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回顾

合集下载

三聚氰胺案例分析

三聚氰胺案例分析

三聚氰胺案例分析一、背景:2008年3月始,结石婴儿陆续出现。

2008年9月8日甘肃《兰州晨报》等媒体首先以“某奶粉品牌”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三鹿稳坐泰山,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9月11日:三鹿作为毒奶粉的始作俑者,被新华网曝光,社会哗然,不过事后“我们的所有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成为三鹿各方对事件的统一口径。

9月12日:三鹿集团声称此事件的真凶是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向鲜奶中渗入三聚氰胺,石家庄市政府执行指令力度不大。

9月16号:政府公布检测结果,发现22家企业69批次婴幼儿奶粉有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

随后又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蒙牛、伊利、光明在一些抽检产品批次中发现三聚氰胺,引发了乳制品行业地震,推倒了乳制品行业的“多米诺骨牌”。

二、原因1)经济利益的驱使。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

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

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虚高,从而使劣质食品和饲料在检验机构只做粗蛋白质简易测试时蒙混过关。

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

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2)检测制度的缺陷。

市场上检验奶粉合格的方法是通过检查奶粉中氮含量的高低来确定的(凯氏定氮法),即通过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则认定蛋白质含量就越高。

这套检测办法有个弱点,即只要在食品添加一些含氮量高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就可在检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达标的假象。

而此前三聚氰胺检测并没有国家标准。

3)政府监管缺位。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需要完备的市场规则体系,企业、奶站和奶户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难免会做出机会主义和逆向选择行为,但市场规制建设明显滞后。

在牛奶质量标准体系上,存在着标准滞后和不完善、不统一现象;在检测方式上,主要依靠企业自行检测,没有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制度;在市场监管上,主要靠有关部门运动式、突击式的检查,而没有常态化的检查监督制度。

发黑剂 事故案例

发黑剂 事故案例

发黑剂事故案例:三鹿奶粉事件背景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被称为“三鹿奶粉事件”。

这起事件涉及到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儿奶粉中掺入了含有致癌物质的发黑剂,导致了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和其他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数十名婴幼儿死亡。

三鹿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奶粉生产商之一,其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该公司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和添加剂,其中包括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发黑剂。

过程2007年,媒体开始报道一些婴儿因肾结石而住院治疗,医生们发现这些患儿都是喝了三鹿奶粉。

这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媒体开始对三鹿奶粉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三鹿集团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使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发黑剂。

这种发黑剂可以使奶粉看起来更加白亮,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然而,三聚氰胺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摄入会导致肾脏问题。

在调查的压力下,三鹿集团最终承认使用了发黑剂,并开始召回其产品。

然而,这一召回行动并不彻底,很多奶粉已经流入市场,继续给婴幼儿带来健康风险。

结果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公愤和恐慌。

愤怒的家长们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和权益。

政府随后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事件。

这包括封停三鹿集团的生产线、拘留涉事人员、追究法律责任等。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提高了对奶粉和其他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检查和抽检频率。

此外,三鹿集团被判处巨额罚款,并被迫支付赔偿金给受害家庭。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对中国食品安全制度的反思和改革,政府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了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给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公众对国内食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许多家长转而购买进口奶粉,导致了国内奶粉市场的动荡和变革。

启示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次重大事故,对于中国社会和政府都是一次巨大的警示。

这起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问题,以及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分析(3篇)

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8年,中国爆发了严重的三鹿奶粉事件,该事件震惊全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社会稳定和乳制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应运而生。

二、案件经过1. 事件爆发2008年9月,多家媒体曝光了三鹿奶粉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消息。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对全国范围内的婴幼儿奶粉进行了全面检查。

2. 事故调查经调查,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存在漏洞。

同时,事件还揭示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违法添加有害物质。

3. 法律诉讼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家属纷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介入调查,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4. 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判决三鹿集团赔偿受害者及家属经济损失,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刑事处罚。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对该事件涉及的乳制品企业进行了严厉整顿,确保食品安全。

三、案件分析1. 侵权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集团作为生产者,其生产的奶粉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此案中,三鹿集团因生产缺陷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刑事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部分责任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行政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国家有关部门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三聚氰胺”事件分析

“三聚氰胺”事件分析
市场营销学作业三聚氰胺事件分析事件始末从08年3月开始南京尚在喝奶的儿童出现一种罕见的结石前所未见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9月8日14名婴儿喝三鹿奶粉患上肾结石的消息见诸报端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在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出现类似案例9月11日三鹿集团宣布对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9月1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带领有关司局领导及专家飞抵兰州针对有关三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展开专题调研9月1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甘谷临洮两名婴幼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关2009年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及主要负责人被判刑昔日的乳业王牌三鹿下架据化工专家介绍三聚氰胺一般来说是用来制造板材的化工原料用于家装上对人体并无伤害但却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又有医学专家介绍三聚氰胺是一种地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会引起泌尿系统疾病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加到牛奶里可以提高牛奶里的蛋白含量

据研究人员介绍,三聚氰胺其分子中含有大 量氮元素,用普通的全氮测定法测饲料和食品 中的蛋白质数值时,根本不会区分这种伪蛋白 氮,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 白质检测数值 • 正因如此,不法分子才有机可乘,本应用于家 居装潢的化工材料竟出现在婴幼儿奶粉中,以 次充好,欺瞒民众
昔日的三鹿集团
•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 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 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 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企业先后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 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 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 项

国内同类型三聚氰胺工厂典型事故案例

国内同类型三聚氰胺工厂典型事故案例

国内同类型三聚氰胺工厂典型事故案例1.79年4月上海某厂500t/a三胺装臵熔盐炉管烧穿:熔盐炉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熔盐泵电机跳闸,待操作工发现后,在熔盐炉未熄火、炉膛温度过高形成烧空管的情况下,重新启动熔盐泵,造成熔盐与高温炉管发生剧烈反应,迅即烧穿炉管,熔盐盘管局部报废。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当熔盐泵因故障停止运转时,应立即停炉降温,待炉膛温度降低后,再往盘管内送盐。

2.93年山东某厂6000t/a装臵,载气压缩机(离心式)启动时,因轴振动值超标自动跳车两次后,在未查明原因的情况下,擅自解除连锁保护装臵强行启动,造成机器叶轮磨损,经维修重新找动平衡后,压缩机排气量已受到影响。

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长官意志瞎指挥,属于严重违章操作。

3.93年山东某厂6000t/a装臵,在液尿泵法兰垫片未安装妥当的情况下即盲目启动,大量熔融尿素从法兰密封处喷出,造成人员烫伤。

4.95年四川化工总厂三胺分厂12000t/a进口装臵,因维修流化床反应器,某操作工在反应器内窒息而造成当场死亡。

主要原因防毒面具失灵,而流化床外又无人监护,抢救不及时。

5.95年8月,伊朗3000t/a出口装臵熔盐系统开工时,在用水蒸汽加热溶化熔盐,当温度到80℃时发现熔盐槽内盐水冒气泡,有大量气体逸出,赶紧浇冷水降温已无法控制,在盐槽人孔处大量黄烟产生。

因来不及泄压,盐水象喷泉一般冲出槽外达几米高,造成熔盐报废(糟内20吨熔盐剩下不到10吨,且比例无法确定),幸未伤人。

事后经分析是因为硝酸钾内含有15%的硝酸铵,硝铵受热后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而氨气又在硝酸盐的氧化作用下形成二氧化氮(黄烟),以至最终无法控制。

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对采购的原材物料未进行化验分析,硝酸钾质量不符要求。

6.95年9月伊朗3000t/a出口装臵,在催化剂空气活化脱水后往流化床加热管送盐时,部分熔盐在加热管内凝固,造成熔盐系统熔盐无法正常循环,其原因是熔盐糟温过低,仅250℃左右,而流化床内温度只有100℃,以至于当熔盐送入流化床后,熔盐迅速降温至熔盐熔点以下,形成固体结晶堵塞管道。

三聚氰胺法律案例(3篇)

三聚氰胺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8年9月,我国多地发生婴幼儿奶粉事件,导致多名婴幼儿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引发了关于食品安全、企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围绕三聚氰胺事件中的法律案例展开论述。

二、案情简介2008年9月,河南省新郑市某医院接诊了一名出生仅4个月的婴儿,该婴儿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肾结石。

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类似病例。

经调查,这些婴幼儿奶粉均含有超标的蛋白质含量,而蛋白质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奶粉生产商在奶粉中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

经查,三聚氰胺事件涉及多家知名奶粉企业,包括三鹿、伊利、蒙牛等。

这些企业为了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纷纷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

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法律问题1. 生产商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9条规定,生产者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本案中,奶粉生产商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属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销售商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54条规定,销售者应当对其销售的产品的质量负责。

本案中,销售商在销售奶粉时未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导致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流入市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9条规定,销售伪劣产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8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未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聚氰胺事件回顾

三聚氰胺事件回顾

三聚氰胺事件回顾2024年初,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批次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于制作塑料和胶粘剂的化学物质。

据报道,少数不法商贩为了在乳制品中掺入廉价的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往往以增加含氮物质的含量来掩盖真实情况。

2024年5月,中国媒体首次报道了相关婴幼儿肾结石病例,引起公众关注。

此后,事件迅速升级,越来越多的患儿被发现,大量乳制品也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

该事件造成了全国范围的恐慌,许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了不良产品的影响。

中国政府对该事件作出了回应,立即展开了全面调查。

各级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暂停相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抽检乳制品质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等。

同时,政府公开向受害家庭道歉,并承诺全力救治患儿,并对相关企业进行重新审核和整改。

此后,许多企业和品牌被查封、关闭或整改。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政府还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调食品安全工作。

在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中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确保婴幼儿得到及时救治,并在确认产品安全后全面推进了产品的召回和销毁工作。

然而,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公众对乳制品的信任受到了极大的动摇,许多家长转而选择进口奶粉,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信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对中国乳制品的出口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限制和质疑,导致了经济损失。

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加强监管措施。

同时,这一事件也呼吁消费者要更加了解产品,选择可靠的品牌,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及时举报,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奶粉之祸

三聚氰胺奶粉之祸

2008年10月8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公布了乳及乳制品当中三聚 氰胺临时限量标准。其中1000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允许存在1 毫克三聚氰胺。 2008年10月9日,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乳品质量安 全监督管理条例》。 2009年1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患儿近29.6万人。各地公安机 关共立案侦查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刑事案件47起,抓获犯 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至今已近两年多,三聚氰胺的 阴影依旧不散。2010年7月,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 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结构式
化学性质
① 不可燃,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② 水溶液呈弱碱性(pH值=8),与盐酸、硫 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 盐。 ③ 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 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 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 而生成树脂产物。 ④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 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 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一.奶粉事件回顾
2008年09月11日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 发表《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 奶粉致肾病》,三鹿问题奶粉事件 开始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 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 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 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 2008年9月21日,全国因食用含三聚氰 胺的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1万余人, 官方确认4例患儿死亡。 2008年9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因“毒奶粉”事 件引咎辞职。
★对于三聚氰胺形成肾结石的机理并不是很清楚,有
研究认为,三聚氰胺常混合有结构类似的氰尿酸,在 摄入人体进入肾细胞后,三聚氰胺会与氰尿酸结合形 成结晶沉积,从而造成肾结石并堵塞肾小管,并有可 能导致肾衰竭。由于三聚氰胺微溶于水,经常饮水的 成年人体内不则较易形成结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聚氰胺事件冲击食品添加剂行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影响颇巨的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食品行业产业链产生严重冲击。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从中国纤维素醚行业年会上获悉,作为食品工业重要添加剂的纤维素醚销量直线下降,部分产品价格锐减30%~50%,销量大幅萎缩。

多作为增稠剂使用的纤维素醚一直以来是食品行业的重要添加剂,目前产量近50%被用于食品添加剂。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很多食品企业关闭,导致我们整个行业受到严重影响。

”纤维素醚行业协会理事长严路彤说。

目前很多地方质监部门都要求食品添加剂厂家接受相关调查,“整个行业正遭受池鱼之灾”。

据了解,目前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食品企业只占到整个食品企业的5.8%(全国约4.2万家食品企业),导致食品安全面临很大挑战。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数极少,上档次的企业多为引进或模仿国外的技术装备。

”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吉鹤立说。

尽管近期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三聚氰胺对整个行业影响非常明显,为了应对困局,各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出路。

“一定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力度,在保证国供应同时,加大出口力度。

”长光企业发展董事长丁长光呼吁,“纤维素醚行业协会将很快建立行业技术委员会,增加产品安全质量。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每两年增幅高达130%以上,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达31900亿元,食品添加剂达529亿元,“添加剂只占到食品工业产值1.66%”,行业增长潜力巨大。

就像硬币两面,目前整个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对整个产业链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记者在纤维素醚行业年会上看到,此次年会盛况空前,诸多外国食品及食品设备、添加剂企业老总纷纷前来与中国同行切磋,试图抓住这一难得的进入机会。

“保证食品安全不是付出而是收获。

”一位美国食品企业负责人称。

袁飞三聚氰胺鸡蛋引发饲料业“添加剂质疑”市场销售的地产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后,知情人士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为达到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检测指标,很可能有不法商家在鸡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

不过,国最大饲料生产企业新希望集团饲料事业部有关人士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称,公司所有产品每日抽检,未发现含有三聚氰胺。

食物安全中心26日称,市场上抽检的77个鸡蛋样本中2个不合格,百佳超市出售的产“佳之选新鲜鸡蛋(特大装)”验出超标88%的三聚氰胺。

此事件令此前乳业爆发的三聚氰胺问题蔓延至非奶类及非加工食品。

一家合资饲料公司总经理王先生昨天向本报称,目前食品业中发现三聚氰胺的产品都属外源性问题,鸡不断进食含三聚氰胺的饲料,物质会残留体,甚至聚积在鸡蛋中。

王先生称,由于鸡饲料检测中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不排除有不法商家为达到这个指标人为加入三聚氰胺。

“鸡饲料分肉鸡料和蛋鸡料两种,两者的区别是肉鸡饲料所含的蛋白质要更高一些。

”王先生称,假如不法商家要对蛋白质含量更高的肉鸡饲料作假,人为加入的三聚氰胺还要更多一些。

鸡饲料加工原料有豆粕、棉粕、菜粕和油脂等,要彻查鸡蛋中三聚氰胺来源,就要从最初的原料来源查起。

“由于目前还没有简易定性检查方法,而有能力检测三聚氰胺的机构又非常少,饲料生产企业自己要做三聚氰胺的自测非常困难。

”“在饲料中添加蛋白成分‘蛋白精’,在行业已不是新鲜事了。

”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向本报称,2007年7月农业部下发《关于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农牧发[2007]7号)和《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蛋白精”行为的通知》(农牧发[2007]8号),就是针对饲料的人为蛋白质含量造假。

王丁棉称,虽然当时为行业熟悉的“蛋白精”中10多种成分中并未有人明确指明有三聚氰胺,但是行都知道这是两种非常类似的手段。

鸡蛋中含有三聚氰胺,王丁棉认为有两种最大可能性,一是商家在鸡饲料中直接添加三聚氰胺。

二是,鸡吃了用过期奶粉制作的饲料,而这些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比较高。

“两种原因都可能导致鸡蛋中有三聚氰胺残留。

”“不少非法添加剂披着‘新技术’的外衣,令国饲料加工业正遭受空前的质量危机。

”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一位专家昨天向本报称。

“国产饲料业添加剂成风,反映了行业急功近利的投机心态。

饲料量加入铜,可以杀死猪肠的大肠杆菌,令猪加快吸收快速生长,但是另一方面严重破坏猪的体自然净化能力。

同样原理,当给猪吃抗生素成了促进长肉的一种办法后,猪的原始生命编码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该专家称,现在猪农发现猪越来越多病,就是饲料非法添加剂惹的祸。

饲料业陷入三聚氰胺风波,令国饲料业巨头新希望(000876.SZ)备受关注。

昨天,新希望饲料事业部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称:“自9月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以来,公司加强了对各子公司各系列饲料产品的抽样检查,并未检出有三聚氰胺。

而国家质检部门近期也加大对公司仓库成品和市场流通领域质量的检测,也未发现三聚氰胺问题。

”至于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是否与鸡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有关联,该人士称“不好作出评价”。

伍静妍三聚氰胺超标鸡蛋产自我国最大蛋鸡饲养企业三聚氰胺可能重创《福布斯》富豪伟苦心经营的伟集团,日前在地区被查出含有超标三聚氰胺的鸡蛋正是这家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蛋鸡饲养企业生产的。

一位业人士更声称,伟集团鸡蛋在地区出事前,已在日本和国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被禁入这两个国家。

昨天本报就此反复联系伟集团以及日本和国驻华大使馆,但截至发稿前一直未能得到回应。

伟集团资料显示,该集团拥有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蛋鸡饲养企业、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世界最大的鲍鱼养殖企业及亚洲最大的蛋粉深加工企业。

其年蛋鸡存栏300万只,年产鲜蛋5800万公斤,产销率100%。

主打产品“咯咯哒”牌鸡蛋销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和地区。

伟集团董事长伟位列2000年《福布斯》杂志中国地“50名首富榜”第43位。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副秘书长宫桂芬介绍,蛋鸡饲料大体分两种,一种是能量饲料,以玉米为主;一种是蛋白饲料,主要以豆粕为主,根据具体情况掺入鱼粉等其他成分。

鸡蛋中的三聚氰胺很有可能是从蛋鸡所吃的饲料中传导而来。

对于饲料中为什么会出现三聚氰胺,市饲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凤懋熙解释,有些蛋鸡养殖企业对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不法饲料企业可能往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由于检测问题,三聚氰胺在检测中被当作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越高,饲料价格也就越高。

凤懋熙说,自从去年6月出口美国的宠物饲料中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后,有关部门对饲料企业进行了整顿,地区基本上没有往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企业,其他地区情况则不清楚。

由于对饲料行业缺乏信心,的鸡蛋生产企业德清源农业科技股份所需鸡饲料全部自己生产,其市场总监于洋说,鸡饲料的生产过程在计算机控制的密闭环境中加工可确保品质。

有关人士分析伟集团鸡蛋出事,有可能是有一部分鸡蛋是从市场上收购而来,并非伟集团自产。

市场上的一般鸡蛋成本价在每枚3毛钱左右,而如集团养殖选用较高档次的鸡饲料,每枚鸡蛋成本在7毛钱左右。

虽然成本上要低很多,但由于饲料品质、养殖过程不可控,可能导致收购来的鸡蛋质量不符合要求。

2007年底伟曾对媒体表示,乳业的今天正是蛋品行业的明天,从百万到百亿的飞跃,乳业用了6年,蛋品行业只需要3到5年,2010年将使伟集团“咯咯哒”蛋鸡存栏量达1000万只,全年蛋产量突破20万吨,蛋鸡产业规模进入世界蛋鸡业前3名。

而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让伟集团的鸡蛋如同三鹿的奶粉一样,未来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阴影。

宫桂芬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不能因伟集团的鸡蛋有问题,就推断别的企业也有类似问题,造成恐慌,大家都不敢吃鸡蛋,这个行业就会毁掉。

”胡军华二、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克/公斤体重。

据1945年的一个实验报道: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大鼠、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

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然而,2007 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为上述毒性轻微的结论画上了问号。

但为安全计,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具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

国家卫生部于2008年9月12日发布了“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方案”,有关方面可以参照。

方案中指出结石绝大部分累及双侧集合系统及双侧输尿管,这与成人泌尿系统结石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多发性结石影响肾功能的概率更高。

由于患儿多不具备症状主诉能力,家长需要加强对相关儿童的观察,依靠腹部B超和(或)CT检查,可以帮助早期确定诊断。

在治疗方面,目前没有针对三聚氰胺毒性作用的特效解毒剂,临床上主要依靠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干预,解除患儿肾功能长期损害的风险。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使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食品安全高官史蒂芬·桑德洛夫表示,研究发现,在食品中只有同时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这两种化学成分时才对婴儿健康构成威胁。

这看来虽然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肾结石,但是三聚氰胺在胃的强酸性环境中会有部分水解成为三聚氰酸,因此只要含有了三聚氰胺就相当于含有了三聚氰酸,其危害的本身仍源于三聚氰胺。

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始末2008年9月11日,有媒体报道,14名婴儿患肾结石,省卫生厅介入调查,初步认为可能与某品牌奶粉有关。

随后,全国各地多处发现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而出现肾结石的事件。

当晚,三鹿集团承认婴幼儿奶粉收到三聚氰胺污染,并宣布召回市面上被污染的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等有关部门随即展开调查。

事件始末2008年3月,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

2008年7月16日,省卫生厅接到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

2008年7月24日,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8月13日,三鹿集团决定,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可以销售,10毫克以上的暂时封存;调集三聚氰胺含量为每公斤20毫克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并逐步将含三聚氰胺产品通过调换撤出市场。

2008年9月1日,卫生部公布由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再次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卫生许可监管的职责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