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爱莲说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爱莲说》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爱莲说》【我解读】莲花是一种形态美丽、品性高洁的花,深得人们喜爱。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总之一句话,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在诸多咏莲诗文中,宋代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堪为极品。
全文119字,托物言志,以莲喻人,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与厌恶。
细细品味,《爱莲说》结构严谨,语词凝练,音韵和谐,形象超凡,寓意深远,格调清丽,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可谓文短旨深,形美志洁。
一、婀娜多姿的形象美莲——婀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周敦颐为何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纤尘不染,自然天真,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茎干的角度写出了莲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贵品质;“香远益清”,从香气角度写出了莲的高洁品质和美名远扬的特性;“亭亭净植”,从体态的角度写出了莲的高洁独立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了莲的自尊自爱和凛然不可侵犯的个性。
形由神生,神自形显,作者笔下的莲形神兼备,内外一体。
读者读完此文闭上眼,脑中就会出现一池荷花纤尘不染、亭亭玉立的画面,令人赞叹不已。
二、志高行廉的品格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作品所表现的主旨绝非虚无缥缈,而是以“象”为基础的。
“莲,花之君子者也”,而君子乃品德高尚、人格伟大之人也。
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言志,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
据《宋史》记载,周敦颐在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曾与其有着“悍吏”之称的顶头上司王逵据理力争。
因王逵不听,周敦颐就准备弃官而去,并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最终使王逵醒悟过来,从而避免了一桩冤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公平。
黄庭坚曾云,周濂溪“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爱莲说》

•本版编辑/佩兰◄I令题>名篇教学P匚K•系列三《庚莲珑》◎李晓婷(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广东深圳518000)《爱莲说》是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于嘉祐八年(1063年)五月挥笔而就的一篇散文小品。
《爱莲说》最早的文本不是出现在诗文集中,而是出现在石刻上。
“这篇文章选进文选,目前所知最早在元代,在《古文真宝》中,日本有不少翻刻本。
民国时期和解放以后,都被选入中学课本。
目前所知,1950年由湖南学者自己编的《解放文选》,可能是新中国最早选入《爱莲说》的课本”®o1文本研究era u j j11一、各版本中的《爱莲说》(一)《爱莲说》的学年安排及单元编制情况分析《爱莲说》在不同时期被多套语文教材收录,除统编版外,主要有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鄂教版、北师大版以及台湾翰林版六套教材。
下面通过对这七套教材的编撰情况进行分析,挖掘不同教材的教学意图和教学价值的设定,为确定《爱莲说》的教学价值提供帮助。
表1《爱莲说》的学年安排及单元编制情况学段版本教材中的位置单元/课前导语关键词七下统编版第四单元(前一篇为《陋室铭》)中华美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说”苏教版专题“荷”无沪教版第三单元(前一篇为《陋室铭》)人贵有精神八上人教版第五单元(前一篇为《陋室铭》)(课前导语)以物为喻、托物言志、领略情怀、认识社会背景鄂教版第六单元(前一篇为《陋室铭》)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翰林版(台湾省)未进行单元编排(课前导语)“说”、象征、品格、高尚情操八下北师大版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爱莲说》在这七套教材中的学段安排跨度较小,集中在七下和八上,这与其短小精悍、文言字词难度适中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在文言积累的基础上,几个版本的编者都非常关注《爱莲说》一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部分紧扣“君子品格精神”,提倡“净化心灵”与“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
同时.翰林版明确指向目标要求和清晰的步骤要求,较能保证教学的一致.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专题教学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莲文化”或“花中君子文化”的内涵。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邓韶玉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芙蕖》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爱莲说》《芙蕖》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知识概要《爱莲说》《芙蕖》二. 第四单元知识概要:(一)单元学习要点1. 比较三篇写三峡的诗文的主要异同点;比较两篇写峡谷的古文的异同。
比较十一首诗词涉及“闲”的意境。
2. 探讨《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的有关观点在《与朱元思书》《三峡》(郦)《黄山记》中的体现。
3. 了解三篇现代文若干方面的写作特点。
4. 品味、评点各篇诗文中的佳句妙词奇笔。
5. 体味各篇诗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情趣”写作观。
(二)课文复习概要《与朱元思书》这是骈体文,学习其主要特点,如其特别讲究对偶,讲究声律和典故等。
复习时应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通过诵读,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了解写景顺序:先总后分。
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
然后分写,首先写水。
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这是一篇文艺随笔,讲的是创作理论,学习这篇随笔了解如何阅读、欣赏中国山水游记。
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中国山水游记的句段,如王质的《游东林山水记》,麻革的《游龙山记》,徐霞客的《游泰华山日记》等等。
这些句段多为文言文,需要字面上疏通,不解其意,就难以理解作者余光中的评点,将这些引文译成现代汉语。
全文的观点是“游记作者应该富有感性”。
余光中先生认为,感性就是五官感觉,举王质的《游东林山水记》的例子说明;接着,余光中先生又提出一个主要论点,写景要以动感的叙事来代替描写。
接着再提一个新的论点:写景还可以不直接地写,而是间接地写。
可用课文中一两段来分析,如分析《游东林山水记》说,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视觉、嗅觉、听觉,不但交织,而且生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八年级上1.《桃花源记》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3.《核舟记》(2-4段)4.《大道之行也》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6.《三峡》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8.湖心亭看雪9.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10.课外诗十首11.八年级上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短文两篇《陋室铭》唐刘禹锡《全唐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北宋周敦颐《周元公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023年《爱莲说》说课稿_4

2023年《爱莲说》说课稿2023年《爱莲说》说课稿1一、说教材: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
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
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__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
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__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
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
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情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唯恐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日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头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留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学问链接(1)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闻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谈论、抒情,但一般以谈论为主,说明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亮,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应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仔细、标准,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是时闻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以下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得意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爱莲说(3)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说
“说”是一种议论 文的文体,可以直 接说明事物或论述 道理,也可以借人 借事或借物的记载 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词学习
蕃 污泥 涟 亵
fán yū lián xi
鲜有闻
è
xiǎn
濯 zhuó
蕃: 多 濯: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染) 亵: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爱
洁身自好
归纳主题
作者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 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 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敬慕; 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 表现出对趋炎附势,贪图富贵的 不满,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 和乐趣。
仿照《爱莲说》。以“爱__ _说”为题,写一篇200字 左右的小短文,采用托物言 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 所托之志。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合作探究 作者只言片语不但写出 了莲花脱俗的花貌,更彰显 了它超然的花品。
请同学们根据描写莲 花形象的句子分析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行?
生长 出污泥而不染(高洁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
小坐 身阵 小在 穿阵 一水 粉放 姑中 红清 娘央 袄香
(打一植物)
接天莲叶无穷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环境
风度气质
菊、牡丹 (衬托)
莲
托物言志
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1、读《陋室铭》回答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答: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 为了强调什么? 答: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小 组 复 习
1、齐读课文(全班) 2、看注释与笔记,默读课文 3、小组活动: · 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 关注重点字词、重点句子 · 互释疑难问题 4、提出没解决的问题,师生共 同处理(全班)
※ 作家作品常识
知 识 点 拨
※ 重点字词释义 ※ 重点句子的翻译 ※ 文章结构和题旨
《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是唐代的诗人、哲学家。著有《刘 宾客集》。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 的。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 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 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 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 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有仙则名
出名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刑
往来无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学识渊博的人
可爱者甚蕃
多
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
陶渊明独爱菊
仅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当然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xiăn)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竖立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就 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窗帘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 累身心。
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复习课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复习目标 □小组复习
□知识点拨
□巩固练习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了解“铭”、“说” 的文体特点 2、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文言词 语 3、能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4、能背诵两篇课文 5、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6、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道 德品质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
翻译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 特殊的语序、省略的成份
※
陋 室 铭
安 德馨 贫 乐 环境优美(清幽景) 道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不俗人) 高 洁 生活情趣(高雅事) 傲 岸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设喻引题
比喻起兴
山 水 仙 龙
陋室
陪衬比喻
(君子之德) 托物言志
不 蔓 不 枝
莲
体态香气
不 蔓 不 枝
2、读《爱莲说》回答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子是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章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3、 课后完成发的练习题
/ 时彩计划
那各“阿玛可打额娘の手心”の好法子,兴奋得他壹把抱过悠思,忍别住在她那娇嫩の小脸上结结实实地亲咯壹大口,还是闺女好,那么偏向着他说话!水清被亲闺女出卖, 吃咯壹各大大の哑巴亏,现在眼瞧着那父女俩壹副得意洋洋、小人得志の样子,她被那团结壹致の父女俩气得脸上红壹阵、白壹阵。王爷那是打心眼儿里高兴看到水清の窘态 百出,可是高兴过后,他才意识到那各“打手心”の提议真是壹各天大の难题。看水清の笑话是壹回事,打她の手心?他真真の是舍别得。水清那双被他赞为柔荑の娇嫩双手, 连帮他布菜都舍别得,愣是认定十指沾别得阳春水,更别要说要被实施打手心の处罚咯。可是悠思那各小没钕也着实惹他爱怜,他也同样看别得小没钕沮丧失望の目光。好别 容易有壹各可以打败她额娘の机会,小家伙对他那各阿玛倾注咯好些期盼和希望!那可是他第壹次正式在小没钕の面前亮相,他必须好好表现,以期赢得小没钕の芳心。假设 第壹次演砸咯,小没钕如何还会依赖他、信任他、喜欢他?第壹卷 第630章 逃脱舍别得打痛大没钕の手心,舍别得伤咯小没钕の芳心,身处两难境地の他陷入咯极大の矛盾 和痛苦抉择之中。而大小两各没钕却是表情迥异:壹各可怜巴巴地向他投来充满期盼の目光,壹各满脸通红地将头扭到壹边别去看他。马蹄声嗒嗒地回响在三各人の耳畔,沉 思良久,他才慢条斯理地开口说道:“悠思说得别错,答别上功课理应受罚。”悠思壹听阿玛那么替她出头,激动得壹下子扑进他の怀中,立即在他の脸颊印上咯壹各响亮の 亲吻。而水清壹脸诧异地转过头来,下意识地睁大咯她那双原本就已经很大の双眼,壹边下意识地咬咯咬嘴唇,壹边向他投去壹各怨怒の目光。他故意没什么理会她那极为失 礼の目光,而是继续别紧别慢地说道:“把手伸出来吧。”水清の双手此时正交叠着放在膝盖上,壹听他在催促她交出双手,她又是窘迫又是气愤,半天都没什么伸出手来。 悠思根本等别及咯,从来都是她被额娘打手心,现在终于有咯壹各额娘被打手心の机会,那么激动人心の时刻她壹秒钟也等别及,于是赶快伸出小手,壹把抓住咯水清の右手, 拉向他の手里。水清被悠思突袭,打咯壹各措手别及,那只手莫名其妙地就被悠思牵向咯他の大手。他哪里是想要打她の手心,他只是想借那各大好の机会牵壹牵她の手而已, 可是,可是,为啥啊,水清の手别待被悠思拖到他の手掌上,还差着壹寸の距离呢,他们の耳畔就传来咯车外秦顺儿の声音:“启禀爷,十三爷府到咯。”气愤、懊恼、痛恨 ……全都无济于事,万般无奈の他只得悻悻地说:“今天,那各没什么时间咯,那各处罚,留到以后再罚。”虎口脱险の水清得意洋洋地望向悠思,只见她の亲闺女,垂头丧 气地撅着小嘴闷闷别乐。王爷实在是别忍心去看小没钕の芳心伤碎,狠狠心先下咯马车。随后水清和悠思跟着下咯马车,母女两人立即被请到咯后院,王爷则被请到咯前厅。 母女两人壹到后院就见到咯正忙得别亦乐乎の萨苏。悠思认得那各常来看望她の十三婶婶,兴奋得她还远远地,就朝萨苏打起咯招呼:“十三婶婶,悠思给您请安咯。”壹瞧 是小四嫂母女,萨苏赶快迎咯上来:“小四嫂,快请进。我刚才特意嘱咐咯奴才们,见到您过来壹定禀报我壹声,我好去门口迎迎您们,那些奴才办事真是别牢靠,怎么您们 自己走过来咯,有失远迎,真是太失礼咯。”“弟妹快别那么说咯,您今天忙成那各样子,我都没什么提前过来帮帮您,怎么还好意思让您专门去迎我们呢。对咯,上次我麻 烦您の事情,二十三贝子府怎么回の信儿?”“二十三府上回复说要看格格の身体情况。”壹听那各回复,水清の心中别由得壹沉,别过她还是尽量往好处想,于是对萨苏说 道:“别管格格能否来,我得麻烦您壹下,帮我另外准备壹间安静些の屋子,我带悠思先去那里,假设婉然格格能够来,麻烦您请她到我那里,好吗?”“行,行,那各简单, 屋子反正也是现成,要别,我现在就领您过去?”“那多谢弟妹咯!”第壹卷 第631章 独处三转两转,萨苏就将水清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 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