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掌声》课后反思(精选14篇)

三年级上册课文《掌声》课后反思(精选14篇)三年级上册课文《掌声》课后反思篇1《掌声》讲的是一个叫英子的女孩,腿脚落下了残疾,心里很忧伤,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讲故事,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很好地讲完了故事,从此变得自信和乐观。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体现了如下的设计理念:1、体现整体教学的原则。
(1)在阅读方法上,从整体到部分,然后回归整体。
(首先在和学生交流中引导学生回忆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两次掌声,辐射全篇,体会同学们真挚的爱。
最后,联系生活,朗读诗文,整体回归,体会爱的伟大。
)(2)在落实教学目标上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根据具体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逐渐升华,使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通过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英子的内心,从而感受到同学们给英子掌声的主要原因,同时渗透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的学习方法等,进而体会掌声中蕴含着爱,激发学生把爱献给他人。
)2、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节课,力求体现抓住关键词语思考问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忧郁一词的理解)、边读边想的方法、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读书批注的方法等。
进而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问题、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本节课中,始终把握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做到说话要有理有据,从中感受到同学们真挚的爱心。
(如:因果关系的句子。
通过因果句式的变化,使学生理解了因果关系的句子,同时体会同学们真挚的情感),(如:句子对比的练习:“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与“一摇一晃地走下台”区别。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精选9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精选9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精选9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精选9篇)1爱是什么?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爱是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是呀,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成的。
对于《掌声》这堂课,上课开始我引用了文章的导语,与学生产生了共鸣。
让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整篇文章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角色转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时而是英子,时而是同学。
通过引导学生多次读书,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如“犹豫,慢吞吞等”悄然走进文章,感受英子不同时候不同的心理。
通过配乐朗读,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
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其次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怎样正确对待课堂生成的问题。
特别是小组合作汇报:“如果你是英子,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如果你是班里的一名同学,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同学们都会说,但语言的组织不够理想。
我想能不能从前面的教学时间中抽出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此项,并写出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精选9篇)2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通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通过小英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
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掌声》这堂课我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后来的小英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1《掌声》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这样一篇感人致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媒体直观展示法,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而又亮点不断闪现!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
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
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
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
”“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
”“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5篇)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5篇)三班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通用5篇〕1《掌声》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小女孩英子,由于不愿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上学时总是最早来,最终走,尽量不让自己的残疾表如今大家面前,内心布满了自卑感。
新来的老师不了解状况,请她到讲台上讲故事,她在同学们掌声的鼓舞下,最终大胆地上来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故事,获得了同学们强烈的掌声。
从那以后,她变得开朗了。
几年后,她写信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那次掌声,给了她信念,给了她生活的士气。
她很感谢大家。
文章选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调动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阅历,进入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是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我上课时注意对同学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在字里行间的研读揣摩中,来感受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应当敬重每一个人,并通过情感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同学与文本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抓住两次写掌声响起的句子进行重点分析解读,从第一次掌声响起向前铺开,一起探究英子的自卑的表现和缘由;从其次次掌声响起向后延长,揣摩英子在掌声前后心情、性格等的改变,使同学感受到了,掌声对同学是一件特别平常的事情,却带给英子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掌声的响起,时机不同,效果却是更进了一步,以至于转变了英子的一生。
让同学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怀、鼓舞,不能卑视任何人。
抓住两次掌声同,进行重点研读揣摩是本节语文课的一大特征。
我先让同学进行修改化的阅读,采纳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让同学入情入境地反复读书,老师示范读等多种方式,通过情境的呈现与评价,让同学悄然走进文本,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英子的怜悯和对英子转变后快乐的心情。
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拓展延长进展环节中,让同学替英子把信写完好,或给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胜利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同学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
当然在教学中,我虽然细细研读了文本和课标,对课堂可能消失的问题也有了多种预见,但是,对个别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朗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却不能把同学的朗读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掌声》语文教学反思

《掌声》语文教学反思《掌声》语文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掌声》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掌声》语文教学反思1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今天上午进行青年教师展示课比赛。
我是一号授课老师。
我授课的内容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掌声》。
本次比赛以无声授课的形式进行。
通过比赛,展现了我的能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小孩子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不得不上台讲故事。
她本以为会被无情的嘲笑,想不到同学们给了他鼓励和掌声。
从此她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
教学要突破的知识点有:一、学会默读课文,感知文意。
做到不指读,不出声。
二、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感受到英子前后的变化。
三、练习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本次无声授课,我设计了掌字的.教学。
通过文章的题目来认生字,把生字放到课题中学习。
通过老师的配乐朗读,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词语,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感受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最后作业布置中进行课文复述的练习,把英子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同时进行情感迁移拓展,生活中不仅掌声可以鼓励帮助人,早上的一句问候,上下楼梯的礼让都是最美的行为。
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更要把爱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做文明的接班人。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要注意表情和态势语,说话要自信有力,情绪饱满。
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评语多样化,充分展示到位。
把握好课堂上的台风。
在内容设计上太多,流程进行的太快,没有铺展讲开。
区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重视生字教学,增加识字方法和识字的趣味性。
《掌声》语文教学反思2《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掌声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掌声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掌声教学反思第1篇】《掌声》这篇课文写得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整篇课文虽然语言朴实无华,却洋溢着浓浓的真情。
“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要怎么把这篇课文上得精彩,又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呢?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抓点设线“掌声”是课文的文眼。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个文眼,从引导学生说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入手,抓住小英的前后变化。
质疑,让小英如此难忘的掌声究竟是怎样的?同学们为什么要送去这样的掌声?掌声产生了怎样巨大的作用。
即扣住“掌声”这个点,步步深入。
二、加强朗读教学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自己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然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在理解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过程中,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英或是小英的同学,自己会怎样做,这样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获得一种真切的感受了。
但课上完后,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根据师父对我提出的一些建议,我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一、导入不合理上课前,我让一个学生把她的一篇作文背给大家听,然后让其他学生给她掌声,然后我顺势问她“得到掌声是什么感觉”。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对这个导入进行了反复地思考,最后才决定用这个,因为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自己体会得到掌声是什么感觉。
毕竟我的经验还不足,考虑事情还不够周全。
事后师父对我说,一个成人要把他自己写过的文章背诵出来还有点难,更何况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
而且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我的这个导入并不成功,学生并没有我预期的那么情绪高涨。
二、自主悟读还不够让学生对比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原因时,我没有等学生悟过来就把原因告诉给了他们。
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通用5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1《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完美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它是以英子性格的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而重心则落在两次“掌声”上。
我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两次掌声和英子性格的变化。
一、借助朗读,走近自卑的英子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感情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我透过让学生读书生疑,读书求解,读书品味,努力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我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后,融会自己的情感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
在体会掌声前的英子时,我主要抓了三个句子1、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2、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我以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多元体会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我刚刚好像强调了一个词(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你能再读一遍吗?”,“”你能感受到英子的情绪吗?,“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同学们的答案很丰富,能够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文静的女孩,一个可怜的女孩,一个孤单的女孩,一个自卑(忧郁、沉默、难过、害怕、不自信)的女孩等等。
二、读说悟写,聚焦两次掌声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两句直接写掌声的句子,然后依次学习有关两次掌声的资料,感受英子在掌声响起的前后内心的变化。
教学有关第一次掌声的资料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响起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呢?这掌声代表什么呢?”,并解读句子“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7篇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整理的《掌声》教学反思优秀7篇,欢迎借鉴。
《掌声》教学反思篇一本单元教学专题是“爱是奉献”。
本文写的是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几点是:一、整个课堂充满着爱的氛围:(一)、设疑导入,引发爱;(二)、研读课文,感悟爱;(三)品句析段,体验爱;(四)、拓展延伸,畅谈爱;(五)、联系生活,奉献爱。
全文教学设计紧扣“爱”字贯穿全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升华。
课堂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也因动态生成而绚丽多彩。
二、这节课意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孩子们对爱的涵义异乎寻常地理解了——什么是爱:爱是给爸爸妈妈端杯热茶;爱是对有困难的人伸出温暖的双手(捐款、献血等);爱是给年迈的老奶奶梳梳头;爱是扶着残疾人过马路……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孩子们不仅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即将成为“爱”的创造者,他们将会用语言、用行动将“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与此同时,在教学本课中,我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整个课堂中,掌声多次响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及时把掌声献给别人。
掌声教学反思篇二《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情节感人,描写细致。
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一、情境谈话,拉近人文我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为话题引入课文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情趣,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写了作者回忆了小学时,一个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她只好上台,讲完了后,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
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从此她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文章情感充沛,语句优美,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又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意。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之一。
本课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词语积累不多的特点,利用上下文理解词语。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犹豫”一词,结合句子后面小英的动作“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
英子的矛盾心情由此可见。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中“忧郁”和“歧视”的意思,我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来指导,与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起来理解:“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英子的神态“文静、默默”就是忧郁的表现。
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走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残疾,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
因此“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不把她当正常的同学看待”。
因此,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
2.补白人物对话,感悟心理。
课文英子前后变化很大,由“忧郁文静”变成“活泼勇敢”,在教学时,根据英子的感情变化,我让学生先找到描写英子的神态、动作的句子。
学生在第二自然段找到“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
”“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
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
当学生读到“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句子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
声。
二、成功之处
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备课落到实处,化大为小。
本课备课时,我和以前一样,制定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的教学目标,正巧在集体备课时,其他教师指出了其中教学目标过大,要求学习目标要小而实,具有可操作性。
经过再次备课,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感悟两次掌声的含义。
后来在教学中,效果果然不错。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人物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位。
本课英子心里活动的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去品味。
特别是“低下头”“犹豫”“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这些关键词语,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
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作好铺垫。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描写英子的神态、动作,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在以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在朗读时,可以加入情感的句子,让学生更明显体会。
如:“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她是多么纠结啊!)“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她多么勇敢啊!)这样一加,学生就清楚了。
教学效果肯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