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沃田里的野草》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积累运用,我最棒!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狭隘( )热忱( )佩服( )殉职( )纯粹( )鄙薄( )2. 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
(1)拈轻怕重:(2)见异思迁:(3)精益求精:(4)漠不关心: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它是议论文的中心;______,就是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有_____论据和______论据;________,是指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4.按原文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⑤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A.③⑤①④②B. ③①⑤④②C. ④③⑤①②D.④②③⑤①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香港志愿者黄福荣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不幸罹难的事迹,感人肺腑。
B.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 2010年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沃田里的野草》阅读练习及答案

《沃田里的野草》阅读练习及答案11.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回答下面小题。
(16分)沃田里的野草[加拿大]诺尔曼·白求恩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
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钉、褪了色的青布裤子。
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
”他煎熬着,饱尝困苦。
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
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
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
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
这就是中国。
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袤无边的农田。
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孳生着犹如敌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惮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
老汉又埋头锄草。
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
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
后来,他想起来了。
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
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
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
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
七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带答案七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带答案纪念白求恩这篇是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学生在课后应该要多做练习题把握文章主题。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七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带答案篇1积累运用1.xùn xiá ài jì bǐ2.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精益求精:好了好要求更好。
益:更。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变动。
鄙薄:轻视。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理解分析1.这种精神指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人格品质修养2.这种精神指共产主义精神。
因为共产主义精神包括国际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的升华。
感悟探究1.① ⑧⑨2.②⑦⑩3.被白求恩(或白求恩的精神) 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且医术高明4.白求恩同志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使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加突出,更难能可贵,更令人敬佩5.略拓展迁移1.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2.要学会关心自己。
3.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学识、文化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4. 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5.对比论证6.照应文章开头,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7.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链接1.D2.举例论证事实(数据) 道理论证周恩来总理的话3.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带答案篇2一、填空题1.根据下面每句话的意思概括出成语。
①接受工作时挑拣轻闲的,害怕繁重的。
()②好了还要求更好。
()③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6)④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热忱(zhěn) 拈轻怕重(niān)B.派遣(qián) 泯灭(mǐn) 饥肠辘辘(lùlù)C.纯粹(cuì) 休憩(qì) 否极泰来(pǐ)D.惬意(xiè) 狭隘(ài) 振聋发聩(k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动机麻木不人冷冷清清B.殖民满腔热沉毫不利己C.佩服见异思迁精益求精D.及端自私自利一事当先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李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5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C.有了甘于吃苦的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D.鲁迅先生写文章总是反复锤炼,精益求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C.C919大型客机上的旅客们在机舱内挥舞着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高呼“东方风来,翼起翱翔”。
D.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课课练·4 野草(含答案)

㊀㊀六年级语文(下)26㊀㊀㊀㊀㊀4生㊀㊀命野㊀㊀草开心预习新课,轻松搞定基础.1 一锤定音.(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1)这条曲曲 (q ū㊀q ǔ)折折的小巷回荡着优美的乐曲(qū㊀q ǔ).(2)桑桑在酷暑的日子里穿着妈妈晾晒的棉衣到处跑,这样的情节在我的童年也曾上演,那时的我和调皮的桑桑极其相似(s ì㊀s h ì).2 拼写木屋.(读拼音,写词语)(1)师傅坚信刘翔复出后的实力一定能c h āo y u è(㊀㊀㊀)自我,再创辉煌.(2)一粒种子可以将一切j īx i è(㊀㊀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3 词语乐园.(给画线部分换个说法)(1)科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们分开.(㊀㊀㊀㊀)(2)虽然它在那里生长,但人们却对它装作看不见.(㊀㊀㊀㊀)4 预习帮手.(读课文,查资料,完成练习)(1)文章先通过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和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两个故事,说明世界上气力最大的事物是种子,接着又通过人们常见的㊀㊀㊀㊀㊀㊀和㊀㊀㊀㊀㊀㊀,进一步突出种子力量之巨大,从而揭示这种力量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夏衍是著名的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野草»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我还知道他写的文章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重难疑点,一网打尽.5 学以致用.(用所给的字组词,填到后面的句子中)(1)殊: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㊀㊀㊀)的人和事,要学会区别对待.(2)械:背诵东西的时候要尝试着理解,否则这种(㊀㊀㊀)记忆的内容很快就会忘记.(3)剖:童第周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做过很多(㊀㊀㊀)实验,最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6 小小判官.(判断下列问句的类型,并将其中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1)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 象 (㊀㊀)(2)难道草不可以傲然哄笑养在玻璃棚中的盆花吗?(㊀㊀)(3)谁知道«野草»的作者是谁啊?(㊀㊀)㊀7 句子训练.(1)这种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㊁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缩写句子)㊀(2)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①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㊀至乐无乐,至誉无誉27㊀②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 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㊀(3)一粒种子很小,很不起眼.㊀一粒种子可以把头盖骨分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㊀8 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过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1)小草为什么要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呢?㊀(2)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小草的什么精神?㊀(二)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3)句中的两处画 部分分别指什么?㊀(4)作者借这两种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㊀9 难点聚焦.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㊀㊀㊀源于教材㊁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10 日积月累.㊀㊀诗人们对草 都有各自不同的认识,这在他们的诗句中都有所体现,请写出几句描写 草 的诗句.㊀㊀11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尽人皆知,胡风先生曾经坐过相当长时间的冤狱,在孤独寂寞的日子里,很难接触到自然景物,几乎连一棵树和青草都看不见.突然,有一次在放风时,他无意之中在砖缝里发现了一棵已被太阳晒得蔫蔫的,有些发㊀㊀六年级语文(下)28㊀黄发干的小草.他真是喜出望外,激动不已.他想,虽然此时条件恶劣,但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小草临危的生命.他终于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每天含一口水,放风时,洒在小草身上,天天如此.小草竟活了下来,越长越高,越长越壮.他面对着一小丛绿油油㊁生机勃勃的草叶,心里无限欣慰 我不能不佩服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小草竟能在这砖缝里生根发芽.看完这段文字,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是为胡风先生,还是为小草,也许是兼而有之.我在想到底是什么使自己激动不已呢?大约是生命的力量.生命是短暂的,因而也是宝贵的.那么,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里,什么最能打动人呢?我想,是生命的力量.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生命本身要生存㊁要发展的力量,还应当包括一个生命为了其他生命要生存㊁要发展所贡献的力量.不是吗?胡风先生身处逆境,在连自己的生命到底能不能保留下去都是问题的情况下,他还帮助身处险境的小草,这怎么能不让人为之感动呢?也许这既是对小草生命的一种呼唤,又是对自己的一种呼唤吧.一个生命也许只有在为其他生命做出贡献的时候,才能充分显示出他的巨大力量㊁深层意义和宝贵价值来.(1)用 从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并选择一个写一句话.㊀(2)抄写描写小草生长的一句话,说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㊀㊀(3)文中 生命的力量 指的是什么?㊀(4)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㊀㊀4㊀生㊀㊀命野㊀㊀草1 (1)qū㊀qǔ㊀(2)sì2 (1)超越㊀(2)机械3 (1)千方百计㊀(2)视而不见4 (1)比较什么东西力量最大㊀植物的种子能把头盖骨分开㊀笋的成长㊀小草的生成㊀巨大的㊁顽强的(2)文学家㊀文艺评论家㊀«芦柴棒»5 (1)特殊㊀(2)机械㊀(3)解剖6 (1)设问㊀(2)反问㊀(3)疑问㊀草可以傲然哄笑养在玻璃棚中盆花.7 (1)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3)虽然一粒种子很小,很不起眼,但是它可以把头盖骨分开.8 (一)(1)因为小草向往阳光,要达成自己生的意志. (2我从中体会到了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 (二)(3)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全国人名不可抗拒的 长期战斗力 指的是那些胆小怕事㊁消极抗日的投降派,即国民党反动派中消极抗日份子,主张亡国论的人.(4)表达了作者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扬,以此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克服一切阻力,奋然向上,终会胜利.9 当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作者以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克服一切阻力,奋发向上.1 (2)小草竟活了下来,越长越高,越长越壮.说明小草生命力很强.在逆境中,得到一点儿水的滋润就成长起来.(3)一方面指生命本身生存㊁发展的力量,另一方面指为了其他生命的生存㊁发展而作出贡献的力量.。
《纪念白求恩》的阅读答案

《纪念白求恩》的阅读答案《纪念白求恩》的阅读答案《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
《学习白求恩》被选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2016年秋季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纪念白求恩》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纪念白求恩(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2分)8.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2分)9.选文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4分)10.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阅读附答案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阅读附答案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节选)他又沿着这个方向走了很长一段路,正想向左拐,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湿润的深坑:不要这个坑有点太可惜了,他想,可以在那里种桑麻。
于是他穿过深坑,在另一边挖了一个洞,然后才拐弯。
帕霍姆向远处的山丘望去,燥热的空气使他的视线有些模糊:山丘似乎在抖动不已,在热气的遮挡下几乎看不到上面的人了。
啊!帕霍姆想,我走得太远了,这次我必须缩短距离。
于是他加快步伐开始走第三条边。
他抬头望了一眼太阳:它已经走完了从天空正中央到西方地平线一半的距离,而他第三条边却还没有走完两英里路。
他离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不,他想,尽管我的土地看上去不很对称,但我现在必须沿直线赶快往回赶。
我走得够远的了,我已经获得了不少土地。
于是帕霍姆赶忙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然后转身径直向山丘奔去。
他现在全身都湿透了,双脚被荆棘刺得又疼又肿,双腿开始不听使唤。
他渴望休息一会儿,但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他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去。
太阳不等人,它现在离地平线越来越近了。
上帝啊,他心想,如果我刚才不那样贪婪,该有多好啊!如果我迟到了可该怎幺办!他继续向前走啊走啊,尽管双腿好像绑上了重重的铅块,他还是不断地加快速度。
他疾步而行,但离山丘还是很远。
他开始跑起来,将外套、皮靴、水袋与帽子一件一件扔掉,只留下铁锨做拐杖。
我可怎幺办啊,他又开始想,我太贪心了,结果毁掉了一切。
在太阳落山之前,我是赶不到目的地了。
这种恐惧感更使他喘不上气来了。
帕霍姆继续向前奔跑,被汗水浸透的衬衫与裤子紧紧贴在身上。
由于干渴,他的双唇都干裂了。
他的胸部急促地起伏着,就像铁匠的风箱,心跳如同铁匠手中的锤子,不停地抬起又落下。
他的双腿也不听使唤,仿佛不属于自己似的。
帕霍姆一想到自己可能会疲劳而死,心。
【初中现代文】《野草》阅读答案

【初中现代文】《野草》阅读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野草》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①有这样一个故事。
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小?提问纷纭得很,有的说道象,有的说道狮子,有人打趣似的说道,就是金刚。
金刚存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系列不晓得。
③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
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④这儿又就是一个故事。
⑤〔甲〕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1、2,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
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
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⑥〔乙〕那么你见过被甩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生长的小草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一致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轻,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穴,它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
它的根往土里扣,它的芽往地面挺,这就是一种不容杭拒的力,制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推倒。
⑦〔丙〕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
这种力量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
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档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3,能屈能伸的力,4,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⑧〔丁〕如果不落到肥土中而落到瓦砾中,存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乐观、叹息,它坚信存有了阻力才存有磨练。
生命已经开始的一shùn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就是坚毅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chī苦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小说,完成11-15题。
(共14分)
沃田里的野草
[加拿大] 诺尔曼·白求恩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
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钉、褪了色的青布裤子。
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
”他煎熬着,饱尝困苦。
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
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
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
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
这就是中国。
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裹无边的农田。
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孽生着犹如故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悼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
老汉又埋头锄草。
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
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
后来,他想起来了。
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
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
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
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
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11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
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的竹桃花。
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
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
12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
晌午了,天可真叫热。
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小溪流。
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13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
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
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
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
”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
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
14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嘻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
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15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清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
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
真是莫名其妙。
16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
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
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17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
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
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
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
18“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
“对,,您是个好的战士。
我们都很感激您。
”
19老汉又高兴起来。
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
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点力。
(选自《世界文学》1979年第5期梅绍武译,有删改)
1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
(3分)
12.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②⑩两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
(3分)
13.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3分)
14.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
(3分)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
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
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B.老汉因为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11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而闷闷不乐。
D. “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答案:
(二)
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整个国家比作农田,把农田里的杂草比作敌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敌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现了老汉对敌人的仇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文写老汉运送“炮弹”的情节作铺垫。
12.第②段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老汉的脸色、皱纹和穿着,细腻地刻画出一个贫穷、勤劳的老农的形象。
第⑩段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再现了老汉运送“炮弹”的过程,写出老汉对“炮弹”的重视,小心谨慎,从而表现了他的朴素的爱国情怀。
13.文章的标题有多重含义:既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汉心中的桩桩不称心的事;还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
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又暗含着除去“野草”的决心,表现了老汉的爱国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意思对即可)
14.示例:白求恩大夫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满腔热忱;他创作的这篇小说取材于我国晋察冀边区,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军民;把中国比作“沃田”,表现了对中国的热爱,把敌人比作“沃田里的野草”,表现了他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
1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