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史记_看吕后的才
史记吕太后本纪读后感

史记吕太后本纪读后感《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吕后的生平事迹。
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也是汉文帝的母亲,她在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吕后一生的描述,展现了她的智慧、勇气和母爱,同时也揭示了她的野心和权力欲望。
通过阅读《吕太后本纪》,我深刻感受到了吕后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对古代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吕太后作为一个女性,能够在男权社会中如此成功地掌握权力,实在令人敬佩。
她不仅在丈夫去世后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地位,还在儿子即位后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她善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手腕,巧妙地操控着朝政,使自己成为汉朝的实际统治者。
同时,她对自己的儿子也是母爱伟大,母仪天下,为了保护儿子的王位,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包括对自己的亲人和敌人采取残酷手段。
她的行为虽然有时显得冷酷无情,但却充满了母爱和对子女的保护。
然而,吕太后的野心和权力欲望也使她成为一个复杂的人物。
她在丈夫去世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施展种种手段,包括谋杀和排挤政敌,甚至对自己的亲人也不留情面。
她的权力欲望使她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感,导致了她的孤立和悲惨的结局。
她最终被自己的亲人所陷害,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
通过阅读《吕太后本纪》,我对古代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吕太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权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善良和仁慈,也可以使一个人变得冷酷和无情。
同时,她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历史的复杂性,历史人物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时代背景、个人性格、家庭环境等等。
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要一味地将他们简单地归为好人或坏人。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吕太后本纪》,我对吕后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古代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3年《史记》读后感_1

2023年《史记》读后感2023年《史记》读后感1我《史记故事》让我最喜欢的就是《西门豹智斗河神》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里面有西门豹和他的士兵,巫婆和他的几个弟子。
在这里面我最喜欢西门豹了。
这个故事说:西门豹要去邺且且令,可是一到,西门豹就在听到老人说:“河神要娶媳妇就要用很多钱。
大吃一”西门豹大吃一惊,就问老人,老人说:“河神娶媳妇的时候,巫婆就要选一个美丽的姑娘给河神。
”这里有女儿的人家都不想把自己的.女儿给河神。
还后西门豹想看一下,就叫他去。
然后下一次西门豹果然来了。
西门豹还带上了士兵。
西门豹说:“新娘不美,下一次在送来,就叫巫婆告诉河神,士兵们把投到河里。
这里我知道了西门豹在罚巫婆。
过了一会,巫婆没出来,西门豹以经投了三个弟子还没上来,就又投三个老的,巫婆还没上来。
这时官吏和豪绅吓坏了,就把头都叩出血来了,这时我知道他们知道错了。
这时候西门豹才说:“看来河神把他们留下了。
”《史记故事》真是一本好书2023年《史记》读后感2暑假期间,我读完了《史记》这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
这本书主要写了春秋时期和五个王朝。
上至夏商年代,下至汉朝汉武帝时期。
这本书有50个章节。
如《伍子胥复仇记》、《赵氏孤儿》等著名的故事。
这本书中有很多好词以及好的成语,如:“家徒四壁”、“侃侃而谈”等等。
这本书中我最佩服人物就是越王勾践,他为了壮大自己的国家,卧薪尝胆,历经艰险,跟农仆们一起劳动,吃的是粗糠狗食。
最终,他成功了,他消灭了吴国成为一代霸王。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荆轲刺秦王”,这个章节主要讲了燕国的太子丹要荆轲去刺秦王,让秦舞阳当荆轲的助手,结果秦舞阳一上朝他救下的站不起来了,而荆轲沉着、冷静。
他把燕国的地图拿出来呈上秦王,乘机用匕首向秦王刺出。
尽管最后没有成功,荆轲也被秦王杀死了,但我感受到了荆轲为国奉献的精神。
《史记》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历史,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023年《史记》读后感3这本书从黄帝、炎帝,一直讲到汉武帝。
《史记》《汉书》中吕后形象对比_文学评论论文

《史记》《汉书》中吕后形象对比_文学评论论文数千年以来,女性意识和女性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从最初的母系社会发展为以男性为主体的男性社会,逐渐地女性更多的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这从历代史书对女性的描写中可见一斑。
在《史记》之前的史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虽有女性人物的记载,但仅寥寥几笔的叙述,且人物形象多是分散、凌乱以及不完整的。
而《史记》和《汉书》开创了女性类传记的范式。
据统计《史记》中共记载女性约有238位。
此外,不仅女性入史的数量增加,更专设了两篇专记女性的文字——《吕太后本纪》、《外戚世家》。
而《汉书》更是承接《史记》不仅有《高后妃纪》、《外戚传》更增设了《元后传》。
不论是《史记》抑或是《汉书》,都是以男性社会为主体的史书,尽管他们对女性的描写着墨较少,但是却有不少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其中,有一群身处深宫的权力女性不容忽视。
这些女性不间断地活跃在汉代的政治舞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而当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史记》《汉书》都专门为她立纪的吕后。
一、《史记》《汉书》吕后形象塑造的对比吕后(公元前241~前180),名锥,字娥拘,是汉高祖刘邦的发妻,汉元年立为王后,汉五年立为皇后,汉惠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
对吕后的许多事迹我们都耳熟能详,不管是忠于史实的正史还是后代兴起的不那么可信的讲史平话,甚至是历史演义小说,对吕后都有着浓墨重彩的描绘。
对于吕后的为人,从古往今来的评价中大概可知。
虽说她的为人并不受到好评,但是不管是司马迁还是班固对于吕后的政治才能确实非常赞赏的。
他们记录吕后时都让她单独成纪,而在纪的结尾对她的评价也是颇高。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宴然。
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赞曰: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户,而天下宴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汉高后吕雉的生平简介

汉高后吕雉的生平简介吕雉(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汉高后吕雉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吕雉的生平简介吕后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
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
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
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
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
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
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吕后为人有谋略。
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0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
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
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
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
『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
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第1讲吕后出嫁吕后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独特的人物,首先她是中国母后临朝的创始人,在中国皇帝帝位的继承问题上,从来没有过母后临朝,吕后是创始者,而且对后代,影响非常之大,所以我们今天一提起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女主,后代的吕后,唐代的武则天,清代的慈禧,其实,吕后是开创者。
但是,我们大家关注的,所知道的吕后,往往是她后期比较残暴、比较凶残的吕后,吕后的年轻时代,她的早年,是个什么样子呢?她的婚姻状况,又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对我们全面地了解吕后非常必要。
吕后的原名叫吕雉,我们称她为吕后,是她在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她被封为皇后,我们才称她为吕后,她原名叫吕雉,她的父亲叫吕公,历史上没有记载吕公其他更详细的东西,只知道吕公是单父县人,也就是今天山东的单县。
吕公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吕泽,次之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
本来,吕公一家是住在单父县,没有在刘邦生活的沛县,但是后来吕公家里面在单父县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有了仇人,为了避仇,吕公就带着他的全家,从单父县来到了沛县,投奔了当地一个县令,因为当地这个县令,是吕公的一个好朋友,刚来到的时候,就住在县令的家里面,住了一段时间以后,感觉沛县不错,他就把家定居在沛县了。
吕公刚到沛县县令家客居的时候,这在当时,成了县里一个大事情了,因为县令家里来了贵客,很多人都要凑个热闹,县令就举行了一个大型的酒宴,这个酒宴因为参加的是当地的官员,还有一些豪绅,来的人比较多,所以,酒宴就做了一个规定,当然喝酒不是白喝的,要拿钱的。
说拿钱,够一千的,到堂上喝,不到一千的在堂下喝。
刘邦这个时候也来了,不过刘邦这个时候是个泗水亭长,所以,刘邦没有带一个子就来了,到这儿以后,他就报了一句话,说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
刘季是刘邦的原名,他原名就姓刘名季,就是他是家里排行比较靠后的,实际上,贺钱万这个数目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了,而实际上刘邦是一个钱没拿,当时负责在宴会上收钱的人,就是后来刘邦手下三杰之一的箫何,箫何负责收钱,刘邦就来了一个贺钱万,很明显,刘邦这是谎言。
《史记·吕太后本纪》和《汉书·高后纪》的比较

从《史记·吕太后本纪》和《汉书·高后纪》看吕后的历史地位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2班张维201104040249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巨著,《史记》和《汉书》以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流传于后世。
“本纪”是两书共同的部分之一,主要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代大事,多以帝王的事迹居多,而吕后作为一介女子,司马迁和班固都把其列入本纪之中,足以见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整体上来说,司马迁《史记》注重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在《吕太后本纪》的描写中,以吕后为中心,叙述了她在位时期的史实。
而班固著史则注重汉王朝的正统地位,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吕后的事迹。
相比《吕太后本纪》而言,《高后纪》稍显简略,文笔不如《吕太后本纪》优美,读起来有点枯燥乏味。
就本文而言,《高后纪》叙述的史实基本和《吕太后本纪》相同,没有新的史料加入。
班固在评价吕后的观点与司马迁也基本相同。
吕后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她的功绩是巨大的:第一,吕后执掌朝政十五年,临朝称制八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实际上的女皇,结合《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以及《汉书·外戚传》我们可以发现吕后本人性格具有两面性,但总体上功绩更大,司马迁和班固都赞誉她在位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可见吕后在位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第二,吕后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女子。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在高祖刘邦尚为一亭长之时,她与刘邦“攻苦食啖”,度过了十余年相濡以沫的生活,是一个贤惠妻子的形象。
在汉朝建立不久,有个别将领心怀异志,蠢蠢欲动。
吕后对刘邦除了关怀备至外,更能帮他出谋划策,巩固天下。
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
病甚,吕后迎良医。
”诛韩信,灭彭越,则皆吕后一手所为。
诚如司马迁所言:“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然而,人非完人,吕后也犯下了许多的错误,她所犯下的那些错误,导致她在长期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乖戾跋扈、冷酷刻毒的专制者。
吕太后本纪读后感

吕太后本纪读后感一提起吕太后,很自然就联想到狠毒,贪婪。
在史记中,司马迁也通过描写吕太后的所作所为,对吕后个性的残刻作了入木三分的揭露。
而在最后,司马迁还是肯定了吕后实行无为政治,安邦治国的成功,从中,也可看出史记成为几千年来挥之不去的经典的原因了。
我们无可否认,历史是很主观的,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也不同。
历史是带有局限性的,史书大多数是被统治阶层润色过的,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
在当时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女子当政就无可厚非的被认为是牝鸡司晨,完全不理会女子是否真正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
在我看来,吕后非但不是一个乱臣贼子,反而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正如本纪开篇讲道∶"吕太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从中可以看住,刘邦夺取天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吕后的功劳。
然而当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却嫌弃吕后人老珠黄,过河拆桥,另寻新欢,最后还试图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
姑目不论在孝惠是否有能力做皇上,光是这样,放在一个普通女人身上,都会恨戚夫人恨得半死,何况是性格刚毅的吕太后?于是,当高祖驾崩后,吕太后便开始了她漫长的复仇之旅。
吕后削去戚夫人手脚,将其放在猪圈里,称为"人彘"。
相信吕后心中除了有对戚夫人的恨意,更多的是对高祖皇帝的伤心,多年的夫君竟然为了一个妃嫔不顾日情,要废自己的儿子。
虽然吕后心狠手辣的方式令人唾弃,但这也体现了吕后敢爱敢恨的性格。
吕太后也是舐犊情深的。
一次,齐王来朝,"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座,如家人之礼。
",吕太后见了可不得了,立刻赐给齐王两杯毒酒,生怕齐王有谋反之心,一心想保住儿子的皇位。
可惜,善良的孝惠并不赞同母亲的方式,最后与吕后决裂。
吕后的心狠手辣,的确堪称一绝,但比起历史上无数君于的刑罚,仍是稍有逊色。
只是因为吕后是一介女子,世人对她的评价就是猪狗不如。
这当中,难免也参杂了一些性别歧视。
总的看来,吕后当权时的汉朝也并不混乱,正如司马迁所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李敏德里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平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从《史记》看吕后的才

、
政治 眼光 : 善解 圣 意 、 具 有 先见 之明
从《 史记》 看, 不得不说 吕后有着惊人的政 治 眼光。在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里 , 奉行的是“ 女子 无才便是德” , 孔子有“ 唯女子与小人难 养也 ” [ 】 I 的 著名论断, 孟子有“ 必敬必戒 , 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 者, 妾妇之道也” [ 2 1 的言论 , 这些都是蔑视女性 的理 论基础 , 制约着女性的发展 , 把女性定义为封建男 人的附属品 , 只能在男人的夹缝中生存。 而 吕后作 为一名女性 , 却以长远 的眼光看待一切政局 , 洞悉 事态的发展方向, 在刘邦坐拥江山后 , 辅助刘邦掌 权最需要的才能便是善解圣意 ,不能违背刘邦的 意愿 , 一切以刘邦 的圣意为前提 , 以巧妙 的方式显 示 自己的才干来赢得刘邦 的赏识 ,进而才能扩充 自己的势力。 吕后干得最漂亮 、 也最能让刘邦满意
第 6卷 第 5期
2 0 1 3 年 l 0月
清远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Q i n g y u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Vo 1 . 6 , No . 5 0c t . 2 01 3
从《 史记》 看 口 口 : 的才
宋蔚 兰
( 广 西 民族 大学 文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 3 0 0 0 6 )
摘 要: 吕后是 司马 迁笔下唯一单独立传的女性人物 , 在《 史记 》 中涉及 吕后 的篇章 多达 4 3篇 。 从《 史记》 看, 无论是从其 政 治眼光、 处事手段 、 行事效率来说 , 她都具有 突出的才能。正是 因为她个人突 出的才干 , 才能使她 最终站上 了 权 力的最 高
子, 或者是对社会稳定进步作 出贡献的伟人 , 但在 《 史记》 中都不乏流露 出其惊人 的才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史记》看吕后的才宋蔚兰(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吕后是司马迁笔下唯一单独立传的女性人物,在《史记》中涉及吕后的篇章多达43篇。
从《史记》看,无论是从其政治眼光、处事手段、行事效率来说,她都具有突出的才能。
正是因为她个人突出的才干,才能使她最终站上了权力的最高点,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关键词:《史记》;吕后;女性;才干中图分类号:I 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96(2013)05-0080-04吕后是司马迁笔下唯一单独立传的女性人物,在《史记》中涉及吕后的篇章多达43篇,不论司马迁对其态度是褒是贬,也不论前人定义吕后是凶残歹毒的女主,还是温柔可人孝顺的传统女子,或者是对社会稳定进步作出贡献的伟人,但在《史记》中都不乏流露出其惊人的才干。
一、政治眼光:善解圣意、具有先见之明从《史记》看,不得不说吕后有着惊人的政治眼光。
在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里,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孔子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1]的著名论断,孟子有“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的言论,这些都是蔑视女性的理论基础,制约着女性的发展,把女性定义为封建男人的附属品,只能在男人的夹缝中生存。
而吕后作为一名女性,却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一切政局,洞悉事态的发展方向,在刘邦坐拥江山后,辅助刘邦掌权最需要的才能便是善解圣意,不能违背刘邦的意愿,一切以刘邦的圣意为前提,以巧妙的方式显示自己的才干来赢得刘邦的赏识,进而才能扩充自己的势力。
吕后干得最漂亮、也最能让刘邦满意的两件事就是诱杀韩信、巧杀彭越。
《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3]554不管韩信是否参与了陈豨的谋反,吕后一不做、二不休采用萧相国的计策,将韩信诱骗至宫中杀死。
另外,《魏豹彭越列传》说:“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
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
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妾谨与俱来。
’”[3]541当彭越被贬途中遇到吕后向吕后哭诉时,吕后不动声色将彭越带回洛阳,并巧妙将其杀害。
而杀这些功臣,其实是刘邦很早就想做的事情。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韩信这一类野心家自以为有大功,应当割地称王,但从人民要求统一的观点看来,不消灭这些割据者,即使希望战祸暂停也是不可能的。
”[4]63刘邦铲除韩信那可以说是迟早的事情。
他只是不想背负杀功臣的这个名声,而吕后的做法,正好符合了刘邦的心意,看看《史记》关于刘邦对于吕后杀韩信及彭越的看法,“高祖已从狶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3]554当刘邦从讨伐陈豨的前线回来后,见韩信死了,又高兴又有点可惜,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心里是同意杀韩信的。
另外,刘邦对彭越的态度,《魏豹彭越列传》中有记载:“廷尉王恬关奏请族之。
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3]541当有臣子请求诛灭彭越全族的时候,刘邦也是同意的。
所以说,吕后这样做不仅仅讨好了刘邦,也是显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致使后来刘邦觉得他死后,能对付那些功臣的也只有吕后了。
的确,自从惠帝驾崩之后,吕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甚至到达了“女主称收稿日期:2013-04-01作者简介:宋蔚兰(1989-),女,湖南邵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魏晋唐宋文学研究。
第6卷第5期2013年10月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QingyuanPolytechnicVol.6,No.5Oct.2013制”的阶段,但从《吕太后本纪》中文献记载有:“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
”“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媭。
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
”[3]88当吕后死后,兵败如山倒,刘氏当权,可是却对吕家人极其残忍,视吕家人为眼中钉,不仅诛杀吕产、吕通,还笞杀吕媭,甚至是吕姓男女老少皆杀之,这简直是残忍至极。
吕后或许很早就预料到失败后的结局,懂得“成者为王、败者寇”的道理,这种先见之明让她在失去惠帝这个依靠后,只有把权利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种高远的政治眼光是她在政治生涯中步步高升的关键。
二、处事手段:善于谋略、任用人才《史记》里说:“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3]84吕后是刘邦贫贱时的妻子。
另外,“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3]84吕后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而且,吕家人为此也做出了牺牲。
当胜利到来,而胜利的果实却被她人获取,这个人就是戚夫人。
吕后得不到刘邦的宠爱与庇护,只能在刘邦与戚夫人的爱情夹缝中寻生,善于谋略,与之抗争。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刘盈太子之位。
《史记》中说:“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3]84“今戚夫人日夜待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
”[3]363当刘邦对戚夫人及刘如意的宠爱威胁到刘盈太子之位时,吕后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忙于筹谋,先是偷听大臣与刘邦的对话,打探虚实,“吕后侧耳於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3]570当得知周昌反对废太子时,感激万分。
后来又问计刘邦身边的重臣张良,请出了刘邦都请不到的商山四皓,帮助太子出谋划策,使得太子在朝廷的地位不可动摇,废太子之事才作罢。
吕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刘邦驾崩后掌权。
古语云:“为治以知人为先。
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
”其实,在刘邦临终前,吕后实则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她便询问刘邦身后的安排,“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上曰:“王陵可。
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
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3]83做到对大臣的了解心中有数,能任用与控制大臣。
因此,而在刘邦逝世后,她的确重用了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让他们身居要职,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当然,也为了更加能控制与任用他们。
在汉惠帝还在位时,无论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吕后与惠帝的利益关系紧紧栓在一起,她认为惠帝所拥有的权利即为自己的权利,而当惠帝也驾崩之后,吕后失去了她的遮护伞,因而更加把权利牢牢纂在自己的手中。
《史记》中记载:“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彊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3]85这是惠帝死后张辟与陈平的对话,也是吕后设计独立掌权的开始,仅仅用“哭而不哀”这个举止就让大臣自动把吕姓人请进宫廷掌权,这也为事后吕后大肆封吕姓人为王而奠定了基础。
吕后做的第三件事是安排后事。
《史记》记载:“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
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
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
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
大赦天下。
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3]87吕后在临终前一直很担心吕氏宗族的命运,除了一再告诫吕氏后人注意提防之外,掌控军队,还安排吕产身居高位,以吕禄女占据帝后位,这实际上已经做了最周密的安排,连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都赞叹吕后安排之周密,说“方高后病甚,令吕禄为上将军居北军,吕产居南军,其计可谓密矣”,[5]至于事态的发展并非按照吕后的意愿,并非是吕后识人不明,而是吕氏后人竟都是烂泥扶第6卷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不上墙的无能之辈。
而吕后善于谋略可谓尽人皆知了。
三、行事效率:办事雷厉风行至于说到吕后的办事效率上,那只能用雷厉风行来形容,其凌厉简直让男子汗颜。
先不论其处事是对是错,这种高效率的作风不得不让人佩服,从这点上看,足以能充当一个政治女强人的角色。
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里,能在男人的天下里取得主权的女人屈指可数,不外乎就是吕后、武则天、慈禧。
而她们的共性可以说就是办事雷厉风行,果敢决断,就算是依附于皇权的戚夫人也不是吕后的对手,戚夫人只能在刘邦的庇护下生存,离开了这层保护伞,是不能独活于世的,或许她是能歌善舞、温柔体贴、能使小性子哭诉,但在权利的争夺战中,唯一最缺乏的就是办事不够果敢,不够凌厉。
而吕后,在刘邦死后,她对戚夫人、刘如意母子的夺夫之痛以及夺太子之位恨之入骨,进而进行极端的报复,先是召赵王进京,在惠帝的疏于防备时,处死赵王。
《吕太后本纪》中记载:“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冘饮之。
”[3]84这明显是违背惠帝的意愿的,但吕后办事从来就是坚持自己的主见,毫不犹豫,不仅如此,“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3]84吕后以后世所诟病的残忍方式对待戚夫人,得意于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惠帝更加不以为然,甚至深恶痛绝,以自暴自弃的方式反抗吕后,吕后仍然坚持主见,宣泄愤恨,斩草除根。
其处事之决断足以能成为一个决裁者。
另外,吕后在铲除异己时也绝不手软,在吕后当权时期,对于刘邦诸子,除了刘恒以政治聪慧的头脑骗取吕后的信任、刘肥向吕后表达的绝对忠诚以及吕后一手带大的刘长外,其他诸子都得不到吕后的信任。
由于刘友不接受吕后安排的吕姓女子,“太后怒,以故召赵王。
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弗与食。
”[3]86刘友最终被饿死。
而刘恢不能忍受吕后派来的吕姓女子的监视,最终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弃宗庙礼,废其嗣。
”[3]86吕后从不给对手留下一丝希望。
对付刘建一家,在刘建死后,吕后派人杀了刘建唯一的儿子,永除后患。
不管这些做法在后人看来是残忍或是错误,但吕后一心想做的是铲除异己,而且做事一步到位、雷厉风行,绝不留后患。
这足以证明吕后办事效率之高。
而且,吕后治国有方,从不马虎。
与刘邦相比,吕后处理政治经济上的棘手事,一律有明文规定,保证行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