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山村》教学设计(共2课时,附板书)
小小的山村教学设计

红岗子小学郭洪英教学反思我执教这节课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家》。
本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中对“随文识字”的关注,以及针对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训练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模拟表演中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情感在读中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重视学生在朗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朗读结合情境随文识字。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
我牢记这一宗旨,让学生看拼音读;拼音与汉字对照读,看汉字读,分小节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地读,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前提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识记字词二、句式迁移,刨编诗歌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
一是在学习课文第四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
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先让学生完成语文天地的相关练习,其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迁移语境巩固生字,二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的改编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三、课堂教学注意实效性本节课我很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如: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跟老。
《小小的山村》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过一篇非常有趣的小说,叫做《小小的山村》。
这篇小说非常引人入胜,它讲述了一个小小的山村的故事。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村庄里的人们在劳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种种经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还可以体验到一个村庄大大小小的事情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小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让学生感受到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农村风土人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教师朗读,学习小说中的语言表达方法和艺术形式。
2. 学生阅读小说时,培养对村庄的幻想和思考,加深对村庄生活的感性认识。
3. 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对小说中的键词和词语进行理解。
2. 鼓励学生思考村庄生活的策略,争取使学生在课后多想归纳和总结。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教师通过亲自朗读小说,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老师让学生集体阅读,逐字逐句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方法和艺术技巧。
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读完小说之后,展开合理的讨论,让学生尝试理解小说中的含义和主题。
教学过程:1. 老师朗读小说,并大声读出主要概念和事件。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读小说,注意词语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也要重点体验和思考。
3. 讨论环节:让学生发表对小说的感受,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4. 合作学习环节: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讨论,学生提出讨论问题,自行探究答案和构建思维框架。
5. 课堂小结:遵循大多数的意见,再一次回顾小说最重要的论点和思路,使学生和教师达到共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理解和使用小说中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对村庄生活的想象和探究能力,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监督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的能力,通过鼓励讨论和主题讲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 《小小的山村》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目标定向
4分
二、师生质疑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29分
1、介绍作者
(1)板书:金波。
(2)说说你对金波的了解。
(3)师补充介绍作者:金波是我国的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曾为小朋友写过许多的童话故事,他还是一位音乐作家,为小朋友们写了许多烩灸人口的儿童歌曲。今天就让我们与作者金波一同走进他的散文《小小的山村》。
感悟课文:
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小山村的美,又学习了10个生字,其中要注意“流”字中间要写点。
进行朗读比赛。
小组交流讨论识字采用:一考二讨三说。
学生为“舍”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识字比赛。
写字时采用:一描二看三说。
读课文,思考内容交流:写了坐落在山谷里的小山村的美。
3、出示学习目标
认(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7个生字,在虚宫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舍”。
3、(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组织三次比赛
(一)比读文
1、出示学路建议:
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
说说自己对金波的了解。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读文,小组内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
结合预习区别形近字
环 即
坏 既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三、巩固练习检测效果
4分
四、小结提升
拓展延伸
2分
出不理解的词语进行交流,4
分钟后进行朗读比赛。
2、组织学生比赛读文
(二)比识字
1、小组交流讨论识字,组织交流识字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通用8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通用8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喜爱乡村,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2、认识七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舍”。
3、通过品读文章,了解小山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准备:词卡。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游玩,去哪呢?去这里:(板书课题)小小的山村,学生齐读课题。
2、师问:(板书)你爱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引出下文。
二、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1、交流识字方法。
2、自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3、游戏:带小猪回家,巩固生字词。
4、书写:猪,师生同写,互评。
5、生字回文。
三、分析研读,感受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与文字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感受小山村的风光。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小山村的所闻与所见。
3、汇报交流。
4、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
四、布置作业1、练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小的山村》优秀教案篇2教材分析作家金波的《小小的山村》向我们介绍了群山怀抱着的小村庄的美景色。
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很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特的吸引力。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作者所描述的村庄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对小山村了解很少。
教者在本课的教学中,应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小村庄那城市不同的美。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这样设计教学,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就会在这一瞬间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小山村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小山村的爱,对祖国的热爱。
★掌握本课生字词。
体会‘贴”、“别” 在课文中的妙用。
小小的山村

《小小的山村》教学设计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金波先生的脚步,共同走进这《小小的山村》,去看一看那里如诗如画的美景!(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深入文本。
1.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文章共分为几个自然段?(7个)指7名同学分别读本文的7个自然段。
2.孩子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是一个什么句?课件出示(问句)以问句开篇,就是想引起我们大家的思考。
这里用了一个四字词语是(山环水绕)?谁知道“山环水绕”是什么意思?(有山有水,山水环绕的地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山什么水什么?(青山绿水,千山万水,高山流水,依山傍水)你知道那小山村是有山有水得地方,那景色一定很(美)板书。
仅仅一句话,写了出小山村美得特点。
孩子们,请看题目,这山村还有什么特点?(小)板书。
过渡句:这么美丽的小山村小到什么程度,又坐落在哪呢?请同学们看看第二自然段。
3.读第二自然段。
(1)生汇报。
从那句话看出山村很小。
即使也是关联词?它是假设关联词,假设你走进群山的怀抱,你也不容易发现它。
(2)谁能用“即使……也……”说话。
评价。
(3)谁能通过读的方式,让我感受到小山村的小那?(2人左右)评价: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可以感受到小山村的小。
板书:不易发现。
(4)哪些段落是写小山村美得特点那?生汇报:当你……4.小山村里都有什么声音?(生汇报)这是小山村的什么美?(板书声音美)(1)小山村都有什么声音?如果你随着作者的脚步,你还会在峡谷听到什么?(流水的哗哗声,小鸟的鸣叫声,牛羊叫声、孩子们在学校操场上的嬉闹声)你能学着这个样子,试着自己说说吗?(当我……)(1-2人)(2)在峡谷行走,“峡谷”什么什么意思那?(两边有比较狭窄的峭壁,中间河流经过的山谷)请学生观赏峡谷的图片。
如果小小的山村,坐落在这样的峡谷,能容易被发现吗?你走进在山道口,才能发现这美丽的小山村。
我们伴随着优美悦耳的声音,我们来美美的读一遍好吗?让我们用心来聆听,用朗读来感受。
教学设计2:小小的山村

《小小的山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
品词析句,了解山村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喜爱乡村,感受乡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1.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2.识字重点是淌和层【教学难点】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示法【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小山村的特点。
理解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乡村吗?想知道乡村又有着怎样的景色吗?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雄伟的建筑、没有名胜古迹,那里的风景美得自然、美得秀丽、美得别具一格,吸引了很多人。
你们想去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美丽的乡村》(板书)齐读。
乡村里有着怎样美丽的景色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小小的山村》板书课题,并齐读。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哪个词语知道的?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山村有什么特点?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
3.不认识的字要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解决。
(查字典或是借助课后生字表识字)4.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学生汇报。
5.识字游戏我说你猜(一生用语言描述,一生猜)三、生字回文,再读课文1.同学们都读完了,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况了。
我们首先采取自愿读的方式,谁愿意先来?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读给大家听。
四、书写生字我们交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怎么写吗?看谁能把它们的名字写得最漂亮。
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抓住“山环水绕”说明山村很美。
《小小的山村》

《小小的山村》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小小的山村》教学设计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长山镇蒙古族小学李艳波一、教案背景:这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首尾呼应。
作者以问句开篇,用一个“山环水绕”勾勒出了小山村的总体特点。
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小和静,第四五六自然段则写了具体特点,最后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课题:长春版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版块《小小的山村》。
三、教材分析:《小小的山村》是长春版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版块《美丽乡村》的第一课。
这是一篇语句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坐落在山谷里的小小的山村,抒发了作者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
课文全篇简洁、幽美,对学生充满着吸引。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以及低年级语文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通过品析好词佳句,了解小山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四、教学方法: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词:容易(反义词)、砌墙、鸡舍(解义)、猪窝(释义)、楼层、房檐、流淌、衣襟(解义)、坐落(释义、造句)。
师:这些词语都是出自课文《小小的山村》,还有印象吗谁愿意把课文读一读生:分段读课文。
师:适时引导读课文。
2、复习主要内容:学生尝试自主概括。
师:你们说的很好只是还不够精练,我这有个填空,(出示:本文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小山村的[喜爱]之情。
)二、探究新知师: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山村,竟然能让作者魂牵梦绕,满怀热爱呢只要我们把课文读通顺,读出了感情,自然就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了。
小小的山村

《小小的山村》计划课时2学习内容分析作家金波的《小小的山村》向我们介绍了群山怀抱着的小村庄的美景色。
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首尾呼应。
作者以问句开篇,用一个“山环水绕”勾勒出了小山村的总体特点。
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小和静,第四、五、六自然段则写了具体特点,最后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习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已经具有初步的语文素养。
和低年级学生相比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
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
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所以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悟情、动情,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励学生大胆去说、去想、去品、去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体会‘贴”、“别”在课文中的妙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小山村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小山村的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理解课文,体会小山村的美丽。
体会“贴”、“别”在课文中的作用。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贴在半山腰上;别在大山的衣襟上;清泉在眼下流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的山村》教学设计(共2课时,附板书)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首尾呼应。
作者以问句开篇,用一个“山环水绕”勾勒出了小山村的总体特点。
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小和静,第四五六自然段则写了具体特点,最后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很显然,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品词析句,了解山村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乡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识字重点是淌和层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山村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在美丽的吉林市长大,我们的家乡有高高的楼房,宽阔的广场,美丽的松花湖,还有好玩的公园-----,同学们,你们去过乡村吗?想知道乡村又有着怎样的景色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美丽的乡村》(板书)齐读。
乡村里有着怎样美丽的景色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小小的山村》板书课题,并齐读。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哪个词语知道的?(知道了山村很小,是通过“小小的”一词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
2、不认识的字要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解决。
(查字典或是借助课后生字表识字)3、同学们都读完了,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况了。
我们首先采取自愿读的方式,谁愿意先来?4、第一自然段(出示小黑板)你爱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山环水绕一词标上颜色)1)指多名同学读,检查字音。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读出问句的语气来。
2)读了这么多遍,你通过这句话知道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小山村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有的可能会说,小山村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地方等等)3)读一读山环水绕这个词,山环水绕到底是什么地方呢?5、第二自然段1)指多名读,边读边评。
2)读时要注意轻声地,语速稍慢一些。
二、读4—7自然段,整体感知小山村的样子。
1、自读。
边读边画一画文中语句,小山村是什么样的呢?2、指名说。
最好用自己的话去讲讲,没说完整的可以补充。
3、请你再一次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4、指名说。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词语“铺、盖、砌、垒、贴在、别在、放牧、流淌”读一读。
5、1)出示连线题路面垒围墙砌房子铺鸡舍盖2)根据动词,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6、出示两个自然段: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
那儿,牛在山上放牧,清泉在檐下流淌。
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
1)自读质疑。
房子是盖在山腰上,怎么能贴在半山腰上呢?清泉是在房子前流淌,怎么能在房檐下流淌呢?山村再小也不会像珍珠啊?2)讨论。
3)总结:这是因为从远处看的原因,一切都变得那么小,房子就像一个个小火柴盒一样贴在了山腰上(师做贴的动作)清泉就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一样从檐下流淌(师在黑板上画一画窄窄的清泉),而这小小的山村和这高高的连绵起伏的群山相比就好比一个小小的珍珠一样,别在了大山上。
(师做一个别的动作)看,这几个动词用得多好啊,把这个句子写得这样生动而又准确。
4)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三、再读第一和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语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2、读词语。
(课后习题1)3、复习多音字舍。
二、复习课文内容。
1、回顾小山村的样子,先说一说,再画一画,28页习题。
2、根据图画背诵课文。
3、举行背诵课文
比赛。
三、写字。
四、积累好词好句。
1、词语:“山环水绕、山谷、铺、盖、砌、垒、贴在、别在、放牧、流淌”读一读背一背。
2、积累句子:家家户户像帖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
那儿,牛在山上放牧,清泉在檐下流淌。
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
3、积累名言:课后28页积累。
五、布置作业将积累的好词好句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小小的山村图画(课后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