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上4.4测量力的大小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设计.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设计.doc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学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中非人内容,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认识弹簧测力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单位、以及弹簧测力计设计原理。

第二部分内容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以及反冲力对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不知道力是能够测量的。

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力是可以借助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并且了解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能够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制成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三)科学态度目标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按照步骤使用弹簧测力计。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五、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小重物若干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之前的科学课中我们使用过很多工具,那么使用工具你们能够1自由发言2自由发言提出对于学生有难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量出关于科学书的那些数据呢?2、提问:那科学书的重力你们能够借助工具测量出来吗?如果能,又如何去测量呢?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借助的工具呢是弹簧测力计。

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有以下几种。

2、接下来老师为每组的同学发一个弹簧测力计,拿到弹簧测力计后你们要做两件事。

(1)观察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

(2)思考各个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4、总结:弹簧测力计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提环相当于拉手;刻度板,通过刻度板读数,指针指示读数,弹簧,通过伸缩表示力的大小5、师演示:弹簧伸缩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够测量力的大小了吗?6、总结,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测量力的大小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理解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能力目标:●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参与弹簧秤设计的研讨过程;亲历测量重力大小的过程。

●亲历重力大小的预测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测量需要有步骤地进行,需要细致的态度。

●体验合作的乐趣与人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注意事项的基础上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三、材料准备:1、课件;2、弹簧两个;3、师不同重量的钩码2盒、生钩码18个;4、弹簧测力计18个;5、橘子、苹果、梨子、香蕉9个;6、4个装满物品的书包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重力。

1、感知重力的存在和大小(1)比一比:看谁的力气最大?游戏规则:分别请同学走上讲台(4位同学);用双手分别提起2个起哑铃;师:老师在讲台旁放置了4个哑铃,现在请2位同学用双手分别提起2个起来,谁想来尝试一下?;生:学生提哑铃;师:当你提哑铃时,你有什么感觉?生:(预设:不重、轻、手腕用力了,很沉,好像有一种力在往下拉~~~~~)师:(好像有一种力在往下拉)这是什么力?好,谢谢你,请回座位。

科学上,我们把物体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二、理解原理、克服难点1、出示重物,猜测重力大小。

师:老师手里有两盒钩码1和2,你们觉得哪盒钩码的重力大一些?2、用两根弹簧测量比较两盒钩码的重力大小。

师:老师现在给你们提供两根一样的弹簧,你们可以怎样测出来?生:回答师:请你上来演示。

生:上台演示师:你们观察出来了吗?哪一盒钩码的重力大一些?生:回答师:(追问)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生:(弹簧伸长的长度)师:其他同学也看到了吗?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弹簧的形状变化可以反映出受力的大小,什么样子代表受力大呢?生:回答(重力大的物体弹簧伸得更长一些~~~~)师: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

第4课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4课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物质科学领域,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

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物、真实感受、认识结构、单位及测量范围。

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

【学情分析】1.已有技能:通过科学课学习,五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

能够利用资料进行简单地学习。

这些能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心理特点:五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增强,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所以应该回避需要复杂地逻辑推理的活动;他们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喜欢论辩,但自尊心增强,更在意同伴的评价,所以应多安排小组活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5)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5)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教学环节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处理。

二、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学习,五年级的科学课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也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弹簧测力计部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但具体怎样测量学生就不明白了。

在本节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制作弹力秤是很有趣的,操作也不难。

但是学习过程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N)”。

2、过程与方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认真、细致的科学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六、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一支弹簧测力计(最大测力范围5牛,每小格为0.1牛,左边单位是克力)2、演示材料:科学课件。

各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七、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位新朋友,想认识吗?出示各种类型的测力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测量力的大小》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3、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科学态度。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3、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估计物体中力的大小【教学准备】拉力器、弹簧测力计、各种物体,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物品,(老师出示实物,拉力器)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2、对,它是锻炼身体的器械,叫拉力器,它是用弹簧做的。

3、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上来拉一拉,比比谁的力气大,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弹簧的变化。

(生看到现象异口同声)4、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他说的就是弹簧的特征。

(同时板书:弹簧的特征:“受力大,伸长长”)5、我们人类根据弹簧有“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设计出了一种专门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板书:弹簧测力计)。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二、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1、师:在我们的实验桌上有一把弹簧测力计,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仔细观察测力计的结构,然后打开书77页,认真阅读,完成导学案上的导学1。

(课件2)2、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学习的结果。

课件3出示:①弹簧测力计由()()()()()组成。

想一想:各部分的作用。

提环(便于手握)、指针(指示物体力是多少)刻度板(读出力的多少)、挂钩(挂测量的物体)、弹簧(用伸缩来表示力的大小)师:下面我们来看刻度板,谁来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课件4:②科学技术上则统一用(),作力的单位,简称(),用字母()表示。

③刻度板上的一大格是()牛,一小格是()牛。

每个小组都相同吗?师:解释1N(≈)100GF 为什么是“≈”因为100GF=0.98N,为了方便人们计算。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2)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1、本课需要建构两个概念,一是力是可测的,二是探究测量力的原理。

2、根据弹簧具有弹性的原理,通过弹簧受力大,伸长长来指示出测的力的大小。

3、根据牛顿定律,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牛顿而定。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一、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教学环节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第三部分属于提升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来要求是否制作。

二、教学方法:游戏导入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学习,五年级的科学课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也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弹簧测力计部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所以在本节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操作不难,但是读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细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3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3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备课时间】:【教材分析】:教科书第一句话就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测量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力的大小。

接下来认识弹簧测力计。

第一部分:认识弹簧测力计, 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几种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标示了条型盒式测力计各部分的名称。

要指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

接着要让学生慢慢用力拉弹簧,试着说说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本部分的难点是认识力的单位。

在生活中使用的弹簧秤都是用公斤或者斤来表示重量的,学生对力的单位“牛”十分陌生。

教科书给出了“1牛≈100克的力”的关系式,又用卡通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来建立“牛”的实际概念。

第二部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书提示了测量物体重力大小要注意的三点。

第一点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

弹簧测力计指针没有指0,老师调整即可,要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

第二点与读温度计的要求是一样的。

第三点让学生明白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测量值会损坏测力计。

这要在实际测量力的大小时,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

【学情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等(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问题导入,为了让我们自制的小车运动起来,都有哪些力?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弹力?(拉力器,说的力气大,就拉得长)聪明的人们根据弹簧这样的特性{板书:拉力大,伸长长}设计出一种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书中就给我们介绍了四种测力计。

同学们看,能不能叫出名字?大屏幕出示:第一种,我们把它叫做(平板式弹簧测力计)第二种同学们也见过,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称东西用的,他的名字叫做手柄式弹簧测力计。

第三种,叫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这个,他的形状像什么,所以叫?最后这种,(叫条形盒弹簧测力计。

)这节课的试验中我们用到的就是这种,虽然有这么多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就是?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内汇报,PPT展示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各个部分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指针的作用,指针指的位置就是测量的力的多少,刻度板作用引导学生,刻度板上的刻度,帮助人们读出数的多少,引导说出弹簧的伸缩能表示力的大小。

2、认识力的单位和测量范围。

我们已经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测量力的大小还要知道他的单位。

师:刻度板的上方都标着什么呢?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阳区小学科学课时设计
年级五学期第一设计者薛万和第28课时
课题
四、4.测量力的大小
课时
共1第1
课型新授课检查记录初备2015年11月10日
复备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
正确使用测力计
课前
准备
教师
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长条形硬纸板、统计表。
学生
准备
小物件若干
反思与补充
教学流程预设
反思与补充
板书设计
4、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