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是北宋诗人王安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写男女离愁的词作,“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勾画出一片暮春的景色,使人顿生春情,这是景中寓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
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
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遵照圣旨离黄赴汝,仍任团练副使。
该词是临行之前苏轼写给妻子王朝云的,表达了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
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
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
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
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
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
“迁客今朝始是归”恰好与词的开头“何年归得去”问语相呼应,王朝云的欲归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满足。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减字木兰花·春月宋朝苏轼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减字木兰花·春月》译文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
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
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减字木兰花·春月》译文二春夜的庭院中,月儿正在当空。
银光在摇荡的美酒上闪烁不定,好似优美的舞步。
走过回廊,已经半落的梅花发出阵阵幽香。
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
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更备感凄凉。
《减字木兰花·春月》注释1、春庭:春季的庭院。
2、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
阴历十五日半夜。
3、摇荡香醪(láo):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
香醪,美酒佳酿。
4、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5、半落:微微低垂。
6、婉娩(wǎnmiǎn):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7、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
8、秋光:秋月。
9、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减字木兰花·春月》简析上片写景。
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读者关心的是诗人举杯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联想。
苏轼此首写他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
这种感受是新奇的,大胆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
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泻向杯中。
而“摇荡”一词,正透露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
诗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
张先《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先《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减字木兰花宋张先垂螺近额 [24] ,走上红茵初趁拍 [25] 。
只恐轻飞 [26] ,拟倩游丝惹住伊 [27] 。
文鸳绣履[28] ,去似杨花尘不起 [29] 。
舞彻伊州 [30] ,头上宫花颤未休 [31] 。
注释:[24]垂螺近额:低垂的螺髻靠近前额。
螺,结发为额妆,形如螺壳。
今谓之“铜钱头”。
[25]“红茵”句:茵,茵褥,犹地毯。
初趁拍,开始趁乐曲的节拍挑起舞来。
[26]“只恐”句:只怕她轻轻地飞走。
[27]“拟倩”句:准备请游丝把她拿住。
此用《飞燕外传》故事。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于太液池广榭上歌舞归风送远之曲。
大风至,飞燕迎风扬袂,言欲仙去。
成帝急令吹笙者冯无方持飞燕履。
风霁后,飞燕怅然曼啸,泣数行下。
谓深受皇帝厚恩,不得化飞仙而去。
倩,请。
游丝,蜘蛛或青虫所吐之丝,飞扬于空中,俗称游丝。
惹,《方言》:“拿,扬州会稽之语也,或为惹。
”伊,她,指跳舞女人。
[28]文鸳绣履:将毛羽锦丽的鸳鸯鸟绣在鞋子上。
[29]“去似”句:喻舞女身轻似杨花。
[30]舞彻:谓跟着乐曲从头至尾舞一遍。
伊州,乐曲名。
[31]宫花:头上插戴的宫样花朵。
译文:一名梳着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的年轻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在红地毯上翩跹起舞。
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转,像是要飞到天上去。
真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
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在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会儿节奏放慢,又像柳絮一样飘去,连一点灰尘也没有粘惹。
一曲《伊州》奏完,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红花还在颤巍巍地摇晃不休。
评析:《减字木兰花》二句一换韵,词意亦二句为一转。
此词描摹舞姿之曼妙,词采流丽宛转。
“垂螺”二句,先声夺人。
“只恐”二句,极写舞伎身姿之轻盈,摄人心魄,用典使事浑如不觉。
“文鸳”二句,动极而静,纤尘既不起,则观者之忘情可知矣。
然静中实又有动,头上宫花尚自颤动不休,实指曲阑舞终,而余韵袅袅不尽。
秦观《减字木兰花》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秦观《减字木兰花》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秦观《减字木兰花》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①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②。
黛蛾长敛③,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②篆(zhuàn)香:比喻盘香和缭绕的香烟。
③黛蛾:指眉。
[赏析]
此词写闺怨,抒写闺中女子怅怨之情,沉痛而伤感。
首句即点明闺阁人伤别念远的'忧郁愁情。
上阕开头写怀远之愁怨和孤寂。
孤独到无人关注,此孤独从外到内心,到了极端忧愁和凄凉的地步。
接着把哀愁回肠比喻成铜香炉里一寸寸烧断的小篆香。
下阕写能够给万物带来生机的春风吹不展紧锁的眉头,借愁字来表达伊人被愁苦纠缠无法开解的心灵创痛。
全词含蓄蕴藉,清俊超逸,形神兼备。
尤“过尽飞鸿字字愁”一句,言尽而情未尽,“愁”正与雁字在长空绵延远去。
减字木兰花卢炳译文

减字木兰花卢炳译文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减字木兰花·卢炳》的译文:
原文:
无人请我。
我自铺毡松下坐。
酌酒裁诗。
调弄梅花作侍儿。
心欢易醉。
明月飞来花下睡。
醉舞谁知。
花满妙巾月满杯。
译文:
嘿,都没人请我玩耍,那我就自己在这松树下铺上毛毡,大大咧咧
地坐下。
拿起酒壶,倒上一杯,兴致来了就琢磨琢磨写写诗。
把那梅
花摆弄摆弄,就当它是伺候我的小丫鬟。
心里一高兴,就容易喝醉。
瞅瞅这明亮的月亮,都飞到花下来了,
那我就在这花下睡上一觉。
我喝醉了起来手舞足蹈,谁知道呀?这花
儿把我的手帕都装满了,月亮映得杯子里也满满的。
这词儿是宋代卢炳写的。
您瞧瞧,他这写得多有意思,一个人也能
自个儿找乐子,喝酒写诗,摆弄梅花,还在花下睡大觉,醉了就乱舞
一通。
像不像咱们有时候自己在家,想干啥干啥,随心所欲的样子?
咱虽然比不上人家这文人的才情,但是这享受生活,放松自己的劲儿,倒是可以学学。
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像他这样,找个安静的地儿,独自
乐呵乐呵,管他有没有人陪着呢!。
宋词三百首·秦观《减字木兰花》赏析

宋词·秦观《减字木兰花》赏析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作品赏析这是写一个独处女子,在困人的春天思念远方情人的离愁别恨至深的词。
词的上片“天涯”二句,首句“天涯”就距离写游子之远、彼此分离天各一方,“旧恨”就时间写分手之后,别愁离恨之长。
词篇本事,就此揭示了出来。
次句,“人不问”,写无人对语,独居高楼,本够凄凉,有谁关心慰问,即连同情的人都没有,故“独自凄凉”,即分外感觉到凄凉难堪了。
这里“人不问”之人,当指为其朝思暮想远在“天涯”之人。
其人“不问”,可知音信不通,相思难寄,这就必然加重了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更加迫切,相见的欲望更加强烈。
“欲见”两句,写女子在百无聊赖愁苦之极,只好用燃香数刻来耗费时间。
“欲见”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用形状回环如篆的`盘香,形容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断尽”,指炷一根根断尽。
这里用以突出女子柔肠寸断,即“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受。
香断烟消,也是形容时间流逝、愁闷未散,女子的愿望终于烟雾一样虚幻。
总之,这两句极写其相思怀人的愁苦。
过片从一年四季写愁。
“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
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紧锁,尽管春天来临,“东风”劲吹,具有神奇伟大的东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吐艳。
但无论怎样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这就深刻地揭示出在“长敛”、“不展”背后其愁恨的深重。
此句构思特妙,它和辛词《鹧鸪天》“春风不染白发须”同一机杼,都可说是文艺美学上无理而妙的写法。
即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达了人的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韵味。
歇拍“困倚”二句,写她从夏到秋守傍高楼,默默无语地目视一群群大雁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渴望着有远人锦书的到来,但她凭着自己有多少次失望的经验,明知那毕竟是缥缈无凭的幻想,即使倚遍危楼,也依然是天涯离恨。
因此在她眼里,那远去飞鸿组成的“人”字飞翔,实际上都可说是一个个巨大的“愁”字而已。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减字木兰花·花》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字木兰花·花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宋代:苏轼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减字木兰花·花》译文及注释译文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
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
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该词牌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
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
金蕊:金色的蕊。
白居易《牡丹芳》诗:黄金蕊绽红玉房。
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
《诗经》:有女如玉。
纤手:女子柔细的手。
《减字木兰花·花》赏析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
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
“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特写美女的朦胧美。
“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
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
白话宋词——秦观《减字木兰花》赏析及注释翻译

白话宋词——秦观《减字木兰花》赏析及注释翻译(图文精编)原词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释义1.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2.篆(zhuàn)香:比喻盘香和缭绕的香烟。
3.黛蛾:指眉毛。
作者简介秦观(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
妻子为徐文美。
北宋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为淮海居士。
元丰八年,考中进士,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成为苏轼的弟子,列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
[1] 作为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一生仕途坎坷。
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2] 著有《淮海集》40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放还横州,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赏析此词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
全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
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上片“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这种孤凄的处境与心情,竟连存问同情的人都没有,就更觉得难堪了。
“人”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远人,这两句于伤离嗟独中含有怨意。
如此由情直入起笔颇陡峭。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是说要想了解她内心的痛苦吗?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歌檀敛袂。
缭绕雕梁尘暗起。
柔润清圆。
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
天上仙音心下事。
留往行云。
满坐迷魂酒半醺。
【前言】《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内容上主要表现了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写歌女嗓音好,演唱技法纯熟;下片则写她的演唱由技而迸于道时所达到的演唱效果。
全词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富有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注释】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歌檀敛袂:此句写女子歌唱时的动作。
歌檀(tán):边拍檀板边唱歌。
敛袂(mèi):卷起衣服袖子。
⑶‘‘缭绕”句:渲染女子歌声清越和悠长,余音绕梁不绝的特点。
语出以下二典。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又:“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⑷百琲明珠:十贯或五百枚珠子为一琲。
王嘉《拾遗记》:“石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在席上,使所爱者践之。
无迹者赐真珠百琲。
”⑸樱唇玉齿:唇如樱桃,齿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齿之美。
⑹留往行云:语出《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声之美。
⑺迷魂:被歌
声陶醉。
醺(xūn):醉。
【翻译】歌女歌唱时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
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百琲明珠缠绵不绝。
歌女唇如樱桃,齿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发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来了,宴会中满座的与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赏析】此词主要表现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歌檀敛袂”,写的是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她稍稍敛折好衣袖,轻轻拍打下檀板。
“缭绕雕梁尘暗起”,这里分别用了传说中两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动梁上灰尘。
词人借此突出写这位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词人又用一比喻写歌声的婉转圆润。
“百琲明珠一线穿”,她的歌声就像数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写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
她不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为如天上仙乐般的歌声中传达出无限心事,这说明她能巧妙地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她是在用心灵歌唱。
因此,“满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带几分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感染陶醉了。
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现了歌声清越而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