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北京自然博物馆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38张)

如何证明这杯水中含可溶性物质?
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
注意: 1.加热过程中玻璃棒 应不断搅拌 2.加热到有较多固体 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 余热蒸干
蒸馏——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原理 通过加热使水沸腾成水蒸气,然后使水
蒸气冷凝成蒸馏水,从而除去水中的杂质。
研究过程和方法
研究一:找出哪一种水溶液最容易吹出泡 泡。
研究二:找出水溶液在哪一个浓度吹出的 泡泡数量最多。(与研究一同时进行)
试验一
使用乳头滴管取出1 毫升的洗碗精至于烧 杯。
把水加入盛有洗碗精 之烧杯中,至刻度 100ml为止,制造出 浓度(体积百分浓 度)1%之水溶液。
實驗一
重复过程1~2调制出数杯 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分 别为1%、2%、5%、 10%、50%。
了解了这几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后,那么怎样来 判断它们是否溶解于水中了呢?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法
完成同步探究练习
吹泡泡
研究目的
如何自制泡泡水(找出何种溶液最容易吹出泡 泡),并调制不同浓度的泡泡液?
不同的水质是否会影响调制的泡泡液? 水温对泡泡水有何影响?
研究设备和器材
洗碗精、洗衣精、洗发精、烧杯、玻璃棒、 乳头滴管、量筒、自来水、地下水、Ro水、 吸管、剪刀。
平均 (个)
自来水 11
9
10 10 12 10 10 11
9
10 10.2
地下水 8
8
9
7
8
8
8
9
8
8
8.1
Ro水 10
9
9
10 11
9
9
8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北京自然博物馆》教学设计(共二篇)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北京自然博物馆》教学设计(一)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首师大版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展览内容。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古生物化石,如恐龙化石、黄河古象化石等。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历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展览品,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文字、图片和标本获取信息,进行简单的信息筛选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内容和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难点:理解生物进化的复杂过程,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展览品相结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生物进化相关的课件和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准备记录本和笔,以便记录观察所得和感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宣传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3.提问:你们去过自然博物馆吗?在那里看到了哪些有趣的展览品?二、新课讲解1.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基本陈列和特色展览。
2.展示古生物化石的图片,介绍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方法。
3.讲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
三、观察与描述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或课件中的展览品图片,描述其特征。
2.分组讨论:这些展览品反映了生物进化的哪些特点?四、探索与实践1.假设学生正在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你在“古爬行动物厅”看到了哪些恐龙化石?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你在“绿色家园厅”学到了哪些关于植物的知识?-通过观察“动物一一人类的朋友厅”,你对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小组讨论并分享参观感受和收获。
五、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北京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精品】

岩石风化的景观
思考题:
风化
继续风化
岩石 岩石破碎
?
•谢 谢
岩石的用途
课堂导入:
• 开动脑筋想一想:一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 么?
新课学习: 观看下图,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你知道它们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狮 身 人 面 像
长 城
雕 塑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岩石还有哪些用途吗?
观察记录
把岩石放在瓶中,水是(清澈的), 摇晃瓶子后,水是(浑浊的),还有岩 石是( 破碎 )。
实验结论:在这个实验中,( 流水) 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你瓶中的石头为什么 没变成光滑圆溜的卵石呢?
风 蚀 柱
接近或露出地球表面的岩石,在 气温变化、风吹、大气、水以及生物 等因素的作用下被破坏的过程叫做岩 石的风化。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毫米 2.0~0.02 0.02~0.002
<0.002
猜一猜
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 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最大?哪种颗粒
含水最少?哪种颗粒空气最多?
让我来感受
活动1:用手指去感知砂粒和黏粒,你 感到这两种颗粒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砂粒的颗粒感比较强,黏粒有一种细腻 感。
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岩石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岩石可以制作成各种工艺品
课后作业:
(1)查阅资料,看看岩石还有哪些作用? (2)每人收集一块外形比较奇特的岩石, 并用它做成一件艺术品。
谢 谢!
搜集关于土壤的资料
寻找土壤里有什么
方法: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用眼看:土壤湿润、小石子、树叶、草根 和小虫 放大镜: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粉 末状的微粒 倒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下 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首师大版第三册科学

1.科学家的工作教学目标:1、关注科学家的工作。
2、知道科学家在发现水杉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和收集资料等工作。
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调查核实验等工作。
3、知道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B14、体验科学家认识植物的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科学家在发现水杉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和收集资料等工作。
知道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B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调查核实验等工作。
1教学难点:体验科学家认识植物的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关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工作的故事和科学滩旧方法的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
2.学做科学(一)教学目标:1、指导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获取与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等环节。
2、指导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不一定;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的越快。
3、发展学生的观察、猜想设计实验、获取与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表达交流等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及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不一定;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的越快。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获取与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等环节。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日常可以见到的有摆动现象的物体、方座支架、摆线、重物(轻、重不同)、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课后小结:3.学做科学(二)教学目标:1、指导什么是温度。
2、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的温度和人体温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发展学生乐于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的温度和人体温度。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定水的温度和人体温度。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热水、冷水、温水、冰块、毛巾、木板、各种温度计等。
2、分组材料:温度计、体温计、烧杯、水槽、水。
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共68页)

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8页)目录1.科学在我们身边2.植物世界3.栽培的植物4.保护植物5.动物世界6.饲养动物7.拯救野生动物8.水9.流动的水10.用水量的调查11.水和生命12.空气13.空气占据空间14.空气的用途15.空气和生命16.岩石17.沙和黏土18.土壤19.中国地质博物馆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一、单元教学内容:第1课科学在我们身边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二)科学能力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三)科学知识、技能1.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常规。
三、教学仪器、教材一览表1.测量用的白纸、软尺和线绳。
2.自然界和科学家的图片等。
3.岩石或树叶、昆虫标本。
4.做实验用的实验器材等。
测量用的软尺、线绳、铅笔、笔记本等。
四、单元教学课时:2五、单元教学重难点: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初步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常规。
1.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
2体验学科学和作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知道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了解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4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
2.体验学科学和作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准备:测量用的白纸、软尺和线绳。
学生准备:测量用的软尺、线绳、铅笔、笔记本等。
四、:五、教学过程1.谈话: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科学课了。
你看看课本,然后想想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2.在我们身边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北京自然博物馆教学设计(部编本六上)

北京自然博物馆教学设计(部编本六上)简介该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内容。
通过参观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概念,并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了解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 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介绍:包括博物馆的历史、建筑特点和展览内容;2. 自然科学知识的研究:通过参观展览和参加实验活动,研究生物、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和概念;3. 环境保护教育: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4. 观察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地理景观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1. 参观博物馆展览:安排学生到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展览内容和博物馆的建筑特点。
2. 实验活动: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例如观察昆虫、测量物体重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践。
3.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博物馆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撰写研究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研究总结,总结他们在博物馆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参观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观察能力等。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3. 研究总结:评价学生研究总结的内容和思考深度。
以上是关于北京自然博物馆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科学,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年级科学水单元试题

小学科学教学大体要求
小学《科学(首师大版)》第1册教学大体要求三年级
单元
名称
课标要求教学内容科学知识探究技能评价
4.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二、选择
1、下列哪项不是利用感官进行观察水的方法?()
A、眼看
B、嘴尝
C、鼻闻
D、手摸
E、脑想
2、下面这些哪一个是水的特性?()
A、能向下流动
B、水是透明的
C、水无味道
D、水无颜色
E、水无气味 F 无一定形状
3、小明经过实验研究,认为()幅图中的小水轮转得快,是因为()小水轮转得快。
A流量小B流量大C水位高D水位低
图1 图2
小学《科学(首师大版)》第2册教学大体要求三年级。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第二册

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水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例题:北京市自来水的水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表水,另一种是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来自 。
(第3课)①怀柔水库 ②密云水库 ③十三陵水库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1课)例题:容易被水溶解的物质是( ) A 砂 B 食盐 C 黏土不容易被水溶解的物质是( )A 白糖 B 味精 C 面粉例题:下列物质是否容易溶解呢?用线连一连。
土 面粉白糖 砂 纯碱 食盐味精 粉笔灰例题:要证明搅拌是否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做对比实验时唯一不同的条件是( )A 烧杯的大小不同 B 水量的多少不同C 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D 白糖的多少不同例题:做物质是否能溶解的实验时要进行搅拌,正确的做法是( )A 搅拌时用玻璃棒在烧杯中划圈,不用手扶烧杯B 搅拌时用玻璃棒在烧杯中划圈,必须用手扶烧杯C 搅拌时用玻璃棒在烧杯中划圈,手扶不扶烧杯没关系。
例题:要证明加热水是否能加快白糖的溶解,做对比实验时唯一不同的条件是( )A 烧杯的大小不同B 水量的多少不同C 一杯放热水,一杯放冷水3、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例题:北京人每天喝的自来水中,有一半以上来自( )(第1课)A 密云水库B 怀柔水库C 十三陵水库例题:杀死可饮用水中看不见的病菌的方法,叫做( )(第3课)A 沉淀B 过滤C 消毒4、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5、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例题:下列可能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 )(第4课)A 在河边洗菜B 工厂废水排入河里C 在山坡地种植果树例题: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有可能污染当地的自然水域,请你照样子举尽可能多的例子。
(10分)例:在河边乱扔垃圾;大量使用洗衣粉……不容易溶解的物质 容易溶解的物质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1、探究风的成因。
(第6课)例题:结合科学课上风的形成演示实验,回答:(1)观察左图:没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时,点燃的香冒出的烟朝向什么方向?(2)观察右图: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时,点燃的香冒出的烟朝向什么方向?(3)(3)点燃蜡烛后,实验箱内外的温度有什么不同?(3)(4)根据只有在点燃蜡烛后,实验箱内才能形成风的现象推测,自然界里的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2、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霸王龙又名暴龙 或称雷克斯龙,是 一种大型的肉食动 物,身长约13米, 体重约7吨 。是白 垩纪最凶猛的恐龙。
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恐龙化石,马门溪 龙骨架。长长的的尾巴高高翘起一直翘到天花 板上。从头顶到尾尖全长26米。生前体重60吨, 约有十几头大象的重量。
三角龙重达6.1到12吨。 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 是它们的大型头颅, 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 大的之一。
自然博物馆的大厅里,陈列着高大 的恐龙骨骼化石。
自然博物馆的大厅里,陈列着 高大的恐龙骨骼化石。我们站在它 旁边,显得特别矮小。
军事博物
馆
地质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
请同学们根据博物 馆的名字猜猜它们 里面会摆放些什么 东西?
• 故宫博物院 • 航空博物馆 • 艺术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
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 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 扬海内外。
北京自然博物馆
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北美 洲丛林,午后时分,翼龙和 始祖鸟在树上歇着,偶尔扇 动几下翅膀,林中时而传来 几声昆虫的鸣叫。突然,传 来“轰”、“轰”的声音, 由远而近,越来越响,好像 雷声一样沉重。然而,天上 除漂浮的朵朵白云外,一碧 如洗,毫无变天的迹象。晴 天打雷,岂不是怪事!原来 这不是天上的雷声,而是丛 林里走出了一只大型蜥脚类 恐龙。因其脚步沉重,声音 巨大,每踏下一步,就发出 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 般,所以古生物学家给这种 恐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 叫做雷龙,意思是“打雷的 蜥蜴”。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