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匹配网络口诀及解释

合集下载

数字电路阻抗匹配

数字电路阻抗匹配

数字电路阻抗匹配数字电路中,阻抗匹配是一种重要的技术,用于确保信号在电路之间的传输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匹配和传递。

阻抗不匹配可能导致信号反射、功耗增加、信号失真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数字电路阻抗匹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阻抗匹配的基本概念在数字电路中,信号通常以电压的形式传输。

电路中的每个元件都有一个特定的阻抗,用来描述该元件对信号的阻碍程度。

阻抗匹配的目标是使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负载的输入阻抗相匹配,以最大限度地传输信号而不引起反射。

阻抗匹配可以通过改变电路的特性或添加合适的元件来实现。

二、阻抗匹配的原理阻抗匹配的原理基于传输线理论和阻抗转换的概念。

传输线理论描述了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特性,而阻抗转换则指的是将一个阻抗转换为另一个阻抗的过程。

在数字电路中,常用的传输线是微带线、同轴电缆和双绞线。

阻抗匹配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信号源的输出阻抗和负载的输入阻抗。

2. 计算阻抗不匹配的程度,即源阻抗和负载阻抗之间的差异。

3. 根据阻抗不匹配的程度选择合适的阻抗匹配方法。

4. 实施阻抗匹配,通常通过添加合适的元件或改变电路拓扑结构来完成。

三、常用的阻抗匹配方法1. 并联电阻法:在信号源和负载之间并联一个电阻,使得总阻抗与负载阻抗相匹配。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小功率的阻抗匹配。

2. 串联电阻法:在信号源和负载之间串联一个电阻,使得总阻抗与负载阻抗相匹配。

串联电阻法可以通过改变串联电阻的阻值来实现不同程度的阻抗匹配。

3. 阻抗转换器法:使用阻抗转换器将信号源的输出阻抗转换为与负载阻抗相匹配的阻抗。

阻抗转换器可以是变压器、运放电路或其他特定的电路元件。

4. 反射系数补偿法:通过引入反射系数补偿电路来减小信号反射。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添加补偿电路或改变传输线的特性来实现。

5. Smith 图阻抗匹配法:使用Smith 图进行阻抗匹配,通过在Smith 图上选择合适的阻抗变换点来实现匹配。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什么意思?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信号源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一样,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一样,分别称为传输线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处于阻抗匹配状态,简称为阻抗匹配。

否则,便称为阻抗失配。

有时也直接叫做匹配或失配。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

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

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

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P=I2×R=[U/(R+r)]2×R=U2×R/(R2+2×R×r+r2)=U2×R/[(R-r)2+4×R×r]=U2/{[(R-r)2/R]+4×r}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

注意式中[(R-r)2/R],当R=r时,[(R-r)2/R]可取得最小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U2/(4×r)。

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

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电路及高频电路。

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共扼匹配。

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

什么是阻抗匹配?带你了解阻抗匹配

什么是阻抗匹配?带你了解阻抗匹配

什么是阻抗匹配?带你了解阻抗匹配什么是阻抗?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阻抗常用Z表示。

阻抗由电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组成,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

如果三者是串联的,又知道交流电的频率f、电阻R、电感L和电容C,那么串联电路的阻抗。

阻抗的单位是欧。

对于一个具体电路,阻抗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

在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中,电路的阻抗一般来说比电阻大。

也就是阻抗减小到最小值。

在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中,谐振的时候阻抗增加到最大值,这和串联电路相反。

阻抗匹配在高频设计中是一个常用的概念,这篇文章对这个“阻抗匹配”进行了比较好的解析。

回答了什么是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夫图表上。

改变阻抗力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调整传输线由负载点至来源点加长传输线,在图表上的圆点会沿著图中心以逆时针方向走动,直至走到电阻值为1的圆圈上,即可加电容或电感把阻抗力调整为零,完成匹配。

阻抗匹配则传输功率大,对于一个电源来讲,单它的内阻等于负载时,输出功率最大,此时阻抗匹配。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如果是高频的话,就是无反射波。

对于普通的宽频放大器,输出阻抗50Ω,功率传输电路中需要考虑阻抗匹配,可是如果信号波长远远大于电缆长度,即缆长可以忽略的话,就无须考虑阻抗匹配了。

电子线路第1章阻抗匹配

电子线路第1章阻抗匹配

i=Icos 107t I=1 mA
10 µH L
C1 C2 2000 pF
2000 pF + 500 u (t) 1 R1 -
退出
解:由于忽略了回路本身的固有损耗, 因此可以认为Q0→∞。 由图可知, 回路电容为 CC C = 1 2 =1000 pF C1 + C2 谐振角频率为
ω0 =
1 =107 rad / s LC
退出
1.4 阻抗变换网络
部分接入: 部分接入:负载电阻不是直接接在回路两端,而是与回路一 部分相接。 接入系数: 接入系数:接入部分所占的比例,用P表示。 变换条件:R >> X2 R
<
变换公式: 变换公式:
V
1
其中: <1
退出Leabharlann 1.4 阻抗变换网络由图(a)
推导1
图(b), 部分R
由于等效,两电阻上功率相等,即: 全部R’,
若选择 >1,则 >1,R’L> RL 可见,通过互感变压器接入方法可以提高回路的Qe值。
注意:电路等效后,谐振频率不变,仍为
二、部分接入进行阻抗变换 将电阻R 在两个 相同性质 的电抗元件 X1 和 X2 相同性质的电抗元件 将电阻 R 在两个相同性质的电抗元件X 之间,计算其折合到整个串联支路的等效电阻, 之间,计算其折合到整个串联支路的等效电阻, 这种阻抗变换网络一般是窄带的, 这种阻抗变换网络一般是窄带的,采用另一 异性电抗与 的串联支路电抗谐振, 个异性电抗与X1和X2的串联支路电抗谐振, 电抗互相抵消,完成纯电阻间的阻抗变换。 电抗互相抵消,完成纯电阻间的阻抗变换。
并联谐振频率
ωp =
Lq
1 C0Cq C0 + Cq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 08通信一班姓名:______王鲲鹏_______学号: 0839050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1.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在低频电路中,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如果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需要输出功率最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

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就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此时达到匹配。

有时阻抗不匹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例如一些仪器输出端是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设计的,如果负载条件改变了,则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性能,这时我们也会叫做阻抗失配。

在高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

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

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相等(即不匹配)时,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以及材料决定的,而与传输线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幅度、频率等均无关。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在高频设计中是一个常用的概念,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

匹配的实质就是设法在终端负载附近产生一新的反射波,使它恰好和负载引起的反射波等辐反相,彼此抵消,从而达到匹配传输的目的,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一旦匹配完善,传输线即处于行波工作状态。

详解阻抗匹配原理

详解阻抗匹配原理

详解阻抗匹配原理本文主要详解什么是阻抗匹配,首先介绍了输入及输出阻抗是什么,其次介绍了阻抗匹配的原理,最后阐述了阻抗匹配的应用领域,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输入阻抗输入阻抗是指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

在输入端上加上一个电压源U,测量输入端的电流I,则输入阻抗Rin就是U/I。

你可以把输入端想象成一个电阻的两端,这个电阻的阻值,就是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跟一个普通的电抗元件没什么两样,它反映了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对于电压驱动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也不会对信号源有影响;而对于电流驱动型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小,则对电流源的负载就越轻。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是用电压源来驱动的,则输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用电流源来驱动的,则阻抗越小越好(注:只适合于低频电路,在高频电路中,还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另外如果要获取最大输出功率时,也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二、输出阻抗无论信号源或放大器还有电源,都有输出阻抗的问题。

输出阻抗就是一个信号源的内阻。

本来,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包括电源),内阻应该为0,或理想电流源的阻抗应当为无穷大。

但现实中的电压源,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常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r的方式来等效一个实际的电压源。

这个跟理想电压源串联的电阻r,就是(信号源/放大器输出/电源)内阻了。

当这个电压源给负载供电时,就会有电流 I 从这个负载上流过,并在这个电阻上产生 I×r 的电压降。

这将导致电源输出电压的下降,从而限制了最大输出功率(关于为什么会限制最大输出功率,请看后面的“阻抗匹配”一问)。

同样的,一个理想的电流源,输出阻抗应该是无穷大,但实际的电路是不可能的。

三、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

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浅析中波阻抗匹配网络

浅析中波阻抗匹配网络

浅析中波阻抗匹配网络摘要:自从固态机问世以来,就以它的高效优质而备受用户的宠爱,却因MOSFET耐压和耐高温的能力限制,对天馈线的匹配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波天线系统作为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且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发射机发射覆盖效果,而且还影响发射机的工作状态。

概括起来,天线调配网络主要有阻抗匹配、干扰频率吸收和防雷等三项功能。

本文主要对阻抗匹配、阻抗匹配网络、天线及网络的防雷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阻抗匹配,阻抗匹配网络,天线及网络的防雷。

一、概述在中波广播发射系统中,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天线调配网络,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调网络。

天调网络在我们现实的调配间看起来比较复杂,理论计算也繁琐,加上经常没有合适的测试仪器,调整起来不知道如何下手,难以摸到规律。

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实际广泛使用已经系统化,模块化,归纳起来,天线调配网络主要有三个部分,即阻抗匹配、干扰频率吸收和防雷,所以我们了解这三个部分,在去实际的调配间去分析匹配网络就简单多了。

二、阻抗匹配阻抗匹配主要用于传输线上,以此来达到信号能传递至负载点的目的,而且几乎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信号源(发射机)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分别称为传输线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处于阻抗匹配状态,简称为阻抗匹配。

天线是通过馈线从发射机末级取得高频能量,如果天线与馈线、馈线与发射机之间的阻抗不匹配,就不能保证能量的最大传输,所以必须保证阻抗匹配。

我们知道馈线的特性阻抗是一定的。

即要保证天线的阻抗与馈线的一致,必须设计一个匹配网络将天线的阻抗与馈线的保持一致。

平时我们提及的50Ω、75Ω、230Ω等都是指馈线的特性阻抗,整个系统中发射机输出阻抗与馈线的输入阻抗,馈线的输出阻抗与天线的输入阻抗应尽量做到处处连续,不连续处会产生反射波。

阻抗匹配网络,是在天线与馈线之间采用集中参数的电感、电容元件组成的网络。

分享笔记之阻抗匹配

分享笔记之阻抗匹配

分享笔记之阻抗匹配阻抗: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的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在设计电子电路时都需要考虑阻抗匹配,什么是阻抗匹配?为什么要进行阻抗匹配,下面列举三个典型方向说明:一、获得最大功率。

对于理想的电源,我们希望只有电压U,但实际上,每个电源都会有一个内阻,如图1-1所示,电源是由U和内阻r组成的。

接入负载RL,要使负载获得最大的功率,RL取多大的值?由欧姆定律U=I*R 得出IRL=U/(RL+r)URL=IRL*RL=U/(1+r/RL)PRL=URL*IRL=U^2/[4*r+(RL-r)^2/r]所以当RL=r时,(RL-r)^2/r取得最小值0,PRL值最大图1-1在喇叭上都会标注有4Ω、8Ω等字样,就是为了跟功放机的输出阻抗匹配,获得最大功率和更好的音质。

二、提高精度如图2-1,a图是教科书上典型的反相放大器,b图是另一种工程设计中见到的反相放大器,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那么R5是做什么用的?我们称之为匹配电阻,那么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匹配电阻呢?这时候就要看运放的规格书,如图2-2,是运放OPA369的规格参数,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偏置电流IB、失调电流Ios。

理想的运放是不存在这两个参数,但由于实际的制作工艺限制,也就是说,实际的运放输入,会有电流流入或流出运放的输入端的(与理想运放的虚断不太一样)。

那么输入偏置电流就定义这两个电流的平均值,输入失调电流呢,就定义为两个电流的差。

问题来了,假如输入端输入电压为0V,但由于有电流流过电阻,必定会产生电压,输出得到的就不是0V,这时候匹配电阻的作用就是使正反相输入端产生的电压尽可能的相等,减小失调电压。

图2-1图2-2至于为什么R5取值50KΩ,请参考/article/284969.htm偏置电流IB、失调电流Ios的详细讲解请参考/question_answer/analog/amplifiers/f/52/t/18865.aspx三、减小信号干扰在高频电路中,如果走线的阻抗不匹配,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从而干扰到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
(3)要算Q值, (大/小)把1减 -----Q值总
等于大电阻除以小电阻然后减1,然后整体 开平方
(4)增载全并联,减载全串联;不管串与 并,二者要不同 ----想要使等效负载比现在 大,所搭建的匹配网络最后一定要能等效成 一个并联谐振回路,因此,该回路必然是先 串联一个元件,然后再并联一个元件。不管 何种情况,所串与所并的必然是不同的元件。
阻抗匹配网络口诀及解释
董志华 201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02
口诀
先串然后并,负载向上增;先并然后串,负 载向下减;要算Q值,(大/小)把1减;增载 全并联,减载全串联;不管串与并,二者要 不同。
解释
(1)先串然后并,负载向上增----先串联一个元件 (感或容)再并联一个元件(感或容) ,网络所呈 现的等效负载要增大 (2)先并然后串,负载向下减----先并联一个元件 (感或容)再串联一个元件(感或容) ,网络所 呈现的等效负载要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