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实验
园林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绿豆萌发过程中化感物质的释放及其显示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初步学习怎样通过试验方法来研究植物化感作用的存在。
2、培养独立进行试验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通过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的密切合作,加强团队精神。
二、实验原理:将一颗绿豆种子种在含有1.0%(W/V)琼脂的培养皿中央,围绕绿豆种子周围播上莴苣种子。
当绿豆种子萌发时,可以看到释放的化感物质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浅棕色的环,如果用一个四氟塑料环阻止绿豆释放的化感物质扩散到莴苣种子处,则莴苣种子可以正常萌发和生长;但如果任由这些化感物质扩散,则莴苣的种子基本不再萌发,显示绿豆在萌发过程中能释放大量的化感物质。
研究还证实,绿豆释放化感物质(葡萄糖苷黄酮类物质)的速度很快,24小时内达到最大值,48小时内90%的化感物质均已释放到环境中。
在接近绿豆种子0.4cm范围内,莴苣的萌发率仅为3%,即使萌发的莴苣根长也仅为1/15;在0.7cm范围内,莴苣的萌发率则上升到41%,根长达到对照的59%;到1.2cm范围内,化感作用显著减弱。
三、实验步骤:1、在培养皿中加入含有1.0%(W/V)的琼脂溶液100mL。
2、将一颗绿豆种子种在该培养皿中央。
3、围绕绿豆种子周围播上莴苣种子10粒(莴苣种子与绿豆种子之间的距离分别为0.5cm、1cm、1.5cm和2.0cm。
4、另取4个加入含有1.0%(W/V)的琼脂溶液100mL的培养皿,不加绿豆种子,分别在距培养皿中央0.5cm、1cm、1.5cm和2.0cm 处播上莴苣种子10粒。
5、在室温(15-20℃)下放置2天后,观察并统计莴苣的萌发率和莴苣根长变化情况。
5、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注意:每9人1组,每组内每个处理重复2次。
四、实验仪器设备培养皿;琼脂;绿豆;莴苣。
实验二、种间竞争黑麦草和高羊茅种间竞争研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植物种间竞争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学习设计实验、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
园林生态学实验..

表1—1 树冠内光强度测定记录 植物名称: 取样时间: 取样地点: 观测人: 最大树冠幅(米): 树高(米): 平 均 相对值 %
测定次数 测定位置
对 照
1
2
3
4
5
6
1
2
3
4
5
表1—2 群落内光强度测定记录 群落名称: 取样时间: 取样地点: 观测人: 群落高度: 总盖度: 层及亚层分化
测值lx 层次 对 照 1 2 3 平均 相对值%
时 间
1
高度梯度
气压 (p )
温度 (t)
温度 (tˊ )
绝对 湿度 (e)
相对 湿度 (r)
饱和 差 (d)
天气 状况
2
3
1
2
3
表1—4 环境温度观测读数记录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一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名称及一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测人:_____________ 各层次气温 时 间
或Pinus massoniana-Loropetalum chinensis+Stranvaesia tomentosa – Dicranoperis pedata Association。
周围环境条件及群落小环境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及动物的活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人: 年 月 日
园林生态学综合实验一:小气候测定

综合实验一:小气候测定、实验目的通过光强度、温度、空气湿度、风速的测定,掌握小气候测定的方法;通过不同群落类型内、树冠下不同空间位置、建筑周围不同方位的小气候测定与比较,分析、了解植物群落对小气候的影响作用、不同环境的光照强度变化特点。
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1、光强度测定仪器准备:Tes-1335数位式照度计、钢卷尺、记录纸等。
实验步骤:取照度计,将光探头与主机连接,然后进行调试。
测定范围40,400,4000Lux,40KLux; 光探头要准确地放置在测定位置,使光电池与入射光垂直。
如显示“ 0L'则表示过载,立即选择较高档位。
测试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拨回“关”位置,及时关闭。
2、温度、湿度、风速测定仪器准备:TES数字式温湿度计,Kestrel 4100手持气象站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树冠下不同位置光强的变化(1) 选树冠密实与疏散的树木各1 种,重复3 株。
(2) 在9:30-10:00,12:00-13:00,16:00-17:00 左右测定3 次,日变化;(3) 在树干处、树冠1/2 、边缘处分别测定光强度;分四个方向。
(4) 测定树冠外光强度,做为对照。
重复测定3 次,记录数据。
2、不同群落中光强度测定:(1) 选草坪、稀树草地、林地各1 。
(2) 在9:30-10:00,12:00-13:00,16:00-17:00 左右测定3 次,日变化;(3) 在每一群落内随机设置5 个样点,(4) 每一样点上分层测定光强度,记录数据;同时测定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5) 以裸地为对照。
3、建筑物不同方位小气候测定:(1) 选建筑物周围不同方位或中庭不同方位。
(2) 在9:30-10:00,12:00-13:00,16:00-17:00 左右测定3 次,日变化;(3) 在每一方位或位置随机测定5 个样点,(4) 每一样点上测定光强度,记录数据;同时测定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5) 以裸地为对照。
园林生态学综合实习报告(最终版)

园林生态学综合实习报告(最终版)第一篇:园林生态学综合实习报告(最终版)植物除了供人们欣赏外,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植物除了能创造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滞尘杀菌、减弱噪声等多种生态功能,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人类创造适合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
植物能影响人的环境,人的行为也通过环境来影响植物,植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不同的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不同。
石人冲社区公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长沙市石人冲文化休闲公园位于省政府西北角石人冲安置小区中心位置,是我区第一个社区公园。
以“石人”为主题,以水体、植物造景为手段,突出人文主题,强调生态效应;以人为中心,充分强调人对环境的需求,布置不同的景观类型,建设成融景观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文化休闲公园。
公园占地总面积8000平米,其中绿化面积3700平米,植有乔灌木700余株、小苗1500平米、草皮2200平米;公园中心建有约900平米的水系,水系内架有三座景观石桥,北面建有亲水平台,东面有休息亭,此外园内还设有中心广场、健身场和管理用房,公园北向设有生态停车场地。
石人冲社区公园植物种类是以乡土植物为主的自然式配置。
乔、灌、草多层式造景,这是该社区公园主要的造景方式,用于园路两侧以及池边,既体现了自然状态又显得丰富多彩。
柳树树形优美,配置于池边,小桥,流水,亭与柳树相映衬,有种江南的感觉。
木芙蓉花开,为公园增添的色彩,弥补了秋季花色不足。
园内还种植了红叶石楠,红继木,在秋季与其他植物形成了色彩的对比,为公园增添了生机和魅力。
但是地被植物的种类比较少,秋冬季节草枯萎了,地被裸露,起不到美化作用。
应该适当增加秋冬开花的花卉入波斯菊等,为公园的增添色彩。
而且公园草地面积较小,难以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
只有池边种植了菖蒲,显得水体有些单调,可适当增加睡莲、荷花之类的水生花卉点缀水景。
樟树置于小广场中央,本来可以更突出樟树的形态的,但是这株樟树长得不好,反而影响了景观。
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5篇)

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5篇)第一篇: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园林专业主要学习生态学、观赏园艺、园林工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欢迎阅读!篇一:生态园林工程实习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园林事业的各个环节,从苗木育种、苗木生产、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园林工程的监理却是在96年才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至今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有关的法律、法规不齐全;二是对园林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及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宣传力度不够;三是个别业主对监理单位的监理职责支持不够;四是部分监理人员没经过专门的培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工程投资、工程进度的控制、监督、检查不力。
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将会给整个监理市场造成混乱,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能促使园林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是做好监理工作的前提。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工程建设的一贯方针。
工程质量关系到生产、使用的效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确保工程质量是工程的重要环节。
而影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4M1E):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园林植物材料及构配件、园林施工机械及环境因素,这就决定了监理人员必须设法使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处于全面受控状态,实现监理的质量控制目标,从而推进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做好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监控,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督促施工单位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种植土壤,栽植土的PH值应控制在6.5—7.5,对喜酸性的树木PH值控制在5—6.5,对于不适合树木生长的栽植土应进行换土。
如:茶花、杜鹃、杜英、红花继木、香樟、欧石楠喜酸性土壤,而菊花、龙柏、石榴则喜碱性土壤,种植过程中只有将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的生态特性统一起来,植株才能长势良好,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忽视了植株的生态需要,盲目种植,造成了景观的退化。
园林实践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园林树木物候期的观察,了解园林树木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规律,积累物候期观察的资料,为园林植物的选择、配植、养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二、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与设备:直尺、温度计、放大镜、记录本等。
2. 实验地点: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校园内。
3. 实验时间:2015年9月17日上午3-4节。
4. 小组成员:朱栎燃、黄超、卢康、何玉婷、梁亚男、吴昱欣、查梦楠。
5. 实验方法与步骤:- 观察园林树木的芽萌动、展叶、开花、果实成熟、落叶等物候期。
- 使用直尺、温度计等工具测量相关数据。
- 记录观察结果并附图说明。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芽萌动期:芽开始膨大,鳞片已松动露白。
2. 展叶期:全树萌发的叶芽中有25%的芽的第一片叶展开。
3. 开花期:根据不同树种,观察其花期的长短和花的颜色、形态等。
4. 果实成熟期:观察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5. 落叶期:观察树叶变黄、脱落的过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树种在物候期上的差异较大。
例如,有的树种在春季先开花后展叶,而有的树种则先展叶后开花。
此外,同一树种在不同年份的物候期也会有所差异,这可能与当年的气候条件有关。
四、实验结论1. 物候期的观察是园林植物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了解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植物的选择、配植、养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2. 不同树种在物候期上的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3. 物候期的变化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需要关注当年的气候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物候期观察的重要性,掌握了观察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为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和管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园林进行了实践实验。
园林生态实验报告

会开20会开202013/6/21此实验报告包括林内光强度的测定、林下温度的测定和树种的滞尘能力三个实验实验一:林内光照强度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林内光强度的测定二、实验目的:获取白桦林下的光照强度三、实验意义:通过林分下光照的测定,从而了解林冠对光照的影响,以及光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照度计,米尺,一些木棍五、实验步骤:a、选定长势较好的白桦b、确定桩点位置c、用米尺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量取距桩点一米位置,用木棍确定侧桩点位置,再在侧桩点的四个方位上,各距50cm处用木棍确定小的侧桩点。
d、进行测点,对16个点每20分钟测一次,获取一整天的数据。
六、实验数据注:测定位置均为同一棵白桦树七、结果分析:1、白桦树种下及空旷地的光照强度的对比2、不同方位光照强度变化对比分析:白桦林内郁闭度较大,上层树冠遮挡了大部分的光照,使林下光照强度大大降低。
实验二:林下温度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林下温度的测定二、实验目的:获取白桦林下的温度。
三、实验意义:通过对温度的测定,分析温度与树皮裂的关系。
四、实验器材:数字点温计、米尺,一些木棍五、实验步骤:a、选择长势良好的白桦b、选择0cm、80cm、150cm三个高度,并在距树身50cm处,四个方位用木棍做标记。
c、对树身上不同高度,不同方位以及对距树身50cm处0cm、80cm、150cm的高度进行测量,每20分钟测量一次,获取一整天数据。
六、实验数据七、结果与分析:1、不同高度的树身与空气的温度变化分析:树皮开裂的树身温度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比树皮未开裂的树身温度受空气温度的影响大。
实验三:树种滞尘能力一、实验名称:树种滞尘能力二、实验目的:获取白桦的滞尘量。
三、实验意义:通过对白桦滞尘能力的对比,了解它们的滞尘能力,进而了解它们对环境的净化能力。
四、实验器材:毛刷、天平、高枝剪、硫磺纸五、实验步骤:a、选择标准枝b、进行滞层c、称量六、实验数据:标准枝滞尘量标准枝110 枝七、结果分析:白桦滞尘量=*110枝=白桦是阔叶树种,主要靠叶来滞尘。
园林生态学实验..

表7 优势树种和常见树种的年龄结构
个体数
植物名称
I级幼苗
高度<33cm
II级苗木 III级幼树 IV级立木 V级大树
高度 >33cm, 胸径小于 2.5cm
胸径 2.5—
7.5cm
胸径 7.5—
22.5cm
胸径 >22.5c
m
讨论
或Pinus massoniana-Loropetalum chinensis+Stranvaesia tomentosa – Dicranoperis pedata Association。
周围环境条件及群落小环境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及动物的活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人: 年 月 日
平均优势度
Σd
平均优势度
断面积 该种出现的个体数
所有种在 所有样点 上的距离 总计
实验二作业——表5 点四分法 群落数据计算表
种名 密 度 相对密 度 优势 度 相对优 势度 频 度 相对频 度 重要 值
A
B
计算方法
所有种的总平均密度 1 1 (点到植物距离的平均值 )2 d 2
该种出现的个体数 相对密度 100 所有种的总个体数 该种的相对密度 密度 所有种的总平均密度 100 优势度 该种的密度 该种的平均优势度值 有该种的随机点数 频度 总的随机点数
项目 生长型 物种数 个体数 物种组成 个体组成
大乔木>25m
中乔木8-2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测定内容:
不同树冠内光的分布:选树冠密实与疏散的树木各一 株,在树干处、树冠1/4、1/2、 ¾、边缘分别测定光强 度;同时测定树冠外光强度,做为对照。重复测定6次, 记入表1—1。
3
4
5
6
平 相对值
均
%
对照
1
2
3
4
5
表1—2 群落内光强度测定记录 群落名称: 取样时间: 取样地点: 观测人: 群落高度: 总盖度:
层及亚层分化
测值lx 层次
对照
1
2
3
平均
1 2 3 4 5
相对值%
2 温度、湿度测定
仪器准备: TES数字式温湿度计
Kestrel 4100 Pocket Air Flow Tracker手持气象站
2.实验安排:
每班划分2-3个组,每组约10-15人。 每组再分3个小组。
第1小组填写森林群落样方调查总表及乔木记录表 第2小组填写灌木记录表 第3小组填写草本记录表及地被物和层外植物情况。
2.样地选择:已选择
(1)圈样方:各小组将样绳圈成方形 10×102m的样方。然后在样方内进行调查 工作。
(3)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 化规律。
(4)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
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
实验一、样方法
一、目的: 掌握样方法调查群落数量特征的方法, 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达到识别群落 的目的。
二、实验步骤
1. 材料准备:样绳(50m)、钢卷尺、气压表 (海拔表)、地质罗盘仪、记录表格。
枯枝落叶层的性质及其覆盖的百分率:
_
土壤:(土壤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特点:(外貌、结构、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名称:_在乔、灌、草三层调查完之后,找出各层的优势种,再用横线连接,
即群落最基本单位群丛的名称。如马尾松-檵木+绒毛红果树-芒萁群落。
实验步骤
观测场地:校园任选一草本植被或木本 植被,并在邻近相似地形部位选一空旷 地,用于对比观测。
观测程序
表1—3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测定数据记录
时
高度梯度
间
1Hale Waihona Puke 2312
3
气压 (p)
温度 (t)
温度 (tˊ
)
绝对 湿度 (e)
相对 湿度 (r)
饱和 天气 差 状况
(d)
表1—4 环境温度观测读数记录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一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名称及一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测人:_____________
(2)填写“森林群落样地调查表”,为实地 调查记录
森林群落样地调查总表
样方号:__________样地面积:___________平方米,海拔高度:_______米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坡向: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____
园林生态学实验
一 小气候测定
光照强度 气温 空气湿度
一、目的
通过光强度、温度、空气湿度的测定, 掌握小气候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通 过不同群落或同一群落不同的部位以及 不同城市小生境的比较,小气候变化特 点。
1 光强度测定
仪器准备:Tes-1335数位式照度计、钢卷尺、记录纸等。 实验步骤 取照度计,将光探头与主机连接,然后进行调试。 测定范围40,400,4000Lux,40KLux; 光探头要
或Pinus massoniana-Loropetalum chinensis+Stranvaesia tomentosa – Dicranoperis pedata Association。
周围环境条件及群落小环境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及动物的活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人: 年月日
各层次气温
各层次相对湿度(r)
裸地
层次1
层次2
层次3
裸地
时
间定最 时高
最 低
定最最定最 时高低时高
最 低
定最最 时高低
5
1 0
1 5
2 0
4 0
8 0
1 6 0
5
天
群落
气
1 0
1 5
2 0
4 0
8 0
1状 6况 0
表1—4 环境温度观测读数记录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一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名称及一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测人:_____________
不同群落中光强度测定:选草坪及人工林各一块。在 每一群落内随机设置3个样点,每一样点上分层测定光 强度,每层重复4次,填入表1—2,取平均值,计算各 层相对光强度。
表1—1 树冠内光强度测定记录 植物名称: 取样时间: 取样地点: 观测人: 最大树冠幅(米): 树高(米):
测定次数 测定位置
1
2
各层次气温
各层次相对湿度(r)
裸地
时 间
层次1
层次2
层次3
裸地
定时
最高
最定最最定 低时高低时
最高
最定最最 低时高低
5
1 0
1 5
2 0
4 0
8 0
群落
天
气
状
况
5
1 0
1 5
2 0
4 0
8 0
园林生态学实验
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1)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物 种多样性组成状况;
(2)不同群落的相互比较,分类,以达到认识群落的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