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二章

合集下载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绿色防控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综合治理
加强茶叶种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 茶叶病虫害综合治理。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茶叶 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
THANKS
感谢观看
白粉病
叶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 物,通常导致叶片出现黄褐色 坏死斑,严重时叶片枯萎。
炭疽病
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暗褐 色病斑,边缘有红褐色环带, 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
茶饼病
叶面出现淡黄色或黄绿色的圆 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上形成 灰白色或淡红色的薄饼状物。
茶叶虫害的常见种类与识别
蚜虫
体型小,绿色或黑色,常群集 在嫩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
04
茶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病虫害监测
定期对茶园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掌握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 发生规律。
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病虫 害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加强茶园的日常管理措施
合理施肥
根据茶树生长需要,科学 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 素,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影响
茶叶病虫害的发生还会对茶叶的储存和运输造成影响,如病 菌和害虫会在茶叶中繁殖,导致茶叶品质迅速下降。此外, 病虫害的发生还会影响茶叶的国际贸易,降低茶叶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力。
茶叶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茶叶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风、雨、昆虫等媒介。其中,昆虫是传播病害 和虫害的主要媒介,如蚜虫可以携带病毒,在茶树间传播病害。
选择低毒高效农药
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茶专《茶树病虫害防治》实验课件

茶专《茶树病虫害防治》实验课件

坏死-粉状物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 ,纤细病毒属(Tenuuivirus)。
水稻条纹叶枯病(一)
水稻条纹叶枯病(二)
Rice stripe virus
坏死、畸形-无病症
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子囊菌亚门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孢,半知菌亚门镰孢属。
小麦赤霉病(一)
小麦赤霉病(二)
棉花枯萎病原物为尖镰孢萎蔫专化型 半知菌亚门镰孢属。
图6-1 棉花枯萎病菌 1.小型分生孢子梗;2.大型分生孢子梗; 3.大型孢子; 4小型孢子
图6-2 1.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干燥时分生孢 子着生状; 3.湿度大十分生孢子着生状(假头状着生) 4.膨胀菌丝; 5.厚垣孢子; 6.拟菌核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半 知菌亚门 棉花黄萎病菌
图3-3 玉米丝黑穗病菌 (示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
丝黑穗病原为孢堆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 瘤黑粉病原为玉米瘤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条锈病菌:条形柄锈菌 秆锈病菌:禾柄锈菌 柄锈菌 三种病菌均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叶锈病菌:隐匿
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二)病征类型
絮状物:观察茄绵疫病标本,病部有无蜘蛛网状或絮状物。 霉层:观察稻瘟病等标本。 霜霉:观察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标本,叶背面有无霜霉状产生? 白粉:观察瓜类白粉病标本,白粉状物着生在何部? 黑粉:观察麦类黑穗病。 锈病:观察麦类锈病或豇豆锈病标本。 颗粒状物:取茶轮斑病或黑痣标本观察,病部有无黑色小颗粒 状物? 菌核和菌素:观察紫纹羽病、毛发病、线腐病等标本,注意菌 核的形态、色泽、大小。 菌脓:植物病原细菌产生的脓状粘液。

茶树病虫害防治课件_ 昆虫基础知识2

茶树病虫害防治课件_ 昆虫基础知识2

2、胸足类型
(7)抱握足:由前足特 化,跗节特别膨大,其 上还有吸盘状的构造, 在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 如雄性龙虱的前足。
(8)净角足:前足特化, 起清洁触角的作用。主 要为第一跗节的基部有 一凹陷,胫节末端有一 个或两个瓣状距,可以 覆盖在第一跗节的凹陷 口上,形成一个闭合的 空隙,触角从中抽过, 即可以去掉粘附在触角 上的东西。如蜂类的前 足。
卵 肢特化的产卵器,但通常腹部最末几节变细,平 器 时套缩在体内,只有产卵时伸出,故称为伪产卵 类 器。该类产卵器只能将卵产在物体的表面或寄主 型 的缝隙内。
五、昆虫的体壁
体壁是昆虫骨化了的皮肤,包在昆虫体躯外围,具有 与高等动物骨骼相似的作用,也称外骨骼。 (一)构造
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底膜组成。 表皮层分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胸足
胸足着生于胸部侧下方,是 昆虫的典型附肢,有3对, 着生在三个胸节的腹侧。
1、构造:由五节组成(如 图1-9)
基节:粗而短。 转节:最短,有的为两节。 腿节:长而粗大,善跳的昆
虫特别大。 胫节:细而长,有刺与距。 跗节:2-5个亚节组成,常
用于分类用。 前跗节:在跗节前端通常还
5、蜡质――水剂、粉剂不易透到体内,应加溶蜡万分,使蜡 层溶解。一般有机农药都有溶蜡成分(有机乳剂、油剂)。
因此,了解表皮结构对选用农药增加杀虫效果很重要。
第2产卵瓣很退化。不同类群的构造有所不同,如 蝗虫为凿状,螽蟖为刀、剑状,蟋蟀为矛状等。








蝗虫产卵器
雌性产卵器
【同翅目】:多
数都具有发达的产卵 产 器。主要由腹产卵瓣 卵 和内产卵瓣嵌合组成。 器 背产卵瓣宽,内面凹, 类 形成产卵器鞘。产卵 型 时,产卵器从鞘中脱 : 出,将卵产于寄主组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育种技术
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如杂交育 种、诱变育种等,以培育出具有 优良性状的茶树品种。
茶树保健与修剪
茶树保健
通过合理的施肥、修剪、采摘等措施,保持茶树的健康生长,提高茶树的抗病 能力。
修剪技术
采用科学的修剪技术,如定型修剪、轻修剪等,控制茶树的高度和形状,促进 茶树的分枝和发芽。
茶园生态环境的维护
栽培管理
施肥
不当的施肥可能导致茶叶生长不 良,并增加对病虫害的易感性。
修剪
适当的修剪可以促进茶叶的健康 生长,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采摘
采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可 能会传播病虫害。
病虫害传播
茶叶病虫害可以通过 风、雨、昆虫等媒介 传播。
远距离传播:病虫害 可以通过运输茶叶或 茶树苗传播到其他地 区。
THANKS
感谢观看
症状综合分析
对茶叶植株的病虫害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有病虫害的混 合发生。
害虫与病原菌的关系分析
分析害虫与病原菌之间的关系,如共生、寄生、竞争等,以及病虫 害之间的相互影响。
诊断与识别技巧
掌握病虫害的诊断和识别技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04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Chapter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茶树品种选育
选育抗病、抗虫、优质 、高产的茶树品种,提 高茶树的自身抗逆性。
茶园生态系统平衡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措 施,维护茶园生态系统 的平衡,保持生物多样 性,防止病虫害的大面 积发生。
可持续发展
将茶园建设与自然环境 相融合,实现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促进茶叶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
01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 PPT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 PPT

化学防治
针对不同病虫害
针对不同的茶叶病虫害,需要使用不同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 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避免对茶叶和环境造成污染。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选择合适的品种、浓度和施用时间,以达到最佳的防治 效果。同时,要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物理防治
案例三: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探索
总结词
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是一种集体防治方法,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和管理效率。
详细描述
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是指由专业合作社或企业牵头,组织茶农进行集体防治,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统一技 术指导等。此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和管理效率,降低防治成本,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 能够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处理,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保持茶园 通风等措施可以改善茶园的生态
环境,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在茶园中引入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茶 叶病虫害的发生。这些天敌可以寄生在茶树害虫上,从而减 少害虫数量和危害。
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替代化学农药 的使用。生物农药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的生殖、神经系统等来 达到防治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成虫体长6.5-8mm,墨绿色至黑色,被覆 白色薄粉;卵椭圆形,淡黄色。
CHAPTER 02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茶叶的病虫害,选用抗病品 种是最基本的防治措施。抗病品 种的选育和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茶叶的品

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

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

茶多,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
7月
8月
茶树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
9月
秋茶
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
10月
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11月
秋茶
如冻顶乌龙
12月
5
1.2.茶树的种植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2.1种植条件
黄芽茶:洞庭湖君山银芽、雅安蒙顶黄芽、 霍山黄芽
黄小芽:沩山毛尖、平阳黄汤、远安鹿苑
黄大茶:大叶青、霍山黄大茶
白茶
福建福鼎、政和、 轻度发酵
松溪和建阳
茶(20-30m)
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青茶 (乌龙 茶)
红茶
黑茶
福建的闽北、闽 南及广东、台湾
半发酵茶 (30-60m)
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锫。 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 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 个亚类
水仙、黄旦(黄金桂)、本山、毛蟹、武夷 岩茶、冻顶乌龙、水仙、肉桂、奇兰、罗汉 沉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云南、江西、湖 北、四川、湖南、 福建、广东
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
太大改变,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农药约占整个茶园用药的60%以上;、茶尺蠖、斜纹 夜蛾、黑刺粉虱排在第二位,近年为害的加重趋势;螨类、丽纹象甲、白粉虱、茶 黄蓟马偶发,为害较轻。可以说,“得茶小者,得天下”。
病害:有记载的超过90种,形成为害的在10种左右,排在较前的主要是茶饼病、
芽枯病、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随着机采茶面积增加,炭疽病有加重趋势。茶园 病害整体发生少、为害轻。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PPT参考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PPT参考课件
7
(2)轻修剪:
•目的:刺激茶芽萌发, 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 采摘面。 •时期:每年或隔年进行 一次,在早春(2月下旬 至3月上旬)进行为适宜。 •方法:轻修剪的程度, 以剪去蓬面上3―5cm的 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 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 等。
8
(3)深修剪:
目的: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 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的年限。 对象:经过多年的采摘和轻修剪的树。 方法:应用深修剪的方法剪去树冠上部 10-15cm的一层枝叶。
12
5、锄草
生产茶园每年在非采摘季节进行2-3次 10-15cm的浅耕和去除杂草,10月中旬 深耕20-25cm进行松土。 •除草剂:尽燃(42%草甘膦异丙胺盐) 亩用本品200—400g,兑水15—30公 斤均匀喷洒。
13
6 、采摘 采摘时: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春茶 当蓬面有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 开采。春茶每隔3—5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 7天采一次。 方法:一般采用手工分批采摘手,工采茶要求提 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 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掐采 。 机器采茶因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 季茶只采1-2批。
15
二、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茶白星病: 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
后渐扩大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 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 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16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 早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人 嫩梢芽叶,2~5天后即产生新病斑,进而产生分生孢 子进行再侵染,环境适宜易造成病害流行。每年4~5 月发生最重。高山茶区荫湿多雾最适于病害发生。此 外土壤瘠薄、采摘过度、施肥不足都易诱发此病。

茶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茶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 宏观性 --- (不只考虑目标生物, 还要考虑生态的平衡 和种群的多样性,大生态观念)
+ 协调性 --- (强调农业、化学和生物各措施间的协调和 互补)
+ 持续性 --- (强调生态调控, 达到长期抑制有害生物种 群)
25
生态调控 理化诱控 生物防治 科学用药
26
种植抗病虫品种 采摘 修剪 清蔸晾脚 深翻培蔸
18
害虫发生期预测
1. 期距法:害虫某一发生期与下一代相同虫态出现的时间距离 2. 历期预测法:根据害虫发育历期,查获田间发育进度,推算下一
个虫态的发生期
3. 物候法:利用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等现象指示害虫发生期 4. 积温法:昆虫完成各个发育阶段都需要温热积累,都有其发育起点
温度
19
+ 例子:灯诱或性诱查获5月25日为茶尺蠖第一 代发生高峰日,预测下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和防 治适期
4
12 – 16
灰褐色,第2–4腹节有1 – 2个灰褐色菱纹, 第8腹节倒“八”字纹明显
5
18 – 30
灰褐至深褐色,菱纹、“八”字纹及倒“八” 字纹黑而甚明显
14
雄蛾
雌 蛾
卵块
一龄
三龄
四龄
15
5月初现病斑;6月—7月达到发病高峰;11月平均温度低于15℃, 病害不再继续发生
16
17
第二篇 茶树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方法
茶树害虫,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南方茶区害虫种 数明显多于北方茶区害虫种数
3
由大型害虫向小型害虫演替 主要害虫类型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
演替 由发生代数少向发生代数多的方向演替 栖息部位由暴露型向隐蔽型方向演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茶树年发育周期
第一节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界 植物界限曙(Regnum Vegetable) • 门 种子植物门(permatophyta) •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 ledonea) •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Anchichlamydeae) • 目 山茶目(Archichlamydeae) • 科 山茶科(Theaceae) • 亚科 山茶亚科(Theaideae) • 族 山茶族(Theeae) • √属 山茶属(Camallia) • √ 种 茶种(Camellia sinensis)
第四节
茶树年发育周期
二、茶树根系的生长发发育 1.根的作用:支持、固定、吸收 2.根部的氨基酸 3.菌根„ 4.根与地上不的交替生长现象 5.根的死亡与更新多在12-2月 6.在地上部生长前的1-2个月,根的活性最强 7.耕作施肥的最佳时期是根系活性增强时 8.根系类型与树龄的关系 9.衰老根系可以通过更新改造来恢复根的生长 10.土壤环境与根的分布.. 11.最适宜的地温20-30℃,60-75%,三相比恰当。固40-50: 液30-40%:气15-25%。
14.分析“对夹叶”产生的原因,从栽培管理角度,如何减少“对 夹叶”,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品质?
15.为什么说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是衡量茶树光合能力的重要指 标?
第四节
茶树年发育周期
三、茶树的开花结实 1.花芽形成6-11月….. 2.花芽-开花110天左右 3.花期9-12月 4.4-5月原胚发育 5.6-7月茶果形成 6.8-9月茶籽成熟 7.10月采果 花芽-种子成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带子怀胎现 象” 大量消耗养分,抑制营养生长。
本章思考题
(几个名词) 物种: 物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 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变种: 生物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某些遗传特征已有别于原来的种, 但其基本特征仍未超脱原种范围的一群个体。种内某一个体可能由于 突变而发生变异,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这种变异会在种内不断 扩散,最后形成某些遗传性不同于原种的一个群体,这就是变种。茶 树变种的分类从18-20世纪一直处于发展变化过程,到目前认为有2个 亚种7个变种….. 品种: 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同、具有人类需 要的性状的栽培植物群体。品种是一种生产资料,是人类进行长期选 育的劳动成果。品种是种质基因库的重要保存单位。到目前为止,我 国茶树栽培品种600多个,其中国家级96个,省级118个,其余约400 多份是未经过鉴定和推广的。
一、幼苗期 (从茶子荫发-茶苗出土-第一次生长休止;从营养体再生-形 成完整独立的植株止。 4~8个月) 二、幼年期 (第一次生长休止-茶树正式投产,约为3~4年)
三、成年期 (正式投产-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亦称青、壮年时期。约 2O~30年左右 ) 四、衰老期 (第一次更新~整个死亡。数十年或达 100年以上,一般 40~ 60年)
本章思考题
6.解释:茶树总发育周期、茶树生物学年龄、茶树幼苗期、茶 树幼年期、茶树成年期、茶树衰老期。
7.简述茶树总发育周期各阶段的生育特点。
8.茶树总发育周期各阶段主要栽培管理任务分别有哪些?
9.解释“双重营养”、“自然更新”、“向心生长”的含义。
10.分析衰老茶树产生“向心生长”的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茶树生(植)物学基础
Dendrology
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掌握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2.掌握茶树各器官、各组织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 结构(重点) √3.全面掌握茶树总发育周期的生育特性和年发育周 期的生理、生化变化(难点)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第二节 茶树形态特征及其解剖结构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
第二节 茶树形态特征及其解剖结构
一、茶树的根系(图2-1、2-2、2-3、2-4)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二、茶树的茎(图2-5、2-6、2-7、2-8)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三、茶树的芽(图2-9)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四、茶树的叶(图2-10、2-11、2-12、2-13、2-14)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五、茶树的花(图2-15、2-16、2-17、2-18)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六、茶树的果实与种子(图2-19)
第四节
茶树年发育周期
一、茶树枝梢的生长发发育 图2-22、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茶树的分枝-茶树新梢的生长-茶树叶片的生育
二、茶树根系的生长发发育 图2-31、2-32、 2-33 三、茶树的开花结实 图2-34、2-32、 2-33
四、茶子的萌发过程(自学)
第四节
茶树年发育周期
一、茶树枝梢的生长发发育 1.枝条: 2.新梢: 3.分枝方式: 4.自然生长的茶树与栽培茶树分枝特点: 5.枝条的异质性: 6.为什么台刈、重修剪能更新树冠: 7.自然更新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8.新梢一年有三轮生长与休止: 9.新梢的轮次性: 10.新梢的种类: 11.嫩度高的新梢有效成分高: 12.腋芽形成新梢的时间比顶芽长3-10天: 13.环境条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 14.高产优质新梢是:叶大且长宽比耶大、展叶数多、着叶向上斜生、生长迅速、 持嫩性强、新梢生育轮次多。 15.叶面积指数… 16.叶片寿命:
植物叶绿体
茶花花程式
K3+3 K5 K5 K5 C5 C5+3 C5+3 C5+3 A∞ A∞ A∞ A∞ G(3) G(3) G(3) G(3)
茶花花程式一般为:♂♀ K3+3 C(5 )A ∞ G(3)
七叶树花粉粒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
总发育周期——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 (图 2—21)
11.解释:茶树年发育周期、单轴分枝、合轴分枝、枝条的异质性、 枝条的阶段性、离心生长、枝条的轮次性、新梢、成熟新梢、 不成熟新梢、正常成熟新梢、不正常成熟新梢、对夹叶 12.为什么通过重修剪或台刈能恢复衰老茶树的生机?分析成年茶 树形成“离心生长”原因。 13.应对新梢生育的持续性,在茶叶采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1.解释茶树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Kunte” 的含义。 2.解释:茶树变种、茶树品种、茶树种质资源、地 方品种、育成品种。 3.通过茶树叶片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区分真假茶。 4.为什么茶树的花序称为假总状?简图描绘茶树花 序在枝条上的各种着生状态(单生、对生、总状、 丛生)。 5.用花(程)式表示茶花各分数目及排列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