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摘要】本文围绕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展开讨论。

在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中美文化差异的概述。

在从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以及语言表达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在结论部分指出了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共同点、加强中美文化差异的认知以及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有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美文化差异、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共同点、认知、有效性。

1. 引言1.1 跨文化交际定义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理解和互动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态,而中美文化差异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体系,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等,这些差异会在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体现出来。

跨文化交际需要双方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文化适应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文化差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有加强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知,挖掘跨文化交际中的共同点,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1.2 中美文化差异概述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美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在沟通方式上,美国人更注重直接坦诚的沟通方式,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间接和含蓄的方式。

价值观念方面,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我实现,而中国人则更重视集体主义和家庭价值观念。

在礼仪习俗方面,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而中国人更注重团体和集体的利益。

思维模式方面,美国人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而中国人则更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浅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语言差异

浅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语言差异
sn pc ) oa sae 。非正式空间指 的是人际交往中体距距离和领 l
地要求 , 具体可 以分为拥 挤 ( rw ig 、 co dn ) 近体距离 ( r i — po mi x
t) 领地性 (e t ii ) 空 间取 向(pc r nao ) 座 y、 tr o at 、 i r r ly sa oi ttn 及 e e i 位安排 (et gar gm n) sa n ra e et 。本文拟 从 : 空间 的需求 和 i n 对 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 不 同; 间范围所引起 的联想 和感 空 觉不同 ; 有关空间和距离使用 的价值 观念不同 ; 这三个方 面
倡导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发 源地 的开放 性 、 海洋性地 理环
境和工业的发展促进 了西 方 自然 哲学 和科学哲 学 的发展。
地要求和空间关 系都有其特 有的规则和程序。值得注意 的
是, 空间语言 的“ 习得 ” 在 潜移 默化 中进行 的 , 在无 意 是 也
其人文主义宣扬人性 , 要求人权 , 主张个 性解放 , 导个体 倡
社会语言。它是非语 言交 际的主要 内容之 一 , 美 国著 名 是
二 、 美 空 间语 言 差异 中
人类学家 E T H l在 5 .. a l 0年代末 首先 提 出的。15 99年 , 霍
中国半封闭 的地理环境 、 陆气候 和小农 经 济孕育 了 大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关注 的是现 实社会 政治 和伦理 道德。 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 社会 安定和 谐 , 倡导仁 爱、 宽容、

身体距离不太敏感 , 习惯拥挤 , 将 此看 作 是 “ 密无 间 ” 并 亲 的一种表现。但中国人却不喜欢身 体过 度地 “ 密” 虽然 亲 ,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

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由于居住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信仰、历史发展等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规,这就是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在各自的日常交际中,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而同样一个表达方法也会传递着截然不同的语言涵。

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 日常交际是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行为之一,这种语言行为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容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中所传导的语言涵,就会运用不得体,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引起误会,乃至反感。

本文就日常交际中的打招呼、称呼、饮食文化、称赞别人等一些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别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使人们提高对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关键词】:文化差异,日常交际,语言涵【Abstract】:Culture is a social as well as a historical phenomenon.It is the product of crea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As the differences of living environment, value concept, social customs, religion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tc. Each nationality has formed its own cultural norms, which is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must be reflected in their daily communication. In the other word,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expressions, but the same expressions can pass the distinct language connotations. In Sino-U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daily communicative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language behaviors. It has special performance mode and content, and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ality. If you don't understand these language connotations in cultural differences, it will use unsuitable and can’t reach the aim of communication, even can cause misunderstanding, and even resentment. In this paper, it analyzes and compares with greeting in everyday communication, call, food culture, praise others and some aspec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is to make people enhanced sensitivit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study, and to communicate and express ideas in-depth, flexibly, appropriately and effectively.【Key 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 daily communication, language connotations1.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美有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

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

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摘要:中美两国是古老和现代国家的代表,历史文化的不同,造就了现在的诸多差异,语言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反应,是价值观的体现,在历史中去搜索信仰的差异,也许能找到语言差异的合理性解释。

China and American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untries,the difference of the history culture makes the current differences, language culture is the one point. Language is the reactionof the culture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values ,we may find out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about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from the history belief.关键字:语言文化,信仰,文化反应,价值观。

Language culture、Belief、Culture Reaction、Values.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前者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后者是一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新兴国家,中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领跑者,世界的中心,然而最近两百年则是被全面超越的历史,现在,世界的领跑者,正是美国。

倘若对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作一个比较,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有趣的现象,这里主要从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来谈。

如果单纯从语言的精辟性和趣味性来说,汉语的深度要远远超过英语的,这种说法也许不客观,因为这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语言众多的文学样式,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汉乐府辞赋、魏晋风度、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美国是绝对不会有的,历史太短了。

浅析问候语在中美文化里的差异

浅析问候语在中美文化里的差异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析汉英问候语种的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论文题目浅析汉英问候语种的文化差异系部外语外贸学部专业英语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问候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持关系而说出的一种具有寒暄功能的语言,它一般不承载信息,就是为了打招呼,也就是说,它只具有感情功能而不具有信息功能。

问候语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是交谈得以实现的基础。

不管哪种语言团体,问候语都是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不同的语言团体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问候语的表达习惯及使用方法也不同。

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英汉问候语在内容,意义,结构和称谓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问候语,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灵活自如。

关键词:问候语文化差异CONTENTS1 Intruduction (1)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4)2 Greetings overview of China and English (5)2.1 Greeting in China and English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e (5)2.1.1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5)2.1.2 The greeting mode in Chinese culture (8)2.1.3 The greeting mode in English culture (8)2.2 The use of greetings in the Chinese in culture (10)2.3 The use of greetings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ulture (11)2.4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eeting on the China and English culture (12)2.4.1Content (12)2.4.2Form (13)2.4.3 Structure (14)2.4.4 Communication (14)3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greeting cause in China and English cultural (15)3.1 Art of the greet (15)3.1.1 Easy to caus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greetings (15)3.1.2 The habit of greeting in English (16)3.1.3 Topic of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17)3.2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greetings19 3.2.1The difference of values and moral standards (19)3.2.2 The difference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world (19)4 Conclusion (20)References (23)Acknowledgements (24)AbstractGreeting is a kind of phatic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sus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t is emotive rather than informative since it is just for greeting each other. Greeting is the first step for communication and is what the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No matter which language community is, greeting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language. However, the means of presentation and usage of various languages differ sharply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If we do not know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we will inevitably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each other. Hence,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rast, we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ent, meaning, structure and appellation, which is of great help for us to use them freely and flexibly.Key words: Greeting; culture; difference1 绪论1.1 研究背景作为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普遍存在。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眼神交流的意义
在美国,眼神交流被视为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在中国,眼神交流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挑衅 在美国,眼神交流可以传达信任和真诚 在中国,眼神交流可能被视为过于直接或冒犯
面部表情的含义
微笑:友好、礼貌、开心 皱眉:疑惑、不满、思考 瞪眼:惊讶、生气、警告
撇嘴:不屑、轻蔑、不满
眨眼:眨眼频率不同,含义也不同,如快 速眨眼表示惊讶,慢速眨眼表示同意
美国:在正式场合,可以使用“Mr.”、“Ms.”等称呼
中国:在非正式场合,可以使用“老兄”、“老弟”等称 呼
美国:在非正式场合,可以使用“buddy”、“pal”等 称呼
中美交际中礼 仪的差异
餐桌礼仪
座位安排:中国人习惯按照长幼尊 卑安排座位,美国人则更注重个人 自由和舒适
进餐顺序:中国人习惯先喝汤后吃 饭,美国人则习惯先吃饭后喝汤
的一天”
添加标题
中美交际中时 间观念的差异
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中国人注重人情,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可以临时调整 美国人注重效率,时间安排较为严格,需要提前预约 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时间安排以集体利益为重 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时间安排以个人利益为重
对时间的态度和重视程度
中国人注重准时,认为迟到是不礼 貌的行为
热情与冷淡的交往
中国人注重热情好客,喜欢与人交往,注重人际关系 美国人注重个人空间,不喜欢过度热情,注重个人隐私 中国人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分享美食和聊天 美国人更倾向于在公共场所见面,如咖啡馆、餐厅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美国个人主义:强调 个人自由、独立和自 我实现
中国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团结和互 助
语言表达的方式和风格
中式表达:含 蓄、委婉,注 重情感表达和

从言语交际上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言语交际上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言语交际上看中美文化差异语言,作为一种人们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它不仅仅传达我们的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去中美文化交际中形成差异的原因,并例举中美在口头言语交际上的差异,以便帮助人们更好的相互交流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标签:中国文化;美国文化;语言;差异;成因;策略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

《中美文化交流:1840-1949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提到:“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之大,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正因为这种差异,中国和美国才互相吸引并产生影响。

”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也种类繁多,例如,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等。

如果不了解这些方面的差异,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唐粗俗。

研究文化差异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赖以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必由之路,无论是思想、理论、制度以及传统等等,只有通过语言才得以能够表达、传授、研究及获得。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文化,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语言层面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2〕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对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萨皮尔所说:“语言有一个环境。

使用语言讲话的人属于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

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种做法和信念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3〕二、中美在交际用语差异上的具体表现1.问候语差异中国人路上见到熟人除了说“你好”之外,一般都说“吃了吗?”“到那儿去?”“上班呀?”等。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在英美文化中,这不是属于问候语,而是实质性的问题。

若你跟美国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 “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
摘要:中美两国是古老和现代国家的代表,历史文化的不同,造就了现在的诸多
差异,语言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反应,是价值观的体现,在历史中
去搜索信仰的差异,也许能找到语言差异的合理性解释。

China and American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untries,the difference of the history culture makes the current differences, language culture is the one point. Language is the reaction
of the culture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values ,we may find out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about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from the history belief.
关键字:语言文化,信仰,文化反应,价值观。

Language culture、Belief、Culture Reaction、Values.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前者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
家,后者是一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新兴国家,中国曾经是世界文明的领跑者,世
界的中心,然而最近两百年则是被全面超越的历史,现在,世界的领跑者,正是
美国。

倘若对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作一个比较,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有趣的现象,
这里主要从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来谈。

如果单纯从语言的精辟性和趣味性来说,汉语的深度要远远超过英语的,这种
说法也许不客观,因为这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语
言众多的文学样式,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汉乐府辞赋、
魏晋风度、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美国是绝对不会有的,历史太短了。

如果说几千年语言沉淀的韵味覆盖不了其他语言的话,我只能说这太崇洋媚外
了。

这里不存在贬低其语言深度的问题,只能说它的发展阶段还是在初始阶段,
并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地步。

其实语言就是一个文化的反应,是一个民族性格的真实写照。

中国人含蓄,美
国人直接,含蓄有其韵味,直接有其爽快。

有一首经典的歌曲名叫月亮代表我的
心,里面有句歌词叫“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
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是中国含蓄的典范之作,将中国女子似水莲花般娇
羞之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美国女人唱这首歌,回答
的也许是“I love you ,I pretty love you”。

如果把前者比作白玫瑰的话,
后者就是红玫瑰,一个含蓄幽静,一个热情奔放。

中国是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国家,这源于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在中国
的伦理道德之中,个人的利益必须和家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集体的利益始终高
于个人,正所谓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相反的是,美国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具有完全的不可替代性,个人只有完全的成就了个人,也就是成就了整个社
会。

实际上,从两国的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本质的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电影的
主人公里的英雄形象,多半是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了小我,如董存瑞、黄继光
等等,美国电影里的英雄形象多半是以拯救世界的姿态出现的,比如蜘蛛侠、超
人,当然,这也是美国推行其强权政治的一个手段,这里就不做深入的分析。

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更加崇尚权威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不知
不觉的已经将人们的意识奴隶化、程序化,只要是官方发布的信息,民众不得不从,不得不承认其正确性,久而久之,就有了一种崇尚官方,崇尚权威的一种潜意识。

美国则不然,它是一个建立在民主法治前提之下的国家,国家的决议不得不受到民众观点的影响,为真求实是其民主法治思想之下的产物。

比如当下的广告语言中,充斥着诸如“消费者协会推荐”、“奥运指定产品”等字样,这是典型的权威崇拜,相对而言,美国广告倾向于提供一些研发产品的可靠数据,以使消费者相信产品质量,也许美国更受到西方一句话的影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要理解语言文化的差异,就要从历史的文化和信仰中去寻找不同的信念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强调了天地为生物之本,因此,中国人一直信奉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的来源,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融合,在和谐相处的前提之下各有所益。

然而美国对于自然的态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完全不同的,它强调了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主张人定胜天,强调了人的意志力的强大作用,要通过自生的不懈努力去达到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创世纪》里说:“我们要找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式样造人,使他们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角、空中的鸟和地上各种各样动的活物”。

就个人意识来说的话,不同的个人对于历史和未来这两个内容是绝对有不同的认识的,如果说对于历史有更多的偏好,那么合理的解释就是其个人有更多历史可以去回味,如果说偏好于未来,可信的说法就是可以利用的历史并不太多。

这个观点对于解释中美之间对于历史和未来不同态度可略见一斑,可以通俗的说,中国更加醉心于历史,美国更加痴迷于未来。

就简单拿穿越类影视剧来说,中国的影视剧往往是向古代穿越,而美国恰好相反,他们是穿越到想象的未来,其实要解释这个现象很简单,那就是历史的厚度和深度,美国相对于中国来说,历史几乎为零,无历史可穿越,必须向后穿越,但是中国,有穿越到过去的资本。

所以说,美国人似乎有更好的想象力,恰恰是厚重的历史拖累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无限的遐想。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习惯,最终反映的是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包括肢体语言,行为语言以及语言本身。

比如说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在中国,握手是一个基本礼节,并且没有过多的限制,但是在美国,见面不一定握手,笑笑、打个招呼都行,如果要握手,还必须有一定礼节,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应先伸出手,倘若女方没有意思要和你握手的话,男方只能点头致意;长辈一般先伸手,上级一般先伸手,主人一般先伸手。

握手也是有讲究的,握手时应该注视对方,并且摘下手套。

在美国,直呼其名是友好的表现,然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带有职称的称呼,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在美国,从来不用带有头衔称呼别人,并且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对于社交语言方面,中美之间也是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的,比如说美国人是不随便送礼的,礼物一般也是随便的,不很贵重的,然而在中国则不同。

中国人讲究双数,成双成对,吉利,然而美国则认为单数是吉利的。

美国人一般在收到礼物时,一般是马上打开的,看个究竟,当面欣赏或者品尝,并且立即道谢。

另外,美国人对于礼物的潜意识,就是要重视包装,也许你收到的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
装的礼物,打开后发现只是几颗糖而已,不要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本身,美国人对于礼物之外的心意的解读更看重。

在美国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

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而中国人往往习惯边上菜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进餐的。

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并不太好,但咀嚼食物时尽量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

在餐桌前也最好别咳嗽或是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表示歉意。

另外在夹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悦。

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

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

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

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总结中国的餐桌的文化,简洁一点就是热情的让你感到不自在,如果你有洁癖,夹菜肯定让你感到不适。

完全不同文化熏陶下的两个国家,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存在着迥然不同的方式,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表达。

在全球化的今天,倘若是没有判别差异的能力,就会有不必要的误会。

历史的传承,未来的开拓,是这两个国家文化的差异所在。

在新旧思想的碰撞之下,中美之间不可避免的有了更多的碰撞。

一个拥有厚重的底蕴,一个拥有无限的遐想,不同方式,却一样精彩。

当差异不可避免时,需要的不是改变,而是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