罗斯专家认为,十月份的出口值之所以高,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上的石油超高价格。

正是十月份,石油价格飚升到新的顶峰——BRENT牌号石油月平均价格达到90美元/桶。

而2006年同期其价格仅为57美元。

也就是说,2007年十月,石油价格比2006年十月高出近60%。

俄罗斯何时摆脱经济危机世界银行认为,俄罗斯政府手中至少有两项手段,可以使经济恢复日期早日来临:尽早通过政府财政预算,促进企业界人士实施投资计划;有针对性实施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扩大内需。

二.外经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国家管理机构的保守,固步自封对国家的未来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目前已经出现综合症状,证明俄罗斯外经领域不健全的机制,其趋势已经接近危机点。

1.虽然俄罗斯是产业门类十分齐全的大国,但在出口方面却是一个品种很单一的出口大国:三种能源载体—石油,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占了其出口的62-63%,而1994年还仅占40%,1997年45%。

若以5类主要出口产品统计则占出口的2/3;若以10类主要出口产品(除能源载体外尚包括金属,宝石,圆木)统计,则占总出口的3/4(参见表3)。

表3 俄罗斯以4位出口商品代码标识的出口集中化变化趋势(自1994年至2007年,占出2.俄罗斯已经变成快速发展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原料附属国,向它们供应能源载体、金属、木材、肥料等等。

俄罗斯输往远邻国家的产品90%是由三种主要燃料资源和原材料(矿产品,金属,木材以及纸浆纸产品,宝石及其产品)组成。

与此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中占有的份额已经微乎其微,如果将武器出口(2007年为70亿美元)扣除不计,仅占2%。

大多数发达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的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在其总进口中占有的份额不到1%。

今天,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占世界的23%(以液态燃料计,以下均以自然形态计),石炭占11%,生铁占30%以上,钢半制成品占20%以上,直接还原铁制品占15%以上,铝—18%,镍—30%以上,钯接近40%,圆木占35%以上,合成橡胶—9%,矿肥(以金额计)约占14%。

作为工业原料和基础性半制成品供应国,俄罗斯在国际上无人可以比及,满足了全球进口很大一部分的需求。

但是它的机械工艺制品出口仅占世界出口的0.4%,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品销售占0.3%,办公及通讯设备(包括其组件和部件)—0.05%,药品—0.06%,纺织品—0.2%。

3.外贸的地理分布不尽合理目前仍然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轴。

对欧洲地区(不包括欧洲地区独联体国家)国家的出口占俄罗斯总出口的60%,而欧洲在世界GDP中不到24%。

,且有减少的趋势。

将能源供应方向确立在发展缓慢的欧洲市场上,俄罗斯分析家认为是不妥的。

欧盟国家企图降低甚至摆脱在能源供应问题上对俄罗斯的高度依赖性。

中亚地区的独联体国家盛产石油天然气,它们已经成为能源进口大国的争夺焦点。

另一方面,亚洲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虽然逐步上升,但总的来说,与双方的经济实力仍然很不相称: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仅占总贸易额的13%左右,进口(2007年)超过20%,出口则仅占总出口的9%。

在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俄罗斯的对外经贸合作发展很缓慢。

俄罗斯分析家概括指出:俄罗斯参与全球市场分割的态度和立场很软弱,缺乏进取精神。

4.进口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俄罗斯严重的系统问题在2000-2007年期间俄罗斯的GDP增长了70%,而进口无论是按价值还是按其自然状态,均增长了5.6倍。

据俄统计局资料,目前俄罗斯零售贸易中近一半的商品资源是由进口商品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商品中以消费品为主。

2006年占约41%,2007年占38%。

而中间产品和投资性产品则显然处于劣势。

俄罗斯进口产品中,中间产品和投资性产品与消费品之比,2006年为1.4,而在此期间,该比值,波兰为3.8,墨西哥为5.2,巴西为7,韩国为7.1,印度为16,中国为19。

这说明,俄罗斯进口将很大一部分创汇收入“吃掉,消费掉”,而发展生产,使生产科技现代化的现实可能性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5. 俄罗斯很少参与跨国生产协作,国际生产销售链。

这是俄罗斯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

它不仅降低俄罗斯的竞争力,妨碍获取新技术,同时也阻扰出口产品的优化,增加打入新市场的难度。

6. 经贸的政治领域关系远非协调融洽在国外经常受到贸易限制,目前俄罗斯大约只有15%的出口是在自由贸易制度下实施的。

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的主要问题是向独联体国家按低于国际市场的优惠价格供应能源载体,损失得不到补偿。

2007年向独联体国家供应石油的价格是376.7美元,而给远邻国家供应的石油是485.4美元。

仅此一项,俄罗斯损失超过40亿美元。

7. 独联体国家出口的扩大对俄罗斯出口构成威胁许多独联体国家的出口商品集中化程度很高,而且结构与俄罗斯很接近(矿产品、肥料、合成橡胶、木材、金属、贵金属及其制品),因此在国际上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

这种竞争不仅使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生产者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对手状态,而且明显降低了实施共同的一体化项目的积极性。

8.随着出口增大收入增多,俄罗斯的支出也急剧增长,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流向国外。

2007年首次出现现行收支账目顺差下降现象,数额达143亿美元(从943亿降到800亿美元),根据最新估计(2008年三月),2008年,当前支付平衡顺差将降低到510亿美元,到2009年顺差将变成逆差,12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