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部召开双一流学科建设进展报告会.doc
什么是双一流学科

什么是双⼀流学科双⼀流学科⼀般指世界⼀流⼤学和⼀流学科。
世界⼀流⼤学和⼀流学科,简称“双⼀流”。
意思是建设世界⼀流⼤学和⼀流学科。
双⼀流学科的意思1、世界⼀流⼤学和⼀流学科,简称为“双⼀流”。
建设世界⼀流⼤学和⼀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战略决策,也是继“211⼯程”“985⼯程”之后的⼜⼀国家战略。
2、⾸批“双⼀流”建设⾼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流⼤学建设⾼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流学科建设⾼校95所;双⼀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定学科44个)。
3、到2020年,若⼲所⼤学和⼀批学科进⼊世界⼀流⾏列,若⼲学科进⼊世界⼀流学科前列;4、到2030年,更多的⼤学和学科进⼊世界⼀流⾏列,若⼲所⼤学进⼊世界⼀流⼤学前列,⼀批学科进⼊世界⼀流学科前列,⾼等教育整体实⼒显著提升;5、到21世纪中叶,⼀流⼤学和⼀流学科的数量和实⼒进⼊世界前列,基本建成⾼等教育强国。
⼀流学科建设和A类学科的区别世界⼀流学科建设: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流⼤学和⼀流学科建设⾼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的是在⼀定时间内将国内若⼲所⼤学、若⼲学科建设进⼊世界⼀流前列。
⾸批有⼀流学科建设的“双⼀流”建设⾼校共计137所(包括所有的原211⼯程⼤学和25所原双⾮⼤学),其中⼀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44个为⾃定)。
A类学科:从2002年到现在我国教育部共完成了4次⼤学⾼校学科评估,截⽌⽬前最新的⼀次学科评估是2017年公布结果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A类学科指的是在学科评估中进⼊排名前10%以上(前2%或前2名为A+、2%~5%为A、5%~10%为A-)。
⾼校的学科想要参加评估,⾄少需要拥有⼀级学科硕⼠点。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针对⼤学学科⽔平进⾏的档次评级,算是⽬前最权威的,分A+、A、A-、B+、B、B-、C+、C、C-共9个档次,可以帮助⾼校了解学科优势与不⾜。
2024年在全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篇)

2024年在全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李宗伟(____年____月____日)老师们、同志们:大家好。
这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是在学校第____届党代会之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明确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和科研特色不断增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从事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老师们和同志们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几代山艺人不懈追求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学校____领导班子,向为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作出贡献的老师们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作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学校建设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做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推动____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
党的____提出在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明确了扎实推进____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和措施。
高校是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建设____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和重要力量。
就在不久前,我校被批准为____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化部共建高校,这是对学校教育事业和各项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学校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校作为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艺术高校,在发展艺术科学、推动文化艺术繁荣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____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内在需要。
学科建设-精品文档

学科建设汇报人:2023-12-15•学科建设概述•学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录•学科建设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学科建设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建设的国际化与交流合作01学科建设概述学科建设的定义与意义定义学科建设是指以学科为对象,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资源投入,以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水平,提高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的过程。
意义学科建设对于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建设起源于西方大学,最初以课程和学术分科的形式出现。
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推进,学科建设逐渐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大学的出现和学科门类的增多,使得学科建设逐渐成为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
030201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目标提高学科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02学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确保实验空间充足、设备齐全。
实验室规划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设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过程安全、环保。
实验室安全丰富图书馆藏书资源,涵盖各学科领域,满足师生学习、研究需求。
图书馆资源提供便捷的借阅、查询等服务,提高图书馆使用效率。
图书馆服务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
数字化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提高学科研究水平和竞争力。
科研项目申请积极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03学科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学科团队,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通过提供培训、进修、访学等机会,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其教学和科研能力。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精心整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1.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策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注:1.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2.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3.高校建设方案中的自主建设学科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建议修改后由高校自行公布。
清华大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自定)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自定)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自定)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内蒙古大学:生物学(自定)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定)吉林大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河南大学:生物学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自定)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自定)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西南大学:生物学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贵州大学:植物保护(自定)云南大学:民族学、生态学西藏大学:生态学(自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宁波大学:力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自定)。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7)2.1 一流学科的定义 (8)2.2 一流学科的特征 (8)2.3 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9)三、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11)3.1 科研方向优化 (12)3.1.1 加强基础研究 (13)3.1.2 强化应用研究 (14)3.1.3 推动跨学科研究 (15)3.2 教学质量提升 (16)3.2.1 更新教育理念 (17)3.2.2 完善教学内容 (18)3.2.3 提高教学方法 (19)3.3 师资队伍建设 (19)3.3.1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21)3.3.2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21)3.3.3 营造良好的师资队伍文化 (22)3.4 学科平台建设 (24)3.4.1 加强实验室和设施建设 (25)3.4.2 推动科研信息化 (26)3.4.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7)四、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 (27)4.1 国内高水平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实践 (28)4.2 国际知名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29)4.3 小规模特色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31)五、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32)5.1 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33)5.2 一流学科建设的激励机制 (34)5.3 一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 (36)六、结论与展望 (37)6.1 研究结论 (38)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概要本篇论文以“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探讨了高等教育领域内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文章开篇即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入研究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双一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双一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在双一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
下面我将就我校双一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校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
通过不断加大对一流学科的支持力度,我们学校已经成功创建了多个一流学科,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各学科在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校加强了对人才队伍的建设。
学校通过实施各项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他们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另外,学校还加大了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
通过不断优化科研平台建设和加大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学校的科研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并且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推进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学校不断提升了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一批国际领先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我校在双一流工作开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努力将我校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双一流”建设的理念,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澎湃新闻注意到,名单公布后,多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陆续出台。
在目前已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高校中,北大明确“‘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华东师大、山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校则皆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为时间节点,划分出“三步走”的阶段性目标。
另外,已有不少高校划出了要重点建设的学科。
例如,四川大学提出将重点建设12个一流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化学与绿色化工、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等,涵盖了文、理、工、医四大类。
浙江大学则提出将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
浙大方面表示将制定“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结合学校中层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的制定,探索将中层班子考核及干部个人业绩考核与“双一流”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新模式。
郑州大学: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作为此次三所跻身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211高校之一,郑州大学的“一流大学发展战略”早在9月21日当天就已公布。
记者21日从郑州大学了解到,郑州大学将实施“三步走” 一流大学发展战略:到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并形成整体发展布局,完成一流学科布局与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到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为快速发展冲刺阶段。
“三步走”具体怎么走?2017年~2020年是总体布局阶段: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形成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架构。
实现学科重点突破,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
完成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形成治理体系与现代大学文化。
医学院学科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报告

医学院学科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报告一、问题分析1.1 学科建设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医学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导致资源分散,无法形成特色和优势。
1.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医学院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学科得到了足够的投入,而另一些学科则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1.3 学科交叉融合不足医学院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足,导致学科间的合作和交流受限。
1.4 研究成果转化率低医学院的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无法将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和产业化。
二、解决方案2.1 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和目标医学院应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和目标,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医学发展趋势,制定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建设规划。
2.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医学院应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根据学科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各学科得到适当的投入和支持。
2.3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医学院应积极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和团队,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4 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医学院应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
三、实施路径3.1 组织专家团队,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医学院可以组织专家团队,对学科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和规划,明确各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3.2 设立学科建设基金,优化资源分配医学院可以设立学科建设基金,根据学科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支持各学科的发展。
3.3 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医学院可以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鼓励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3.4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医学院可以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解决方案的实施,医学院的学科建设将得到明显改善,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将有助于医学院各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的形成。
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各学科将得到适当的投入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要重视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卫学院与临床医院的科研合作,提升临床医院的科研水平,构建北大医学的良好学术氛围;在人才队伍建设配套的管理改革制度上,要进一步研讨确定方案,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撑力度,探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措施,稳定人才队伍。
韩鸿宾处长介绍了近期“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近期工作安排,通报了青年创新发展平台项目以及各学院专项经费的执行情况,对“双一流”学科建设中需要部门间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建议各学院与相关职能部处加强协调合作,加强过程管理,紧密围绕“世界一流的北大医学”的核心建设目标做好执行工作和未来规划。
基础医学院尹玉新院长、药学院周德敏院长、公共卫生学院孟庆跃院长、护理学院陆虹书记和公共教学部周程主任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学科建设最新进展,包括人才队伍、代表性成果、合作交流、专项经费执行情况,并对2018年“双一流”建设的初步设想和规划进行汇报。
汇报中各学院针对人才引进、空间、硬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各职能部处与专家就引进人才待遇、中青年骨干职称晋升、空间分配、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
通过本次研讨会,各学院总结了本轮“双一流”学科建设
工作取得的进展、不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形成了解决的初步方案,为未来“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