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海军装备发展趋势解析

合集下载

简述军舰的发展趋势

简述军舰的发展趋势

军舰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战争形态的改变,军舰的发展也在不断演进。

以下是军舰发展的一些趋势:
1. 自动化和无人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军舰将越来越依赖自动化系统和无人化技术。

这将允许军舰在没有人员直接操作的情况下执行任务,提高作战效率和保障人员安全。

2. 网络化和信息化:军舰将更加强调与其他军舰、指挥中心和战场信息系统的联网。

通过共享信息和实时通信,军舰可以更好地协同作战,提高对抗能力。

3. 模块化设计:为了提高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军舰的设计将更加注重模块
化。

通过模块化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组合和更换,以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

4. 隐身和防御性能:随着雷达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军舰将更加注重隐身能力和防御性能。

采用低可探测材料、减少雷达反射面积以及增强自身防空和反导能力,将成为未来军舰设计的主要特点。

5. 新能源和环保性能: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军舰将不断探索新的能源技术。

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将逐渐应用于军舰,提高其环保性能。

总的来说,未来军舰的发展趋势将是自动化、网络化、模块化、隐身化、防御性能强和环保性能高。

这些趋势将使军舰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提高国家的海上实力。

2020年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研究

2020年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研究

2020年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研究当前,国防科技正加速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复合发展,呈现出全方位、深层次发展的态势和多点突破、深度融合、广泛渗透的特征,对国家军事实力、综合国力以及国家安全和战略主动权产生重要影响。

军事强国不断推动国防科技前沿技术探索和创新发展,将为增强军事能力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重要支撑。

一、军事智能科技军事强国高度重视对军事智能的投入及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作战域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可解释深度学习技术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新热点。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2017年启动“可解释人工智能”计划,旨在探索能够使自主系统对其行为与输出结果进行更好解析的技术,进而衍生更多可解释的模型,同时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与预测表现,使人类用户能够有效理解、信任和管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DARPA还于2018年启动“下一代人工智能”计划,以解决人工智能技术过度依赖海量数据和无法向用户提供决策解释等弊端,寻求推动以情景推理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在人类和机器间建立更可靠的合作关系。

无人系统自主能力不断提高。

军事强国积极发展自主系统技术,加强人机协同和集群技术发展。

在有人-无人协同方面,美国空军2015年启动“忠诚僚机”项目,旨在实现有人驾驶作战飞机与无人作战飞机“长/僚机”编组,该项目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开展了代号“海弗-空袭者”的两轮飞行演示验证,展示了无人机自主规划并执行对地攻击的技术能力,以及适应突发情况的自主应变能力。

2019年美国空军XQ-58A女武神无人作战飞机完成首批3次试飞,标志着美国空军继F-16改型无人作战僚机之后,又一“忠诚僚机”投入使用,表明美国空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正在加速成熟并进入实质阶段。

在无人蜂群方面,从2016年开始,美国DARPA、海军和空军围绕“蜂群”作战,开展了针对关键技术和算法的若干演示验证项目。

外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规律与趋势

外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规律与趋势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面对安全形势不断变化、任务领域不断拓展,军费日益紧缩的现状,为确保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满足对战略的支撑作用,各国不断创新思路,改革采办程序,装备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规律与趋势主要发展规律基于战略需求,既注重均衡发展,又强调重点突出战略需求是牵引装备发展的强大动力,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始终受军事需求的制约。

各海军强国为保持和夺取海上优势,始终围绕战略调整发展作战。

作为战略实施的支撑工具,理想状态的海军兵力结构首先是均衡发展。

冷战后,各国海军兵力规模虽有大幅削减,但始终保持着一支种类齐全、结构均衡的海上力量。

追求结构均衡,并非各种装备齐头并进,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需求,突出建设某种装备和力量。

美国海军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由海向陆”战略后,装备发展重点调整为对陆攻击和近海作战装备。

21世纪初,面对恐怖袭击等不对称威胁,重点发展反恐和支援特种作战的装备。

目前,美国又在“空海一体战”构想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应对潜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作战装备。

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冷战时期,为封锁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重点发展了具备较强反潜能力的“八八舰队”。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应对地区弹道导弹扩散的威胁,在原有“宙斯盾”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近年来,为支撑海洋扩张战略,将战略防御重点转向西南,并进一步充实反潜作战和岛屿攻防作战装备。

减少装备型号,合理搭配力量,应对不同任务需求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是海军装备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尽管国外海军强调发展多功能平台,但多功能并不意味着全能。

过分强调发展功能多、性能强的高技术装备在预算上难以支撑,经济、合理的方法是发展不同能力等级的平台,通过“力量搭配”满足海上作战的需求。

20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曾采用“高低搭配”的建设原则,即批量建造中低档护卫舰和少量建造高档巡洋舰相结合的方针,合理分配有限的造舰费用,同时又能满足作战需求。

现代海战发展趋势

现代海战发展趋势

现代海战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海战也在不断改变和演进。

从传统的舰船对抗到现在的网络战、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海战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海战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战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战也成为了现代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网络战,各国海军可以实现实时信息交流、远程指挥和控制,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同时,网络战也给现代海战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攻击和网络侦察成为了敌对势力渗透和干扰的手段,保障网络安全成为了海军的重要任务。

二、无人系统的应用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机等开始在现代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系统可以执行危险任务,减少人员伤亡风险,同时还能够实现长时间的持续作战。

无人系统的应用使得海军具备了更强的侦察能力和打击能力,提高了作战的灵活性和效率。

三、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海战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海军可以实现自主作战、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提高作战的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目标识别、情报分析和战术规划等领域,为指挥员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四、多国联合作战在现代海战中,多国联合作战成为了一种趋势。

各国海军通过共同训练和演习,加强了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

多国联合作战可以有效弥补各国海军在技术和装备上的差距,形成合力,提高作战效能。

五、海上反恐与维和行动近年来,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频繁,海上反恐和维和行动成为了海军的重要任务。

海上反恐需要海军具备迅速反应和高效打击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与其他军种和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

维和行动则需要海军具备人道主义援助和维护国际秩序的能力。

六、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现代海战的重要考虑因素。

海军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也需要开发和应用环保技术。

推动绿色海军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海战的必然趋势。

美海军装备w76-2低当量核弹头

美海军装备w76-2低当量核弹头

核武器核舰船美海军装备W76-2低当量核弹头【美国国防部网站2020年2月4日报道】美国海军已装备W76-2低当量潜射弹道导弹弹头。

国防部2018年2月发布的%核态势评估》 报告明确提出,美国“将加强其量体裁衣式威慑方案的灵活性和范围……将美国现有核方案 扩大到将低当量(弹头)方案包括在内,对于保持对地区侵略的可靠威慑非常重要”。

报告表示应为海军配备两种新型低当量核武器:近期, 将少量现役潜射弹道导弹弹头W76-1改装成 低当量弹头;远期,研发一种供潜射巡航导弹使用的低当量弹头。

国家核武器委员会2018年6月批准将少量现有W76-1改装成W76-2。

改装方案为:拆 除W76-1的二级部件,并使用具有相同尺寸、重量和重量分布的惰性部件来替代;保留一级部件,通过调整一级部件中:M/氚助爆气体量来调节爆炸当量。

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充分利 用现有技术,投资少,见效快,使新型低当量弹头能在短时间内进入核武库(详见本刊2019年第3期相关报道)。

国防部表示,W76-2加强了美国威慑力量,提供了一种迅速、更具生存能力的低当量战略性武器,支持美国的延伸威慑,使美国能够果断应对任何威胁。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伍浩松张焰)俄计划2030年发射核动力太空拖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2020年1月28日电】俄罗斯航天集团第一副总经理尤里-乌尔利奇奇近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航天研讨会上表示, 该集团计划2030年发射核动力太空拖船。

乌尔利奇奇说:“2030年核动力太空拖船升空,并进行飞行试验。

”之后将开始批量生产并用于商业用途。

俄航天集团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称,有关 基于兆瓦级核动力推进装置的太空拖船的第一个项目已完成。

该拖船将用于在深空运输货物,包括未来在行星上设立基地时运输物资。

为制造太空拖船,2030年将在东方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个技术综合体。

(信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Y-12实验室加强核武器部件检查能力建设【美国国家核军工管理局网站2020年3月4日报道】 位于田纳西州橡树岭的Y-12国家安保综合体近期投资超过100万美元,对材料 测试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

国外海军一体化桅杆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外海军一体化桅杆发展现状及趋势

荷兰"综合梳杆"系统( I-MAST) 属于"未来海面 战斗"项目,包含了 I-MAST 100 、 I-MAST 4∞和 1-
MAST 500 等几种型号 。 该系统采用单一综合榄杆·
多层综合榄杆实现多功能射频一体化,如图 1 所示 。
材料和新的综合传感器技术融合到平面孔径中 。
2011 年底授予 Navantia 和英达拉公司价值 250 万欧
作战要求进行动态升级 。 InTop 系统的主要应用方
I-MAST 500 系统包括一套 APAR 非旋转型 X 波
段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 ICWI 技术进行导弹制导 。
向为新造舰艇,但也适用于集成或者取代老式平台
上的现有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
西班牙 Fll0 护卫舰项目
西班牙海军与其海上舰船建造和英达拉电子防
第 35 卷第 2 期 2014 年 6 月
电子侦察干扰
科技论文 Reconnaissance and Jamming Electronic
Vo l. 35 No.2
June 2014
国外海军一体化梳杆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外海军一体化桅杆发展现状及趋势
范振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上海 2018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
术的研发工作,而且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借助 ONR 过去的"先进多功能射频概念"
(AMRFC) 计划和"多功能电子战" (MFEW) 计划的
研发经验积累, InTop 计划将进一步优化使用开放式
架构,并通过舰载电子系统的改造升级,提高电子作
2
2.1

请简述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

请简述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

请简述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一、引言水面舰艇作为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海军作战需求的变化,水面舰艇的设计、性能和使用方式都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详细的简述。

二、多功能化随着现代战争形式的变化,水面舰艇正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传统上,水面舰艇主要用于海上作战和保护任务。

然而,现代水面舰艇需要具备更多的功能,如反导弹、反潜、侦察、指挥控制等。

未来水面舰艇将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更换不同模块实现不同任务需求。

三、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水面舰艇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水面舰艇将配备更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软件,实现自主导航、目标识别和武器系统控制等功能。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四、电力化水面舰艇的动力系统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上,水面舰艇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未来水面舰艇将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电力化动力系统。

电力化能够减少排放物的产生,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并降低燃料运输的风险。

五、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未来水面舰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传统上,水面舰艇通常是整体式设计,各个系统之间紧密耦合。

然而,这种设计方式限制了系统升级和维护的灵活性。

未来水面舰艇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将不同系统分成独立的模块,便于更换和升级。

六、隐身技术隐身技术是现代水面舰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优化外形设计和采用吸波材料等手段,水面舰艇可以减少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提高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未来水面舰艇将进一步发展隐身技术,提高隐身性能。

七、无人化无人化是水面舰艇发展的新趋势。

传统上,水面舰艇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然而,随着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水面舰艇将逐渐实现无人化。

无人水面舰艇具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机动性和较强的作战能力。

AUV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AUV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AUV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秦洪德,孙延超(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 AUV作为海洋探索与开发、海上无人作战的重要装备,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海洋强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AUV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目前已研制出多款具有代表性的AUV装备。

本文从技术指标、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等角度详细梳理国外主要国家典型AUV装备,并对目前AUV的技术挑战进行分析和归纳,展望了AUV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下机器人;无人作战平台;技术指标;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 – 7649(2020)12 – 0025 – 04 doi:10.3404/j.issn.1672 – 7649.2020.12.005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UVQIN Hong-de, SUN Yan-chao(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Underwater Vehicle Laborator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underwater unmanned equipment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unmanned combat at sea, AUV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world. The maritime power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began to study AUV in the 1950s and have accumulated a large number of technical bases. At present, many rep-resentative AUVs have been developed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typical AUVs developed by several foreign maritime powers are reviewed in detai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ical indicators, key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fields, etc., and the current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AUV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UV is prospec-ted.Key words: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unmanned combat platform;technical indicator;key techno-logy0 引 言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世界海军装备发展趋势解析
即将过去的2020年,海军武器发展依然“精彩纷呈”:多个国家宣布筹备建造新型航母或两栖攻击舰,还有多型关注度很高的核潜艇下水,各主要军事大国加速无人装备发展,塑造新的战场优势。

那么在2020年,全球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一、水面舰艇:航母吸引力依然不减
在水面舰艇中,一向给人以大体量印象的航母开始流行“减重”。

在2020年6月,有消息指出美国海军正计划对未来重新建造6.5万到8万吨级别的航母可能性进行评估。

美国海军中有观点认为,随着反舰弹道导弹技术和高超音速导弹的蓬勃发展,十万吨级别的超级核动力航母是否能适应新时代下的需求,已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大型航母一旦在实战中损失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尽可能将这种损失均摊、最小化,同时还要做到尽量不影响战力,而相对结构简单、成本较为低廉的六万到八万吨常规动力航母则是可行方案之一。

除美国外,2020年法国宣布将筹划建造新一代航母排水量也在7万吨左右;日本基于各自直升机母舰改造的航母也均已进入施工阶段,韩国也宣布将建造可以搭载垂直起降战机的轻型或
中型航母。

法国新型航母设想图。

与航母相比,其他一些水面作战舰艇则出现了“增肌”的趋势。

由于现代驱逐舰已经成为了舰队作战的主力,因此驱逐舰大型化成为了必然,这一点在2020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2020年初,中国首艘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正式交付海军,而各国在这一年里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万吨大驱”计划。

2020年11月,意大利海军发布消息称,计划研制2艘新型的DDX型驱逐舰以用于替换上世纪90年代前后服役的"德拉潘尼"级驱逐舰。

DDX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将达到10000吨。

同样在11月,印度国防部公布了自己的P-18大型驱逐舰建造计划。

按照印方的说法,这种驱逐舰的排水量将超过13000吨,具备高度的隐身优势,不但会
配备新的相控阵雷达和垂发装置,还会部署“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电磁炮和激光武器。

日本为替代之前放弃的“陆上宙斯盾”计划,也开始研究探讨建造新型宙斯盾驱逐舰的方案,据悉,新型舰与计划于2021年三月开始服役的“羽黑”号宙斯盾驱逐舰(DDG-180)长度相同(170米),但是会扩宽数公尺,标准排水量9000吨左右,满载排水量将过万。

另外美国海军的新一代护卫舰FFG也决定采用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的设计方案,并且命名为“星座”级,准备用于替代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差强人意的濒海战斗舰。

“星座”级虽被称为护卫舰,但满载排水量却达到了7500吨,与驱逐舰武义,能执行多种任务,包括反空战、反潜战、反水面战和电子战。

美国海军目前一共先期订购了10艘,首舰预计会在2026年建造完成。

这意味着美国海军未来将回归传统,更加重视大国战争。

在海上无人装备方面,DARPA 提出了“海上列车”概念,计划通过物理连接方式将无人舰艇连在一起,使其克服波浪阻力,提高航行效率,具备远洋航行能力。

“海上列车”聚焦越洋运输和远程作战能力,旨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海战中,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跨洋进行装备物资投送,从而占据战争主动权。

无人舰艇在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美国国防部今年透露,计划大幅增加美国军舰的数量,可能达到530艘的规模。

其中将大幅增加小型水面作战舰艇和无人驾驶舰艇,
同时削减航母和其它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数量。

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正在转型,今年开始放弃主战坦克,增加无人装备在装备体系中的比例。

美国在研“海上猎手”无人水面艇,可执行反潜任务
二、水下作战力量:核潜艇更新换代提速
2020年,核潜艇依然是大国的宠儿。

以俄罗斯为例,虽然俄罗斯海军在苏联解体后预算一路下滑,但普京始终坚持发展俄罗斯核潜艇部队,使其在装备换代上一直都领跑世界海军。

这一年的5月,“北风之神”-A级首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正式服役,12月12日,“北风之神”级“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核潜艇成功齐射4枚“布拉瓦”弹道导弹,展示了强大的核打击能力。

“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是第四代核潜艇“北风之神-A”级(955A型)的首艇。

潜艇配备了16个导弹发射筒,导弹最大射
程超过9100千米,可携带6个分导式核弹头,核弹头当量在10-15万吨之间。

俄海军计划建造7艘“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全面升级海基核力量威慑力。

美国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国竞争,同样不断地大力推进自身核武现代化。

为了取代已日渐老旧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美国海军计划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核潜艇。

2020年11月,美国海军与通用动力电力舰艇公司签署了价值94.7亿美元的合同,以支付第一艘“哥伦比亚”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全部建造成本以及第二艘该级核潜艇的预付款。

“哥伦比亚”级长171米,宽约13米,满载排水量达20810吨,其核反应堆寿命为42年,可保证在舰艇整个服役期间无需更换核燃料。

“北风之神”-A级首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正式服役。

“哥伦比亚”将大量采用在“弗吉尼亚”级上得到检验的技术,但是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比“弗吉尼亚”级更高。

在隐身性能方面,“哥伦比亚”级采用“弗吉尼亚”级的泵喷推进系统和隔音消声材料覆层,并加装了“X”型尾舵,大幅提高了降噪能力。

在弹道导弹发射能力上,“哥伦比亚”级首次采用模块化的通用导弹舱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弹道导弹发射管数量从“俄亥俄”级的24具减少到16具,直径与“俄亥俄”级相同,均为2.1米,但长度增大至14米,可兼容“俄亥俄”级搭载的“三叉戟II D5”潜射弹道导弹,也为下一代导弹预留了空间。

同时,法国海军在经过了十多年的等待之后,终于也在2020年迎来了第一艘“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絮弗伦”号。

“梭鱼”级排水量不到6000吨,采用了很多尖端的民用技术,如K-15压水核反应堆的核燃料全部采用法国民用核电站所使用的核燃料;潜艇内部一切结构及设备的工艺设计全部采用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民用技术等。

“梭鱼”级潜艇配备了远程巡航导弹、F-21鱼雷、“飞鱼”Block3潜射反舰导弹等武器,可以执行反潜、反舰、对陆攻击情报搜集、布雷、特种作战等各种任务。

无人潜航器也受到了各方的普遍重视,除了海洋调查、水雷对抗、海上侦察监视等功能外,无人潜航器直接进参与战斗的可能也越来越高。

如俄罗斯在2020年7月末宣布会在秋季由俄军
09851型核潜艇“哈巴罗夫斯克”号搭载“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进行测试。

“波塞冬”长24米,直径1.5米,呈鱼雷状,采用核动力,最高时速超过107节,下潜深度为1000米,巡航距离超过10000公里,具备洲际航行能力。

“波塞冬”可以携带核弹头对敌方的沿海港口城市发动隐蔽核打击,因此是俄罗斯实施核威慑并对抗美国反导系统的利器之一。

根据2020年3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一份报告,美海军计划从2023年开始每年购买两艘“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

据报道,“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在脱离母船的情况下,能够自主航行6500海里,其核心载具可实现制导控制、自主导航、态势感知、核心通信、功率分配等诸多功能,除潜伏与侦察外,还能装载各型鱼雷执行攻击任务。

“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

三、舰载航空兵:隐身战机逐渐扛起大任
舰载航空兵可谓是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搭载的舰载机数量、性能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航母的战斗力。

2020年该领域比较引人关注的消息是在12月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宣布,第一个F-35C 中队已经达到了初始作战能力,可以随时投入战斗。

F-35C是F-35系列战机中专门为航空母舰设计的隐身战斗机,F-35C的隐形能力和强大的对地任务载荷,能对别国的地面重要目标实施渗透和打击。

在中距离空战中,对别国的三代机或者三代改也能形成较大战术优势。

另外F-35C可以凭借隐形能力前沿部署,通过数据链向其他平台分享情报,并向其他平台发射的导弹提供制导信息,从而提高整个体系的作战效能。

因此F-35C中队形成战斗力可以有效增强美国海军的全球军事行动的投射能力。

F-35C是F-35战机家族的海军型号,采用弹射起飞。

4架英国皇家空军617中队的F-35B和10架美国海军陆战队VMFA-211(威克岛复仇者)的F-35B一齐部署在了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上,这是自1983年“竞技神”号航母之后,皇家海军航母上部署的最大规模机群,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航空群。

尽管相对于拦阻索降落,弹射起飞的F35C型战斗机,F35B战斗机的战斗力缩水不少,但是面对各类三代战机时依然具有不小的优势。

联想到英国声称将于2021年派遣“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常驻西太平海域,进而插手南海争端,所以F35B的上舰确实将给相关印太国家造成一定压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来美军“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器相关试验频率明显提高,仅5月19日1天之内就成功完成了167次弹射试验,创造了有史以来单日弹射最高纪录,到10月7日试验总数已经达到4492次,而且这些试验是在全天候、多种海况下完成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战时状态下的系统能力,因此“福特”号电磁弹射器的性能已愈发稳定。

由于电磁弹射器可准确控制弹力大小,并且弹射效率高,对于提高舰载机出动效率以及航母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各方有必要对此保持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