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网际协议

合集下载

ipv6互联网协议书

ipv6互联网协议书

ipv6互联网协议书IPv6是一种用于互联网通信的网络层协议,它是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六版。

IPv6是对IPv4的一次颠覆性升级和改进,弥补了IPv4在地址空间、安全性、移动性和互联网中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IPv6的基本概念、地址分配、协议格式和相关特性。

IPv6的基本概念IPv6是一个128位的地址空间,在理论上提供了2128个地址,这几乎可以满足未来所有互联网设备的需求。

相比之下,IPv4只提供了232个地址。

IPv6采用八组由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数字表示地址,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IPv6地址还可以使用简化形式,去除冗余的0,例如2001:db8:85a3::8a2e:370:7334。

地址分配IPv6的地址分配由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进行管理。

IPv6地址分配可以分为全球路由前缀分配、Internet服务供应商(ISP)分配和主机分配三个层次。

全球路由前缀分配由IANA分配给注册机构,注册机构再将地址段分配给不同的ISP,ISP再将地址段分配给各自的用户。

协议格式IPv6的协议格式与IPv4有所不同,它取消了IPv4的一些头部字段,增加了新的字段以支持新的特性和功能。

IPv6的头部长度固定为40字节,相比之下,IPv4的头部长度是可变的。

IPv6的头部字段包括版本号、流量标签、有效载荷长度、下一个头部、跳数限制、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

IPv6的特性IPv6有许多特性,使其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

首先,IPv6提供了更大的地址空间,可以满足未来设备的需求,同时简化了地址分配和管理。

其次,IPv6支持IPSec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协议,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第三,IPv6支持移动性,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更好的支持。

《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的“三步走”中的第三阶段的时间段是

《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的“三步走”中的第三阶段的时间段是

《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的“三步走”中的第三阶段的时间段是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是一种新的互联网协议,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网络的性能,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并且可以支持更多的应用程序。

为了推进IPv6的规模部署,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了“三步走”的部署路线图。

其中,第三阶段的时间段是从2020年到2022年,主要任务是推动IPv6的规模部署,推动IPv6的应用,推动IPv6的技术创新,推动IPv6的安全保障,推动IPv6的管理制度建设,推动IPv6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IPv6的社会应用,推动IPv6的经济发展,推动IPv6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这一阶段,要推动IPv6的规模部署,要把IPv6的应用推向更广泛的领域,要推动IPv6的技术创新,要推动IPv6的安全保障,要推动IPv6的管理制度建设,要推动IPv6的国际交流合作,要推动IPv6的社会应用,要推动IPv6的经济发展,要推动IPv6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将继续加大IPv6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IPv6的规模部署,推动IPv6的应用,推动IPv6的技术创新,推动IPv6的安全保障,推动IPv6的管理制度建设,推动IPv6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IPv6的社会应用,推动IPv6的经济发展,推动IPv6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三阶段的时间段是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一阶段将是IPv6规模部署的关键时期,也是IPv6应用的关键时期。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将继续加大IPv6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IPv6的规模部署,推动IPv6的应用,推动IPv6的技术创新,推动IPv6的安全保障,推动IPv6的管理制度建设,推动IPv6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IPv6的社会应用,推动IPv6的经济发展,推动IPv6的社会效益。

ipv6协议

ipv6协议

ipv6协议IPv6协议。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六版,是目前广泛使用的IPv4协议的下一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IPv4地址资源的枯竭,IPv6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协议,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本文将对IPv6协议进行介绍,包括其特点、优势以及在未来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

首先,IPv6协议相对于IPv4协议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址空间更大。

IPv4采用32位地址,最多可提供约42亿个IP地址,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理论上可提供约340万亿亿亿亿个IP地址。

这意味着在IPv6下,每个地球上的人都可以拥有数以亿计的IP地址,解决了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

其次,IPv6协议在数据包处理、路由协议、安全性等方面也有所改进。

IPv6支持更大的数据包,减少了路由器在处理数据包时的开销,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同时,IPv6还内置了IPsec安全协议,可以为互联网通信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另外,IPv6协议在移动性支持、质量服务、多播传输等方面也有所增强。

在IPv6下,移动设备可以更加方便地接入互联网,实现真正的全球漫游。

此外,IPv6还支持更好的质量服务,可以为不同的应用提供更精细的网络服务质量控制。

总的来说,IPv6协议相比于IPv4协议来说,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传输效率以及更丰富的网络服务支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IPv6协议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的主流协议,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网络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虽然IPv6协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由于IPv6和IPv4之间并不兼容,需要进行逐步过渡和转换。

其次,由于IPv6的部署和配置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此外,目前还有一些应用和设备并不完全支持IPv6协议,需要逐步更新和改造。

总的来说,IPv6协议作为互联网的下一代协议,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
4. 2003年1月22日,IETF发布了IPv6测试性网络,即 6bone网络。它是IETF用于测试IPv6网络而进行的 一项IPng工程项目,该工程目的是测试如何将IPv4 网络向IPv6网络迁移。
5. 截至2009年6月,6bone网络技术已经支持了39个国家 的260个组织机构。6bone网络被设计成为一个类似于全 球性层次化的IPv6网络,同实际的互联网类似,它包括伪 顶级转接提供商、伪次级转接提供商和伪站点级组织机构。 6bone最初开始于虚拟网络,它使用IPv6-over-IPv4隧道 过渡技术。因此,它是一个基于IPv4互联网且支持IPv6传 输的网络,后来逐渐建立了纯IPv6链接。
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PV6 的中文全称是“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是IETF(互联网工 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 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号称可以为全世
四、地址类型
IPv6协议主要定义了三种地址类型: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组播地址 (Multicast Address)和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与原来在IPv4地址相比,新 增了"任播地址"类型,取消了原来IPv4地址中的广播地址,因为在IPv6中的广播功 能是通过组播来完成的。
IPv6地址类型是由地址前缀部分来确定,主要地址类型与地址前缀的对应关系如下:
五、地址配置协议 IPv6使用两种地址自动配置协议,分别为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SLAAC)和IPv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
1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中办、国办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中办、国办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实 现 国 际 领 先 ;到 2l11 ̄ ̄d,q-qlf, f 业 互 联 网创 新 发 展 能 、
技 术 产 业 体 系 以 及 融 介 应 用 等 个 lfIj达 到 N 际 先 进 水 、 综 合
实 力 进 入 眦 前 列 。
《无 线 电监 测设 施测 试验证 工作 规定 (试行 )》 印发
上海 信 息 化 J 83
为进 步 捉 『 尤 线 电 {{l!『j没 施 常 r:作 的 稳 定 性 、仃 效 性 准 伽 .充 分 技挥 {II!I】数 政 策制 定 、 执 排 查 、行 政 们 刑 ‘Jf处 U巾 的 撑 作用 ,姚 范 测 没 施 的 测 试验 证 丁作 ,
《 It 人l 共 删 }日坛线 f Li竹州 条 例 》 桕 关倚 规 定 ,工业 们 f 息 化 H前 艇 《无 线 IU 测 设 施 测 试验 证 I:fl:规 定 (试 行 )》 此 规 定 I‘几祭 ,自 2018 1月 起施 行 。
要 闻 SUM M ARY
公 其 联 网网 络交 伞 突 发事 件 综 合应 对 能 力 ,工 业和 信 息 化 部 近 闩印发 《公共 互 联 网 网络 安 全 突发 件应 急 预 案 》,明确 了 ‘ 件 分 级 、监测 预 警 、应 急 处 、预 防 与应 急 准 帑 、保 障措 施 等 内容 。该 琐 案 自印 发 之 日起 实施 。2009q:9 J J 29 H印发 的 《公 共 互联 网网 络安 个 应 急预 案 》同时 废 Jl:。
扭 。 各 地 、各 行 、『l 的 I 业 联 网 网络 堪础 没 施 本 成 ,
l,互 联 网标 识解 析 体 系 不 断 健 JF规 模 化 推 广J.到 2035年 ,

关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

关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

形成全球 领先的下一代 互联 网技术产业体系”。
用需要时 ,IPv6允许 协议进行扩充 .
当前 全球 互 联 网 所 采 用 的 协 议族 是 TCP/IP协 议族 ,1P是 TCP/
我 国早在 2003年就将 IPv6的研发提 了 日程 ,并将 其视
IP协议族中网络层 的协 议,是 TCP/IP协议族 的核心协议 。现行版 为国家战略 ,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腿 、2018年 2月 I1日,
步适应全球互联网向以 IPv6地址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 网络过渡。
网站中,仅有 35个网站完全或部分支持 IPv6,而其余 465个网
IPv6(Internet PmtoeolVersion 6)是 由 IETF(InternetEngineering 站则完全不支持 IPv6.造成 “起步早 ,发展慢”这一局面的原因
政策与焦点 总编观察 \
关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 (I Pv6)
IPv6的产 生大大解决 了 IP资源缺 乏的 问题 ,如此 巨大 的 地址空 间号称 “可为地球上的每 一粒 沙子配备一个 IP地址 ”。
■皮 /李志民
IPv6被视为未来互联 网创新和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IPv6的优势不仅仅体现 在地址空 问的增 长上 ,与 IPv4比
Task rce,互联 网工程任务组 )设计的用于替代 lPv4的下一代互 有很 多:首先 ,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使用 上起 步晚 、相对 比较 落
联 网协议 、IPv6的地址 长度为 128位 ,是 IPv4地址长度 的 4倍 , 后 ;其次 ,与 国际大型 网站相比,互联 网缺乏应有的困际竞争 ;
本 IP协议 (即 IPv4, 匝联 网协议第 4版本 )的下一代 IP 议。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 中心发布了 《2017 IPv6地址资源分配及成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安全性分析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安全性分析

电网技术GRID TECHNOLOGY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 6)安全性分析张涛1,王欢1,周仲谋1,熊伟2(1.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新余供电分公司,江西新余338000;2.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宜春供电分公司,江西宜春336000)摘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凭借其海量地址空间、内嵌安全能力等技术优势,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网络资源支撑,通过对IPv6协议的分析,研究了IPv6协议对安全的改进、IPv6协议自身引入的安全风险及过渡技术的安全特性,探究了IPv6对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网络防护体系的影响,实现IPv6升级改造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底层协议安全保障。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IPv6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348X (2020)08-0032-030引言IPv4面临地址严重匮乏、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等制约互联网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构建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短板,难以支撑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1]。

IPv6能够提供充足的地址空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实现更广泛的连接,实现万物互联,打造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促进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和高速发展[1]。

IPv6在IPv4基础上,基于转发性能、安全防护、端到端通信保障等方面要求,从协议层面对IPv4内在问题进行了大量优化修订,其包头的变化如图1所示,形成了与IPv4不相兼容的互联网协议[2]。

这些改进对身份认证、保密传输等安全内容有了更好支持,同时部分扩展与选项功能也对安全防护提出新的挑战[3]。

图1IPv4与IPv6包头格式比较1IPv6安全性分析1.1IPv6对安全的改进IPv6地址空间大幅增加,使广泛扫描探测变得困难,也有利于安全事件的定位追溯,其可汇聚、层次化的地址结构易于进行统一安全过滤。

IPv6协议支持的IPsec 及协议选项功能,可以实现端到端数据保护并有效应对传统碎片重叠攻击等威胁。

ipv6协议

ipv6协议

ipv6协议IPv6协议是指“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版本6)”,也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

IPv6被设计用于取代现今广泛使用的IPv4协议,原因是IPv4的地址空间正在枯竭。

IPv6采用更长的地址空间,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增加对移动设备和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IPv6协议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一、IPv6协议概述IPv6协议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标准。

IPv6协议的主要目标是扩展IPv4协议,其地址空间更大,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

IPv6协议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智能性,同时增加了对移动设备和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支持。

IPv6协议与IPv4协议不兼容,但是IPv6支持IPv4的传输方式,可以实现IPv4和IPv6的互通。

IPv6协议为IPv4协议的改进版本,它提供更先进的功能,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网络和数据流。

二、IPv6协议的主要特点1.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协议提供了32位地址,最多支持42亿个设备连接至互联网。

而IPv6协议提供了128位地址,能够支持约340亿亿亿个设备连接至互联网,这样的地址空间足够用于未来几十年的互联网发展,能够解决IPv4地址短缺问题。

2.更好的安全性IPv6协议提供了更好的网络安全性,包括IPsec协议、访问控制列表(ACL)等功能。

IPSec协议支持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和身份验证等功能,可以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基于规则的安全机制,可以限制网络访问,减少网络攻击的风险。

3.更高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IPv6协议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以应对未来互联网的技术和规模的变化。

IPv6协议提供了多播技术,可以使多个设备同时接收同一数据流,可以广泛应用于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应用中。

4.增加对移动设备和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支持IPv6协议增加了多个新特性,以支持移动设备和智能家居等设备的连接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六版网际协议(IPv6)3.1简介在基础的工作原理上,IPv6和IPv4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但是,在IPv4的运维经验基础上,IPv6引入了一些显著的改进。

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采用了扩展头。

与IPv4选项不同的是,每个扩展头都被类似地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上层协议,这样可以容纳数量更多,长度更长的选项。

通过扩展头的框架机制,其他类型的选项信息也得到了支持。

如报文分片和源路由等。

采用了这种扩展性非常好的机制后,基础的IPv6协议报头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它只包含了基础运行和操作必须的信息。

IPv6的另一个重要改变是输出IPv6报文的源地址选择。

如同在第二章中介绍的一样,IPv6提供了具有各种属性(域范围或者生存期等等)的多种类型的地址。

基于目的地址来选择一个合理的源地址不仅仅是为了性能和优化,而是为了保证互操作性和互通性。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详细地讨论与网络层相关的IPv6规范:首先是[RFC2460]的IPv6扩展头,然后是[RFC3484]的缺省地址选择算法。

虽然本章主要介绍源地址选择,我们还是讨论目的地址选择算法,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原理。

在解释了规范之后,我们将给出KAME内核的IPv6实现。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输入处理(第3.7节至第3.12节)和输出处理(第3.13节)。

在输入处理中,我们将讨论KAME实现如何处理IPv6报头和扩展报头,如果处理输入报文中的基于范围的地址;在输出处理中讨论包括扩展头的插入和报文分片等在内的通用输出处理,然后是详细地介绍源地址选择算法。

3.2I Pv6报头格式任何一种IPv6报文都有固定长度的IPv6报头。

IPv6报头有固定的40字节长度,且只包含了分发报文所必需的信息。

图3-1给出了IPv6报头的格式。

版本(Version):4位的版本,IPv6的取值为6。

流量分类(Traffic Class):8位的流量分类。

端节点产生各种类型的流量,网络设备基于分类为报文提供区分的转发服务。

流量分类在产生报文的节点初始化为0,然后在传输过程中可能被中间的路由器进行修改。

[RFC2474]和[RFC3168]详细地定义了流量分类的使用,这超出了本书的范围。

流标签(Flow Lable):20位的流标签,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流量。

[RFC3697]提供了节点如何处理这个成员的指南:报文源节点标识出报文的流标签,如可以对一种特定的网络应用流量标识一个非0的流标签;如果源节点没有进行流标签的识别和设置,那么这个成员必须要被设置成0。

报文在网络中间设备的转发处理过程中,流标签不能被改变。

但RFC 并没有详细定义如何使用流标签,仅给出了从网络源节点至目的节点,包括中间的路由器,它们如何建立流的状态。

负载长度(Payload Length):16位的无符号整型,记录了IPv6报头后面的包括了扩展头(如果有的话)和上层协议负载在内的负载长度。

下一个报头(Next Header):8位的下一个报头,标识了紧接在IPv6头后面的上层协议或扩展报文的协议号。

跳数限制(Hop Limit):8位的跳数限制,限制了报文经过中间设备转发的次数。

每个转发该报文的路由器将递减这个值,如果这个值被减到了0,报文将被丢弃。

源地址(Source Address):128位的源地址,标识报文的发送源。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128位的目的地址,如果存在源路由扩展头(第3.3.4节),那么报文目的地址中可能是中间设备的地址;其他情况下,是报文目的地的地址。

3.2.1与IPv4报头的比较图3-2给出了IPv6报头和IPv4报头之间的区别,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IPv4报头中有,而IPv6报头中没有的成员。

因为IPv6报头有40字节固定长度的头部长度,所以IPv6报头中没有了头部长度(IHL)成员。

与IPv4不同的是,IPv6没有IP头部选项,而是用IPv6扩展头来实现选项,比如IPv4松源路由选项和记录路由选项就可以用IPv6路由扩展头来实现。

因此,IPv6中没有了可变长度的选项。

IPv6扩展头将在第3.3节讨论。

IPv4中与报文分片和重组相关的有报文标识(Identification)成员,标志(Flags)成员和分片偏移(Fragment Offset)成员。

报文标识成员由报文的发送者设置,使得报文的接收者可以识别出哪些分片是属于同一个报文的;分片偏移成员给出当前分片在原始报文中的位置;标志成员表示了该报文是否允许在转发过程中被分片,以及是否是最后一个分片。

在IPv6中,有专门的扩展头来处理分片和重组(参见第3.3.5节),因此IPv6头中也没有了这些相关的成员。

IPv6报头中去掉了头部校验和。

其原因是互联网络不断趋向于可靠,趋向与越来越小的错误率。

IPv4头部校验和仅仅计算了IPv4报头的校验和,而像TCP和UDP这些上层协议也提供了上层协议报头和负载的校验和,这样看来IP层的校验和不是特别的有必要。

去掉了报头检验和,然后引入扩展报头机制,这些使得IPv6的转发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IPv4报头中的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被IPv6报头中的流量分类所代替。

协议(Protocol)成员被下一个报头成员代替。

生存时间成员被跳数限制成员代替。

与IPv4的报文总长成员不同的是,IPv6报头中的负载长度仅包括了负载的长度,而不包括IPv6报头在内。

由此可见,IPv6报头相对于IPv4报头,有更好的效率。

总结起来如下:因为IPv6基础报头中不再处理分片和重组,所以去掉了4字节的分片相关成员;因为头部校验和变得不太重要,所以IPv6报头中去掉了2字节的头部校验和。

3.3I Pv6扩展报头如同第3.2.1节中介绍的一样,IPv6用扩展头的机制来替代了IPv4中的选项。

每种扩展头类似上层协议实现一种可选的IPv6协议可选功能。

由于路由器并不需要处理扩展头,除非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含有端到端选项的IPv6报文的转发处理过程非常高效。

另外,扩展头可以比IPv4选项容纳更多更长的扩展内容,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新的选项需求提供灵活性。

[RFC2460]定义了如下的扩展头:逐跳选项头,路由头,分片头,以及目的选项头。

此外,IPsec协议[RFC4302][RFC4303]定义了两种扩展头:认证报头和封装安全有效载荷头。

这些扩展头位于基础IPv6报头和上层协议报头之间。

通常由一个上层协议来终结扩展头的链。

如果报文中没有上层协议头,那么‘无下一个报头’(No Next Header)作为一个假想的头部,用来表示扩展头链的结束。

每种扩展头的长度都是8字节的整数倍(除了认证头是4字节的整数倍)。

由于没有哪种扩展头小于8字节,所以在记录扩展头的长度时,前8个字节不被计算在内。

每种扩展头都进行了对齐,必要的时候进行了填充。

表3-1列出了基础IPv6协议规范定义的所有扩展头。

每种扩展头将在后续小节中进行讨论。

其他IPv6功能的规范可能定义了一些扩展头。

比如,移动IPv6有自己的扩展头,这些将在《IPv6 Advanced Protocols Implementation》中进行介绍。

3.3.1扩展报头的顺序表3-2给出了在一个IPv6报文中推荐的扩展报头的顺序和数量。

注意这不是一个强制的要求,发送节点应该采用这个推荐,但接收节点不应该假设接收的报文中的扩展头一定满足这个要求。

唯一的例外是逐跳选项头,它必须紧接于基础IPv6报头后面,而且在一个报文中只能出现一次。

推荐中要求所有的扩展头都只能在报文中出现一次,唯独目的选项报头。

目的选项报头可以出现两次——其中一次在路由头之前,另外依次在路由头之后。

出现在路由头之前的目的选项报头将会被路由头中列出的所有路由器进行处理;而出现在路由头之后的目的选项报头则只会被报文的最终目的节点处理。

此外,移动IPv6定义了另外一种目的选项头的位置,它位于路由头和分片头之间。

移动IPv6将在《IPv6 Advanced Protocols Implementation》第5章中介绍。

由于扩展头的顺序只是一个推荐要求,因此任何的IPv6实现应该能够尽力足够多的采用任意顺序的扩展头(甚至每种扩展头都重复出现的情况)。

3.3.2逐跳选项头逐跳选项头需要被所有的中间设备处理,如报文传输路径中的所有路由器,此外报文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也需要处理逐跳选项头。

当前处理报头中的下一个报头的值为0时,即表示下一个报头是逐跳选项头。

逐跳选项头被要求必须紧跟在IPv6报头之后。

图3-3给出了逐跳选项头的格式。

下一个报头(Next Header):8位,标识了紧接在逐跳选项头后面的协议号。

扩展头长度(Hdr Ext Len):8位,给出了该扩展头的长度(以8字节为单位,但不包括第一个8字节)。

选项(Option):可变长度,但必须保证逐跳选项头的长度为8字节的倍数。

选项的格式将在第3.3.6节中讨论。

3.3.3目的选项头目的选项头被报文的最终目的节点处理。

但如果目的选项头出现在路由头之前,那么路由头中列出的所有中间节点都需要处理目的选项头。

当前处理报头的下一个报头的值为60时,表示下一个报头为目的选项头。

图3-4给出了目的选项头的格式。

下一个报头(Next Header):8位,标识了紧接在逐跳选项头后面的协议号。

扩展头长度(Hdr Ext Len):8位,给出了该扩展头的长度(以8字节为单位,但不包括第一个8字节)。

选项(Option):可变长度,但必须保证逐跳选项头的长度为8字节的倍数。

选项的格式将在第3.3.6节中讨论。

3.3.4路由头报文源节点可以通过路由头中的源路由来指定报文传输路径上的所有中间节点(称为路由段)。

当前处理报头的下一个报头的值为43时,表示下一个报头为路由头。

图3-5给出了路由头的通常格式:下一个报头(Next Header):8位,标识了紧接在逐跳选项头后面的协议号。

扩展头长度(Hdr Ext Len):8位,给出了该扩展头的长度(以8字节为单位,但不包括第一个8字节)。

路由类型(Routing Type):8位,IPv6有几种路由头。

[RFC2460]定义了类型为0的路由头,后面将讨论。

剩余路由段数(Segments Left):8位,记录了从当前节点到报文最终目的节点还需要经过的中间节点数。

类型相关的数据(Type specific data):根据路由类型的值,含有相关的选项信息。

如果剩余路由段数为0了,网络节点可以忽略一个不能识别的路由头(即不能识别的路由头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节点可以继续从不能识别的路由头后面的内容开始处理报文。

另一方面,如果如果剩余路由段数不为0,那么该节点应该丢弃这个报文,并产生一个ICMPv6差错给源节点,错误原因是‘参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