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探讨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探讨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施工建设也越来越繁荣。

而在施工建设中,地基的岩土地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广大施工单位必须在岩土地质勘察中做好相关工作,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岩土勘察工作主要适用于处理盐土土质的相关问题。

如果可以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就可以使勘察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引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让我国的岩土工程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改革。

岩土工程在开发和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岩土工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勘察工作与研究工程质量在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和后期检查的过程中,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合理化、有效的开展,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上,要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比如岩土工程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也为建筑工程打好质量基础。

工程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相关的数据,比如地质参数和相关数据来源可靠性,以及和经济性等重要工程作业。

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和开发,要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符合切入点。

为了保障勘察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岩土工程工作的过程中找出解决的问题和要解决的办法,并且明确严重工程设计中的有效性。

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为以后的工程提供可持续的依据。

1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城市化也推动着现代化的建设。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建筑物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建筑建设就需要充分发挥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对地质环境与土壤进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前提。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运用到多个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

这其中包括土力学、工程力学以及工程地质等。

这些理论知识主要涉及到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两个部分,而科学理论知识需要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

岩溶地区勘察及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岩溶地区勘察及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岩溶地区勘察及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分析摘要:在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及桩基施工过程中,因为岩溶发育的不规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时岩溶地区的勘察及桩基施工难度也随岩溶发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文以岩溶地区不同勘察阶段、不同岩溶发育程度的勘探方法为研究点,并结合多个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勘察及桩基施工遇到的几种常见问题及勘察报告的编制热点问题等进行分析总结,供同行们借鉴。

关键词:岩溶;钻探;高密度电法;跨孔弹性波CT反演波速影像及管波探测法;冲击成孔灌注桩;土洞引言岩溶发育具有不规律性,常规的钻探只能反映一个点位的地质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地下岩溶发育情况,施工中则会出现钻探时没揭露溶洞而桩基施工遇到溶洞的情况。

如何全面了解并查明施工场地岩溶情况,需要岩土工程师通过地质调查、搜集资料、地质钻探结合多种不同的勘探手段,综合考虑不利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该地区该土层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方法,结合后期施工工艺,出具合理可行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桩基施工方案建议。

1工程实例一湖南省新化县某高速铁路桥,桥址区为侵蚀丘陵间谷地,谷地内南北向分布一小河,河漫滩、阶地发育,地势较平坦,总体呈现南高北低。

桥址区最大相对高差约30m,西岸自然坡度15°~30°,植被较发育,阶地和河漫滩多为农田。

桥址区据调查及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场地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粉质黏土和黏土、角砾土。

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石灰岩。

石灰岩青灰色、深灰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呈不规则状,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

部分钻孔岩溶强烈,此段共揭露到20个溶洞,溶洞大小0.2~12.74m,为空溶洞,其余钻孔岩溶弱发育,见少量溶蚀现象。

经钻探揭露,桥址区石灰岩属可溶岩,岩溶发育,桥址区地段有32个钻孔内见溶洞,遇洞率41%,线溶率1.2%~60%,溶洞垂向高度0.3~12.3m,溶洞顶板埋深1.4~29.3m,顶板高程143.57~90.18m,多为空溶洞,少量粉质黏土全充填,综合评价桥址区岩溶发育等级为中等发育,部分段落岩溶发育等级为强烈发育。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完整版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完整版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 岩溶的定义及分布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其中较着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因中铁城际规划建设有限公司的勘察业务,已开展至贵州等地,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岩溶发育是较常见的地质现象,因此了解岩溶地区岩溶的勘察特点,并研究如何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岩溶发育条件及各种岩溶洞隙的位置、规模、埋深等特性是有必要的。

2 勘察工作量布置岩溶地区勘察之前,应充分收集拟建场地周边的工程地质资料,了解当地治理岩溶、土洞和塌陷的经验。

在布置工作量,下达勘察任务书的时候注意各规程规范中的要求,在岩溶地区勘察工作量布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拟建建筑基础型式了解拟建建筑荷载大小,应针对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布置勘探点。

当条件复杂时每个独立基础均应布置勘探点,当采用一柱一桩基础时应逐柱布置勘探孔。

岩溶稳定性的影响勘察工作的布置应方法多样化和过程动态化由于地下岩溶的发育有隐蔽性、多样性和空间位置变化大的特点,在进行工作量布置时应注意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多数勘察报告勘察手段比较单一。

对于埋藏较浅的覆盖型及裸露型岩溶地基,可以适当采用井探、槽探等方法查明浅部岩溶洞隙的形态。

而对于埋藏型岩溶地基,在勘察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取得岩土层信息,如果出现岩溶发育较严重的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岩土测试、静探、物探等手段,进一步查明松散裂隙及隐蔽土洞等的埋藏位置。

浅谈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谈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谈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梅玉丽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06(018)B06
【摘要】通过工程事例,就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勘察质量。

【总页数】2页(P234,236)
【作者】梅玉丽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广东广州510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4
【相关文献】
1.填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J], 王健;邱玲智
2.浅谈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J], 梅玉丽
3.岩溶地区勘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J], 覃玉武
4.岩溶地区勘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J], 覃玉武
5.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J], 李光;王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溶地区勘察规范---要点

岩溶地区勘察规范---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溶勘察4.1. 5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4.1.6条~第4.1.10条的规定。

4.1. 6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4.1.6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4.1.8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4.1.9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l/4~l/2;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

4.1. 10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3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9.11 (下)岩土勘察工程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岩溶地区就是复杂条件中的一种,这种复杂地质条件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质地脆弱、分布面广、复杂性高的特点,因此对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不能采用常规方法来开展工作,必须选择针对性的方法,同时,为了保障勘察结果可靠,要注意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1 岩溶形成的基本原理岩溶形成的基础在于天然存在的可溶性岩石,如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此类岩石如果受含有碳酸钙经流水长期冲刷就会逐渐被溶蚀,结合沉积作用或其他化学作用,就会形成多种岩溶地区,较为常见的有裂隙、石芽、石沟、石林、溶洞、钟乳石等。

在形成条件上有大量可溶性岩石和大量水体两种:(1)大量可溶性岩石。

岩溶地区的形成既需要可溶性岩石,且岩石的数量也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否则受流水冲刷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效应,并不能形成岩溶地区。

在岩体分类上,大多数可溶性岩石属于碳酸盐岩、硫酸盐岩以及卤化盐岩类等,这些岩石的成分复杂,在流水侵蚀条件下,会逐渐形成岩溶地区。

(2)大量水体。

结合上述可见,流水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李金钊,赵运平(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摘要:岩溶地区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到的作业条件,考虑到该地区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本文为了了解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工作。

文章先对岩溶地区的形成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后阐述勘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分析了解到,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应当注意岩溶勘察、边坡勘察、确认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计算、地下水、地基处理六项问题,同时针对各项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岩溶勘察;地基处理;地下水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19)11(下)-0203-02水体也是形成岩溶地区的必要条件。

岩溶区常见问题及建议处理措施

岩溶区常见问题及建议处理措施

岩溶区常见问题及建议处理措施讨论了岩溶地区勘察、设计及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建议处理方法,介绍了昆明新机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云天苑(一期)一阶段勘察、设计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标签:岩溶区勘察;浅基础和桩基础共用;溶洞对基础的影响、桩基施工1、概况拟建场地建筑物包括30栋11层、高度30-35m的小高层。

拟建云天苑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内,地处亚热带区域,从地带特征上属亚热带喀斯特,该区域喀斯特发育的特点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地形多为缓坡丘陵地带或者馒头状丘陵,坡度一般介于10-25°。

拟建场地在勘察过程中发现多处溶洞,印证了此点,本次勘察建筑物及基坑钻孔183个(含引用钻孔),揭露溶洞钻孔72个(含引用钻孔);岩溶补孔钻孔59个,补孔揭露溶洞钻孔31个;补孔揭露土洞钻孔2个,经统计,钻孔见洞隙率为39.3%,线岩溶率为8.47%。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6.2条及表6.6.2对场地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分级,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岩溶发育程度整体为强发育。

从勘察的角度评价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来看,基本稳定、基本适宜。

2、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对溶洞的探查:在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之后,需要依据溶洞的揭露厚度规模决定是否需要在其四周剖面线上进行补钻,根据我院多年的岩溶地区勘察经验,若揭露厚度大于0.5m,则须在原钻孔纵横剖面线方向上间隔1.5m布设补孔,以查明该溶洞的发育规模、形态;若揭露厚度小于0.5m,则可不进行补孔钻探;溶洞的钻探深度可钻至原钻孔溶洞底板高程以下3.0m即可停钻。

若补孔揭露厚度大于原钻孔揭露厚度,则在揭露厚度扩大的方向上继续间隔1.5m进行补孔,直到揭露厚度出现收敛为止。

通过地质调查,查明场地内是否有溶沟溶槽、岩溶漏斗、岩溶塌陷等地质现象。

若有须查明其发育规模,大小、深度等。

对于岩溶塌陷可在其上部布设钻孔以查明塌陷的基本情况(是否还有较大空洞,是否还会继续发生塌陷等)。

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研究

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研究

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研究岩溶区是指由于地下水与石灰岩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地貌,其地质特征复杂多变,常常伴随着岩溶洞、地下溶洞和地下水流等地质灾害问题。

在岩溶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存在许多特殊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将重点讨论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勘察难度大1.地质调查难度大岩溶地区地下水信息复杂,地下水位变化大,常常需要时刻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

在勘察中需要进行地下水调查,确定地下水位、水质等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勘察方案和安全措施。

2.洞穴勘察难度大岩溶区常常伴随着洞穴地貌,洞穴的数量、规模和分布不规则,对勘察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勘察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洞穴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勘察的难度。

3.地质灾害隐患难以检测岩溶区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表下可能存在地下导水通道、地下水土流失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这些地质灾害往往难以通过常规的勘察手段进行检测和监测,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以上问题使得岩溶区的岩土工程勘察难度较大,需要勘察人员具备专业的地质知识和技术能力,以确保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勘察技术需创新1.地下水位监测技术针对岩溶区地下水位变动大、水文条件复杂的特点,需要引入先进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质和地下水流动情况,为勘察提供准确的地下水数据。

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包括井内测压法、压力式测井仪和电测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勘察人员及时了解地下水情况,制定相应的勘察方案和安全措施。

2.洞穴勘察技术针对岩溶区的特殊地质条件,需要开发适用于洞穴勘察的专业设备和技术。

如地下雷达勘察技术、地下视频勘察技术和洞穴勘察机器人等,可以帮助勘察人员更准确、更安全地进行洞穴勘察,提高勘察效率和勘察质量。

以上创新的勘察技术可以提高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可靠性和精度,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地质数据和技术支持。

三、勘察方案需科学2.安全的勘察措施针对岩溶区常伴随的地质灾害问题,需在勘察开始前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确保勘察过程中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
几点问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岩溶的定义及分布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其中较着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因中铁城际规划建设有限公司的勘察业务,已开展至贵州等地,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岩溶发育是较常见的地质现象,因此了解岩溶地区岩溶的勘察特点,并研究如何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岩溶发育条件及各种岩溶洞隙的位置、规模、埋深等特性是有必要的。

2 勘察工作量布置
岩溶地区勘察之前,应充分收集拟建场地周边的工程地质资料,了解当地治理岩溶、土洞和塌陷的经验。

在布置工作量,下达勘察任务书的时候注意各规程规范中的要求,在岩溶地区勘察工作量布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拟建建筑基础型式
了解拟建建筑荷载大小,应针对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布置勘探点。

当条件复杂时每个独立基础均应布置勘探点,当采用一柱一桩基础时应逐柱布置勘探孔。

岩溶稳定性的影响
勘察工作的布置应方法多样化和过程动态化
由于地下岩溶的发育有隐蔽性、多样性和空间位置变化大的特点,在进行工作量布置时应注意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多数勘察报告勘察手段比较单一。

对于埋藏较浅的覆盖型及裸露型岩溶地基,可以适当采用井探、槽探等方法查明浅部岩溶洞隙的形态。

而对于埋藏型岩溶地基,在勘察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取得岩土层信息,如果出现岩溶发育较严重的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岩土测试、静探、物探等手段,进一步查明松散裂隙及隐蔽土洞等的埋藏位置。

同时勘探点深度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以满足基础设计和稳定性验算的需要。

边坡岩溶勘察
3 勘察报告编写
岩溶地区勘察报告的编写重点是对岩溶的岩土工程评价。

岩溶评价可分为建筑区场地稳定性评价与地基范围内个体岩溶形态评价两部分,建筑区场地稳定性评价即在较大范围内,按岩溶发育强度在平面上区划出对建筑稳定性不同影响的分区,作为场地选择、建筑总平面布置的依据。

而对地基稳定分析所及深度内,单个岩溶形态(主要指洞隙空间)的稳定评价可分为定性和半定量两种方法,当前使用较广的仍然是以定性的方法为主。

场地宏观评价
在岩溶场地宏观分区评价时,可参照岩溶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考虑下列各点:?
1)场地上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尽量避开岩溶发育强烈地段。

?
2)从岩溶对建筑稳定性和适宜性出发,在总平面布局上,使各类安全等级建筑物的布置与岩溶发育程度分区相适应。

?
3)当地形条件受限或生产工艺流程必须在稳定性条件较差的地段布置建筑物时,宜使建筑长轴方向与岩溶发育带方向垂直或斜交,以减少工程处理工作面。

?
4)场地地坪设计标高的确定,有条件时宜使建筑物基底与某一水平岩溶洞隙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或使其能在土石方施工时被开挖揭露。

?
5)避开岩溶水位高又是集中流动的地带,避免基础及地下构筑物拦堵地下水的正常流泄,尤其是场地为狭长的沟谷和近似封闭的洼地时,更要充分估计水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的不良影响。

?
岩溶地基的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一种经验的比拟方法,简便易行,但在使用中又具有明显的随意性,评价结果往往是因人而异,但若能据影响稳定评价的各项因素进行充分地综合分析,并能在勘察与工程实践中不断验证修订,仍可得出中肯的正确结论。

因此勘察期间收集当地治理岩溶、土洞和塌陷经验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手段。

以下是从规范及资料中摘抄整理的定性评价方法,可供参考:?
根据洞隙的各项边界条件,参考影响洞体稳定诸因素综合分析,做出评价。

按被评价洞隙的条件,与当地相同条件的已有成功与失败工程实例进行比拟评价。

?
据已有调查实例的归纳及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岩溶洞隙稳定性评价还可作如下考虑:
1)对于非重大或安全等级属二、三类的建筑物,当属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a 基础置于微风化硬质岩石上,延伸虽长但宽度小(如1~2m内)的竖向溶蚀裂隙和落水洞的近旁地段;?
b 基底以下的土层厚度较大,如独立基础大于3倍基宽,条基大于6倍基宽且场地不具形成土洞的条件;?
c 虽基底与洞体顶板间土层厚度小于②所列,但岩溶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也可不考虑:?
a)洞体被密实沉积物填实,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
b)洞径或溶隙宽度较小,基础底面积大于其平面投影尺寸,并有足够支承长度;?
c)微风化硬质岩石中,洞顶板厚度接近或大于洞跨。

?
2)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未经进一步论证分析或妥善处理,不宜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
a 岩溶水通道堵塞或涌水,有可能造成场地暂时性淹没;?
b 高浓度酸性生产废水流经岩溶通道的地段;?
c 凡以上定性评价或经岩土工程勘察鉴定属不稳定或处于临界状态的岩溶洞隙。

?
当自然或洞体条件难于直接做出评价时,其稳定性可借助半定量的一些方法进行评价。

4 施工勘察
岩溶发育地区勘察报告应提出当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尚应进行专门的桩基施工勘察。

施工勘察工作量应根据地基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布置。

勘探深度不应小于嵌岩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

在人工挖孔桩中,采用钎探是较经济、有效的勘探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