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计算

合集下载

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一、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混凝土垫层体积计算规则及公式:2.配筋长度计算规则及公式:配筋长度(L)=2×(L+W)+条数(n)×断端长度(Lb)其中,L是混凝土垫层的长度,W是宽度,n是配筋的条数,Lb是断端长度。

3.其他注意事项:-考虑混凝土的浪费因素,通常取混凝土的工程浪费率为5%;-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考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要求,包括浇筑、养护等。

二、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基础是承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的结构部分。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需要考虑基础的尺寸、体积、配筋长度以及其他因素。

1.基础尺寸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基础的尺寸计算通常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

2.混凝土基础体积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基础的体积计算需要根据基础的尺寸进行计算。

混凝土基础的体积(V)=长度(L)×宽度(W)×厚度(H)3.配筋长度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基础通常需要进行配筋加固以增强其承载能力。

配筋长度计算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计算公式进行。

配筋长度(L)=2×(L+W)+条数(n)×断端长度(Lb)4.其他注意事项: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考虑混凝土的浪费因素,通常取混凝土的工程浪费率为5%;-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考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要求,包括浇筑、养护等。

综上所述,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工程量的计算需要考虑混凝土的体积、配筋长度以及其他因素,根据设计要求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浪费因素、强度等级以及施工工艺要求等。

通过合理计算工程量,可以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并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基础工程量计算方法图解分享

基础工程量计算方法图解分享

基础工程量计算方法图解分享独立基础在一般低层或者多层建筑中常采用的一种基础,依据施工中难点今天给大家分享下独立基础的钢筋算量,供大家一起来学习:独立基础的钢筋一般布置于底部,需要时也布置于上部。

1.2.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1)独立基础编号(2)普通独立基础平面尺寸采用原位注写,如书中图2-3.(3)普通独立基础竖向尺寸(4)普通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注写普通独立基础底板配筋为双向配筋,如图所示。

注意:当独立基础底板的边长不小于2.5m时,钢筋长度按基础底板的边长的90%交错配置,但最靠边的钢筋除外。

(5)普通独立基础上部配筋注写a.以T表示独立基础的顶部配筋;b.若同一独立基础上有多根柱子且柱距较大时,需在两柱间配置顶部钢筋或设置基础梁。

1.3例题1计算图2-3所示基础平面布置图中的DJJ02基础钢筋工程量。

1.依据表1-9查到钢筋单位理论质量;2.依据表1-13查到钢筋保护层厚度;3.依据图示集中标注找到底板钢筋尺寸及此基础分底板的边长;4.分别计算x向底板钢筋和y向底板钢筋的质量;4.1x方向钢筋根数=(6.18-0.04*2)/0.20+1=31.5=32根x方向钢筋质量=[(4.2-0.04*2)*2+4.2*90%*30]*1.208*3同理,可求出y方向钢筋质量。

5.依据图示集中标注找到顶部钢筋配置及顶部基础边长;6.求横向分布钢筋质量钢筋根数=(4.38-0.02*2)/0.20+1钢筋质量=[2.35+12.5*0.01-0.02*2]*23*0.617*3=103.67同理,可求出纵向受力钢筋质量。

7.底板x方向钢筋质量+底板y方向钢筋质量+顶部分布钢筋质量+顶部纵向受力钢筋质量=DJJ02基础钢筋工程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混凝土基础工程量是指建筑物地基中混凝土的用量,是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内容。

正确计算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和施工进度,合理控制项目的成本。

下面是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及公式。

1.体积计算规则:混凝土体积计算的基本规则是根据构筑物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直线部分的体积计算公式:V=l×w×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l为构筑物的长度,w为构筑物的宽度,h为构筑物截面的高度。

曲线部分的体积计算公式:V=A×l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A为曲线所包围的面积,l为曲线周长的一半。

2.空洞计算规则:对于基础中的空洞部分,需要根据其几何形状进行计算。

矩形空洞的体积计算公式:V=l×w×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l为空洞的长度,w为空洞的宽度,h为空洞的高度。

圆形空洞的体积计算公式:V=π×r²×h其中,V为混凝土体积,π为圆周率,r为空洞的半径,h为空洞的高度。

3.综合计算规则:在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常常碰到多种形状的结构,需要进行综合计算。

复杂结构的体积计算公式:将结构进行分割,按照直线和曲线的计算规则进行计算,然后将各部分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

4.混凝土的浆砂比计算:浆砂比是指水和水泥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关系。

浆砂比计算公式:水泥用量(kg)/水用量(kg)根据施工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所需的浆砂比。

5.材料消耗计算规则:除了混凝土用量的计算,还需要计算其他辅助材料的消耗,如砂、石等。

砆石量计算公式:V=A×h其中,V为砆石体积,A为砆石所包围的面积,h为砆石的高度。

砂用量计算公式:V=A×h其中,V为砂用量,A为施工面积,h为砂层的厚度。

以上是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的基本规则及公式。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的损耗因素,合理安排材料的供应和施工进度,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达到要求。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涉及到对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量化计算和估算。

基础部分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建筑规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些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的常用规则和公式。

1.矩形基础的体积计算公式:矩形基础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长×宽2.圆形基础的体积计算公式:圆形基础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π×半径²3.长方形地基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地基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长×宽4.圆形地基的体积计算公式:圆形地基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π×半径²5.长方形柱状墩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柱状墩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长×宽6.圆形柱状墩的体积计算公式:圆形柱状墩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π×半径²7.梁的体积计算公式:梁的体积=截面积×长度截面积=底宽×底宽8.钢筋混凝土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钢筋混凝土柱的体积=截面积×长度截面积=(底宽-顶宽)×(底宽+顶宽)/29.单层砖墙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单层砖墙的表面积=长度×高度面积=2×(长度+高度)×厚度10.单层砖墙的砌筑砖数计算公式:单层砖墙的砌筑砖数=砖长方向的长度/砖的长度×砖宽方向的长度/砖的宽度11.瓦片的使用量计算公式:瓦片的使用量=屋顶的面积/单片瓦片的面积12.柱子的体积计算公式:柱子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π×半径²13.混凝土地梁的体积计算公式:混凝土地梁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底宽×底宽14.钢筋混凝土梁的体积计算公式:钢筋混凝土梁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底宽-顶宽)×(底宽+顶宽)/215.方形井筒的体积计算公式:方形井筒的体积=底面积×高度底面积=边长×边长这些是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的一些常用规则和公式,它们可以用于计算和估算基础部分工程所需资源的量化值,帮助工程项目进行预算和规划。

条形基础垫层工程量计算公式

条形基础垫层工程量计算公式

条形基础垫层工程量计算公式
1.计算基础的长度:基础的长度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标注来确定,
常用单位是米(m)。

2.计算基础的宽度:基础的宽度也可以通过设计图纸上的标注来确定,常用单位是米(m)。

3.计算基础的深度:基础的深度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的承载力来确
定的。

常用单位是米(m)。

4.计算基础的体积:基础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乘积来
计算,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³)。

基础的体积=长度×宽度×深度
5.计算混凝土的用量:混凝土的用量可以通过基础的体积和混凝土的
密度来计算,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³)。

混凝土的用量=基础的体积×混凝土的密度
6. 计算混凝土的密度:混凝土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下混凝土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混凝土的密度可以根据施工要求或者
混凝土类型来确定。

7.计算备料量:在计算混凝土用量时,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浪费率和
混凝土的材料比例。

浪费率一般为5-10%。

材料比例根据混凝土的配方来
确定,如水泥、碎石、沙子的比例。

实际用量=混凝土的用量/(1-浪费率)
实际备料量=实际用量×材料比例
这些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图纸来进行计算,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现场的要求,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实例

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实例

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实例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实例:假设我们要建造一个面积为20平方米、深度为1.5米的独立基础,按照设计要求,该基础应采用砖墙支撑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该基础所需的材料数量。

1. 计算砖块数量: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选用规格为240mm×115mm ×53mm的中空砖,每平方米需要使用60块。

因此,20平方米的基础需要使用1200块砖。

2. 计算水泥用量:砌筑每一块砖需要用到0.015立方米的水泥浆,因此,1200块砖需要用到18立方米的水泥。

3. 计算沙子用量:砌筑每一块砖需要用到0.03立方米的沙子,因此,1200块砖需要用到36立方米的沙子。

4. 计算碎石用量:砌筑每一立方米需要用到0.05立方米的碎石,因此,20平方米深度为1.5米的基础需要用到1.5×0.05×20=1.5立方米的碎石。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出该基础所需的人工工时。

1. 砌筑砖墙:根据经验,一个熟练的砖匠可以每天砌筑10平方米的砖墙。

因此,20平方米的砖墙需要2天时间。

2. 浇筑混凝土:根据经验,一个泥水工可以每天浇筑3立方米的混凝土。

因此,1.5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半天时间。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出该基础的总成本。

1. 材料成本:砖块1200块,水泥18立方米,沙子36立方米,碎石1.5立方米。

假设砖块单价为1元/块,水泥单价为300元/立方米,沙子单价为50元/立方米,碎石单价为60元/立方米。

则该基础的材料成本为:1200×1+18×300+36×50+1.5×60=8620元2. 人工成本:砌筑砖墙需要2天时间,浇筑混凝土需要半天时间,假设砖匠和泥水工的日薪为200元。

则该基础的人工成本为:(2+0.5)×(1个砖匠+1个泥水工)×200元=700元因此,该独立基础的总成本为8620+700=9320元。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正负300以内的挖、填、运、找
平、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
2米以平房面积计算。

3、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16=建筑物底层建筑面
积+2倍外墙外边线周长+16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矩形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量计算
二、建筑物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基础土方设计尺寸以基础垫层面积乘挖土深
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计算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
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宽,槽底的长和宽指加上工作面,需要放坡时,应将方破的土方量合并于总的土方量。

3、开挖土方的计算公式
清单计算:挖土方地面积*挖土深度
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槽底宽度+2倍工作面宽度+K*基槽深度)*基槽深度*基槽长度外墙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以内墙净长计算、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
中:A为基坑上口长度、B为上口宽度、a为基坑底面长度、b为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
基坑基槽回填土体积:基坑基槽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体积、
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指S底----(外墙中心线长度*墙厚+内墙净长线长度*墙厚)
室内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垫层、找平层、抹灰面层的厚度。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

基础部分工程量计算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S底+2L外+16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计算题(共37分)1 柱截面400mm⨯400mm ,作用在柱底荷载标准值为中心荷载700KN ,地下水位为2.0m,基础埋深1.0m,地基土为粉质粘土γ=m 3,3.0,6.1==b d ηη f ak =226kPa 。

试根据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8分) 解:1、)5.0(-+=d f f m d ak a γη=226+⨯⨯()=240 kPa (3分)120240700⨯-=-≥df F b G a kγ=1.79m (3分)因为基础宽度比3m 小,所以不用进行承载力的修正。

(2分)2.某基础埋深2.0m ,柱传到基础顶面的荷载标准值为1100kN ,地基土上层厚5m ,为粉质粘土,重度19kN/m 3, 3.0,6.1==b d ηη承载力特征值135kPa,下层为淤泥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85kPa, 0.1=d η,此双层地基的压力扩散角为23o ,若基础底面尺寸m m b l 6.26.3⨯=⨯,试验算基底面积是否满足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要求。

(10分) 解:1 持力层验算(5分))3()5.0(-+-+=b d f f b m d ak a γηγη=135+⨯⨯()=6.26.326.26.3201100⨯⨯⨯⨯+=+=A G F p k k k =< 满足 2 软弱下卧层验算(5分))5.05(0.11985-⨯⨯+=cz f = kPa)23tan 326.2)(23tan 326.3()21952.157(6.26.3)tan 2)(tan 2()(00⨯⨯+⨯⨯+⨯-⨯⨯=++-=θθγz b z l d p lb p z=35kPakPa p cz z 13019535=⨯+=+σ< 满足3.某砖墙厚240m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及基本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分别为144KN/m 和190kN/m,基础埋深为0.5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 =106kPa ,试设计此基础。

(基础高度按式07.0h f V t ≤验算,混凝土等级采用c20,f t =mm 2,钢筋采用HPB235级,f y =210N/mm 2)(10分)解:)5.0(-+=d f f m d ak a γη=106kPa(2分)5.020106144⨯-=-≥d f F b G a k γ=(2分)取b=6.1190==b F p j = kPa kN V 75.8075.118224.06.1=⨯-=(2分)m f V h t 105.011007.075.807.00=⨯=≥取h=300mm 高。

(2分) h 0=300-40-5=255mm m kN b P M j /46.272121== 09.0h f M A y S ==472mm 2纵向按构造配筋。

(2分)4.某多层建筑物,柱下采用桩基础,桩的分布、承台尺寸资料如图,承台高度1200mm,承台底面埋深1.5米,上部结构通过柱传至承台顶部荷载轴力F =1512kN ,弯距M =,水平力H = 轴力的作用线与轴线的偏心e =20mm ,计算上述桩桩顶最大竖向力。

(9分)解:所有荷载对轴心的力矩为:M=+⨯⨯(4分)5207.27.25.115122⨯⨯⨯+=⨯++=∑xx M n G F Q MAX 285.0485.052.60⨯⨯+ =+=(5分)四.计算题1、某一墙下条形基础顶面作用于垂直荷载F K =188kN/m 。

地基表层为耕植土,厚度h 1=0.6m ,重度3117/kN m γ=;第二层为粉土,厚度h 2=2.0m ,饱和重度3218.6/sat kN m γ=,按原位试验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60ak f kPa =;第三层为淤泥质土,厚度h 3=15m ,饮和重度3316.5/ast kN m γ=,按原位试验确定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特征值)为90ak f kPa =。

地下水位埋深d 1=0.6m ,基础埋深0.8m ,确定基出底面尺寸。

(粉土0.5, 2.0b d ηη==;淤泥质土粉0, 1.0b d ηη==;扩散角23θ=o。

25分)解:(若出现计算错误,以下过程按步骤给分)(1)按特力层土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即条基宽度b基底以上土加权平均重度3(170.68.60.2)/0.814.9/m KN m γ=⨯+⨯=(3分)修正后地基承载力为特征值(0.5)160 2.014.90.3168.9a ak d m f f d kPa ηγ=+-=+⨯⨯=(3分)条基宽度 1881.22168.92.00.6100.2k a q F b m f d γ≥=≈--⨯-⨯(4分)因为宽度小于3m ,不进行宽度修正取 1.22b m =,(只须满足 1.22b m ≥即可) (2)验算下卧层下列层顶面以上土加权平均重度3(170.68.62)/2.610.54/m KN m γ'=⨯+⨯=(3分)下卧层顶面处土承载力特征值(0.5)90 1.010.54 2.1112.1a ak d m f f r d kPa η'=+-=+⨯⨯=(3分)下列层顶面处自重应力 170.68.6227.4CZ kPa σ=⨯+⨯=(2分) 基底附加应力18820 1.220.81.22k C F G A σσ++⨯⨯=-=(170.68.60.2)158.2kPa -⨯+⨯=(2分) 下列层顶面处附加应力1.22158.270.232 1.222 1.823z b kPa b Z gq g σσ⨯===+++⨯+o(3分) 因 27.470.2397.63112.1CZ Z a f kPa σσ+=+=<=,满足要求。

(2分)2、某砌体重力式挡土墙墙高H=5m ,填土面水平,墙后填土为无粘性土,319/kN m γ=。

砌体重度322/t kN m γ=,填土对墙背的摩擦角20δ=o,基底摩擦系数0.55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f kPa =,已知库仑主动土压力系数为,试按直角梯形断面设计此挡土墙。

设计时已知拟定墙顶宽度0.8m ,墙底宽度2.4m ,且始终认为墙身强度足够,不进行墙射击队强度验算。

(15分)解:如图示直角梯形断面(挡土墙方向亦可相反) (1)档墙自重及重心(3分)112212(2.40.8)52288/,1.6 1.072310.852288/ ,0.8 1.6 2.02G kN m x mG kN m x m=-⨯⨯==⨯==⨯⨯==⨯+=(2)土压力计算 (3分)(岩未考虑倾斜角,则以下过程按步骤给分)22111950.3787.9/22a E VH Ka KN m ==⨯⨯⨯=1cos 87.9cos 2082.6/, 1.673sin 87.9sin 2030.1/, 2.4ax a f aZ a f E E KN m Z H mE E KN m x mδδ=========o o (3)抗倾覆验算(2分)112288 1.0788 2.030.1 2.42.48 1.682.6 1.67at ft ax G x G x E x K E zf++⨯+⨯+⨯===>⨯(4)抗滑移验算(2分)12()(888830.1)0.551.37 1.382.6at s ax G G E M K E ++++⨯===>,满足要求(5)地基承载力验算(5分)总合力12888830.1206.1/az N G G E KN m =++=++= 合力距0点距离112288 1.0788 2.030.1 2.482.6 1.6206.1at f ax fG X G X E X E Z C N++-⨯+⨯+⨯-⨯==偏心距 2.40.990.210.6224b be c =-=-=<=(满足)(3分) max min131.0206.160.21(1)(1) 1.218040.82.4 2.4N be P b b ⨯=±=±=<⨯,满足(若出现验算不满足要求,重新设计,加2~3分)3.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的截面尺寸为30×30cm 2,桩长20m ,桩的布置、荷载条件和地质条件如图所示,已知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为1000kN 。

(1)试验算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10分)(2)若柱截面边长b c =350mm ,h c =450mm ,C20混凝土1100t f kPa =,承台截面尺寸如图所示,但采用矩形承台,初步拟定承台厚度为950mm ,试进行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10分) 解:(若出现计算错误,以下过程按步骤给分)(1)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0006251.6uk cp R KNθγ===(2分) 各桩受力F GN n+=(4分)2600 1.2 2.0 3.2 1.6204746625. kNR kN +⨯⨯⨯⨯==<=满足max 2(600502)4744 1.3N +⨯=+⨯(4分) 602 1.2750kN R kN =<=(2)柱对承台的冲切(若考虑角桩冲切,加2~3分)1300150225925 (1)ox a mm '=--= 500150175175 (1)ox a mm '=--=0925 1.07 1.0, 1.0 (1)865ox ox a h λ'===>取 01750.20.0。

2 1.0 (1)865ox ox a h λλ'===≤≤满足 2600 (1)l F F kN '==2[()20()] (3)(,3)2[0.6(0.350.175) 1.8(0.450.925)]11000.86553092600o o o o bc a x y a x ftho kN Fe kN λλ'⨯+++=⨯++⨯+⨯⨯=>=若知书上公式得分满足五、计算题(下面3题,只选作2题,共40分)1、某工程桩基,作用在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F k =2600kN 。

方形承台,埋深1.5m ,边长为2m 。

预制桩桩径d=350mm ,桩长10m 。

地基表层为3m 厚的杂填土,其下为4m 厚的可塑粘土,第三层为中密中砂、厚度超过8m 。

求该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及此桩基础所需基桩的根数(65.1==p s γγ,群桩效应系数s =,p =)。

题1解:① 求R杂填土:0,311==sk q m l 可塑粘土:kPa q m l sk 66,422==中密中砂:)(6.5528,64,5.433查表内插kPa q kPa q m l pk sk ===∑=+=+=kN A q l q u Q Q Q p pk i sik pk sk uk 9.1138kNQ Q R p pks sk 6900=++=γγ② 求桩数 n承台底为杂填土,可不考虑承台效应,故0=c 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