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名校物理模拟试题分项解析热点49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解析版)
专题17 光学 电磁波 相对论-2020年高考《物理模拟》专题-(含解析)

2020年全真高考+名校模拟物理试题分项解析1.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 干涉条纹消失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来源】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北京卷)【答案】 D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干涉现象,注意只有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的两列波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像,同时要掌握哪些点是振动加强点,哪些点是振动减弱点。
2.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A. 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B. 同一介质对的折射率最大C. 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 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也一定能【来源】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同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天津卷)【答案】 A【解析】根据分析前后能级差的大小;根据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分析折射率的大小;根据判断传播速度的大小;根据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光的极限频率判断是否会发生光电效应.波长越大,频率越小,故的频率最小,根据可知对应的能量最小,根据可知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A正确;的频率最小,同一介质对应的折射率最小,根据可知的传播速度最大,BC错误;的波长小于的波长,故的频率大于的频率,若用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不一定能,D 错误.【点睛】光的波长越大,频率越小,同一介质对其的折射率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小. 3.(多选)梳子在梳头后带上电荷,摇动这把梳子在空中产生电磁波.该电磁波______. A. 是横波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只能沿着梳子摇动的方向传播D.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 s【来源】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答案】 AD【解析】摇动的梳子在空中产生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选项A 正确;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B 错误;电磁波传播的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选项C 错误;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光速,选项D 正确。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30 光学简单应用(解析版)

2020年5月全国名校联考最新高考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一期)光学简单应用1、(2020·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5月一模)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放在空气中,光以入射角θ从玻璃砖的上表面A点射入,从下表面的B点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侧移距离为d,当θ增大一个小角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侧移距离d增大B. 在A点可能发生全反射C. 在B点一定发生全反射D.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变短【答案】A【解析】A.当入射角θ增大时,折射角增大,由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侧移距离d增大,故A正确;B.在A点,光线从空气入射到玻璃砖,由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所以在A点不会发生全反射,故B错误;C.在上表面,入射角小于90︒度,折射角一定小于临界角,光到达下表面时的入射角与上表面的折射角相等,则此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C错误;D.当θ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程增大,时间变长,故D错误;故选A。
2、(2020·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5月一模)关于泊松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光的衍射现象,显著表现出光的波动性B. 是光的衍射现象,显著表现出光的粒子性C. 是光的干涉现象,显著表现出光的波动性D. 是光的干涉现象,显著表现出光的粒子性【答案】A【解析】当用激光照射直径小于激光束的不透明圆盘时,在圆盘后屏上的阴影中心出现了一个亮斑,亮斑的周围是明暗相间的环状条纹,这就是泊松亮斑。
说明光线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传播,是激光绕过不透光的圆盘发生衍射形成的,泊松最初做本实验的目的是推翻光的波动性,而实验结果却证明了光的波动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020·湖北省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平面镜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线I、II、III,若平面镜的上下表面足够宽,不考虑光线由玻璃砖内射向上表面时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 光束I仍为复色光,光束II、III为单色光B. 玻璃对光束II的折射率小于对光束III的折射率,当α角减小为某一值时,光束II先消失了,光束III还存在C. 改变α角,光线I、II、III仍保持平行D. 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光束II产生的条纹宽度要大于光束III的E. 在玻璃中,光束II的速度要小于光束III的速度【答案】ACE【解析】所有色光都能反射,反射角相同,则由图可知光束I是复色光;而光束Ⅱ、Ⅲ由于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偏折分离,因为厚玻璃平面镜的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根据光的可逆性,知两光速仍然平行射出,且光束Ⅱ、Ⅲ是单色光,故A正确;作出三束光线的完整光路图,如图由图知:光束Ⅱ的偏折程度大于比光束Ⅲ,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光束Ⅲ,根据全反射临界角1sin Cn=,可知光束II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光束III的全反射临界角,当α角减小为某一值时,光束II先消失,光束III存在,故B错误;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出,经过反射、再折射后,光线仍是平行,因为光的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所以由光路可逆可得出射光线平行.改变α角,光线Ⅰ,Ⅱ,Ⅲ仍保持平行.故C正确;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光束Ⅲ,则光束Ⅱ的频率大于光束Ⅲ,光束Ⅱ的波长小于光束Ⅲ的波长,而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则双缝干涉实验中光Ⅱ产生的条纹间距比光Ⅲ的小.故D错误;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cvn,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光束Ⅲ,故光束Ⅱ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小于光束Ⅲ的,故E正确;故选ACE.4、(2020·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测试)如图所示分别为100多个、3000多个、70000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图样,则()A. 图样是因为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B. 假设现在只让一个电子通过单缝,那么该电子一定落在亮纹处C. 图样说明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D. 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答案】CD【解析】A.根据图样可知,是因为电子的波动性引起的干涉图样,故A错误;B.根据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电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亮纹处,故B错误;C.根据图样可知,电子已经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故C正确;D.根据不确定性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故D正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模拟卷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模拟卷一1、小李同学利用激光笔和角度圆盘测量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如图所示是他拍摄的某次实验现象图,①②③是三条光线,固定好激光笔,然后将圆盘和玻璃砖一起顺时针绕圆心缓慢转动了5°角,发现光线________(填“①”“②”或“③”)恰好消失了,那么这次他所测得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B.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C.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放出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氘核的质量等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3、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温度高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是相同的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4、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将数根直径22米、高40.5米的空心钢筒打入海底围成人工岛,创造了快速筑岛的世界纪录。
一根钢筒的重力为G,由如图所示的起重机用8根对称分布的、长为22米的钢索将其吊起,处于静止状态,则( )A.钢筒受到8个力作用B.每根钢索受到的拉力大小为GC.钢筒的重心可能在钢筒上D.钢筒悬吊在空中可能处于失重状态5、某同学质量为60 kg,在训练中要求他从岸上以大小为2 m/s的速度跳到一条向他缓慢驶来的小船上,小船的质量是140 kg,原来的速度大小是0.5 m/s,该同学上船后又跑了几步,最终停在船上,则( )A.人和小船最终静止在水面上B.该过程人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105 kg·m/sC.船最终速度的大小为0.95 m/sD.船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70 kg·m/s6、如图所示,ABCD为等腰梯形,∠A=∠B=60°,AB=2CD,在A、B两点分别放上一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A和q B,C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沿DC向右,A点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A,B点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A点的点电荷可能带负电B.D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沿DC向右C.E A>E BD.|q A|=|q B|7、如图所示,在x≥0的区域有垂直于xOy平面(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用力使一个等边三角形闭合导线(粗细均匀)框,沿x轴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线框平面与纸面平行,底边BC与y轴平行,从顶点A 刚入磁场开始计时,在线框全部进入磁场过程中,其感应电流I(取顺时针方向为正)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为图中的( )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P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在纸面内沿各个方向以速率v从P点射入磁场,这些粒子射出磁场时的位置均位于PQ圆弧上且Q点为最远点。
2020物理高考备考专题《光学》(高考押题)(附答案解析版)

高考押题专练1.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水中的鱼斜向上看岸边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将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高B .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光纤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壳的大C .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线从气泡中射向水中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D .全息照相主要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E .沙漠蜃景和海市蜃楼都是光的全反射现象【答案】ABE【解析】景物的光斜射到水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进入水中的光线会靠近法线,水中的鱼逆着光的方向看景物形成的像会比物体的实际位置高,A 正确.光在光纤内芯传播时,会在内芯和外壳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所以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壳的大,B 正确.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线从水射入气泡时发生全反射的缘故,C 错误.全息照相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D 错误.海市蜃楼、沙漠蜃景都是由于光的全反射而产生的,E 正确.2. 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以入射角θ由空气射到半圆形玻璃砖表面的A 处,AB 是半圆的直径.进入玻璃后分为两束,分别为AC 、AD ,它们从A 到C 和从A 到D 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 )A .AC 是蓝光,t 1小于t 2B .AC 是红光,t 1小于t 2C .AC 是蓝光,t 1等于t 2D .AC 是红光,t 1大于t 2【答案】C【解析】因为蓝光折射率大于红光,所以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故AC 为蓝光.设折射角为α,折射光线长度为L ,玻璃砖直径为d ,折射率为n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v ,则时间t =L v=d sin αc n,又n =sin θsin α,代入得t =d sin θc,所以时间相等,C 正确. 3.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为使拍摄的水面下景物更清晰,可利用偏振现象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偏振片,减少反射光的影响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答案】B【解析】拍摄水面下的景物时,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偏振片,减少水面反射光的影响,使拍摄的水面下景物更清晰,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薄膜干涉,增强通过镜头的透射光,A、D正确.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不同色光在介质中折射率不同造成的,是色散现象,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B错误,C正确.4.在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些彩色光的现象,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的是() A.洒水车喷出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出现的彩色现象B.小孩儿吹出的肥皂泡在阳光照耀下出现的彩色现象C.雨后天晴马路上油膜在阳光照耀下出现的彩色现象D.用游标卡尺两测量爪的狭缝观察日光灯的灯光出现的彩色现象【答案】D【解析】A是光的色散现象,D是光的衍射现象,B、C是薄膜干涉现象,D正确.5.(多选)如图所示,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的是()A.太阳光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答案】ABD【解析】太阳光是自然光,光波可沿垂直传播方向的任何方向振动,所以在P的另一侧能观察到透射光;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同,当然可以看到透射光;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其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垂直,所以看不到透射光;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其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不垂直,仍可看到透射光,A、B、D正确.6.如图所示的四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在下面的四幅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A.红黄蓝紫B.红紫蓝黄C.蓝紫红黄D.蓝黄红紫【答案】B【解析】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而单缝衍射条纹除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之外,两侧条纹亮度、宽度都逐渐减小,因此a、c为双缝干涉条纹,b、d为单缝衍射条纹.双缝干涉条纹的宽度(即相邻明、暗条纹间距)Δx=ldλ,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则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蓝光干涉条纹间距,即a、c分别对应于红光和蓝光.而在单缝衍射中,当单缝宽度一定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即中央条纹越宽越亮,b、d分别对应于紫光和黄光.综上所述,a、b、c、d四个图中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红、紫、蓝、黄,B正确.7.(多选)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干涉现象是由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B.干涉现象是由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C.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D.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答案】AC【解析】由于在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的空气形成薄膜,所以形成相干光的反射面是凸透镜的下表面和平板玻璃的上表面,A正确,B错误.由于凸透镜的下表面是圆弧面,所以形成的薄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形成不等间距的干涉条纹,C正确,D错误.8.如图所示,厚度为d的平行玻璃砖与光屏EF均竖直放置,玻璃砖右侧面距光屏为d,左侧面距激光源S也是d.由S发出的两束激光,一束垂直玻璃砖表面,另-束与玻璃砖表面成45°角,两束光经折射后射到光屏上,光屏上两光点间距为⎝⎛⎭⎫2+33d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求:(1)玻璃砖的折射率;(2)激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解析】 (1)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入射角α=45°设折射角为β,光束从玻璃砖出射时偏离入射点距离为y ,y =33d sin β=y y 2+d 2=12 由折射定律n =sin 45°sin β=2 (2)n =c v,y 2+d 2=vt 解得t =26d 3c【答案】 (1)2 (2)26d 3c9.在桌面上有一个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 = 3.则:(1)通过计算说明光线1能不能在圆锥的侧面B 点发生全反射;(2)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多少?【解析】(1)临界角sin C =1nC =arcsin 33光路图如图所示,入射角为60°又arcsin 32=60° 所以有C <60°所以,光线1能在圆锥的侧面B 点发生全反射.(2)此时光线在第一个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后垂直射在相对一侧的界面上,沿直线射出,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得r tan 60°=(R +r )tan 30°,故半径R =2r 。
2020年北京高考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模拟物理试卷物理试题(二)(解析版)

2020年北京高考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模拟试卷试题(二)一.本部分共14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 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无关C. 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D. 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A.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选项A错误;B.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与分子的密集程度也有关;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分子对器壁的碰撞力越大;分子密度越大,单位时间打到器壁上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压强越大,选项B错误;C.食盐是单晶体,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选项C错误;D.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选项D正确。
故选D。
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律就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下面四个实验装置,描述正确的是()A. 牛顿利用装置(1)测量出了引力常量B. 安培利用装置(2)总结出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C. 奥斯特利用装置(3)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 亚里士多德利用装置(4)总结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A错误;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故B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C正确;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研究了铜球在斜面滚动的实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规律,故D错误.考点:物理学史『名师点睛』对于物理学家所作的科学贡献,要加强记忆,这是常识性问题,考试时是基础题,容易得分.3.目前,在居家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都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氢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B.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质子流它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C. 已知氢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1g氢放在天平左盘上,砝码放于右盘,左右两边恰好平衡,则3.8天后,需取走0.5g砝码天平才能再次平衡D.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答案』A『解析』『详解』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故A 正确,B、β射线是电子流,并不是质子流,它的穿透能力强于α射线,弱于γ射线,穿透能力中等,故B错误;C、氡的半衰期为3.8天,经3.8天后,有0.5克衰变成新核,新的原子核仍然留在天平左盘中,故取走的砝码应小于0.5克,天平才能再次平衡.故C 错误D 、发生α衰变时,电荷数少2(即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少4,故中子数减少2,故D 错误.4.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如图所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 ,每个篮球的质量为m ,直径为()D D d >,不计球与球架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则每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A.12mg B.mgDdC.222D d - D. 222mg D d -『答案』C 『解析』『详解』以任意一只篮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设球架对篮球的支持力N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知识得222222cos 2D d D d Dα⎛⎫⎛⎫- ⎪ ⎪-⎝⎭⎝⎭==,根据平衡条件得2cos N mg α=,解得222N D d =-,则得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为22'2N N D d==-,故选项C 正确.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gB.()M m gm - C. Mg mD. ()M m g m+『答案』D 『解析』『详解』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弹簧对框架向上的作用力等于框架重力,则小球受到向下的合力等于mg +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Mg=ma解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M ma g m+=A .g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B .()M m g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Mg 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D .()M m g m+,与结论相符,选项D 正确;6.如图所示,象棋子压着纸条,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第一次沿水平方向将纸条抽出,棋子落在地面上的P点.将棋子、纸条放回原来的位置,仍沿原水平方向将纸条抽出,,棋子落在地面上的Q点,与第一次相比()A. 棋子受到纸条的摩擦力较大B. 棋子落地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较大C. 纸条对棋子的摩擦力做功较多D. 棋子离开桌面至落地过程中动能增量较大『答案』C 『解析』 『分析』纸片对棋子的摩擦力的做功,从而使棋子获得初速度,做平抛运动,则根据平抛运动和动能定进行求解即可;『详解』A 、两次由于正压力不变,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N f F μ=纸带对棋子的摩擦力没变,故选项A 错误;B 、棋子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由于竖直分位移相同,根据竖直方向运动规律可知时间相同,由于第二次水平分位移较大,可以第二次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可知第二次纸条对棋子的摩擦力做功较多,设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0tan y v gtv v θ==,可知第二次棋子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较小,故选项B 错误,C 正确;D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的增量等于合外力的功,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则合力的功即为重力的功,由题可知重力的功相等,故动能的增量相等,故选项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铁块在纸条上的运动过程,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和动能定理即可分析解答.7.直线P 1P 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 ,细光束a 、b 平行且关于P 1P 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a 、b 光相比(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B. 玻璃对a 光的临界角较小C.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D.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答案』C试题分析:由图知,光线通过玻璃砖后,b 光的偏折角大,则玻璃对b 光的折射率较大,故A 错误.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小,由1sinC n=分析知,玻璃对a 光的临界角较大.故B 错误.由cv n=分析知,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故C 正确.b 光在玻璃砖通过的路程较大,传播速度较小,由t sv=分析知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长.故D 错误.故选C .考点:光的折射;全发射『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及全发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明确折射率越大,光的偏折角越大,判断出折射率关系,再分析其他量之间的关系. 8.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图A 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则由图像测得简谐运动的周期较大B. 由图 B 可知,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 0C. 图C 中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只有频率相同的横波才能发生干涉D. 图D 中泊松亮斑是小孔衍射形成的图样『答案』B 『解析』『详解』A .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实验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会导致图象的横标变大,但对应的时间仍不变,简谐运动的周期与单摆的固有周期相同,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f 跟固有频率f 0相同时,才出现共振现象,振幅才最大,则固有频率为f 0,故B 正确;C .根据干涉产生的概念知: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2020届高考物理名校试题专题24 选修3-4光学(解析版)

2020年全国大市名校高三期末一模物理试题解析汇编(第一期)选修3-4 光学1、(2020·安徽黄山一模)如图所示,一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两种颜色不同的可见光细光束a 、b ,垂直于斜边从空气射向玻璃,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B. a 光和b 光由空气进入玻璃棱镜后频率都变小C. a 光和b 光在玻璃中传播时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D.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 光的条纹间距比b 光小E. a 光和b 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由玻璃射向空气,若逐渐增大入射角,则a 光先发生全反射【答案】CDE【解析】A. 由图可知,经过玻璃棱镜后a 光的偏折程度比b 光大,所以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即a b n n >,选项A 错误;B. 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所以a 光和b 光由空气进入玻璃棱镜后频率都不变,选项B 错误;C. 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所以a 光和b 光在玻璃中传播时传播速度相同,因为a b n n >,所以a b f f > ,根据v f T λλ==可知在玻璃种传播时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选项C 正确;D.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 光的条纹间距比b 光小,选项D 正确;E. 根据1sin Cn=,a bn n>可知a光和b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由玻璃射向空气,若逐渐增大入射角,则a光先发生全反射,选项E正确。
故选CDE。
2、(2020·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A.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B. 红外线比紫外线更容易发生衍射C. 白光下镀膜镜片看起来有颜色,是因为光发生了衍射D. 交警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对行驶的汽车进行测速【答案】BD【解析】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故A错误;B.当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差不多或大于障碍物的尺寸,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故对同一障碍物,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根据电磁波谱可知红外线比紫外线的波长更长,则红外线更容易出现明显衍射,B 正确;C.白光下镀膜镜片看起来有颜色,是因为镜片的前后表面的反射光相遇后发生光的干涉现象,且只有一定波长(一定颜色)的光干涉时,才会相互加强,所以看起来有颜色,故C错误;D.交警借助测速仪根据微波发生多普勒效应时,反射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有微小差异,对差异进行精确测定,再比对与速度的关系,就能用电脑自动换算成汽车的速度,故D正确;故选BD。
2020年新高考名校物理50热点模拟试题分项解析48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原卷word版)

热点48 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高考真题1. (2020年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波长为a λ和b λ的两种单色光射人三棱镜,经折射后射出两束单色光a 和b ,则这两束光A.照射同一种金属均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a >E KbB.射向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其干涉条纹间距a x ∆>b x ∆C.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 a <v bD.光子动量p a <p b2.(2019全国理综III 卷34)(2)(10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 =90°,∠B =30°。
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 射到AB 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C 边射出。
(i )求棱镜的折射率;(ii )保持AB 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BC 边上恰好有光线射出。
求此时AB 边上入射角的正弦。
3.(5分)(2018高考全国理综I )如图,△ABC 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 边射入,从AC 边上的D 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
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 点射出时的折射射角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60°。
4.(2017天津)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入射角i,则b光先消失B.在该三棱镜中a光波长小于b光C.a光能发生偏振现象,b光不能发生D.若a、b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的遏止电压低5.(2018全国理综II)如图,△ABC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一细光束从BC边的D 点折射后,射到AC边的E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边的F点射出。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垂直距离成正比。水面上的一个小水滴在该力作用下也具有一
个对应的“势能”,在重力和该力的共同作用下,水面上相同
质量的小水滴最终将具有相同的势能。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该“力”对水面上小水滴做功与路径有关
B. 小水滴沿水面向上移动时该“势能”增加 C. 水面上的小水滴受到重力和该“力”的合力一定与水滴所在水面垂直 D. 小水滴沿水面向上移动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大于该“势能”的减少量
12. 如 图所示,平滑轨道 ABC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其表面光滑,在C 点与高度为 H 粗 0 糙的水平轨道 CD 相切,滑块 M 从高度为 H 的斜坡上 A 处静止滑下,与 B 处的滑 块 N 发生对心弹性碰撞,碰后滑块 N 滑上右侧水平轨道,此过程中滑块 N 一直未 脱 离右侧轨道,沿 CD 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已知 M、N 的质量均为 m,滑块 N 与 CD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求: a.滑块 N 到达 C 点的动能 E ;k b.若增大 H 的 值,但仍保持滑块 N 一直不脱离轨道,则滑块 N 在 CD 段滑行的距 离 x 也 随之变化。请 推导 x 与 H 的关系式,并作出 x-H 图 象且指出横截距物理量的 意义; c.对比两实例,光电效应中的逸出功对应于该过程的哪个表达式?
1
2
的是______(选填选项的字母)。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4.0 分 )
10. 如 图所 示, 水平面内存在一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为 B,边 长为 L 的 正方 形单 匝导 线框 位于 水平面内,线框的
右边与磁场的边界重合。t=0 时,线框从磁场左边缘由静止 开
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t=T 时线框刚要完全进入磁场,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49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高考真题1.(2017海南高考)如图,空气中有两块材质不同、上下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板平行放置;一细光束从空气中以某一角度θ(0<θ<90°)入射到第一块玻璃板的上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入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A.在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B.在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没有出射光C.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方向一定与入射光方向平行D.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左侧E.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线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右侧【答案】AC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根据折射定律,在第一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在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一定有出射光,选项A正确B错误;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方向一定与入射光方向平行,第二块玻璃板下表面的出射光一定在入射光延长线的左侧,选项CD正确E错误。
2.(2017北京)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
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完整光路图,如下图所示,a 光进入玻璃砖时光线偏折角较大,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因此a 光的频率应高于b 光,故选项D 正确。
最新模拟题1.(2020年1月北京丰台期末)如图3所示,一束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 ,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和b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 B .a 光光子能量小于b 光光子能量C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D .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大于b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答案】C【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选项C 错误;根据光的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大,可知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选项A 正确;由光子能量与频率关系(光子能量公式)可知,a 光光子能量小于b 光光子能量,选项B 正确;由n=c/v ,可知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大于b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选项D 正确。
2.(5分)(2019郑州三模)a 、b 两束相互平行的单色光,以一定的入射角照射到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经平行玻璃砖折射后汇聚成一束复色光c ,从平行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a 光波长比b 光波长短B .a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C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图3D.双缝干涉时,用a光照射得到条纹间距小E.增大入射角,a光在下表面可发生全反射【答案】ACD【解析】由光路图可知a光偏折的大,所以n a>n b,关键v=知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选项B错误,C正确;折射率大,频率大,由λ=知a光波长比b光波长短,选项A正确;双缝干涉时,根据△x=知,用a光照射得到条纹间距小,选项D正确;根据光路可逆知光线一定能从下表面射出,不会发生全反射,故E错误。
【关键点拨】根据光路图,根据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两色光的折射率大小,从而比较出频率的大小和波长的大小,通过波长大小,结合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比较条纹间距的大小。
3.(2019浙江嘉兴、丽水联考模拟)如图所示,玻璃中有一足够长的长方体空气泡。
玻璃中有两束平行的光:甲光(红光)和乙光(紫光),两者相距为d,斜射到空气泡上表面,则A.若甲光经能从矩形空气泡的下表面射出,则乙光一定也能从下表面射出B.若两种光经上表面折射后均能从下表面出射,则出射光线间距离一定小于dC.若两种光经上表面折射后均能从下表面出射,则出射光线间距离一定大于dD.甲、乙两种光,均是原子核外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答案】.C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全反射、可见光的产生机理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由于红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n较小,由全反射临界角公式,sinC=1/n,可知红光的临界角较大,因此若甲光(红光)能从矩形空气泡的下表面射出,说明在上表面甲光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而乙光(蓝光)临界角较小,在上表面乙光的入射角不一定小于临界角,有可能发生全反射,不能从下表面射出,选项A 错误;由于若两种光经上表面折射后均能从下表面出射,由于在玻璃中同样的入射角,在空气泡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出射光线间的距离一定大于d ,选项C 正确B 错误;甲、乙两种光,都是可见光,都是原子核外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选项D 正确。
4.(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多选)如图所示,一块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的厚度为L ,玻璃砖的折射率n =3,若光从上表面AB 射入的入射角i =60°,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视为c ,则________。
A .折射角r =30°B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3L 3cC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LcD .改变入射角i ,光在下表面CD 可能发生全反射E .光一定能从CD 面射出 【答案】ACE【解析】 由n =sin i sin r 得sin r =sin i n =sin 60°3=0.5,得r =30°,故A 正确;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v =cn ,由几何知识可知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程s =L cos r ,则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t =s v =nL c cos r =3L c cos 30°=2Lc ,故B错误,C 正确;由于光在CD 面上的入射角等于光在AB 面上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一定能从CD 面射出,故D 错误,E 正确。
5.(2020河北第一次大联考)(2)如图,一半径为R 的玻璃半球,O 点是半球的球心,虚线OO ′表示光轴(过球心O 与半球底面垂直的直线).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现有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半球的底面上,有些光线能从球面射出(不考虑被半球的内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求 ①从球面射出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与光轴距离的最大值; ②距光轴R3的入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与光轴的交点到O 点的距离.【答案】(2)①23R (5分)②2.74R (5分)【解析】(2)(ⅰ)如图,从底面上A 处射入的光线,在球面上发生折射时的入射角为i ,当i 等于全反射临界角i c 时,对应入射光线到光轴的距离最大,设最大距离为l .i =i c …………………①设n 是玻璃的折射率,由全反射临界角的定义有 n sin i c =1…………………②--------------(2分) 由几何关系有sin i =lR …………………③--------------(2分)联立①②③式并利用题给条件,得l =23R …………………④--------------(1分) (ⅱ)设与光轴相距R3的光线在球面B 点发生折射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i 1和r 1,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 1=sin r 1…………………⑤--------------(2分) 设折射光线与光轴的交点为C ,在△OBC 中,由正弦定理有 sin ∠C R =sin(180°-r 1)OC …………………⑥--------------(2分) 由几何关系有∠C =r 1-i 1…………………⑦ sin i 1=13…………………⑧联立⑤⑥⑦⑧式及题给条件得OC =3(22+3)5R ≈2.74R …………………⑨--------------(1分)6.(2020四川泸州一诊)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玻璃砖平放在水平木板上,一束光从A 点平行于木板射入玻璃砖,经玻璃砖折射后射到水平木板上的F 点。
已知A 点到圆弧圆心O 点的距离,玻璃砖对该光束的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不考虑光在玻璃界面处的反射)。
求:①光线射出玻璃砖时的折射角为多大;②光线从A 点射入玻璃砖后,到达木板上F 点所用的时间。
【解析】○1由折射定律,sinr/sini=n , sini=1/2 解得:r=60°○2由几何关系,光线在玻璃砖内运动距离x 1=0.5Rtan60°R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v=c/n 传播时间t 1= x 1/v=3R /2c在玻璃砖外运动距离x 2=R ,传播时间t 2=R/c光线从A 点射入玻璃砖后,到达木板上F 点所用的时间 t= t 1+ t 2=5R /2c7.(2019福建泉州5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如图,有一玻璃圆柱体,横截面半径为R =10cm ,长为L =100cm .一点光源在玻璃圆柱体中心轴线上的A 点,与玻璃圆柱体左端面距离d =4cm ,点光源向各个方向发射单色光,其中射向玻璃圆柱体从左端面中央半径为r =8cm 圆面内射入的光线恰好不会从柱体侧面射出。
光速为c =3×108m/s ;求:(i)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ii)该单色光通过玻璃圆柱体的最长时间。
【解析】(i)由题意可知,光线AB从圆柱体左端面射入,其折射光BD射到柱面D点恰好发生全反射.设光线在B点的入射角为i.则sini==由折射定律得:n=sinC=根据几何知识得:sinθ=cosC=得:n=(ii)折射光BD在玻璃柱体内传播路程最长,因而传播时间最长.最长的路程为:S==nL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v=则该单色光通过玻璃圆柱体的最长时间为:t===6×10﹣9s答:(i)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是;(ii)该单色光通过玻璃圆柱体的最长时间是6×10﹣9s.8. (2019江苏七市三模)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一长方形玻璃砖,光源S1发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一细束光,光线进入玻璃砖后经过一次反射从右侧面折射而出,恰好照到玻璃砖右侧地面上与S1关于玻璃砖对称的点S2.已知光线射入玻璃砖的位置到玻璃砖上表面的距离为a、玻璃砖左右两表面间的距离为b,真空中光速为c.求:①玻璃砖的折射率n ;②该束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t. 【解析】:① 光线从空气以入射角θ射入玻璃时,设折射角为α,由折射定律有n =sin θsin α(1分)光线经玻璃砖反射后,射到玻璃砖右侧面时的入射角等于α,折射角为θ,S 1和S 2到玻璃砖距离相等,由对称性可知光线进入与射出玻璃砖的位置等高,则sin α=aa 2+(b 2)2(1分) 解得n =4a 2+b 2sin θ2a (1分)②该束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距离s =2a 2+(b2)2传播的速度v =cn(1分)则有t =s v =(4a 2+b 2)sin θ2ac(1分)9.(2020辽宁大连模拟)如图所示,用折射率2=n 的玻璃做成内径为R 、外径为R R 2='的半球形空心球壳,一束平行光射向此半球的外表面,与中心对称轴O O '平行,试求: (1)球壳内部有光线射出的区域;(2)要使球壳内部没有光线射出,至少用多大的遮光板,如何放置才行?【解析】(II )(1)设光线a a '射入外球面,沿ab 方向射向内球面,刚好发生全反射,则211sin ==n C ∴45=C (2分)在Oab ∆中,ROa 2=,R Ob = ∴ R rRC sin 2)180sin(=-(2分) ,212sin sin ==C r 即30=r (1分),则153045=-=-=∠r C θ(1分) 又 i Oa O ='∠,由 sin sin in r= (2分) ,得 22sin sin ==r n i∴45=i (1分)即601545=+=+='∠θi Ob O (1分) 当射向外球面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小于45=i 时,这些光线都会射出内球面.因此,以O O '为中心线,上、下(左、右) 各60的圆锥球壳内有光线射出.(2分)(2)由图中可知,R R i R h =⋅='=222sin , 所以,至少用一个半径为R 的遮光板,圆心过O O '轴并垂直该轴放置,才可以挡住射出球壳的全部光线,这时球壳内部将没有光线射出.(3分)10.(2020广东湛江调研)如图所示,扇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半径为R,圆心角∠AOB=30°.一R,束平行于OA的单色光由OB面上D点射入介质,经OB折射后直接射到A点,已知O、D两点间距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①介质的折射率;②光从D点射到A点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