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宏观经济学第14章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演示文稿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演示文稿

2019/12/30
88
利率。利率与投资反方向变动。
如预期利润率>利率,值得投资; 如预期利润率<利率,不值得投资。 所以利率是使用资金的成本;利率越低,投资越多。
钱是我自己的怎么 办?
2019/12/30
一个新项目的投资与否取决于预期利润率 和为投资所借款项的利率的比较。
99
②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既定,投资取决于利率的高低, 利息是投资的成本或机会成本。
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和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 正是在这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过程中被共同决定的。
2019/12/30
55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一、实际利率与投资
投资并非外生变量,它要受到利率r的影响,r→I→Y。 因此,引进r以后,产品市场要与货币市场一起研究。
(一)投资的含义:
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 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 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率是首要因素。这里的利率,是指
实际利率。
3
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
2
名义利率减通胀率,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1
O
2019/12/30
i = i(r) = e - dr
自主投资
i 投资需求曲线1250
11 11
例:一台机器1000元,预期年收益100元,预期收益率为 100/1000=10%,如果利率小于或等于10%,投资可以进行。 如果利率大于10%,投资不可行。 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例:A、假定某年名义利率(货币利率)为8%,通胀率为3 %,则实际利率等于5%。
1、当利率为8.5%,企业投资多少? 2、当利率为7.5%,企业投资多少? 3、当利率为6.5%,企业投资多少? 4、当利率为5.5%,企业投资多少?

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

1. 投资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5)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不同数量的资本供给与相对应的边际
效率所形成的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r与投资量R0呈反方向变动关 系,表现为市场利率与投资量的反方向变动
关系。
R0

Rn (1 r)n
1. 投资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资本边际效率
/r
A 10
8
B
6
C
4
D
2
0
投资量R0(万美元)
1. 投资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2)决定投资的因素 实际利率与投资 利润率与投资 实际利率与利润率 折旧与投资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投资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1. 投资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3)投资函数 凯恩斯:决定投资的首要因素是实际利率
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投资函数。投资 用 i 表示,利率用 r 表示,则:
在货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 向变化的关系。
处于LM 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L= m,即 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反之,偏离LM曲 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L≠m,即货币市场没有 实现均衡。
4. LM曲线
宏观经济学
5)LM曲线的移动
水平移动
如果利率没有变化,由外生经济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 增加,可以视作原有的LM曲线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移 动。
50000(美元)
一般公式:
R
R1 1 r

R2
1 r 2

R3
1 r 3

Rn
1 r n

J
1 r n
1. 投资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几个问题: R0为资本供给价格 R1……Rn等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J为残值 贴现率代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值得投资 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不值得投资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四章

第五篇经济波动第十四章AS-AD与经济周期本章要点:当你学完本章后,你将能够1、给出经济衰退的技术性定义,并描述美国经济周期的历史。

2、解释总供给的影响因素。

3、解释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4、解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波动如何导致经济周期。

1991年至2001年,我们的经济一直在扩张。

然而在2001年,我们遇到了经济衰退。

2002年,当一个新的扩张机会正在酝酿时,人们却更想知道这次发展是会一直持续下去,还是会遇到一次加倍严重的衰退。

在本章中,我们将运用总供给和总需求,也就是AS-AD模型去研究经济周期——交替贯穿于我们经济历史的衰退与扩张。

在第八章我们已经对AS-AD模型有了较浅显的认识,对总供给、总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均衡有了初步的概念。

我们了解了潜在GDP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总供给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也了解了货币数量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总需求的增长,同时造成了通货膨胀。

我们获取了关于经济增长(在第九、第十章)和通货膨胀(在第十一至第十三章)的详细内容。

现在,我们将要关注经济周期的更多细节。

我们将从几个定义和有关经济周期的一些历史事实开始本章的内容。

14.1 有关经济周期的术语与事实在第一章(5页)里,我们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生产与就业水平周期性而无规则的上下波动。

一个经济周期包含两个阶段——增长和衰退——以及两个转折点——波峰和波谷。

增长是从波谷到波峰的过程,而衰退是指从波峰到波谷的过程。

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实际GDP围绕其发展趋势而波动。

当实际GDP处于趋势以下时,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一些劳动力失业并且资本未被充分利用。

当实际GDP处于趋势以上时,资源被过度利用——人们的工作时间超过他们在长期内愿意承受的程度,资本因使用过度而不能维持在最佳状态,产品交付时间延长,经济中出现瓶颈,未履行的订货合同增加。

14.1.1 确定经济周期转折点的日期确认经济周期的阶段和转折点日期的任务是由一个私立研究组织——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而并非由美国政府承担的。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4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4章宏观经济政策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宏观经济学
04
03
01
02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加以弥补。
但公债不能向公众和厂商发行,否则会抵消刺激经济的作用。
公债只能卖给中央银行。
*
“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
宏观经济学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P0—基期价格, Q0—基期交易量, Pt—报告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
通货膨胀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0
Y
r
IS2
r1
E1
Y1
IS1
E2
Y2
r2
LM
Y3
财政政策的效果(2) [教材P513图16-1(b)]
IS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小。
*
宏观经济学
IS曲线的斜率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投资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d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反之则越大。 ②投资或政府支出的乘数越大,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宏观经济学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课件第十四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课件第十四章
R1、R2、…Rn等为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 J为残值
R
R1 1 r
R2 (1 r)2
R3 (1 r)3
...
Rn (1 r)n
J (1 r)n
如果r大于市场利率,投资就可行。
7
贴现率和现值
例如:假定本金为 100 元,年利率为 5%,则本利和为:
第 1 年:100×(1+5%)=105 第 2 年:105×(1+5%)
6
4.资本边际效率 MEC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资本边际效率:正好使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 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现值计算公式: R0为第n期收益Rn的现值,r为贴现率。
R0
Rn (1 r)n
资本边际效率 r的计算
R为资本供给价格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投资的决定 二、IS曲线 三、利率的决定 四、LM曲线 五、IS-LM分析 六、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第14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产品市场:国民收入 货币市场:利率水平
两个市场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产品市场上总产 出或总收入增加了,需要使用货币的交易量增加了, 在利率不变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不 变,利率会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影响投资支出,从 而对整个产品市场发生影响。
时、1 年后所获得的本利之和的现值。以同
样的方法,可以求出以后各年本利之和的
现值,这些现值都是 100 元。从以上例子
中,可以得出现值的一般公式:
R0
= Rn
(1 r)n
11
11
假定资本物品在 n 年中报废,并

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课件
金成本。
宏观经济学
12
④证券市场和资本成本
v 当企业通过出售股票或股本筹集支付投资所需 的资金时,股票价格较高时,企业可以从出售 相对少量的股票筹集到大量钱款;股票价格较 低时,企业必须出售更多的股票才能筹集到既 定数量的货币。
v 因此,股票价格越高,资本成本越低;股票价 格越低,资本成本越高。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25
宏观经济学
26
宏观经济学
27
二、投资的具体部分:企业固定投资、住宅投资 和存货投资
v 1.企业固定投资
(1) 企业固定投资的含义及其波动 v 企业固定投资指企业投资支出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
具、厂房等的部分。企业固定投资分为用以维持原有 固定资产水平、弥补损耗的重置投资和用以增加固定 资产的净投资。重置投资与原有资本存量和折旧率成 正比。预期产量越大,投资越多;利率水平越低,投
v预期实际利率指工人和企业预期的未来 的实际利率。企业进行投资时,名义利 率是已知的,由于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 并不能肯定地知道,企业必须以预期通 货膨胀率为基础来做出决定。换言之, 借款的实际成本是预期实际利率。从名 义利率中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就可以 近似计算出预期实际利率。
宏观经济学
9
(3) 资本租用成本
K成为
,其中上期结束时的资本存
量间表的示差为距为K-1,(K合*-意K资-1)本,存资量本与存实量际调资整本速存度量为之
λ。
宏观经济学
23
v根据上述方程,净投资逐渐调整的表达式为:
v上述净投资公式表明,当前投资支出取决于合 意资本存量K*与上期实际资本存量K-1两者之 差,二者之间的差额越大,企业投资速度越快。
宏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 宏观经济学: 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 变化。 二者的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并且二者采用一些类似 的研究工具。
本章小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 通过对收入、物价、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观察, 描述状况、解释现象并提出改善建议。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使用模型 必要的数学基础;假设的重要性;模型的多样性。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 14562亿元,增长21.3%。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 上年增长23.8%。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 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 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 16.7%。
……
• 例:猪肉的供求模型 ——模型:
Qd DP,Y Qs S P, Pc
需求量 Qd与收入 Y 、猪肉价格 P 有关 供给量 Qs 与猪肉价格 P 、饲料价格 Pc 有关
猪肉价格 P
供给曲线 S
均衡 价格P *
E 需求曲线 D
均衡数量 Q* 供求数量Q
图1-1 猪肉市场的供求均衡
通过猪肉价格调整使供求相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6、7版)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本书的框架
Ⅰ 导言
Ⅱ 不同期限视角下 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Ⅲ 重要 分歧
Ⅳ 微观 基础
第1篇 1、2章
第2、3、4篇 3-13章
第5篇 14、15章
第6篇 16-19章
•任务 •方法 •指标
•长期视角:总供给决定产出理论 •超长期视角:经济增长理论 •短期视角:总需求决定产出理论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 产业政策分析: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特定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生产要素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环境等方式来影响相关产业的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等方式来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这些措施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满足 市场需求。
总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量。它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水平与总 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基于货 币数量论、利率效应、财富效应等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包括物价水平、收入水平、利率 水平、消费者信心等。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实际货币供 应量减少,进而降低总需求;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消费 和投资支出,从而增加总需求;利率水平下降会降低储 蓄倾向,增加消费和投资支出,提高总需求;消费者信 心增强会促进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推动总需求上升。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经 济秩序,使价格信号失真, 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 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素。
同时,汇率变动还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物价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及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 漏账户等。
经常账户分析
主要分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 转移等项目的变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同样的机制也可以说明,中央银行实行任何紧 缩货币的政策都将导致大规模的国际收支盈余。 这倾向于引起货币升值,并迫使中央银行进行 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
• 中央银行的干预会引起本国货币量增加。结果, 最初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的效应就被抵消了。
• 可见,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 采用货币政策调节国民收入,最终被证明是无 效的。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明,在资本流动性 较强的情况下,在固定汇率制条件下,货币政 策仍然是无效的。
• 国际收支的失衡所导致的本国货币升值或贬值 的压力又迫使该国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某种政 策进行干预,以维持原有的汇率水平。
• 这种干预在理论上会使LM曲线发生移动。
• 图14-1从最初的均衡点A点开始的扩张性货币 政策,表示该国为推动经济增长而采取了货币 政策。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的位置。 这时表示经济内部均衡的点移动到B点。
• 这样,就会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图14-4中的LM' 曲线再回到原来的LM的位置,达到IS、LM和BP三条 曲线的共同交点上为止。这时,经济就处于稳定的均 衡状态上。
• 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不流 动条件下,货币政策从最终结果看,是完全无效的。
• 同理也可证明,在资本流动性较弱时,在固定汇率条 件下,货币政策仍然是效果不大或者是无效的。
• 这时,本币升值的压力就出现了。中央银行必 须干预外汇市场,购入外汇,增加本币的供给。
• 这种干预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最终 在C点达到经济的内外同时均衡。
• 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而且资本具有完全流 动性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和作用很大。
– 在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所导致的利率上升, 可以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国际收支因而出现顺差, 货币趋于升值,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固定,必须购 入外汇,这样货币供给不但不减,反而增加,使利 率维持在原来的国际利率水平。
• 由于资本完全不能流动,所以,利率的暂时提 高并不能带来资本的流入。但是,收入的暂时
增加却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造成国际收支逆 差。IS、LM曲线的交点暂时处于BP曲线的右 方。
• 由于r1<r0,y1>y0,尽管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时, r1<r0不会使资本流出,但y1>y0却会使商品和 劳务进口增加,从而形成国际收支逆差(y1与r1 的交点处于BP曲线的右方)。
• 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况表示本国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需 求增大,外汇汇率趋于上升,本币趋于贬值。中央银 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即本币币值稳定),必须对外汇市 场进行干预,抛售外币,购回本币。
14.2.1固定汇率制度下 资本完全流动时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策效应
• 1.货币政策的效应
• 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极小的利率差异也会引起巨 大的资本流动。
• 在固定汇率情况下,IS-LM-BP模型所得出的一个结论 是,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不会 发生积极的作用。这种情况可以参加图14-1。
• 图l4-1中,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BP曲线为一 条水平线,这意味着,只有在利率水平等于国 外利率,即r=rw时,该国才能实现国际收支平 衡。在任何其他利率水平上,资本都会发生流 动,以至该国的国际收支无法实现均衡。
• 但在B点上,由于利率降低引起的资本外流会 导致国际收支赤字的出现,因而发生使汇率贬 值的压力。
• 为了稳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在本 国外汇市场上抛售外国货币,同时购回本国货 币。
• 这样,本国货币供给就会减少,结果使LM曲 线向左移动。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最初在A 点的均衡得到恢复为止。
• 经济中,原均衡点A为IS、LM和BP三条曲线 的共同交点。中央银行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而 增加货币供给的时候,LM曲线就向右移动到 LM‘位置,使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利率暂 时降低到r1。
• 代表新的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B点并未处在IS、 LM和BP三条曲线的共同交点上,所以,这不 可能是经济的最终均衡点。
2.财政政策的效应
当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对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 下的国民收入进行调节时,其效果将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完全 不同。其调节过程如图14-2所示。
• 图14-2中,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IS 曲线向右移动到IS‘,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 利率暂时上升到r1。尽管国民收入提高会使进 口增加,但是,由于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所以,利率的上升使得资本流入增加的速度更 快、幅度更大,因而,净资本流入增大,出现 国际收支顺差,达到B点。
– 由此形成的货币供给的增加,更增强了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外汇不但没有损耗, 而且会因为中央银行购入外汇而增加。
• 同理也可说明,在资本流动性较强时,在固定 汇率条件下,财政政策也将比较有效。
14.2.2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政策效应
1.货币政策的效果
如果货币当局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太低,并试图在固定 汇率而且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条件下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达到 这一目标的时候,其作用机制和效果如图14-3所示。
宏观经济学第14章
14.2固定汇率制下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机制及其效果
•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发生 了顺差或者逆差,从而出现汇率趋于上升或者 下降的压力时,为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政府 必须通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 这就会使本国的货币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影响 已经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2.财政政策的效应
• 假如政策当局认为当前的国民收入水平或者就业水平太 低,而试图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条件下,采用扩 张性财政政策来达到这一目标的时候,其作用机制和效果如图 14-4所示。
• 经济中,原均衡点A为IS、LM和BP三条曲线 的共同交点。当政策当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试图达到增加国民收入或者就业水平时,下图 中的IS曲线将向右移动到IS‘的位置,收入水平 将暂时提高到y1的水平,利率暂时上升到r1的 水平。由于B点不处在IS、LM和BP三条曲线 的共同交点上,所以,这不可能是经济的最终 均衡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