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耳的结构

合集下载

人耳结构图及三个部分的生理作用

人耳结构图及三个部分的生理作用

人耳结构图及三个部分的生理作用
耳朵的生理构造,主要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份,连接听神经至大脑,构成了人类的听觉系统。

耳部的构造由外耳耳廓进入外耳道后,接著的是中耳耳膜(鼓膜);
中耳腔内有三块听小骨,分别是鎚骨、砧骨及镫骨。

镫骨接触到内耳之卵圆孔,声音由此传入内耳。

内耳的构造可分为二大部分。

耳蜗部分司听觉,前庭半规管部分司平衡,耳蜗部分集合成耳蜗神经,半规管部分集合成前庭神经,此二神经再合在一起形成耳蜗前庭神经,就是第八对脑神经,由此再走入脑干的听觉神经核,接著上达大脑的听觉中枢。

听觉中枢的主要区域在大脑的颞叶。

故耳朵只是用来传导声音最终仍须靠大脑听声音。

每部份的听觉器官都各自具备了独特的功能。

我们听说的声音,实际上是由某个发声体发出的、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波_声波。

人的耳廓像一个卫星接收器能接收声波,并将其汇聚到外耳道,然后,
再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样,就声波的声能就转变为机械能,鼓膜的振动可带动与之相连的听小骨,而听小骨的活动又可振动内耳的门户--卵圆窗膜,这样,就使内耳中的淋巴液产生振动,从而引起内耳基底膜振动,刺激基底膜上的细胞产生与之对应的电位变化,此时,机械能又转变为生物信号,这种电信号汇聚到听神经中,再通过听神经输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直到这时,人才算真正“听”到声音。

听中枢就像一个情报研究所,将传来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分类、编号和分析整理,大脑此时才能明白所接受的声波是什么意思,然后,才能作出反应。

虽然我们讲了很多,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只有千分之几秒,自己是根本觉察不到的。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3.1 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学生版)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3.1 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学生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3-1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目录 (1) (3) (4) (5) (7)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如下图所示,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

其中,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2.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结构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鼓膜接收声波并产生振动鼓室与咽鼓管连通听小骨放大振动并把振动传递到耳蜗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平衡鼓膜内外的压强,保护鼓膜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即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可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保持身体平衡半规管3.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通过耳廓收集)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影响听觉的因素(1)人的听觉与年龄有关: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2)人的听觉与听觉器官有关: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5.耳的位觉功能(1)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

(2)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P541.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传导振动的结构损伤,如鼓膜、听小骨等受损;二是相关神经损伤,如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等受损。

2.当遇到巨大的声响时,用双手捂紧双耳,这是防止强烈的振动传到鼓膜,把鼓膜震破。

中耳通过咽鼓管最终与口腔相通,可以平衡鼓膜内外的压强,张开嘴可以使内耳与外界的压强相同,从而保护鼓膜,不至于使它因内外压强差太大而破裂。

耳朵的结构及听觉形成过程(1)耳的结构(2)听觉的形成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人耳听声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耳听声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耳听声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人耳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耳能够接收和分辨各种声音,使我们能够听到语言、音乐、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以及其他各种声音信号。

然而,要想理解人耳听声的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以及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人耳听声的原理,探讨人耳如何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声音信息。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人耳听力的应用与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人耳在听觉感知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包括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如何传播以及声音传播的特性。

然后,我们将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组成以及它们在声音接收和传输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耳如何工作以及其对于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最后,我们将总结人耳听声的原理,并探讨人耳听力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与意义,例如医学诊断、音乐欣赏和语言交流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将对人耳听声的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并认识到人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更好地保护听力、学习和使用声音信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人耳听声的原理,增加对这个奇妙器官的认识吧!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的一种可能的编写方式: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探究人耳听声的原理,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对人耳听声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人耳作为听觉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通过引入该主题,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即为当前所述,将详细解释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文章的逻辑发展和组织安排。

人耳的结构

人耳的结构

人耳的结构人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定位、扩大声音;外耳道的作用是传导声音、共振扩大声音、S型方向缓冲声音、收集从内耳传出的声音。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咽鼓管中耳的作用:具有换能和扩大声能的作用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内耳作用:前庭和半规管起保持人体平衡的作用,耳蜗主要是传音和感音的功能(感知不同频率的声音)人耳是如何听见声音的?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然后经过外耳道放大传导至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听骨链传至前庭、耳蜗,耳蜗将声音转换成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中枢,形成听觉,这样人耳就听见了声音。

声音——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耳蜗——听神经——大脑中枢简单的说,就是声音通过人的外耳、中耳、内耳传至大脑,形成听觉。

如果人耳的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病变或者功能衰退,都将会影响人的听力,导致听力下降。

耳聋的分级耳聋的分类传导性聋:外耳和中耳病变,但内耳功能正常感音神经性聋: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等部位的病变,引起对声音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听力损失。

感音性聋:病变发生在耳蜗神经性聋:听神经及其以后部位的病变中枢性聋:脑干和皮层病变混合性聋: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同时存在注:老年性耳聋主要是感音性聋,其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重、言语理解力差就是常说的听得见但是听不清楚,知道有人在说话但是不知道在说什么;重振现象就是大的声音觉得很吵很振耳朵,小的声音又听不见;耳鸣现象等。

声音的基本概念振幅:声音的强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大小,单位:分贝dB。

频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即我们所说的声音的高低,如女性的声音很尖、男性的声音很低沉等。

人耳可以听见20——20000Hz的声音,但是人的言语频率范围是250——4000Hz.汉语中的韵母主要集中在低频,而声母主要集中在高频,低频是主管言语能量,而高频是主管言语清晰度的,所以一旦人耳的高频损失比较厉害,就会出现听不清的现象。

人类耳朵微小结构的生理学特点

人类耳朵微小结构的生理学特点

人类耳朵微小结构的生理学特点耳朵是人类的重要感官之一,我们依靠耳朵感受着世界。

不论是听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还是交流,我们都需要耳朵。

我们听到声音的本质是因为声波的震动被耳朵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至大脑,而耳朵的微小结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耳道我们的耳朵分为外、中、内三部分,其中外耳是与外界相连的部分。

外耳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声音,收集到的声音会被传递至中耳。

外耳道是外耳的一部分,它是一条S形的弯曲管道,长度约为2.5厘米左右。

外耳道的特别设计使得它能够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耳朵,同时保持耳道的湿润和清洁。

除此之外,外耳道还能够放大声音的振动,增强耳膜的振动。

耳膜外耳道的尽端是耳膜,它是外耳和中耳之间的交界处。

耳膜是一个非常微小的薄膜,直径仅为9~10毫米左右,具有高度的韧性和弹性。

当声波通过耳道传递至耳膜时,耳膜会受到振动,将振动传递至中耳的骨头中,使得耳骨在鼓膜后面振动。

中耳中耳是连接耳膜和内耳的部分,它包含三个耳骨:砧骨、锤骨和镫骨。

中耳的主要作用是将耳膜传递过来的振动转化为内耳中的液体振动。

中耳还包含一条将空气与鼻咽腔相连通的小管道,称为咽鼓管。

这个管道的主要作用是排除中耳的废物和异常液体,保持中耳腔的正常气压。

内耳内耳是耳朵的最深处,它包含有许多重要的结构和器官,如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等。

内耳对于听力和平衡控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耳蜗是内耳的主要听觉器官。

它是一个小而复杂的器官,其形状像一个卷筒。

耳蜗中含有许多细胞和神经元,来接收和传递听觉信息。

当液体在耳蜗中震动时,耳蜗中的毛细胞会受到刺激,向神经元发送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将被传递至大脑的听觉皮层,产生听觉体验。

前庭和半规管是内耳的重要平衡器官。

它们感受身体的位移和旋转,提供身体的平衡信息。

这些信息将被传递至大脑的平衡中枢,协助我们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总之,人类的耳朵是一个微小而精细的结构,其中各部分器官相互协调完成听觉和平衡的任务。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于拓展人类感官理解和治疗听力和平衡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介绍人耳的结构人耳生理 - 镇江市特教中心 首页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介绍人耳的结构人耳生理 - 镇江市特教中心 首页教学讲义PPT课件

3. 赞同
_i_n_f_a_v_o_r_o_f_/_a_g_r_e_e__w_i_th___
4. 反对
_b_e_a_g_a_i_n_s_t_/_d_i_s_a_g_re_e__w_i_th_
5. 激烈的讨论 _a__h_e_a_te_d__d_i_sc_u_s_s_i_o_n_____
6. 相反
on__t_h_e__c_o_n_t_r_a_r_y__/ _in__c_o_n__tr_ast
11. 不言而喻…… it_g_o__e_s_w__it_h_o_u__t_s_a_y_i_n_g__th__a_t…
12. 如前段所述as st_a_t_ed__i_n_t_h_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__re_v_i_o_u_s_p_a_r_a_g_r_aph
13. 与……相比 _c_o_m__p_a_r_e_d__w__it_h_…_________ 14. 明显的对比 __a_s_t_r_i_k_in__g_c_o__n_t_r_a_s_t_____ 15. 不可否认…th…ere_’s__n_o__d_e_n_y_i_n_g__t_h_e_f_a_c_t__th__at…
把耳道部分放好后,将耳模向后旋转按 下,让耳壳和耳轮依次就位,最后轻拉 耳廓按紧耳道部分,将助听器放至耳后, 注意勿使胶管扭曲。打开助听器开关, 调整音量到适当位置。
要把助听器摘下时,先把助听器关闭, 用手指夹着耳模部分,与配戴步骤相反, 依次退出耳模,无论配戴还是取下右手 负责右耳,左手负责左耳。
感音神经性聋
主要特征:
气导、骨导同 时下降,气骨 导差小于10dB, 听力损失以高 频为主。
混合性聋
主要特征:
骨导、气导同时 下降,气骨导差 大于10dB,同时 具有传导性耳聋 及感觉神经性耳 聋的特点。

单招解剖选择题及答案

单招解剖选择题及答案

单招解剖选择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C2.C3.D4.B5.A6.B7.A8.B9.C 10.A 11.A 12.A 13.C 14.C 15.D三、名词解释1.内环境: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部分,叫做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叫做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组织间隙液的简称)、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和淋巴等。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2.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

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3.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4.动脉: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

动脉在行径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小动脉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管壁较厚,平滑肌较发达,弹力纤维较多,管腔断面呈圆形,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可随心脏的收缩、血压的高低而明显的搏动。

动脉管壁的功能是,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

中小动脉,在神经支配下收缩舒张,以改变管腔的大小,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液阻力,维持和调节血压。

5.骶角: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起的结构,称为骶角。

四、简答题1.简述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1、神经调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正常人的耳朵大约可分辨出40万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些小到微弱得只能使耳膜移动氢分子直径的十分之一。

当声音发出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就起了一连串的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声波,从声源向外传播。

当声音到达外耳后,通过耳廓的集音作用把声音传入外耳道并到达鼓膜。

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厚度和纸一样薄,但却非常强韧。

当声波撞击鼓膜时,即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膜后面的中耳腔内,紧接着3块相互连接的听小骨。

每一粒听小骨都只有米粒大小,是人体中最小的骨头。

它们的名字由其形状而来。

紧挨着鼓膜的是槌骨(像铁槌),之后是砧骨(像铁砧),最后是镫骨(像马镫)。

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听小骨也跟着振动起来。

3块听小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杠杆系统,把声音放大并传递入内耳。

3块听小骨中最后的镫骨连接在一个极小的薄膜上,这层膜称作卵圆窗。

卵圆窗是内耳的门户,而内耳中有专司听觉的器官--蜗。

当镫骨振动时,卵圆窗也跟着振动起来。

卵圆窗的另一边是充满了液体的耳蜗管道。

当卵圆窗受到振动时,液体也开始流动。

耳蜗里有数以千计的毛细胞,它们的顶部长有很细小的纤毛。

在液体流动时,这些细胞的纤毛受到冲击,经过一系列生物电变化,毛细胞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

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加以加工、整合就产生了听觉。

此外,内耳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半规管。

半规管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小环所组成,专司头部三维空间的平衡觉。

当半规管有毛病时,可能产生眩晕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人耳的结构
————————————————————————————————作者:————————————————————————————————日期:
2
简述人耳的结构
(文/邹明欧仕达高级验配师厦门)
人耳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外耳、中耳及内耳。

每个结构有不同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1.外耳:
外耳主要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外耳道呈”S”,长度为2.5——3.5㎝。

因为耳道有弯度,所以定制机才可能塞进耳朵,并且确定机器在耳朵内不掉出来。

比如扭头、跑步、蹲跳等,定制机都不易掉落。

外耳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收集声音、声源定位(声音传进双耳的时间差与强度差)、传导声音到达中耳、对声波的增压作用。

2.中耳:
中耳结构中,主要有三块骨头(锤骨-砧骨-镫骨)即听骨链。

鼓膜是有一个反光区的透明膜,起到保护中耳的作用,以防水、虫子等进入中耳。

中耳常见的疾病有: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中断/固定、鼓膜穿孔等)
3.内耳:
内耳结构主要由耳蜗和前庭组成。

内耳主要作用是换能,将中耳传进来声音震动转换成生物电。

3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