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现状调研报告(范本)

湿地资源现状调研报告湿地资源现状调研报告为了更好的维护、恢复、建设我县湿地,充分发扬湿地功能,我们开展了湿地资源近况调查和维护办法讨论。
一、湿地的基本状况1、湿地类型和面积。
湿田主如果河道湿地和人工湿地。
县位于长江中上游的鄂西北,全县水系起原于外流过境客水和境内降水径流,东有为了更好的维护、恢复、建设我县湿地,充分发扬湿地功能,我们开展了湿地资源近况调查和维护办法讨论。
一、湿地的基本状况1、湿地类型和面积。
湿田主如果河道湿地和人工湿地。
县位于长江中上游的鄂西北,全县水系起原于外流过境客水和境内降水径流,东有,中有沮河,西有西河,自成三洪水系,呈川字形平行陈列,由西北向东南延长,贯串全县。
三大河道在境内总长145.5公里,总流域面积1752平方公里,有小支流43条,总长53 9.8公里,其中涞水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有23条,长3 9.76公里。
年调查,全县湿地上积107170亩,其中河道湿地上积达67000亩,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62.5%,首要为沮河湿地、漳河湿地、西河湿地;人工湿田主要为水库、堰塘等湿地,面积40170亩,占湿地总面积的37.5%,分布全县。
2、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水活泼物资源:有水活泼物4纲5目12科51种。
其中,国家一级维护动物黑鹳,二级维护动物有秃鹭、大鲵(俗称娃娃鱼)。
省级维护动物有:长吻鱿、光唇蛇鲷、细尾蛇鳝鱼、黄缘闭壳鱼、平胸龟、黄喉水龟、背瘤丽蚌、棘腹蛙、黑斑蛙、双团棘腹胸蛙、棘胸蛙、湖北金线蛙等。
湿地植物资源:有植物资源4门120科500多种。
其中苔藓植物45种;蕨类植物29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430种。
国家重点维护树木有银杏、水杉、刺楸、杜仲、楠木、厚朴等。
省级重点维护树木有三尖杉、白皮松、山胡桃、胡桃、大叶冬青、青檀、黄檀、紫茎等。
湿地调查报告 学生

湿地调查报告学生介绍本次湿地调查是由本校学生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
我们选择了位于城市附近的某湿地进行调查,该湿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
调查目的1. 了解湿地的现状和生态系统2. 评估湿地对城市生态的影响3. 寻找适合的保护措施,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调查内容1. 湿地植被调查我们首先对湿地内的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在湿地内,我们发现了多种植物,包括湿地特有的植物、水生植物和湿地边缘的植物。
这些植物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我们观察到一些珍稀濒危物种,例如独脚金和睡莲。
这些发现表明该湿地对于维持珍稀植物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2. 湿地动物观察在对湿地植被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开始观察湿地内的动物。
我们发现湿地是多种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
其中,候鸟和水鸟数量较多,它们选择在这里繁殖和迁徙。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湿地特有的动物,例如螺蛳和蜻蜓。
这些动物的存在表明该湿地为多样性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条件。
3. 湿地水质分析我们带上水质测试仪器对湿地的水质进行了分析。
测试结果显示该湿地的水质良好,pH值接近中性,溶解氧含量充足。
这说明该湿地的水源来自于自然的降水和洪水,同时也受到附近区域的污染影响较小。
这种水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和保护1. 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扩张和人口增加对湿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污染会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湿地保护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减少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湿地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我们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 建立湿地保护区,限制湿地开发。
- 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湿地污染。
- 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监督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
结论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湿地资源现状调研报告湿地是指生态系统中充满水分的地带,在水分和土壤特性等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资源。
历来,湿地资源一直被看作是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其生态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和重视。
随着工业、农业、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本文旨在对我国湿地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重要资源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湿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面积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统计,我国湿地面积约为53.6万平方公里,占了国土面积的5.57%左右。
其中河流湿地面积最大,占湿地总面积的35.8%,其次是海岸湿地和湖泊湿地。
从区域分布上看,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都拥有较为丰富的湿地资源。
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工业污染、过度开发、重金属污染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正在不断缩小。
二、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热点地带,具有相当高的生物多样性。
据生态保护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湿地生境中,约有60%的鸟类和Half以上的鱼类依赖湿地生存。
我国拥有约1062种湿地鸟类,占全球1500多种湿地鸟类的70%以上。
但是由于湿地资源的大规模破坏,湿地鸟类、植物等生物在数量上和生境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护湿地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湿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调节湿地可以调节自然水文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平衡,包括矿质和有机物质的转化。
湿地向陆地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洪水调节、水质净化、生物栖息地、碳贮存和产生了一些生态空间的良好机遇,以及旅游和游乐活动的机会。
湿地对于土壤保持和防止水土流失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湿地环境中的人为干扰,如水土流失、草原退化、荒漠化和树木砍伐,也会给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四、保护湿地资源的措施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加强湿地资源管理。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湿地是指生态系统与水的接触或作用区域,包括沼泽、泥炭地、河口、湖泊、池塘和沿海滩涂等。
湿地是地球上最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服务提供者。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湿地资源状况,本次调查了地的湿地资源情况。
二、调查目的1.了解湿地类型和范围;2.调查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3.调查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4.研究湿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调查过程调查过程中,首先对湿地进行了分类和范围划定的初步分析,然后通过现场考察和采样等方式进行具体调查。
调查的重点包括湿地类型、水质状况、植被分布、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等。
1.湿地类型和范围经过实地勘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确定调查区域内存在河口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湿地。
其中河口湿地分布较广,面积约占调查区域湿地总面积的70%。
2.湿地水质状况通过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发现湿地水质以中等水平为主。
其中部分河口湿地水质较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可能是周边工业及农业活动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3.植被分布通过植被抽样和统计,发现湿地植被种类丰富,主要分布有芦苇、菖蒲、香蒲等。
4.动物种类和数量通过鸟类调查和捕捉鱼类等方式,发现湿地内鸟类种类繁多,涵盖了多个主要鸟类目。
同时还发现了多种鱼类和两栖类等。
5.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调查发现,湿地周边存在农田灌溉、河流治理和旅游等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对湿地的水质、生境和物种多样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湿地资源的特点和问题:1.特点湿地资源丰富,拥有多种湿地类型和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问题存在部分湿地水质污染的问题,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湿地资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加强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湿地的污染;2.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和规划,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3.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4.提倡可持续旅游,加强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不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正逐渐减少并受到破坏。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十分重要。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乏全面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在我国,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湿地保护条例》,但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
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第二,湿地的自然环境恶化严重。
在许多地方,湿地受到了过度的排污、填海造地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气候变化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湿地的生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人类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些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湿地的经济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和发展。
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但由于对湿地经济价值的认识不足,湿地的经济利用不够发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湿地退化的控制,推动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湿地调查报告

湿地调查报告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供水源和保护水质,还能提供各种生物栖息和繁衍的生态条件。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湿地逐渐变得越来越稀少,并且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了解湿地的现状,了解其受到的影响和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湿地调查报告,下面是我们的具体调查结果。
1. 调查地点我们选择了位于南方某地的某个湿地进行调查,这个湿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周围的开发和人类活动,其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2. 调查时间我们在一个春季的周末来到湿地进行了调查,当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
3.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了调查,包括现场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等方法。
4. 调查结果4.1 环境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湿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湿地周围的植被因为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而遭到了破坏,而湿地里的动植物栖息地也遭到了破坏。
另外,湿地周围的空气和水质也很差,导致湿地的生态系统处于恶化的状态。
4.2 动植物种类调查发现,在这个湿地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
其中,主要的鸟类有夜鹭、白鹭、紫鸥等,而其他有脊椎动物主要有蛙、鱼类等。
而在湿地中还生长着睡莲、荷花、芦苇等植物。
4.3 受影响因素通过对湿地进行的调查,我们发现湿地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周围开发和过度开发。
在周围环境破坏的同时,湿地也受到了重大的污染,这些影响最终导致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4.4 保护措施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
首先,需要扩大湿地保护区的面积,并且建立更严格的环保法律和规定,对湿地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
另外,建立经济适用的其他办法,扶持附近村庄的发展,减少别的开发方式对湿地的影响。
5. 总结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湿地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希望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湿地

一、前言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现状,探索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我们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湿地社会实践调查。
二、调查背景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湿地面积持续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我国政府制定了《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然而,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湿地现状调查:了解湿地面积、分布、类型、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情况。
2. 湿地污染状况调查:调查湿地周边污染源,分析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调查:了解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在湿地保护与恢复方面的具体措施。
4. 公众参与湿地保护调查:调查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参与意愿和参与方式。
四、调查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资料。
2. 实地考察:深入湿地现场,观察湿地生态环境、污染状况、保护措施等。
3.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和态度。
4. 访谈:与湿地保护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社区居民等进行访谈,了解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实际情况。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1. 湿地现状:我国湿地总面积约为5.5亿亩,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左右。
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2. 湿地污染状况:调查发现,湿地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导致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 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加强湿地执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以杭州湾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5个成员对杭州湾湿地公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后期加以文献调查。
通过调查,我对中国的湿地现状有了个大致了解。
从横向看,我国自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建立了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从纵向看,我国湿地保护落后欧美国家40年,湿地保护意识也不够深入人心。
因此,我国湿地的发展空间很大,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可创造其经济价值。
关键字:湿地现状发展
前言:实践目的及意义:了解我国湿地的现状,对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使更多人关注湿地;
实践时间及地点:2013年7月28日~30日,杭州湾湿地公园;
实践人员:
调查手段:实地调查与文献调查相结合。
正文:
湿地的简介
湿地是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盐沼、水稻田、水库和池塘等的总称,它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杭州湾湿地公园调查情况
杭州湾湿地公园是宁波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候鸟迁徙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此地。
我们一路穿行,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芦苇林,真可谓是“蒹葭苍苍”。
可惜不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未能有幸欣赏到大规模候鸟齐飞的壮观景象。
乘坐乌篷船,在回环曲折的河道和水面中穿梭之时,有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感觉—
—时而见着几只绿头鸭在水面悠游,时而碰着久违的儿时记忆里的红蜻蜓,时而看着白鹭三三两两地从芦苇中飞起,不由想起郭沫若先生之言:“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船行至码头,右侧便是水禽栖息区,此区域西北角生活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麋鹿,传说中的“四不像”,旁边的宣传栏上还重点介绍了去年第一头在此处出生的小麋鹿。
杭州湾湿地公园,在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以及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湿地的现状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截至2009年11月,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7处,然而,未被关注的湿地却是数不胜数。
2012年12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国加入《湿地公约》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大部分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局部地区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强调:中国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面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我国湿地的发展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不仅仅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意义,也是具有重大经济、文化、科学和娱乐价值的一种资源,因此,湿地的发展也必须要紧扣“生态”、“经济”、“文化”、“科学”、“娱乐”这几方面。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效益。
它是动物的栖息地;它可以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对较为完好的湿地,要保存并保护其良好状态;而对已经遭受到破坏并正在退化的湿地,则要以强有力的行动遏制其退化的趋势,并要群策群力,积极改善现有状况。
如:对偷猎者进行强有力的处罚,使其再次萌生偷猎想法时不得不考虑犯罪成本,从而杜绝偷猎行为;湿地附近的城市或乡村要进行围湖造田、排放污水等行为的危害宣传,避免对湿地的伤害;技术人员定期对湿地的土壤植被进行监测和修复;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从而系统地保护湿地了。
湿地具有着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
我们可以在湿地种植莲、藕、菱、芡等农作
物,养殖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富有营养的副食品,采集芦苇用于造纸业,获取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入药,在盐湖中提取食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等普通盐类,在含矿物质较多的湿地进行矿物开发利用。
由此可见,中国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湿地的文化效益又该如何发展呢?无论是蜿蜒前行的河流,抑或是水平如镜的湖泊,无论是神秘危险的沼泽,抑或是柔软湿滑的滩涂,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自古就有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赞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而许多现代人在历经城市喧嚣后,常常会想要回归宁静的自然。
城市的管理者可以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适当地举办一些文化之旅,组织市民前去附近湿地区域涤荡灵魂,这样不仅可以使市民切身体会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丽,也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的深厚内涵。
同时,也可以采取吸引一些影片导演,讲湿地作为外景拍摄地的方式,通过影片来传播湿地文化。
湿地的科学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作为“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我国湿地不仅仅拥有近百种濒危的高等植物(其中中华水韭、宽叶水韭、莼草、水松、水杉、长喙毛茛泽泻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湿地野生植物),还常年栖息居住着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鸟类。
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
另外,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因此,未来湿地值得国家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以便研究。
而今年来,湿地的休闲娱乐效益也愈发显而易见了。
我们知道,相对于钢精水泥堆砌起来的冰冷的城市生活,湿地无疑更贴近质朴的本性。
像杭州湾湿地公园这样以湿地公园的形式是值得称赞并进行大力推广的,它可以做到生态、经济、文化和娱乐上的多赢,但必须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为避免人类活动对湿地造成重大影响,一旦游客临近或达到事先设定人数,湿地公园就不再放行,其中湿地公园的特色项目是必不可少的,有了独一无二的项目才更吸引人们的眼球。
而滨海的沙滩、海水,以及临海的滩涂都可合理开放,成为人们舒缓压力、释放天性的好去处,摸摸小鱼小虾小蟹、打水仗、堆沙子等看似幼稚的活动却可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还有不少湖泊,如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游乐,我们很有必要发现更多不知名却钟灵毓秀的水域,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可为当地创造了不少经济效益。
与此类似的还有越来越火的农家乐,若农家乐中含有挖藕采菱、捕鱼捉虾等娱乐活动,相信会吸引很多人。
当然,不要忘了还有一种形式的湿地:温泉,那可是洗去一身铅华与疲惫的妙方呢,发展温泉游乐项目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我国现今的湿地状况堪忧。
尤其20世纪中后期由
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因此,保护和发展湿地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回良玉《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推动生态保护事业》
拉姆萨尔《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张明祥严承高王建春陈飞《中国湿地资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