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喷焊层的金相组织与分析
等离子喷焊工艺对涂层显微组织及性能的的影响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了等离子喷焊Ni60A合金粉末试样的组织与性能。
利用等离子喷焊在低碳钢A3基体表面喷焊一层Ni60A合金粉末,通过调整等离子喷焊的工艺参数,分析工艺参数对喷焊层性能的影响。
本文就显微硬度、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XRD)、快速磨损等试验结果,分析了喷焊层的组织结构、成分、力学性能及基体与喷焊表层的结合情况。
试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粉末Ni60A等离子喷焊后形成的合金涂层具有一定耐磨性,等离子喷焊层和A3钢基体形成冶金结合,喷焊层是由各种化合物硬质相和基体组成,例如:γ-Ni (Cr,Fe)7C3Cr2B (CrFe)23CB)6等组成,这些化合物相可以提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当工艺参数焊接电流为45A,送粉速度为15%时,得到最佳硬度值为49~53HRC。
关键词:镍基自熔性合金粉末等离子喷焊耐磨损性能组织性能组织性能Titil:The Influence of Spray Process On Coating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Properties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plasma of spray Ni60A alloy powder sample.Spray a layer of Ni60A alloy powderat the low-carbon steel A3 substrate surfaceof plasma spray welding.By adjusting the plasma spray welding process parameters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spraying laye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omposi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spray of spraying layer with the test results of Microhardness, metallographic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rapid wear.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Alloy coating of alloy powder Ni60A after plasma spray has certain wear resistance; The plasma spray welding layer and A3 steel substrate to form metallurgical bonding;Spraying layer is composed of a variety of compounds of hard; For example: γ-Ni, (Cr,Fe)7C3, Cr2B, (CrFe)23CB)6and other components,These compounds can improve 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When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elding current is 45A, the powder feeding rate of 15%, get the best hardness value of 49 ~ 53 HRC.Keyword : Ni-based self-fluxing alloy powder Plasma spray weldingWear resistanc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长春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2等离子喷焊的发展 (1)1.2.1 等离子喷焊产生 (1)1.2.2国外等离子喷焊发展及应用 (1)1.2.3国内发展及应用 (1)1.2.4前景 (2)1.3等离子喷焊 (3)1.3.1定义 (3)1.3.2基本原理 (3)1.4等离子喷焊特点 (3)1.4.1等离子喷焊的设备 (3)1.4.2等离子弧 (4)1.4.3等离子弧焊的特点 (5)1.4.4等离子弧焊的基本方法 (5)1.4.5与其他表面喷焊相比 (6)1.4.6等离子弧焊的工艺参数 (7)1.5等离子喷焊合金粉末及应用 (8)1.5.1铁基合金材料 (8)1.5.2镍基合金粉末 (8)1.5.3钴基合金粉末 (9)1.5.4铜基合金粉末 (9)1.5.5金属陶瓷及其复合合金粉末 (9)1.5.6非自熔性合金材料 (10)1.6等离子喷焊优点及常见问题 (10)1.6.1优点 (10)1.6.2常见问题及解决 (11)1.7等离子喷焊工业应用 (12)1.8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2)第二章实验方法及实验设备 (13)2.1实验材料 (13)2.1.1基体材料 (13)2.1.2喷焊材料 (13)2.2实验设备 (13)2.2.1喷焊设备 (13)2.2.2金相试样抛光机 (15)2.2.3金相显微镜 (15)2.2.4洛氏硬度计 (15)2.2.5显微硬度计 (15)2.2.6 X-ray衍射仪(XRD) (15)2.2.7快速磨损试验机 (16)2.3实验方法 (16)2.3.1喷焊试验方法 (16)2.3.2喷焊工艺参数 (16)2.3.3喷焊层试样的制备及组织观察 (16)2.4喷焊层组织分析及性能测定 (17)2.4.1宏观硬度测试 (17)2.4.2显微硬度测试 (17)2.4.3喷焊层物相分析 (17)2.4.4 耐磨性试验 (17)第三章喷焊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分析 (18)3.1喷焊层硬度分析 (18)3.1.1 喷焊层的宏观硬度 (18)3.1.2 喷焊层显微硬度 (19)3.2喷焊层的快速磨损性能 (21)3.3喷焊层显微组织分析 (22)3.3.1喷焊层的微观组织特点 (22)3.3.2熔合区,热影响区及母材区的微观组织特点 (26)3.4焊接缺陷 (26)第四章结论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机械构件往往处于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工作,大量设备常常因磨损、腐蚀等原因而失效、报废。
等离子弧喷焊Mo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等离子弧喷焊Mo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邓新科;张国君;王涛;任帅;柏忠炼;曹潜【摘要】本文采用等离子弧喷焊技术,在45钢板材表面喷焊制备了Mo涂层,通过XRD对涂层物相组成进行了检测,利用SEM观察了涂层微观组织形貌,并对涂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o涂层组织均匀致密,无明显孔洞、裂纹等缺陷,并与45钢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涂层主要物相为a -Fe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R-Fe63Mo3和μ-Fe7Mo6相;涂层硬度相对于基体提高了4倍;Mo涂层的相对耐磨性是45钢基体的15倍且摩擦系数降低了19%,磨损表面生成的MoO3起到了润滑作用.%Mo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the45#carbon steel substrate through plasma transferred arc process.The micro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SEM.The microhardness and wear properties were also te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 coating is free of cracks and pores and a metallurgical bonding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the substrate.The Mo coating consists of a-Fe solid solution,R-Fe63Mo3,and μ-Fe7Mo6.The microhard-ness is 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bstrate.And the relative wear resistance is 1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bstrate,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reduced by 19% compared to the substrate,which can be ascrib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hard intermetallics and the lubricated MoO3formed on the wear tracks.【期刊名称】《中国钼业》【年(卷),期】2018(042)001【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等离子弧喷焊;Mo涂层;金属间化合物;摩擦磨损行为【作者】邓新科;张国君;王涛;任帅;柏忠炼;曹潜【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6.4+120 引言铁基合金由于具有适中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以及低廉的价格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及零部件中。
焊缝金相组织和性能

焊缝金相组织和性能第七章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控制1.焊接热循环对被焊金属近缝区的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怎样利用热循环和其他工艺措施改善HAZ 的组织性能?答:(1)在热循环作用下,近缝区的组织分布是不均匀的,融合去和过热去出现了严重的晶粒粗化,是整个接头的薄弱地带,而行能也是不均匀的,主要是淬硬、韧化和脆化,及综合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抗疲劳性能等。
(2)焊接热循环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考虑四个因素:加热速度、加热的最高温度,在相等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研究它是研究焊接质量的主要途径,而在工艺措施上,常可采用长段的多层焊合短道多层焊,尤其是短道多层焊对热影响区的组织有以定的改善作用,适于焊接晶粒易长而易淬硬的钢种。
2. 冷却时间100t t 8385、、t 的各自应用对象,为什么不常用某温度下(如540℃)的冷却速度?答:对于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常采用相变温度范围800~500℃冷却时间(85t )对冷裂纹倾向较大的钢种,常采用800~300℃的冷却时间8 3t ,各冷却时间的选定要根据不同金属材料做存在的问题来决定为了方便研究常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讨论热影响组织性能的变化,而某个温度下比如540℃则为一个时刻即冷却至540℃时瞬时冷却速度和组织性能。
故不常用某以温度下的冷却速度,对于一般低合金钢来讲,主要研究热影响区溶合线附近冷却过程中540℃时瞬时冷却速度3. 低合金钢焊接时,HAZ 粗晶区奥氏体的均质化程度对冷却时变相有何影响?答:奥氏体的均质化过程为扩散过程,因此焊接时焊接速度快和相变以上停留时间短都不利于扩散过程的进行,从而均质化过程差而影响到冷却时间的组织相变,低合金钢在焊接条件下的CCT 曲线比热处理条件下的曲线向做移动,也就是在同样冷却速度下焊接时比热处理的淬硬倾向小,例如冷却速度为36时可得到100%的马氏体,在焊接时由于家人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s C /o使合金元素不能充分溶解在奥氏体内,奥氏体均质化过成差,使相变组织差。
等离子喷焊合金层组织及性能试验研究

等离子喷焊合金层组织及性能试验研究
何宜柱;斯松华;袁晓敏
【期刊名称】《机械工程材料》
【年(卷),期】2002(026)012
【摘要】对16Mn钢表面等离子喷焊的自熔性铁基合金喷焊层(Fe55)和镍基合金喷焊层(Ni60)进行了硬度、显微组织、X射线衍射分析及不同腐蚀介质下的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Fe55和Ni60合金喷焊层的显微组织均为γ固溶体基体上分布着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相,如Fe23(C,B)6、(Gr,Fe)7C3、Gr73、NiB等.在中性水中Fe55合金喷焊层的耐磨性优于Ni60合金;在酸碱腐蚀介质中则正好相反,但两种合金喷焊层耐磨性都有所降低,在酸性介质中降低更明显.
【总页数】4页(P18-20,41)
【作者】何宜柱;斯松华;袁晓敏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材料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材料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材料学院,安徽马鞍
山,2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74.442
【相关文献】
1.不锈钢等离子喷焊钴基合金喷焊层的组织与性能 [J], 李俊魁;彭竹琴
2.碳化硅增强钴基合金等离子喷焊层组织与力学性能 [J], 李明喜;顾凤麟;李殿凯
3.灰口铸铁表面等离子喷焊铁基合金层组织与性能研究 [J], 董良;魏晓伟;周山栋;陈文静
4.GH901基体表面等离子喷焊司太立6#合金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J], 陈兴东;郭维华;杨建平;郭洋;王大勇;黄丽
5.AlN对铁基合金等离子喷焊层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J], 张文旭;徐露露;汪锡恒;李明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等离子喷焊IN625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

等离子喷焊IN625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刘政【摘要】采用等离子喷焊机制备IN625合金,分析喷焊电流和后续热处理对IN625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IN625合金的组织主要为有方向性的树枝状Laves相和奥氏体.随着喷焊电流的增加,沉积态IN625合金中树枝状Laves相数量增多且形态粗化,显微硬度由230 HV降低到190 HV.沉积态IN625合金经过1 180℃固溶处理后,部分Laves相溶解且形态细化,合金硬度与抗拉强度分别提高到310 HV和872 MPa.当固溶温度为1 200℃时,合金组织发生粗化,合金硬度降低.经过固溶时效处理的合金硬度与抗拉强度均低于固溶态.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固溶时效态IN625合金中树枝状Laves相数量增多,显微硬度下降.热处理前后喷焊合金的断裂形式主要为韧性断裂,热处理后断口中的韧窝尺寸较小,表现出良好的韧性.【期刊名称】《电焊机》【年(卷),期】2018(048)012【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等离子喷焊;IN625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热处理【作者】刘政【作者单位】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技术学院,江苏昆山215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456.20 前言工业重载零件在服役过程中易发生磨损失效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高附加值零件表面性能尤为重要。
采用高能束加工手段对失效的高附加值零件进行再制造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也符合国家“十三五”提出的“绿色制造”理念[1-2]。
近年来,等离子熔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重要零件的再制造及表面改性[3-5],它以104K数量级的等离子弧为热源,在基体材料表面熔覆合金层,可获得均匀致密、结合牢固的特殊保护涂层[6-7]。
IN625是一种Ni-Cr-Mo-Nb固溶强化合金,在650℃下具有优异的疲劳性能、拉伸性能、抗腐蚀性能及高温蠕变性能,故广泛应用于制造涡轮发动机和核反应堆等构件[8]。
等离子喷涂WC-12Co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由 WC和 W C 以及 少量 的 C o w,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o w C相 组成 ; 涂层 主要 以机械 结合 方 式 为主 , 厚度 大约在 3 0 0 I x m, 粘 结层
厚度约为 6 0 m 。该试验最优工艺参数为电流 3 0 0 A , 送粉率5 0 g / a r i n , 喷涂距 离 1 1 0 1 T I I T I ; 优化后涂层硬度为1 1 6 9
HV N , 孔 隙率 为 3 . 6 %。
[ 关键 词 ] 等 离子喷 涂 ;WC. 1 2 C o涂层 ;硬 度 ;孔 隙率
[ 中图分类 号 ]T G1 7 4 . 4 4 2 . 1
[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1 5 6 0 ( 2 0 1 7 ) 0 6 — 0 0 0 9 — 0 4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X i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U r u mq i 8 3 0 0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s p r a y i n g q u a l i t y o f WC 一 1 2 C o c o a t i n g , WC 一 1 2 C o c o m p o s i t e c o a t i n g w a s p r e p a r e d o n Q 2 3 5 s t e e l s u b s t r a t e b y
州
第 5 f ) 卷 . 第 6 期 . 2 f ) 1 7 年 6 月 9
等离子喷涂Fe-W-B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等离子喷涂Fe-W-B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杨国平;李军【摘要】以水雾化Fe-W-B球状合金粉末为原料,在45#钢基体表面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Fe-W-B涂层。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X射线衍射( XRD)、能谱( EDS)、显微硬度计等对Fe-W-B涂层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元素分布、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Fe-W-B涂层呈层状堆叠结构,涂层较为致密均匀;涂层物相为α-Fe相,且衍射峰向小角度偏移,各元素分布均匀;涂层结合强度为23.1 MPa,断裂类型为涂层层间断裂;涂层硬度明显高于45#钢基体,分布在370~405 HV之间。
%Fe-W-B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plasma spraying with spherical water-atomized Fe-W-B alloy powders on 45# steel substrate. The microstructure, phase composition, element distribution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e-W-B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 X-ray diffraction ( XRD) ,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 EDS) , micro-hardness tester,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W-B coatings exhibited a layered stacking structure and the coatings were relatively compact and uniform. The phase of the Fe-W-B coatings wasα-Fe phase but the diffraction peaks shifted to small angle. All elements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The adhesion strength of the coatings was 23. 1 MPa, and fracture type was the interlayer fracture in the coatings. The micro-hardness of Fe-W-B coating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5# steel substrate, ranging from 370 HV to 405 HV.【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6(044)011【总页数】4页(P143-145,174)【关键词】Fe-W-B涂层;等离子喷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作者】杨国平;李军【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4.442Fe-W-B合金具有许多特殊物理化学性能,可广泛用作非晶材料、磁性材料、硬质材料、耐磨材料等[1-4]使用。
激光重熔Cr等离子喷涂层的组织及其导电性的研究

激光重熔Cr等离子喷涂层的组织及其导电性的研究安耿1,梁工英1,2,黄俊达3,曹玉泉4(1.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系,陕西西安710049;(2.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湖北武汉430074;3.香港理工大学机械系,香港;4.长安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陕西西安710061)摘 要:用5kW CO2激光器对铜排表面的Cr等离子喷涂层进行重熔,并对激光熔覆层组织、硬度、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的组织致密、均匀,与基体结合很好。
涂层平均显微硬度为HV200,是基体的3倍左右。
激光熔覆层和等离子喷涂层在0.35mm处的电导率分别为70.4%I ACS和53.5%IA CS,对于3mm厚的铜排,激光熔覆和等离子喷涂铜排的整体电导率则分别为96.2%IA CS和92.6%IA CS。
激光熔覆层和激光熔覆后铜排的整体电导率均高于相应的等离子喷涂层及其铜排。
关键词:激光重熔;等离子喷涂;铜排;导电性;组织中图分类号:T G113.1;T G11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14(2004)01-0009-03Electrical Conductance Properties of LaserRemelted Chromium Coating by Plasma Sprayed on C opper BusbarsAN Ge ng1,LIANG Go ng-ying1,2,WONG T.T.3,CAO Yu-qua n4(1.S cience S chool,X i'an J iaotong U niv er sity,X i'an710049,China;2.State K ey L abor atory of L aser T echnology,H uaz 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W uham430074,China;3.Dep t.of M echanical E ngineering,T he H ong K ong Poty technic Univ er sity,H ong K ong;4.Center of Engineer ing T r aining,Changan U niver sity,X i'an710061,China)Abstract:spray ed Cr co ating by A plasma on copper busbar w as r emelted using a5kW CO2laser.T he str uct ur e and co nduct ance o f the plasma spr ayed and t he laser r emelted sa mples w as investig ated.Ex per imental result s show that after laser remelting,t he str uctur e of the co ating is fine and unifo rm;t he micr ohar dness of the laser r emelted coat ing is 200HV,w hich is as about3times as that o f t he o riginal copper and higher t ha n that o f the plasma spr ay ed Cr co ating.A ltho ugh the electr ical conductivit y o f t he laser r emelt ed co ating and the plasm a spr ay ed co ating ar e70.4%I ACS and53.5%IA CS,the bulk samples,3m m t hick busbar s,with laser r emelted coat ing and plasma spr ay ed coating are96.2% IA CS and92.6%IA CS respect ively.T he electrical conduct ivity o f the laser r emelted samples is higher than that o f the plasma spray ed co ating.Key words:laser r emelting;plasma spray ed;copper busbar;conductance;str ucture Zn、Sn、Si、Zr等合金元素已被用于改善铜合金基体的力学性能[1],但与此同时在形成的固溶体中由于这些元素的存在,又极大影响了Cu合金基体本身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相组织与分析Co基合金喷焊层组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熔合区、近熔合区、中间区和近表面区。
3.2.1 纯Co基合金喷焊层的金相组织图3.5是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金相图。
从图3.5中可以看出喷焊层和基体之间存在一过渡区称为熔合区,熔合区组织为平面晶。
图3.5 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离子弧喷焊所输入的热量大而集中,形成的熔池较小,熔池开始凝固时,喷焊层和基体结合面处存在极大的正温度梯度G,而结晶速度R很小,G/R比值很大,为低速平面状生长,呈现平面状结晶[27, 28],如图3.5b所示的白亮的铁素体组织。
它是由喷焊层与基体的成分差别很大,等离子喷焊时喷焊层与基体相互稀释而出现。
喷焊层和基体的白亮带比较曲折,有部分呈齿牙状态,说明在等离子弧高能热源作用下喷焊层中的元素和基材在形成熔池的过程中元素互相强烈扩散,凝固后形成了冶金结合层[29]。
由界面向熔池内部延伸,G迅速减小,而结晶速度R逐渐增大,固液平面界面失稳,而出现胞状晶直至树枝晶。
熔池的热量通过界面由基体传出,故该处结晶方向为垂直于界面向熔池中生长。
近熔合区层的组织由于在等离子弧高能热源作用下,液态成分起伏较大,局部微区冷却速度不同,从而使组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
随着凝固界面的推移,液相温度梯度逐渐减小,成分过冷加大,晶核迅速长大,从而形成近熔合区的柱状枝晶亚层以及喷焊层表面和近熔合区之间具有一定方向性的粗枝晶亚层。
粗枝晶主干大体上垂直于熔合区方向分布,也就是说直径主干的生长方向与热流方向基本一致[25]。
从图3.5b中可以看出喷焊合金显微组织具有快速凝固是亚共晶的枝晶生长特征,喷焊合金层在冷却过程中先析出γ枝状晶,在继续冷却过程中由已生成的枝晶主干之间存在温度梯度和浓度起伏,所以又沿枝晶主干生长成二次晶。
图3.6是Co基合金喷焊层中间区的金相图。
平面晶或胞状晶的前沿,由于溶质的富集而出现成分过冷,导致树枝晶的生长。
树枝晶的生长除受热流控制外,还有晶体生长的择优取向。
对于面心立方晶体,其树枝晶生长的择优取向为<100>方向,只有那些取向与热流反方向一致或相近的晶体才能择优生长,与热流方向夹角较大的晶体取向的生长则受到限制。
由于熔池的形状不规则,熔池底部以外的边沿处的传热方向的发散性,导致界面区树枝晶生长方向不同。
一般而言,靠近熔池中心的界面区均可见垂直于界面生长的枝晶束,而远离中心区域的界面树枝晶生长方向比较杂乱。
图3.6 Co基合金喷焊层中间区的组织图3.7是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金相图。
熔池中上部的树枝晶生长方向紊乱区。
由于熔池中上部的散热有很多种渠道,即可以通过基体,又可以通过周围环境,而且由于等离子弧的能量分布不均匀,造成该区散热的多方向性,只要某一微区的晶体的择优取向与该区的散热反方向一致,该晶体即可长大;熔池上部的结晶速度加快,故所得到的枝晶组织的二次分枝间距减小。
图3.7 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组织3.2.2 加入5 %的Cr2O3喷焊层的金相组织图3.8是加入5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金相图。
在近熔合区层,与纯钴基合金喷焊层相比,加入5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所形成的树枝晶更粗大和发达一些,树枝晶也相对较短。
喷焊层凝固成形时,主要通过基体来散热,在靠近熔合区部分,温度梯度低于熔合区,成分过冷比熔合区大,但仍较小,加上散热的方向性,因此在喷焊层凝固过程中形成了大致垂直于熔合区的柱状晶区。
随着向喷焊层的推移,组织为粗大的枝晶组织,并随离熔合区距离的增加枝晶组织逐渐细化图3.8 5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组织图3.9是加入5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中间区的金相图。
图3.9表明,在中部区域组织的形成发生了变化,柱状树枝晶较少。
由于中间区在凝固时液相中温度梯度G很小,能在液相中很宽的成分过冷区,此时不仅在结晶前沿形成树枝状结晶,同时也能在液相的内部形核,产生新的晶粒。
这些晶粒的四周不受阻碍,可以自由成长,从而使中间区域的组织发生了变化。
中部区域为最后凝固区域,散热慢,温度梯度小,所以结晶速度较小,晶粒较粗大[30, 31]。
图3.9 5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中间区的组织随着距熔合区距离的增大,基材对喷焊层的稀释作用减小,在熔池的快速凝固过程中C与Cr的浓度相对较高,将以Cr7C3初生相的方式从熔池中析出,在析出的过程中有部分Fe原子溶入而形成M7C3 型复合碳化物,呈现过共晶组织的特征。
随着熔池的温度继续降低到共晶温度时,剩余的液相发生共晶转变,生成了γ-Co相和Cr23C6组成的共晶组织[32, 33]。
从图3.9(a)(b)中可以看出,中间层与近表面层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首先根据喷焊条件,由于喷焊过程中喷嘴在来回摆动,所以后面的喷焊与前面的喷焊有一定的重合区,重合区相当于堆焊,对前一层的喷焊有加热效果,可以改变晶粒的大小,从而使中间层和近表面层之间看似有分层现象。
再着,在喷焊过程中加入5 %的Cr3C2对喷焊层的晶粒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
加入的Cr3C2,高温下部分Cr3C2形成新相可作为异质形核的核心,形核率增大,晶粒细化,出现分层现象。
另外Cr3C2粉末的密度(6.6 g/cm3)比Co基粉末合金(8.9 g/cm3)要小,在喷焊时,难免会造成Co 基粉末和Cr3C2粉末分层的现象。
图3.10是加入5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不同放大倍数的金相图。
近表面区域大部分为等轴晶,一次枝晶和二次枝晶的数量明显减少。
不再由整齐的树枝晶构成,而是由更多的等轴树枝晶和枝晶间共晶组织存在,失去晶体生长的方向性。
图3.10 5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组织由图3.10可见,自界面向表面过渡,枝晶逐渐细化。
喷焊层表面由于散热的多方向性,既可通过基体,又可通过周围已凝固的喷焊层散热,还可以通过周围空气散热。
由于近表面区的多渠道的散热,导致多方向的结晶。
随凝固结晶的不断进行,熔池中剩余液体过冷度增大,高温熔池中的Cr3C2或其形成新相可作为异质形核的核心,形核率增大,晶粒细化,在凝固时出现等轴、准等轴晶。
3.2.3 加入10 %的Cr3C2喷焊层的金相组织图3.11是加入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金相图。
从图3.11可知,靠近熔合区组织为垂直于平面晶并沿着热流方向生长的柱状晶。
图3.11b为近熔合区组织的放大形貌,可以清晰地看到近熔合的柱状晶及枝晶组织。
图3.11 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组织与纯钴基和加入5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金相显微组织相比较,加入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金相组织较细小一些,并且分层现象更明显,后着中喷焊层和基体的白亮带更为曲折,树枝晶较小,但是较前者要长。
原因在于,在等离子弧高能热源作用下喷焊层中的元素和基材在形成熔池的过程中后者的元素互相扩散比前者更强烈,凝固后形成了更好的冶金结合层。
图3.12是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中间区的金相图。
喷焊层中间区域组织是由更多的等轴树枝晶和枝晶间共晶组织存在,失去晶体生长的方向性。
与加入5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金相显微组织相比较,加入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金相组织的等轴树枝晶很明显,且没有前者中的很明显的分层现象。
后者加入较多的Cr3C2,有部分未熔解,以至于作为新相的形核核心,形成的等轴树枝晶很明显,且无规律顺序,没有像近熔合区组织的垂直于平面晶并沿着热流方向的生长。
图3.12 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中间区组织图3.13是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金相图。
近表面区为细小的等轴晶,晶向杂乱没有方向性,并有大块状的未熔的Cr3C2。
图3.13 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组织喷焊层表面由于散热的多方向性,既可通过基体,又可通过周围已凝固的喷焊层散热,还可以通过周围空气散热。
由于近表面区的多渠道的散热,导致多方向的结晶。
Cr3C2的密度(6.6 g/cm3)比Co基粉末合金的(8.9 g/cm3)要小,以至于熔化的或未熔的Cr3C2大部分都集中在近表面区。
同时熔化的Cr3C2分解为Cr、C可以使晶粒得到细化。
3.2.4 加入20 %的Cr2O3喷焊层的金相组织图3.14是加入20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金相图。
由图3.14知,近熔合区为胞状晶和树枝晶,但树枝晶较短,且方向杂乱,没有加入5 % 和1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垂直于熔合区的树枝晶那样明显。
图3.14 20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熔合区的组织继续增加到Cr3C2的含量到20% ,得到的喷焊层的显微组织形貌如图3.14 所示。
与加入10 %和20 %相比,喷焊层的组织发生了明显变化,涂层上部产生杆状或团絮状组织,局部区域组织摆列成放射状形态。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Cr3C2 的加入量过多,使熔池中未熔的Cr3C2 的含量升高。
未溶解的Cr3C2 起到非自发形核的作用,细化了组织晶粒。
图3.15是加20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中间区的金相图。
由图3.15看出,喷焊层组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喷焊层没有明显的枝晶生长方向,喷焊层中分布着白亮色颗粒,且以白亮色颗粒为中心,周边有大量呈放射状的杆状组织及块状组织。
出现大量粗大的块状和杆状为初析碳化物。
喷焊层中溶解了大量的C、Cr,在喷焊的快速冷却过程中局部富Cr、C的区域形成了新的碳铬化合物,成多边的块状或者细长的杆状,碳化物的形成大大抑制了枝晶的生长,从而打乱了之枝晶的生长方向。
图3.15 20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中间区的组织图3.16是加20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金相图。
从图3.15和图3.16中可知,加入20 %的Cr3C2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含有与中间区相同的组织结构。
表明未熔的的Cr3C2或新形成的碳铬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喷焊层的中间区和近表面区域。
从喷焊层的组织来看,加入Cr3C2的量对喷焊层组织的形貌有很大的影响。
图3.16 20 %的Cr2O3的Co基合金喷焊层近表面区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