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简述空军发展历程

简述空军发展历程

简述空军发展历程空军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期的航空力量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

当时,飞行器主要用于侦察任务和轰炸敌方目标。

这是空军发展的起点。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二战期间空军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各国开始投入大量资源来发展空军,并将飞行器用于空中作战。

二战期间的重要空中战役,如英国的“不列颠之战”和美国的“空中堡垒计划”,都展示了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二战结束后,随着核武器的出现,空军的地位更加突出。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空军成为两大超级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应对核战争的威胁,各国的空军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开始引入先进的空中武器系统。

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空军的作战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的战斗机、轰炸机等飞行器逐渐被无人机替代。

无人机具有高度灵活性和较低的成本,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如侦察、打击和监视等。

此外,空军还开始发展太空技术,以实现更广阔的作战和侦察范围。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空军的角色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军事作战任务外,空军还承担着紧急救援、反恐怖主义和海上巡逻等非传统任务。

空军还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和人道援助等国际任务,展示了其多功能性和全球影响力。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空军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无人机和无人系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升空军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

太空技术的发展将使空军能够更好地监视全球动态,并保护国家的安全。

总的来说,空军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侦察轰炸飞行器到现代化战斗机、无人机和太空技术的演变。

其作战方式不断创新,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空军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世界各国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现状高超声速武器是公认的未来必须发展的六大尖端武器之一,是指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武器。

全球目前只有俄罗斯和中国列装。

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远远落后中俄。

美国国防部以及海、陆、空三军分别主导的7个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全部失败,至今拿不出任何一款能进入实战部署的导弹。

被寄予厚望的AGM-183A高超音速空射导弹项目也迟迟没有进展。

俄罗斯是高超音速武器方面最先进的国家,截至目前已经列装了三款高超音速导弹,覆盖海、陆、空三维打击领域,包括全球唯一一款战略级“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美国求而不得的高超音速空射导弹也在俄军中先一步服役,由米格-31战机搭载的“匕首”导弹能在2000公里外发起打击,末端速度可达7马赫。

印度、日本也在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研制上取得进展,朝鲜频繁试射高超声速导弹。

美、英、澳、加拿大、瑞士等国重点推进高超声速飞机研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官方军事网站相关报道。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军事领域也在不断推进新型武器的研发与防御技术的创新。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作为一种尖端武器,具有高速、高机动、高打击能力等特点,给现有防御体系带来了严重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的威胁,防御关键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及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发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以提升自身军事实力。

然而,这种武器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高超声速武器的速度极快,使得传统防御系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拦截。

其飞行轨迹具有高度机动性,进一步增加了防御难度。

高超声速武器的打击精度也是一大难题,使得防御方需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大量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打击。

为了有效应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的威胁,以下关键技术至关重要:发射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将武器从发射平台送入临近空间,并确保其稳定飞行。

成像技术:利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成像技术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打击。

军事领域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军事领域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军事领域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新型武器装备技术一直是许多国家力争突破的领域之一,毕竟现代战争需要更高端和更具攻击性的武器装备。

在军事领域,新型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是不断推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效能和保障国家的安全。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发展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一、航空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航空武器装备技术一直是军事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武器装备技术。

例如,我国自主研制的歼-20战机,在世界军事舞台上一举成名。

其实,航空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而且可以推动民用航空领域的发展,因为许多航空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民用领域。

二、海洋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随着海洋领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海洋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在潜艇、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而且,在我国南海和东海等重要海域,西方一些国家不断加强军事存在,对我国安全形势造成了威胁,因此我国对海洋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也更加重视。

三、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当今战争的本质是信息化战争,因此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战场情报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从而在第一时间把握战场态势。

目前,我国在无人机、卫星通信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四、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军事应用场景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

例如,智能化无人机、智能化坦克和智能化导弹等,都是目前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技术的研究热点。

在未来,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将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全球军事武器发展历程

全球军事武器发展历程

全球军事武器发展历程
全球军事武器发展历程:
1. 古代的军事武器: 在人类历史早期,古代文明开始使用一些
简单的军事武器,如矛、弓箭和盾牌。

这些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战斗。

2. 中世纪的军事武器: 中世纪的军事武器出现了许多改进,包
括长弓和铠甲。

这些武器在远距离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提供了更好的防护。

3. 火器革命: 14世纪后期,火药的出现引发了一场军事革命。

火药武器,如火枪和火炮,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它们能够在更长的距离上进行攻击,并对城堡等防御设施造成更大的破坏。

4. 工业化战争: 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军事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机械化战争成为主流。

坦克、飞机和潜艇等新型武器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方式。

5. 核武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武器出现并投入使用。

核武器的威力巨大,能够造成大规模毁灭。

这使得全球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引发了核武器军备竞赛。

6. 现代化战争: 当代的军事武器发展更加强调信息化和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武器系统的发展,如无人机、导弹防御系统和网络战。

7. 生物和化学武器: 在军事武器领域,还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武器,如生物和化学武器。

这些武器的使用受到国际禁止和非议,但在一些国家仍然存在。

总体而言,全球军事武器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工具到高科技武器的演变。

这些武器的发展对战争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空军的历史和发展

美国空军的历史和发展

美国空军的历史和发展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简称USAF)是美国武装力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维护和保卫美国的领空安全以及执行各类空中作战任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空军的历史和发展,并探讨其在国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成立背景美国空军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飞行器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军事上的重视。

1914年,美国陆军成立了一个名为“A”信号部队,用于负责航空任务。

此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空中战斗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美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航空领域的潜力。

二、发展历程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部队逐渐壮大,扩充了飞行员和飞机的数量,并且积极参与了战斗行动。

这段时期,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作战效果并不理想,但这一经验为日后空军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的规模和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1947年,美国空军正式成立,并从此独立出来,不再隶属于陆军部队。

在二战中,美国空军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轰炸战略和空中支援,对盟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冷战时期冷战时期,美国空军的职责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美苏两国的对抗,空中监视和核威慑成为两国竞争的焦点。

美国空军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军备竞赛,并致力于发展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和空中侦察技术。

此外,冷战时期还见证了航空战术的革新和空军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

4. 当代空军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国空军的作战方式和装备得到了革命性的变化。

无人机、隐形战斗机、空中加油机等新一代装备的引入,使得美国空军具备了更强大的打击力量和战略优势。

同时,空军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行动,展示了其多重职能的一面。

三、空军战略和使命美国空军的主要战略是确保国家的安全和防御利益,并支持其他军种部队的行动。

其使命包括空中战斗、空中打击、空中情报、空中侦察等。

此外,美国空军还负责导弹防御系统、太空探索和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发展。

战斗飞机研究报告

战斗飞机研究报告

战斗飞机研究报告战斗飞机研究报告引言战斗飞机作为军事领域中的重要武器装备,对于战斗力和战场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现代战斗飞机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在战场上的应用。

一、发展历程1. 第一代战斗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战斗飞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914年,英国皇家空军派出第一支战斗机部队,以应对德军的空中威胁。

这标志着战斗飞机成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第一代战斗飞机采用了活塞发动机和双翼布局,具备一定的机动性和火力。

代表机型有英国的Sopwith Camel和德国的Fokker Dr.I。

这些战斗飞机在战场上展示了出色的性能,但也存在飞行距离短、速度慢和火力不足等问题。

2. 第二代战斗飞机第二代战斗飞机出现在二战前后,标志着飞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这一时期,航空推进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喷气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发动机,使战斗飞机具有更高的速度和爬升率。

代表第二代战斗机的机型有美国的P-51 Mustang和德国的Me 262。

这些战斗飞机在空中作战中展现出优越的性能,为战场上的制空权争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 第三代战斗飞机第三代战斗飞机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

这一时期,雷达、红外搜索器以及新的航电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战斗机具备了更强的作战能力。

代表第三代战斗机的机型有美国的F-16 Fighting Falcon和苏联的米格-29。

这些战斗飞机采用了后掠翼和高机动性设计,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4. 第四代战斗飞机第四代战斗飞机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

这一时期,隐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战斗机在敌方雷达探测范围内具备较低的可探测性。

代表第四代战斗机的机型有美国的F-22 Raptor和F-35 Lightning II。

这些战斗飞机采用了先进的雷达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具备出色的战斗性能和多样化的作战能力。

二、主要技术特点1. 隐身技术隐身技术是现代战斗机的重要特点之一。

世界主要空天飞行器研制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主要空天飞行器研制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主要空天飞行器研制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唐绍锋 张静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空天飞行器(Aerospace Vehicle)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简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航空航天技术术语词典和麦格劳-希尔科学与技术术语词典对空天飞行器的解释为“在可感大气层内外都可以飞行的一类飞行器”,即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飞行器。

一般来说,将海拔100km高度的卡门线作为航空与航天的界线。

所以空天飞行器是指既可以在海拔100km以下又可以在海拔100km以上飞行的飞行器。

本文从商业和军事两方面阐述了空天飞行器的研究意义,介绍了空天飞行器研发所必须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和世界代表性空天飞行器项目的研制情况,并对空天飞行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1 研究意义商业意义发展空天飞行器可以大大降低空天之间的运输费用。

据估计,空天飞行器的运输费用至少可以降到航天飞机的1/5,甚至可降到1%,其实现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充分利用大气层中的氧,以减少飞行器携带的氧化剂,从而减轻起飞质量;二是整个飞行器全部重复使用,除消耗推进剂外不抛弃任何部件;三是水平起飞,水平降落,简化起飞(发射)和降落(返回)所需的场地设施和操作程序,不受发射窗口限制,减少维修费用和管理调度成本。

空天飞行器不仅可以向空间站等空间系统补充人员、物资、燃料,提供在轨服务,把空间站内制成Reviews的产品运回地球,还可以搭载乘客进行太空旅行,使人们观赏到旖旎的太空风光,为人们提供在地球上无法获得的体验。

基于空天飞行器的高速能力,乘坐它可以大大减少旅行时间,方便快捷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看望朋友或进行商业旅行。

此外,空天飞行器还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快速响应。

军事意义在军事上,空天飞行器可以在大气层内外自由飞行,如果将它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航空航天轰炸机、战斗机和运输机,其作战区域将是整个地球乃至近地空间。

它能在1~2h内突破任何地面防御系统,从空间对陆、海、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即具备了全球快速打击能力。

国外空军光电对抗装备综述

国外空军光电对抗装备综述

光 电对 抗 装 备 的 系 统 化 光 电 对 抗 技 术 作 为 一 种 对 抗 高 精 度 光 电制 导 武 器 的 手 段 , 是 其 他 对 抗 方 法 无 法 取 代 的 . 电对 抗 正 朝 着 宽 频 谱 , 光 多 用 途 , 实 用 化 的 方 向 发 展 , 而 承 载 着 各 种 先 进 光 电 对 抗 技 术 的 光 电 对 抗 装 备 则 朝 着 系 统 化 的 方 向 发 展 . 系统 化 的 光 电 对 抗 设 备 可 以 实 现 战 术 决 策 的 自动 化 , 满 足 现 代 战 争 中体 系 对 抗 的 要 求 ,便 于
法 是 将 光 电探 测 , 抗 指 挥 战 术 决 策 , 对 对 抗 执 行 单 元 三 部 分 构 成 一 个 光 电 对 抗 系 统 ,作为 作战 系统的 空 长 达 几 小 时 ,根 据 战 术 需 要 布 设
更 佳 的 光 子 器 件 来 代 替 ,从 而 实 现
告警设 备按 用途分 为导 弹告 警系统 和激 光告 警设 备 .
导 弹告 警 系统
光 电导弹 逼近 告 警 系统包 括红 外告
警和 紫外 告警两 类 .
( 红 外 告 警 装 备 1 ) 机 载 红 外 告 警 设 备 被 动 探 测 导 弹 主
动段 发动机 尾 焰 ( 波长 3 微 米 )和高 ~5
弹 ,具 有 高 探 测 率 和 低 虚 警 率 ,可 以 边 跟 踪 边 搜 索 ,进 行 多 重 威 胁 探 测 ,并 及
碰 时 间 告知 飞行 员 , 自动
引 导 " 向红 外 干 扰 机 " 定
( R DI CM ) 起 动 诱 饵 投 放 或 装 置 , 已 装 备 以 色 列 空 军 的 AH一 1武 装 直 升 机 和 F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世界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综述
2010年,尽管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未来国际安全继续存在诸多复杂多变而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世界各国仍在不懈地积极发展自己的武器装备,新的武器技术和系统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和投入使用。

空军武器装备作为现代战争的关键制胜能力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继续呈现出信息化、体系化、远程化、多用途、长航时和无人化等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空军装备各领域的发展变化层出不穷。

一、美俄新一代战斗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2010年,在新一代战斗机发展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包括: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原型机成功实现首飞;美国第五代战斗机F-35 和F-22 研制和装备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美国等国在积极探索第六代战斗机技术。

1月29日,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K FA勺原型机T-50成功完成
首飞,使俄罗斯成为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试飞第五代先进战斗机勺国家,标志着俄罗斯勺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PAKFA 在设计中采用了先进勺复合材料及气动技术,将具备超声速巡航、超机动、隐身和多功能等性能特点。

按计划,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将在2015年开始进入服役。

俄罗斯计划今后在本国第五代战斗机基础上开发出口型飞机,从而影响世界更多地区勺空中力量平衡。

2010年,美国第五代战斗机(包括F-35和F-22隐身战斗机)技
术发展又达到新的里程碑,其中最突出的是F-35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的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机型一一F-35C舰载型于6 月6日成功完成首飞,标志着JSF项目的原型机首飞阶段性工作已全部结束。

F-35C集隐身、超声速、高敏捷性和综合航电系统等技术性能于一体,将为舰载战斗机带来跨代的性能提升。

在F-35C之前已首
飞的F-35A常规起降型和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2010年处在繁忙的研制试验阶段。

其中F-35A的试飞遍及该机全部的下一代航空电子系统。

2 0 1 0年,美国空军还在制订已经进入服役的F-22 的改进升级计划,改进计划的要点包括:安装近年来刚刚投入使用的新型先进武器系统和正在开发中的先进通信设备;将原6种不同构型的F-22 统一为 3 种基本构型等。

2010年11月3日,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AFMC向工业界发布了一份信息征询书,要求工业界提供关于可在2030 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下一代战术飞机系统”的形态构想及能力/技术需求信息。

这种“下一代战术飞机系统”即美国空军所称的第六代战斗机),必须能够与具有空中电子攻击能力、先进综合防空系统、无源探测设备等先进能力的敌军作战。

该机将具有完成导弹防御、空中遮断和近距空中支援等任务的能力等。

二、美国提出下一代轰炸机新方案
2010年3 月,美国国防部采办主管卡特宣布,美国国防部为下一代
轰炸机提出了“系统家族”( family of systems )的新方案以替代此前的方案。

“系统家族”中的每一种系统设计为执行某一类特定任务,各系统之间在执行任务方面“互补”;其中一些系统可能是“双用途”的;一些“系统家族”中的系统将为“火力圈外系统”,另一些则为“火力圈内系统”。

在此前的方案中,下一代轰炸机被定义用于远程攻击和持久情报、监视与侦察(ISR)。

“系统家族”新方案保留了下一代轰炸机的原有定义,但增加了两项任务:全球快速打击和电子攻击。

与此同时,2010年2月底,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俄罗斯苏霍伊飞机
军事工业集团举行的“国防工业系统发展问题会议”上敦促俄航空工业界设计新一代战略轰炸机。

普京在9 月初还透露,俄政府已选择俄罗斯喀山飞机制造厂生产一种尚处于保密的新型远程轰炸机。

三、日本XC-2 首飞成为支援保障飞机领域亮点
2010年1月,日本自主研制的XC-2大型军用运输机首飞成功。

XC-2由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牵头研制,用于替代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役的C-1战术运输机。

XC-2设计具有大载重量、长航程和高巡航速度。

XC-2是日本研制过的最大型飞机,装有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其尺寸介于美国C-130 和C-17 运输机之间,最大起飞重量141 吨,最大载重达30吨,携带全载荷情况下的设计航程约6480千米。

除了基本的战术运输机型,日本还打算由XC-2 衍生发展出电子侦察机、空中指挥控制飞机和民用运输机等其他型号。

此外,美国空军重启KC-X新加油机项目竞标是2010年支援保障飞机领域的另一个重大事件。

该项目的竞标结果预定在2011 年初宣布。

估计该项目的总价值在350 到400 亿美元之间,不仅价值巨大,而且中标方案将表明美国空军新一代加油机的发展方向。

四、英国展示“雷神”无人作战飞机
2010年7月,英国展示了“雷神”无人作战飞机原型机。

该机有一架小型飞机大小,据称其采用的隐身技术令其几乎无法被发现,能攻击远程目标。

英国防部称为今后机组人员将安全地在地面控制“雷神”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执行情报收集、监测和侦察任务。

这架无人作战飞机还能携带炸弹和导弹。

如果测试成功,“雷神”将“有能力袭击洲际目标”。

相比之下,目前的“捕食者”等无人机只能用于自己军队拥有制空权的区域。

此外,2010年1月,以色列空军的“苍鹭” TP多功能大型无人机进入服役,这是一项历时约10年的研制计划的成果。

“苍鹭” TP重4500千克,其翼展接近1 架波音737客机,飞行高度超过12200米,航程高达数千千米,可携带 1 000千克的特殊传感装置等任务装备,以及空对地导弹,能自行在高空连续安全飞行60 小时。

五、超长航时飞行器仍是新概念飞行器领域探索重点之一
2010年9 月,美国波音公司赢得一笔由美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授予的合同。

根据该合同,波音/英国Qinetiq (奈奎蔕克) 公司
团队将为DARPA勺“秃鹰”长航时无人机项目研发一种采用太阳能/电能驱动的“接近全尺寸”无人机原型机,定于2014年2月首飞,并计划在当年实现32 天持久飞行。

波音/Qinetiq 公司团队提出的“太阳鹰”无人机方案是在战胜美国洛马公司的方案后赢得该项目第二阶段合同的。

DARPA秃鹰”项目的目标是研发一种重于空气的长航时无人飞行器原型机。

该机被外界称为“伪卫星”,可携带454千克载荷,留空时间长达 5 年。

此外,美国正在发展氢动力长航时无人机。

美国航空环境公司的“全球观察者”无人机在2010年8月完成首次长航时、电池动力飞行之后,开始了新的试验,计划采用液态氢为燃料,在同温层飞行一周,创造试验记录。

氢燃料推进系统效率很高并具备很好的燃料经济性,其唯一的副产品是水,环保性能好。

六、F-35 机载航电系统进入全面试飞阶段
2010年4月,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完成了配备全套先进传感器后的首次试飞,对任务系统的使用进行了测试。

8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航空电子试验平台上完成F-35 光电瞄准系统第一次飞行试验。

F-35 战斗机航空电子系统通过处理和融合来自机载和机外资源的数据,可向飞行员提供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

与传统的联合式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相比,F-35 的综合传感器体系结构更好。

2010年7月,美军在发展下一代干扰机(NGJ电子战吊舱方面又前进了一步,签订了 4 个开发合同,要求美国雷声公司等四家公司开发出能够战胜21 世纪防空雷达的干扰机演示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