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6篇) 三(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6篇) 五(含答案)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6篇) 五(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6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 [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或遇其叱咄(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4)若既不出户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则孤陋而难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溪深而鱼肥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拔山倒树而来D.乃记之而去3.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4.(一)(二)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答案为:1.B2.⑴志向⑵询问,咨询⑶(感到)惊奇,(感到)诧异⑷已经,……之后3.D4.⑴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⑵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5.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才华出众,有勇有谋。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2020年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三(10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三(10篇含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兽之好酒者也_____________ (2)骂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 (3)不胜其唇吻之甘也________ (4)恶其为诱也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3)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
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
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
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①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②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C.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4.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节选自《史林测义》)
【注释】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篇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答陛下问陈丞相平者,阳武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孝文帝立,乃以绛侯勃①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②!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③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绛侯勃:绛侯周勃。

②主臣:表示惶恐的词语。

③待罪:臣子对帝王禀奏时的谦辞,意思是说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必将获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朝.而问右丞相勃曰()(2)天下一岁决狱.几何()(3)愧不能对.()(4)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平徙为.左丞相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下育万物之.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年且.九十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乐亦在其.中矣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2)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4.本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描写(描写方法)以及的写作手法,从陈平的论述中你能想到的一个成语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田忌亡齐而之楚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团队整理】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重点题材

【团队整理】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重点题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2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先主器之______(3)先主遂诣亮______(4)孤不度德量力______2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9.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答案】26.(1)亲身、亲自(2)器重、看重(3)往、到、拜访、访问(4)衡量、估计、推测、考虑27.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28.(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29.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篇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答陛下问陈丞相平者,阳武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孝文帝立,乃以绛侯勃①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②!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③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绛侯勃:绛侯周勃。

②主臣:表示惶恐的词语。

③待罪:臣子对帝王禀奏时的谦辞,意思是说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必将获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朝.而问右丞相勃曰()(2)天下一岁决狱.几何()(3)愧不能对.()(4)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平徙为.左丞相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下育万物之.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年且.九十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乐亦在其.中矣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2)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4.本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描写(描写方法)以及的写作手法,从陈平的论述中你能想到的一个成语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田忌亡齐而之楚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3 重点字词注音(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3 重点字词注音(解析版)

《备战2020年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专题03:重点字词注音这一题型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所学文言文中出现的多音字、生僻字、异读字等,侧重考查考生积累、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常考词语以学生所学文言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为准。

解题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熟练掌握课标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考点链接】例3 (2019年海南中考)【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小石潭记》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解题点拨】本题考察文言文重点字字音判断。

A选项,歇(xiē);B选项,跃(yuè);D选项,佁(yǐ)。

其中A、D选项属于形近字读音辨析;B、D选项属于多音字读音辨析。

考生在答题时需小心判断。

【答案】C【方法指导】中考对字音考核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考生复习文言文字音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1.文言文重点字词读音易错分析2.文言文多音字辨析注意事项多音字是中考文言文字音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考生在备考多音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掌握好声母和韵母牢记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记清字母表中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

(1)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2)韵母: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4.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三声)、“`”(四声)和轻声。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6篇) 四(含答案)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6篇) 四(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6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年且九十且:(2)始一反焉反:(3)方磨铁杵方:(4)媪自言姓武言:2、下列几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B.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C.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这两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相同的启示,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孙权劝学》,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节选自《___》,这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 ___主持编纂的一部 ___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权谓.吕蒙曰 ___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④见.往事耳 ___⑤卿今者才.略 ___⑥肃遂.拜蒙母 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5)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 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2) 对推托研究了解,知道才干于是,就(3)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多的教益。

(4)刮目相看(吴下阿蒙)(5)示例: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本文《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通史,记载了....》,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孙权对吕蒙说。

谓:对;②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辞:推托;③句意: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治:研究;④句意:了解历史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6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临溪而渔临:(2)其西南诸峰其:(3)饮少辄醉辄:(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选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阅读文言文《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③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⑤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告假。

④过:拜访。

⑤克:约定。

⑥白:告诉。

⑦馔(zhuàn):饭食。

⑧升堂:登上大厅。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少游/学于太学B.与汝南/张劭为友C.二人/并告归乡里D.尔何/敢信之诚也(1)式谓元伯曰:(2)至其日:(3)乃共克期日:3、翻译下列语句。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尔何敢信之诚也?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永忠传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注】舁:音yú;带,载。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常遇春射走之(2)次铜锣峡(3)故止封侯而不公(4)永忠与相比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俟和至,乃受降乃与和分道进B.又以六舟深入搏战永忠以功大得免C.期会于重庆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D.复旋绕而出故止封侯而不公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5.文中的廖永忠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缟素子敬素好琴B.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此庸夫之怒也夫战,勇气也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徒以有先生也(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B.拔山倒树而来C.潭西南而望D.为坛而盟(3)用“/”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①弗敢易( ) ②以头抢地耳( )③皆布衣之士也( ) ④长跪而谢之曰( ).(5)翻译句子。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王?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搁置。

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上书直言。

⑦宦寺:宦官。

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宋何罪之有(《公输》)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禾引上衣,请毕其说⑵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潜之略传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愠()辍()但()2.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6.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面语句加点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