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中银大厦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中银大厦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国金或IFC(英文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的缩写),它位于香港岛中环金融街,面向维多利亚港,是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新地标、新象征性建筑。

其中,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二期工程被称为香港的“惊世之作”,它的外形设计概念是一个向外地朋友“招手”的手势,是向海外的朋友表示“欢迎您”的意思,自建成后吸引了不少国际的金融机构进驻。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由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工程、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工程、金融中心商场和四季酒店组成。

国金一期和国金二期,两者由天桥相连接。

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工程,楼高210米,完工于1998年,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首个完成部分。

它属于办公室大厦,地上38层,地下4层,由大型的金融机构租用,主要包括香港交易所、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和富昌金融集团等,每天在此工作的人约有5000人。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工程(简称国金二期)是由著名的美籍建筑师西萨·佩里和香港建筑师严迅奇合作设计而成的。

国际金融中心占地5.71公顷,大楼有88层,并设有6层地下室,高420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安装双层轿厢高速电梯的建筑之一,共有电梯62部,乘电梯由地面到大楼的顶层只需2分钟。

国金二期工程是一个商业建设工程项目,它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计划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

项目的原计划是建设两座46层的建筑物,但经过后来的设计优化,国金二期成了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当施工进行到第30层时,9·11惨剧发生了,这对项目小组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因为国际金融中心与美国纽约的世贸中心几乎一样高,后来由风险、安全、消防和结构工程组成的专家小组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研究与分析,并就9·11事件给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的暗示做出了回复。

在国金二期的兴建高峰期,每天有35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同时进行施工,每建筑一层所用的平均时间仅为3日,因此国金二期的施工期仅为三年半。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址:中国香港用途:购物中心、办公室楼高:415.8 米楼层:88层建筑面积:43万6千平方米规划建筑师:César Pelli、严迅奇投资开发商:前地铁公司(今港铁公司)新鸿基地产 47.5%恒基兆业地产 15%香港中华煤气中银香港属下新中地产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国际金融中心一期 (国金一期),楼高210 米,属于办公室大厦,是国际金融中心首个完成的部分,完工于1998 年,共地上38层,地下4层,楼面面积7万2850平方米,设有4层交易楼层,供大型金融机构租用,共有18部电梯,分为4个服务区域,估计每日约有5,000人在此工作。

国际金融中心一期的主要租户包括香港交易所(12楼)、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5楼)、富昌金融集团(27楼部分及32楼)等。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国际金融中心二期楼高 88 层、高 420 米。

总楼面面积达 20万平方米,耗用 112000 立方米混凝土、28000 吨结构用钢铁、18000 吨钢筋、11000 块共重 9000 吨玻璃幕墙而建。

建筑期间每日同时有 2000 名工人在地盘工作,平圴每三天建成一层楼。

现在建筑完成,88 层办公楼层共可容纳 15000 人。

62 部升降机令大厦四通八达,乘升降机由地面往顶楼约需一分钟。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国金二期),楼高415.8 米,是香港第一高楼,世界第六高楼,完工于2003年,一般说有地上88层,但事实上建筑结构(蓝图)有90层楼,地下6层,楼面面积18万5,805平方米,设有22层交易楼层,有多达62部电梯。

其外型设计与国金一期相似,外墙均为玻璃幕墙,在顶层设计皇冠式和象牙形装饰,晚间由投射灯照射。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部设于国金二期,是金管局于2001年4月以接近37亿港元向发展商购入,包括顶楼在内共1 4层办公室面积,曾被部分人士批评浪费公帑。

金管局目前持有34万平方呎楼面,分别位于55至56楼、77至88楼,部分楼层出租予香港按揭证券公司及国际结算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

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作为一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特别行政区,一直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更是成为了全球金融业的重要枢纽。

本文将探讨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对香港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中心是指一国或地区金融业务发展相对成熟,国内外金融活动频繁,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及资金,拥有完善金融市场和配套服务的地区。

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成为了全球闻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首先,香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资本流动。

这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机会。

香港证券交易所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的证券交易所之一,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进入港股市场。

此外,香港的外汇市场也十分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其次,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和法律制度。

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的运作,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此外,香港也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体系,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香港的银行业、保险业、资产管理业等金融领域发达,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同时,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具有极高的离岸人民币业务规模和深度。

回顾历史,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地位。

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中,香港的金融体系也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这一切得益于香港的稳定政治环境、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市场运作。

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对香港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首先,作为一个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为香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其次,在全球范围内,香港东方明珠的国际金融中心发挥着引领作用。

中国香港的中央银行制度

中国香港的中央银行制度

中国香港的中央银行制度
中国香港的中央银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当局,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货币,并维护香港的货币稳定。

以下是关于中国香港中央银行制度的主要特点: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香港的中央银行实际上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简称HKMA。

HKMA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个政府部门,于1993年成立。

货币发行:HKMA负责发行和管理香港的货币,包括香港元。

香港的货币政策主要以与美元的货币连系制度为基础,确保香港元的稳定性。

汇率制度:香港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关系。

这种制度有助于保持货币的稳定和国际信誉。

货币政策:HKMA通过货币政策来维护香港的货币和金融稳定。

该机构定期进行利率决策,以影响货币供应和需求。

金融监管:除了货币发行和政策制定外,HKMA还担任金融监管机构,监督香港金融机构,确保其合规运营。

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中央银行制度在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同时,还促进了香港作为全球金融枢纽的地位。

总体而言,香港的中央银行制度是与美元挂钩的货币连系制度,并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执行货币政策、发行货币、进行金融监管等职责。

中国香港的金融体系与国际地位分析

中国香港的金融体系与国际地位分析

中国香港的金融体系与国际地位分析香港是一个注重贸易和金融发展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制度为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其稳定的法律制度、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企业实力,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对香港的金融体系和国际地位进行分析。

一、香港的金融体系香港的金融体系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

其中,银行业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香港拥有逾百家全球著名的银行,包括香港上市的银行和跨国银行。

香港境内的银行业经营非常规业务,如证券和货币市场,以及股票审批、股票托管、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业务。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将民众投资和储蓄转换为货币和资本,为香港经济的增长和开发发挥了关键作用。

另外,香港的股票和衍生品市场也十分发达。

香港股票市场是亚洲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之一,其市值约为亚洲股票市场总值的70%。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之一,其期货和期权交易量也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

还有,香港的基金和保险业也十分发达。

香港是亚洲最大的基金运作中心之一,这些基金通常由银行、私人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管理。

香港还是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保险公司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从而保障了市民和企业的资产和财富。

总之,香港的金融体系具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成熟的法律规定和市场监管机制以及丰富的投资产品和服务。

这些因素都是香港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中心之一的重要原因。

二、香港的国际地位香港的国际地位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稳定的法律制度。

香港作为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之间的枢纽地带,连结了西方世界和东方市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香港在世界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是通过多个指标得出的。

例如,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评估各个城市在整体金融绩效、领导力和商业环境等方面的得分,香港在2019年的排名为全球第3位,其领先的金融业和社会文化背景也为其成为一个竞争力强大的全球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香港为何能成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香港为何能成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过去 ,英国政府一方面颁布直接适用于
四、香港 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带动 了国
香港的法律法令 ,以行使其对香港的统治和 际金融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
财金贸易 1997· 6 — 16 —
香港经济浏览


○ 远 征
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参考了香港的一
产 4种土地产业权: 无条件继承的土地产业权 ,限定继承的土地产业 权 ,终身保有的土地产业权 ,限期保有的土地产业权。 土地持有人 只要不违反土地法、土地规划或侵犯他人利益 ,就可以依法利用与
业 交易。 通过批租土地使用权 ,国家控制土地市场并获得大量批租收 入。 英王作为法律上的抽象的国家象征 ,对土地的所有权 ,与英王 作为个人所拥有、占用的地产具有本质区别。 在香港 ,一切土地 ,包
发 当的方式分配给不同的当事人 ,为土地的批租、转让奠定了理论基 础。 在香港 ,至少在名义上土地是公有的 ,港府除了享有土地所有
权之外 ,亦享有大部分土地的支配权 ,政府财政在相当程度上依靠
展 土地收入。 港府还可以利用土地征用权来推行政府的土地政策 ,防 止空闲土地、抑制土地投机 ,发展公益事业与公房开发。 由此可见 ,
建 造于土地上并永久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 港府 1984年制定的
理 《地产转让及物业条例》明确界定了土地的内涵。 该条例所称的“土 地”包括: 水面 ; 土地中或土地上的任何不动产、权利、利益或地役
与 权 ; 附着于土地的物体或永久固着于该物体上的物体。 香港对土地 权利的设置 ,包括土地所有权及他项权利 ,认为土地产权是由一束 权利组成 ,将土地所有权与他项权利分离出来 ,他项权利可以以适
即宣布香港为自由港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 控制 ; 同时也 逐步 形成一 套完整 的法律 制

亚洲之巅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

亚洲之巅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

亚洲之巅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这个富饶的城市,坐落在中国南部,被誉为亚洲之巅。

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以其国际化和自由贸易的经济体制而闻名于世。

特别是在金融领域,香港被誉为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的国际企业和金融机构。

一、地理位置的优势香港地处华南海域,自然资源相对有限。

然而,它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成为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贸易、金融、航运和物流中心。

香港的天际线和维多利亚港的美景,使其成为许多公司和机构的首选投资目的地。

二、金融监管的严谨性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等机构密切监管金融市场的运作。

这使得香港的金融市场透明、公平、开放,并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三、自由贸易政策的优势香港以其自由贸易政策而著称。

作为一个没有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地区,香港为全球企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贸易平台。

此外,香港还与许多国际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与中国内地的特别关系。

这些政策促进了跨境贸易和投资,使香港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首选之地。

四、金融市场的多元性香港的金融市场非常多元化,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

香港交易所(HKEX)是亚洲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在香港上市。

此外,香港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拥有丰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

五、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香港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涌现,并受到政府的支持和投资。

虽然香港在金融科技领域仍有一些挑战,但它正在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之一。

六、优质的金融人才香港拥有优质的金融人才,他们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并具备全球视野和专业技能。

香港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培养了许多金融相关专业的人才。

此外,香港也吸引了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公司设立办事机构,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七、未来的挑战与发展尽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香港的金融业分析

香港的金融业分析

香港的金融业分析
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广泛的金融服务。

以下是对香港金融业的分析:
一、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吸引了许多国际银行、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在此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香港的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交易活跃,是亚洲最重要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之一。

二、自由市场经济:香港拥有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相对较少,商业环境开放和透明。

这使得香港成为投资者和企业家的理想选择,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入。

三、外汇和资本自由流动:香港的外汇市场自由度高,资本流动自由,没有外汇管制。

这使得跨境资金流动非常便利,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者和机构进入香港金融市场。

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香港的金融业务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资产管理和投资咨询等。

香港的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需求。

五、人民币国际化:香港是中国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主要中心之一。

通过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国际投资者可以方便地进行人民币交易和投资。

香港还是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使用。

六、风险管理和监管:香港的金融市场受到有效的监管和法律框架的支持,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等监管机构负责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100200113 罗雅尹一、香港金融业
香港金融业是以汇丰集团、中银集团及外资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国际租赁市场等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的经营和运行相结合,离岸业务与境内业务一体化组成的香港经济部门。

二、香港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香港银行业历史悠久,20世纪60~70年代后大幅度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银行业的中心之一。

香港是国际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近70家在香港开展业务。

截至2010年7月16日为止,香港共有196家认可银行机构以及70家代表办事处。

香港作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基于市场透明度高、对金融机构披露要求严格和审慎监管。

伦敦金融城于2010年3月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排名第三。

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下,香港银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槛有所降低。

从2009年7月开始,香港银行获准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业界数据
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数据月报》、香港政府统计处《就业及空缺按季统计报告》
服务提供者
香港银行体系的特点是实行三级制,即由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三类银行机构组成。

这些银行机构均获授权接受公众存款。

三级银行机构按不同的规定营运,只有持牌银行和有限制牌照银行才可称为银行。

截至2010年7月16日,全港共有146家持牌银行、23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和27家接受存款公司。

这些认可机构共经营约1,388家分行,组成庞大网络。

此外,还有70家海外银行在香港设立代表办事处。

服务范围
银行是亚洲区内筹集资金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香港银行业的重要性不单可从其庞大规模反映出来,更重要的是其在区内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

香港的完善银行体系,令其服务可远远超出香港本土,发挥重要作用。

很多香港银行亦于亚洲其他地区如中国内地营运。

截至2010年6月底,香港外汇储备资产达2,568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七。

同期,香港人均外汇储备资产约36,500美元。

根据伦敦金融城于2010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名列第三位,紧随伦敦及纽约之后。

香港人民币业务
另一方面,由2004年初起,香港银行获准在香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存款、汇款、兑换及人民币银行卡等。

本港的人民币存款由2004年的120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0年7月底的1,004亿元人民币,共有77家持牌银行在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

香港于2007年6月推出人民币实时支付结算系统,以支援人民币业务扩展。

而该系统于2009年每日平均处理509宗交易,总值3.88亿元人民币。

境内外及海外机构经批准可于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国家开发银行率先于2007年7月来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票面年利率3厘,年期两年,总值50亿元人民币。

内地亦准许香港银行的内地分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香港汇丰银行率先于2009年6月在香港发行10亿元人民币债券,主要销售对象为机构投资者。

截至2010年8月底,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共有14批,总值400亿元人民币,发行机构包括两家香港银行在内地设立的分行、国家财政部、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以及麦当劳(McDonald)等跨国企业。

随着中信银行国际(CBI)率先发行离岸人民币存款证,市场上的人民币存款证数量有增无减,发行银行计有香港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及德意志银行。

自2009年7月起,香港银行获准为其客户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这项安排可减少汇兑风险及交易成本。

香港银行亦可把人民币服务范围由个人客户扩展至企业客户。

服务输出
香港银行业属高度外向型。

2008年投资银行服务输出总值达9.65亿港元,较2007年的9.34亿港元上升3%。

中国内地是香港银行服务最大的输出市场。

现况
目前,香港银行业主要有以下阵营:
1.汇丰集团(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恒生银行)
2.中银集团(中银香港、集友银行及南洋商业银行)
3.渣打银行
4.东亚银行
5.香港星展银行
国际地位
植根于香港的汇丰现在是跨国性银行集团,亚洲区不少业务均以香港为总部,福布斯杂志公布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汇丰膺排行榜首位。

而截止2007年12月,恒生银行则为本地最大上市注册银行,及全球第48大上市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