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合集下载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概述】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有余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高钠、精神神经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是代偿所致。

约占高血压病人95%。

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早起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慌、耳鸣的症状,但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

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1天之内,白昼和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差异。

体检时在主动脉区可听到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和收缩早期喀喇音,若伴有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

2、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早起表现为心排量的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随着高血压的进展,引起全身小动脉的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的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官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并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缺血损害和促进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临床上表现: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2、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肾脏疾病:蛋白质、肾功能损害、(轻度肌酐升高)、肾衰竭;4、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症状性动脉疾病;5、视网膜病变: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诊断要点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不仅与血压升高的水平有关,也须结合患者具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的靶器官损害作全面的评价,危险度分层亦是治疗的目标与预后判断的必要依据。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型
1.诊断标准: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根据我国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关于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2.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

正常高值:120到139毫米汞柱的收缩压和八十到89毫米汞柱的舒张压。

3.一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40到15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90到99毫米汞柱之间。

4.二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60至179毫米汞柱,舒张压100至109毫米汞柱。

5.三级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超过110毫米汞柱,
6.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属于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主要基于症状和脉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血压辩证类型及其对应症状:
1. 阴阳两虚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心悸气促、下肢浮肿、夜尿增多等症状。

2. 肝阳上亢型:症状包括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

3. 冲任不调:这种情况常见于妇女经期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面红出汗、血压波动等症状。

4. 肝肾阴虚型:患者可能会有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状。

5. 痰浊阻滞型:心悸嗜卧、呕恶痰涎、头重如蒙等症状可能与痰浊阻滞有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症状和分型

高血压病症状和分型

一、高血压典型症状1.无任何症状表现高血压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头昏、头胀等,严重者可表现为气喘、呼吸困难、浮肿、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偏瘫、少尿、胸痛等并发症症状。

但有典型症状者不多,很多高血压均无症状,甚至收缩压高达200mmHg以上,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也不少见。

2.头晕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

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

头晕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3.头痛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

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

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4.烦躁、心悸、失眠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

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

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

因颇令人苦恼,故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

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

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

7.出血较少见。

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

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约80%患高血压。

二、高血压症状分型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缓进型高血压(一)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

高血压分型和诊断标准

高血压分型和诊断标准

《高血压?咱来唠唠它的分型和诊断标准》嘿,你知道不?前阵子我家那老爷子去体检,好家伙,查出个高血压。

这下可把一家人给紧张得哟。

咱就来说说这高血压的分型和诊断标准吧。

那天老爷子从医院回来,一脸凝重。

我赶紧凑过去问:“爸,咋啦?”老爷子叹了口气说:“医生说我有高血压。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老妈也着急了,忙问:“严重不?医生咋说的?”老爷子把体检报告递给我们,说:“医生说要注意饮食,多运动。

”我拿着体检报告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个啥。

于是,我决定去问问当医生的朋友小李。

我找到小李,把老爷子的情况跟他说了一遍。

小李说:“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一般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我听得一头雾水,问:“那咋判断是哪种高血压呢?”小李说:“这就得做一系列的检查了。

比如查肾脏、内分泌等方面。

”回到家,我把小李的话跟爸妈说了。

老妈说:“那赶紧去做检查吧,可别耽误了。

”老爷子却有点不情愿,说:“我这身体好好的,做啥检查呀。

”我劝道:“爸,检查一下放心嘛。

要是有啥问题也好早点治疗。

”在我和老妈的劝说下,老爷子终于同意去做检查了。

经过一番检查,还好老爷子是原发性高血压。

医生给开了一些降压药,还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

我和老妈也不敢马虎,天天盯着老爷子按时吃药,注意饮食。

这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呢,一般是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 毫米汞柱。

老爷子的血压就有点高了,收缩压都到150 了。

这下可把我们愁坏了。

不过,咱也不能被高血压给吓倒。

只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注意饮食,多运动,这高血压也能控制得好好的。

就像老爷子,现在每天都去散步,饮食也清淡了很多。

所以啊,大家要是发现自己血压有点高,可别不当回事。

赶紧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哪种高血压,按照医生的嘱咐来治疗。

可别像我家老爷子一开始那样,不重视。

咱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不是?哎呀,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都能了解高血压的分型和诊断标准,重视自己的健康。

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80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 90
血压水平及危险分层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无其它危险因素 1~2个危险因素 ≥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并存临床情况
低危 中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不同危险分层人群,10年随访中发生 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肾实质性
肾小球肾炎 排尿系统阻塞性疾患 肾素瘤→血压特别高→ACEI特别有效 肾脏外伤
肾血管性
肾纤维肌性结构不良 大动脉炎所致 主动脉缩窄肾缺血 肾动脉硬化狭窄
肾上腺疾患
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醛固酮 束状带—皮质醇 网状带—性腺激素 皮质 1、柯兴氏综合征 2、原醛 (腺瘤)(增生) 3、先天性肾上腺酶缺乏疾患
原醛症的筛选
以前认为原醛症少见, 近年改良筛选方法(ARR) 发现原醛症不少见,约占10%以上。
ARR=血浆醛固酮(Ald)/血浆肾素(PRA)
血Ald正常值:1~16ng/dl(10~160pmol/l) 血PRA正常值:1~2.5ng/(mL·h) ARR正常值: 4~5 >20 即疑为原醛症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已证实: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首位 死亡原因,而高血压是导致心 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
中国≥40岁17万人8年 随访总死亡原因及构成
死亡率(/10万·年) 占总死亡构成(%)
心脏病
296.3
22.5
恶性肿瘤 293.3
22.3
脑血管病 276.9
21.3
(J He, NEJM 2005,353:1124)

高血压的分型与临床分层管理指南

高血压的分型与临床分层管理指南

高血压的分型与临床分层管理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的许多人都受到其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医学界制定了一套基于分型与临床分层管理的指南,旨在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的分型和临床分层管理指南。

一、高血压的分型高血压可以根据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合并症等因素进行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高血压分型:1.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95%。

它没有明确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相关。

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一些明确的病因引起的高血压。

这些病因可以是肾脏疾病、内分泌激素异常、血管疾病等。

3.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压疾病。

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蛋白尿和子痫前期等类型。

二、高血压的临床分层管理指南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医生采用了分层管理的策略,根据血压水平和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层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下是高血压的临床分层管理指南的一般原则:1.一般人群对于一般人群来说,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药物治疗可以考虑。

2.合并症患者对于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

针对不同的合并症,医生会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高血压治疗需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生活质量等因素。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可以放宽到140/90mmHg 以下。

4.孕妇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管理,首要目标是保护母亲和胎儿的健康。

监测血压、蛋白尿以及胎儿状况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非常重要。

5.其他特殊人群对于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员等特殊人群,高血压的管理需要更加慎重。

病例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标准

病例分型标准病例分型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病例分型标准是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将疾病进行分类和分型。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分型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分型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高血压的分型标准。

根据血压水平和合并症的情况,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无明显病因的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90%以上。

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高血压又可以分为三级、四级,这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糖尿病的分型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期,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妊娠糖尿病则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糖尿病还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再来看一下冠心病的分型标准。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根据其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可以分为稳定型冠心病和不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型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病变相对稳定,临床表现较为稳定的冠心病,而不稳定型冠心病则是指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临床表现较为不稳定的冠心病。

根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冠心病还可以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这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肺癌的分型标准。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其组织学类型和病理特点,可以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等不同类型。

这些类型在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对肺癌进行准确的分型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病例分型标准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正常血压:高压(收缩压)小于 130mmHg
低压(舒张压)小于 85mmHg
临界高血压:指血压在正常血压和确诊高血压之间
高压(收缩压)在130---149mmHg
低压(舒张压)在85----89mmHg
确诊高血压:高压(收缩压)大于或等于 150mmHg
低压(舒张压)大于或等于
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90mmHg
Ⅰ期高血压(轻型)高压在 140--159 mmHg 之间患者只是血压高,无心、脑、肾等重要器
官损坏的表现。

低压在 90 - 99mmHg 之间
Ⅱ期高血压(中型)高压在 160-179mmHg 之间可能出现下列任何一项症状: 1 、左心
室肥厚或劳损。

2 、视网膜动脉出现狭低压在 100 - 109mmHg 之间
窄。

3 、蛋白尿或血肌酐水平升高。

Ⅲ期高血压(重型) 高压大于 180mmHg 可能出现下列任何一项症状: 1 、左心
衰竭。

2 、肾功能衰竭。

3 、视网膜出低压大于 110mmHg
血、渗出,合并或不合并视乳头水肿。

专家告诫:处于临界高血压范围内的人们,虽然暂时不能诊断为高血压,但它转化为高血压的可能性达到 60 %以上,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四倍,因此临界高血压人群应特别要注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治疗关键要“早”,如果待动脉硬化、脑中风、冠心病、肾衰竭等并发症出现后再治,就错过了早日康复的良机。

高血压发病原理
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以动脉血压
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人体神经活动受阻,引起的大脑皮层及皮层
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以致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的动脉血压
增高。

继而导致肾血管痉挛而造成肾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体液变化,人体内
分泌液参与这一复杂的反应过程,造成全身内分泌的减少或流失,从而逐
渐促成全身小动脉的硬化,这些病变部位又向大脑皮层发出病理性冲击,
促使皮层功能紊乱,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这一慢性病的形成,而且
是由轻到重——从临界血压到三期(重型)血压。

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全身血管造成长期超极限的额外压力,导致
血管的脆性损伤,最终引起血管的破裂、堵塞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肾脏
病、眼底疾病...
【详情请进】
高血压与并发症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在整个高血
压患者中前者占 95% 以上,后者不足 5% 。

我国
是高血压大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一亿以上,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
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引起
的并发症,心脏、大脑、肾脏等人体重要器官,
在长期高压的冲击下,血管壁和脏器组织严重受
损,功能下降。

例如心脏受损造成心肌肥厚、冠
心病、心力衰竭;肾脏受损造成肾衰;脑部可引
起血管硬化造成脑梗塞或脑出血;眼底动脉硬化造成眼底出血甚至失明。

我国的统计数字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肥厚和心衰的几率均为正
常人的 6 倍,发生脑卒中的是正常人的32倍。

对于男性高血压患者来说,
心脏和脑血管的损伤更是患病的重中之重!
可怕的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与冠心病
高血压如何造成肾衰高血压与心衰
高血压与心肌肥厚高血压与中风
医院简介
国际高血压联盟北京医学科学研究院高血压防治中心是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教学、临床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机构。

中心占地面积 18 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13.1 万平方米 ,1992 年率先批准进入全国首批“甲等医院” ,1998 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放心医院” ,2000 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 , 在全国医院系统首次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 中心承担着全国专科重大疾病的攻关项目 , 下设 8 个研究所 ,2 个研究生部 , 与世界卫生组织 , 国际高血压联盟共同建立了临床与信息、针灸、中药,基因四个医学合作中心,中心共有职工 1200 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13 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 112 人,截止到 2004 年止,中心共取得科研成果 105 余项,早在1987 年高血压病就被列为攻关的重点学科之一,十多年来经众多资深专家不懈努力和科学严谨的探索研究。

终于取得了重大性突破,给千百万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新曙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