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19届高三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官方版)

合集下载

2019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历史含答案

2019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历史含答案

2019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历史一、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分)在湖北随州发现的曾侯墓地出土了编钟等青铜礼器。

其中有一件青铜器铭文为“余[周]文王之孙……出邦(分封)于曾”。

在曾侯宝和夫人羋加合葬墓中有一件青铜缶,上刻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意为楚王将自己的女儿芈加嫁至随国。

由此可以推断()①曾国与随国都是由楚国所分封②曾国通过争霸战争灭亡了随国③曾国与随国很可能是一个国家④曾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分)秦律强调“法治”,规定“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每个人都被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同时又规定“同罪不同罚”,同样的犯罪因社会地位不同而处罚有别。

这说明()A.秦律不成体系,相关规定充满矛盾B.秦朝的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军功爵制的推行维护了秦律的公平D.社会地位高的人均可免除惩罚3.(2分)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汉文帝五年至景帝六年西汉初年施行“放铸钱”政策,准许民间自行铸钱。

《史记•平准书》记载:吴王濞“即铜山铸钱,富埒天子”,又如邓通“以铸钱,财过王者。

”汉武帝时取消“放铸”政策,铸币权收归国有。

A.“放铸钱”的实施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经济实力B.取消“放铸”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汉武帝收回铸币权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D.发行货币取代增加租税成为财政开支的重要来源4.(2分)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A.《离骚》《九章算术》B.《论语》《氾胜之书》C.《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D.《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5.(2分)唐初门下省“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

门下省官员如侍中、黄门侍郎等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

由此可见,唐初门下省官员()A.审核诏书建言献策B.起草诏书负责决策C.统领行政分管六部D.擅权乱政专横跋扈6.(2分)《旧唐书》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201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o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

这表明周代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 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 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2.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 D.促进了文化整合3.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

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

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

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 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 D.打击豪强势力4.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

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

这一变化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 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 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5.《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 B.世卿世禄制 C.三公九卿制 D.九品中正制6.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

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庄子7.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北京海淀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年末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海淀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年末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海淀区2019 年高三上学期年终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 小题,每题1、 5 分,共 48 分。

每题 4 个选项中只有 1 项切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地点。

〕1、学者们以为,五四运动标记着中公民族意识极大觉悟,表此刻A、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流传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发D、各阶层公众的宽泛动员和参加2、以下对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伟绩,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指了然中公民主革命新的奋斗方向B、确定近期的革命目标是一致中国C、确定了“联俄、联共、帮助农工”的政策D、确定了与公民党睁开合作的目标政策3、 1926 年 5 月,中国公民党发布宣言指出:“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独一的需要,一致政府之建设,稳固公民革命依据地,不可以不出师以剿灭卖国军阀之权益。

”这那么宣言标记着A、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公民革命军开始北伐C、公民会议运动快速睁开D、广东革命依据地一致4、毛泽东的《西江月》〔 1927 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节气暮云愁,霹雳一声暴乱。

”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是①睁开土地革命②武装抗争公民党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5、民主革命期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究。

以下著作反应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探究的是6、“因为这些决策的成立及其实行,公民党一党专制制度即开始损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

这就将稳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办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

这是中公民主革命一次伟大成功。

”〔引自 1946 年 2 月 1 日《中共中央对于当前局势与任务的指示》〕资猜中所指的“决策”出自A、《双十协议》B、《政治磋商会议定策》C、《国内和平协议》D、《共同大纲》7、 1949 年 3 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获得全国成功,这不过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持续地保持谦逊、慎重、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持续地保持奋发图强的作风。

2019年北京海淀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年北京海淀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年北京海淀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019·北京)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2019·北京)2.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19·北京)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2019·北京)4.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2019·北京)5.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的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2019·北京)6.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幅对联(见右图),横批应为()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2019·北京)7.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

这说明北宋()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2019·北京)8.右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文科综合 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文科综合 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

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________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________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2. 对于玄武门之变,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各自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简况如下表。

p3. 所代表和依靠的社会集团李建成和李元吉关陇军事集团,主体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李世民山东豪杰集团,主要是北魏下层士兵的后裔,隋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各民族的武装农民等据此判断,玄武门之变导致了A. 世家大族势力受到削弱________B.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丧失C. 下层民众控制初唐政权________D. 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4. 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

在宋代儒学家看来,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A. 善和德________B. 仁和礼________C. 理和气________D. 知和行5. 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画《荷花翠鸟图》,以下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A. 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B. 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C. 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D. 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6. 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

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

”这说明乾隆皇帝A. 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B. 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C. 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D. “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7. 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

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二、材料题
33. ( 1 ) 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 心。 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或:秦汉时期,建立 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 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集权。
( 2 ) 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3 ) 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 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
34. ( 1 ) 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 正面的褒扬。《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 面的记述。 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 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 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B 4. C 5. C 6. A 7. B 8. C 9. A 10. A 11. C 12. B 13. A 14. C 15. D 16. B 17. D 18. B 19. D 20. C
21. A 22. B 23. D 24. C 25. D 26. A 27. D 28. D 29. B 30. B 31. B 32. A
( 2 ) 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 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 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9年1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

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

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2.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

…‘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

”“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

”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A.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C.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3.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先后攻克汀泗桥与贺胜桥,率先攻人武昌城,俘虏守敌1万余人,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两湖战事胜利结束。

这表明 A.国民革命在闽粤等省兴起 B.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领导权C.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D.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取得了成功,但1927年中国共产党却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这体现了A.农民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C.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确立 D.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5.右图为1935年5月7日《新民报》刊登的“华德牌”电灯泡广告。

这一广告反映了A.近代生活方式得到了普及B.国货畅销取代了外国商品C.家电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中国民众反侵略情绪高涨6.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7. 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1.对古今中外思想解放运动表述正确的有:①百家争鸣不仅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基础,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之所以称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的思想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是主要因为他们较早的在中国提出了反君主专制的思想。

③之所以称明林则徐、魏源为中国近代早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做出贡献是因为其在近代较早的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④《资政新篇》反映了广大农民发展资本主义强烈愿望所以称是思想解放潮流⑤因为戊戌变法期间反对封建专制,兴民权,实施君主立宪制,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故称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⑥新文化运动由于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使中国先进知识份子受到了一次民主科学的洗礼,故为空前思想解放运动⑦之所以称真理标准讨论极大解放了人们思想是因为冲破了长期僵化局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⑧之说以称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思想解放的第二次高潮是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施改革开放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的僵化思想,加大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其表现之一就是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⑨之所以称文艺复兴是欧洲一次思想解放是因为它抨击教会、禁欲思想、鼓励发财致富、个性解放;宗教改革也成为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极大发动了民众反对教会的社会热情⑩之所以称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更加猛烈的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的基础上提出反对封建专制,把“理性”作为其核心理念。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 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C. ①②④⑤⑥⑦⑧⑩D. ①③④⑤⑥⑦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基础;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反君主专制的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林则徐、魏源提出向西方学习,启迪了早期的思想解放;康有为、梁启超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掀起了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份子受到了民主科学的洗礼,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讨论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极大解放了人们思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主张,是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二次高潮;文艺复兴抨击教会的禁欲思想是欧洲一次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发动了民众反对教会的社会热情是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反对封建专制,以“理性”为核心理念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说法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正确,B项符合题意;《资政新篇》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代表农民的愿望,没有实施,更没有发展成思想解放潮流,说法④是错误的,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2018.1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督促男女婚嫁,并且规定男子最晚30岁娶妻,女子最晚20岁出嫁。

政府如此规定的目的是A.鼓励婚姻自由 B.促进人口增长 C.加强基层控制 D.实行重农抑商2.春秋争霸战争期间,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

这一历史进程造成了 A.县制普遍取代封邑 B.世卿世禄制被废除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区域性的局部统一3.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

这一建议的意图是A.打击贵族势力 B.增强经济实力C.贯彻仁政思想 D.扩展秦国疆域4.《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此水利工程位于右图中A.①B.②C.③D.④5.《孟子》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克己复礼以稳定社会 B.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C.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 D.以礼仪彰显人的善性6.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

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7.《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

以十月赐酒肉”。

这一举措表明A.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注重推行道德教化C.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统治思想转向有为8.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

这一现象表明A.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注重保护生态平衡C.农业受到官府重视 D.立法过于严苛细密9.汉高祖刘邦之后,开始“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惠帝时,废除民间收藏图书的禁令。

文帝时,免于秦焚的古籍,多有出现。

不少诸侯王身边聚集了一群学者,形成了一些学术中心。

诸子学呈现繁荣局面。

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实行宽松的统治政策 B.百家争鸣局面的重现C.诸侯王势力逐渐削弱 D.推行积极有为的国策10.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颁布俸禄制,诏云:“置官班禄,行之尚矣。

《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

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

”这反映了A.改革借鉴了汉族的官僚制度 B.旧势力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C.战乱导致典章文书大量毁坏 D.俸禄制导致官员的贪污腐败11.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

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12.唐贞元八年(792年)六月,江淮等南方诸州“霖潦为灾、浸没田畴、毁败庐舍”,有大臣上奏“虽幸者京师岁稔,夏麦又登……然赋取所资,军国大计,仰于江淮”,要求宜速救灾。

对该材料,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对经济破坏严重 B.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C.江淮地区成为了政治中心 D.关中地区是朝廷财赋重地13.右图为扬州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椰枣纹图案中心标着一个“张”字,表明是张氏家族作坊的产品。

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A.交通路线与对外贸易B.坊市制度与城市发展C.官营手工业制瓷工艺D.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14.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

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5.右图是南宋临安城的城市布局,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经济职能是临安城首要功能②皇宫偏居城南表明皇权衰落③水运是物资供应的重要途径④周边城郊地区商业活动繁荣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6.《元史》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其系至重……大都设置总急递铺提领所……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携带)文书以行。

”以下对该机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地方治安B.巩固统一帝国C.转运地方财赋D.抑制武将势力17.据史料记载,明代棉布盛行,松江府是棉布的主要产地,苏州府的嘉定、常熟所产棉布也很畅销,“商贾贩鬻,近自杭、歙,远至蓟、辽、晋、陕”。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作物开始投放市场 B.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C.白银取代铜钱普遍流通 D.江南地区成为棉纺织中心18.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

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

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据此可知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19.雍正七年(1729年),对发动叛乱的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用兵时,为缩短文件奏请批复的时间,加强保密性,设置了一个机构,此机构后来A.分散相权加强专制皇权 B.成为国家正式中枢机构C.增强了内阁的执政能力 D.协助皇帝处理重大政务20.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反对在圣贤经书中打圈子,主张“为学需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求诸吾心”。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了程朱理学体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 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21.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后世影响最大,书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

林则徐编译这本书,对当时禁烟斗争的现实意义包括①了解西方列强国情②寻求御敌的策略③维护中国司法主权④宣传商战的主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当时一些西方人认为,这两件事使清王朝在“数百年的固定不变之后,终于进入变化状态了。

”这种变化是指中国A.开始全盘西化 B.开展自强运动C.改革传统政体 D.鼓励实业救国23.在晚清学习西方的思潮中,王韬认为:“诚使孔子生于今日,其于西国舟车、枪炮、机器之制,亦必有所取焉。

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盖万世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

”以上言论所反映的主张是A.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技术 B.以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C.以西学取代传统儒家思想 D.以传统文化为主西方技术为辅24.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C.“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D.“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25. 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这表明A.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C.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26.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李鸿章争取列强出面调停,并且要求前线清军“静守勿动”,“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

李鸿章上述做法的实际结果是A.贻误战机,造成清军士气低落 B.造成列强矛盾,形成有利局势C.有理有节,未给日军战争借口 D.运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损失27.在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康有为呼吁开国会,行宪法,促进工业发展,实现①②③军队现代化;第一次被光绪帝召见时,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④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采纳了A.①②③ 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8.读“中国进口货物来源国家所占百分比”表,可以看出——资料来源《剑桥中国晚清史》等①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量逐年下降②日本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③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列强之首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9.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

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国内矛盾的激化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30. 1908年5月17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登载以下漫画,据此可知A.晚清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分化严重B.近代社会阶级压迫严重民不聊生C.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D.漫画是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方式31.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

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D.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32.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以上言论意在A.揭示专制制度根源 B.否定社会伦理道德C.阐释儒家伦理体系 D.剖析传统家族制度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33.(18分)中国传统“天下”观经历了历史演变。

材料一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材料二《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