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药性赋
药性赋原文

药性赋原文药性赋》是一本约在金元时代创作的中医启蒙书,将常用中药按药性分为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旦记住,终身受益,深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承至今,长盛不衰。
第一章是关于寒性药的介绍。
这类药性最寒。
犀角可解心热,羚羊清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且补阴不足,___散瘿破气治疝。
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消痈毒。
薏苡治脚气除风湿,藕节消瘀血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宽中,___止泻利小便,尤能明目。
黄柏治疮,兜铃嗽医。
地骨皮退热除蒸,薄荷叶消风清肿。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腻粉抑肺敛肛门,金箔镇心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利水,___治热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痰实,滑石利六腑涩结。
___止嗽补血涸润心肝,___清心解烦渴除肺热。
___治虚烦除檅呕,大黄通秘结导瘀血。
宣黄连治泠热痢厚肠胃止泻,淫羊藿疗风寒。
茅根止血吐衄,石苇通淋小肠。
熟地黄补血疗虚损,生地黄宜血医眼疮,且补阴虚助阳。
赤芍药破血疗腹痛,解烦热,白芍药补虚生新血,温热尤佳。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___治疝气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消痰嗽壅。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淡竹叶疗伤寒解虚烦,牡丹皮除结气破瘀血。
知母止嗽骨蒸退,牡蛎涩精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治咽喉。
黄芩治诸热主五淋,槐花治肠风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治温疟,葶苈泻肺喘通水气。
这是关于寒性药的介绍。
第二章是关于热性药的介绍。
药性赋(背诵)

药性赋白话解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热结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胆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1 / 7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胃肠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疼,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热性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背诵版药性赋背诵版药性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被称为“中草药品种最多、草药药性最详尽”的医学文献。
下面是药性赋的背诵版内容。
前言药性赋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记载了大量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信息,既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石。
背诵药性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草药的特性,便于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一、草药的分类药性赋将草药分为四类,包括草本、木本、纸本以及石本。
1. 草本药草本药是指以整株或者部份草本植物为药材的药物,常见的有茅莓、地骨皮等。
2. 木本药木本药是指以木本植物为药材的药物,常见的有榆木、桑叶等。
3. 纸本药纸本药是指以纸制法炼制的药物,常见的有纸船、纸蒲等。
4. 石本药石本药是指以石制法炼制的药物,常见的有石膏、砂糖等。
二、药性的划分药性赋将药物的药性分为五味、归经和功效。
1. 五味五味分别为酸味、甘味、苦味、辛味和咸味,每一味对应不同的作用和功效。
- 酸味:具有敛坚固涩的作用,主要治疗病痛创伤。
- 甘味:具有滋润效果,主要治疗干燥燥渴等症状。
- 苦味:具有泄热清热的作用,主要治疗发热、痰多等症状。
- 辛味:具有行气活血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胸痹、瘤子等症状。
- 咸味:具有软坚降火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痔漏、热毒等症状。
2. 归经药物的归经是指其能够影响的脏腑经络,分为十二经和奇经八脉。
- 十二经包括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
-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阴维脉、阳跷脉、阳维脉。
根据药性赋的记载,草药根据对应的归经可以更好地选择使用,并发挥最佳的作用。
3. 功效药性赋中还详细记载了每种草药的主治功效,包括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和胃止血等多种功效。
三、药性赋的意义药性赋的详尽内容为医学研究和中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背诵版)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热结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夏枯草疗痰火瘰疬,且能明目而抑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韦通淋于小肠。
软紫草凉血且疗斑疹;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疼,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肿而理气痛;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益母草理血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旱莲草滋阴治白发,而治血有功。
又况蔓荆子治风热头痛,疏风清头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热性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海狗肾)疗痨瘵,更壮元阳。
《药性赋》背诵

《药性赋》赋寒)性类药(—。
性,最赋寒此类诸药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玄参.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定神志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山豆根.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二)热类药性赋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海狗肾疗劳瘵,更壮元阳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壮阳而医白浊韭子.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伤寒论96味常用中药药性详解

伤寒论96味常⽤中药药性详解1、桂枝——⾟、⽢,温。
《神农本草》:治上⽓咳逆、结⽓,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
功能轻宣,⼊表⽽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于上焦和体表。
因此对于瘀滞的结⽓,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2、芍药——苦酸⽽凉。
《神农本草》:主治邪⽓腹痛,除⾎痹,破坚积寒热疝瘕,⽌痛,利⼩便,益⽓。
有清热和收降的作⽤。
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
⼩⼤黄,去阳明⾥实不重的,还利尿,去⽔饮3、⽣姜——⾟热。
《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温中、⽌⾎,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者尤良。
久服去臭⽓,通神明。
去内外⽔饮,⽌咳逆呕逆,⽌下利。
⽣姜⽌呕与解表,⼲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和太阴。
4、⼤枣——⽢咸⽽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腹邪⽓,安中养脾,助⼗⼆经,平胃⽓,通九窍,补少⽓少津液,⾝中不⾜,⼤惊,四肢重。
和百药。
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胃⽓不和,都可以⽤。
5、炙⽢草——⽢平。
《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坚筋⾻,长肌⾁,倍⼒,⾦创尰解毒,久服轻⾝延年。
在⼗⼆剂中,属于滋剂类药物。
针对太阴、阳明两纲的,其实也可以针对六纲疾病的,滋养胃⽓。
6、⿇黄——苦涩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欬逆上⽓,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功⽤轻宣。
轻可祛实。
上⾏⼊头部通头部的⾎瘀,降⾎压,治疗脑中风病。
针对太阳、少阴、太阴、厥阴。
7、葱⽩——⾟热。
《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肿。
表,温表阳,化在表的⽔饮,沟通表⾥的真阳。
8、桃仁——⾟苦温。
《神农本草经》:主治瘀⾎,⾎闭,瘕,邪⽓,杀⼩⾍。
⼊的阳明、厥阴两纲。
有通闭的作⽤,不过是⼒量⼩些。
9、杏仁——苦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欬逆上⽓,雷鸣,喉痹,下⽓,产乳,⾦创,寒⼼,贲豚。
可⼊太阳、阳明、太阴、厥阴病位。
它属于温收的功⽤范畴。
主要是散寒降逆作⽤,理⽓、养⾎、下⾎、润肠。
《药性赋》释义

等 成 分 ,具 有 下 气 行 水 的 功 效 , 胀 ,用 之 不 节 ,乃 反 成 病 。亦 在 用 喘 咳 、脾 虚胀 满者 忌 服 。
健康谚 语 暴 饮暴 食会 生病 ,定 时定 量可安 宁。
31
秋 季 采 挖 ,除 去 茎 苗 及 须 根 ,洗 净 母 、龙 骨 治 牝 疟 独 寒 ,得 麻
晒 干 即可 入 药 。其 性 寒 、味 苦 辛 、 黄 、 甘 草 、 牡 蛎 治 牡 疟 独
有 毒 ,入 肝 、脾 经 ,含 有 黄 常 山 碱 , 热 。”现代 药 理 研 究 证 实 ,
肺 、膀 胱 经 。据 测定 ,葶苈 种 子 含 可 过 剂 尔 。既 不 久 服 ,何 致 伤 人 ? 4.5~9克 ,或 入 丸 、散 。 外 用 煎 水
脂 肪 油 、芥 子 苷 、蛋 白质 和 糖 类 《准 南 子 》云 :大 戟 去 水 ,葶 苈 愈 熏洗 或研 末 调敷 。 注意 :凡 肺 虚
察 3 个 月 未 见 复 发 。
分 ,具 有 除 痰 、截 疟 的 功 效 ,用 于 有 解 热 、降 低 血 压 之 作 用 。研 究 还
常 山 多 煎 汤 内 服 , 常 用 量 为
治 疗 疟 疾 、瘰 疬 等 证 。《本 草撮 要 》 发 现 常 山 碱 丙 体 对 艾 氏 腹 水 癌 细 3-9克 ,或 入 丸 、散 。 注 意 : 常 载 :“常 山 ,功 专 劫 痰 截 疟 ,得 知 胞 有 一 定 的杀 灭 作 用 。临 床 报 道 , 山 有 毒 , 必 须 经 医 生 辨 证 和 按 剂 母 、贝 母 、草 果 治 诸 疟 ,得 丹 砂 能 常 山 治 疗 疟 疾 显 效 ;治 疗 蓝 氏 贾 量 应 用 。凡 正 气 虚 弱 、久 病 体 弱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背诵版药性赋背诵版坤至柔草,刚至刚须寻。
润肺惊心柔刚,远神息息生,气韵成章。
滋润牛顿,吞吐贤能,和谐方圆。
解百病,驱万毒,疗千般恼。
人神共愿,扶危济困,药性卓然优。
'''诗筛'''心肺健,不玄且玄。
药性赋,人人舞,和谐自然。
'''择菜练'''人工肉苄,天然鲜果谦。
药源珍瑞,宝贵药性贤。
'''药性宝典'''滋润肺腑,化风于物,调和阴阳。
降火、清除湿气,它万能。
静法界,使人康宁。
'''篇订'''始隐天地,生众草木。
我将取舍,药材曲谱。
'''养了兔'''灵魂深藏,天地万千。
植物泉涌,汉方传承。
'''安天命'''中有王血,识字识方。
弘扬民族神采,革新创万象。
'''感天命'''优质良种,严谨治疗方。
精准化验,药性测算。
'''感感'''生生不息,愿药性长存。
方方万千,善解百疾。
汇海洋,涌江海满盈。
'''感世间'''药性赋,不分仇敌。
身心合一,恢复生命。
医者人父母,药性为王后。
'''感感感'''融和阴阳,去病保命。
药性赋,世界造物主。
滋润生命,依法神奇。
'''感恩自然'''草木指路,天地师长。
道随而生,以筑家床。
'''择菜文'''摄取纯净,草木香真。
提神聚气,消脂爱更加。
防癌、增抵抗,药性万能。
'''家庭篇'''用手造药,衣食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药性赋
麻黄发表而入膀胱与肺,其主皆系寒束阳郁之证;细辛温通而入太阳少阴,其主皆为阳虚有寒之侯;葛根升津解肌,为阳明之要药;柴胡疏肝解郁,为少阳之专家;是以葱白通阳,瓜蒂涌吐,桔梗开肺利咽,升麻升阳解毒,发表涌吐,约此八条。
附子温肾大热善走,桂枝助卫阳而善行,干姜温里而走三焦,生姜发表而入阳明,吴萸散肝胃之寒凝,巴豆涤肠胃之冷积,观夫蜀椒温里,清酒通脉,温热八种,约略尽矣。
若论补益,亦有数端,参补气兮滋阴尤妙,归补虚兮养血堪奇;白术健脾胃而除湿,生地养阴血以通脉;甘草和诸药以疗气虚,生清炙部;芍药和阴血而止腹痛,白补赤泻。
培中焦粳米生气而大枣补脾;养气阴饴糖温中而蜂蜜润肠。
阿胶养阴血而走乎肝肾,葳蕤滋阴液而归于肺胃;麻子仁生津润肠,鸡子黄滋阴安神;麦冬养肺胃之阴,天冬润肺肾之燥,凡此十六,补益当用。
若夫猪苓专利小便,滑石专去水热。
泽泻泻肝肾而补阴,是以利水清热之良剂;茯苓利小便而安神,是以健脾渗湿之妙药。
若化水饮当取(甘)澜水,利湿热当用潦水,六者皆渗利之药,临时用者在权。
五味子有温肺敛气之效,旋复花宜消痰降气之施。
枳实清热而阳明之气,厚朴温中而除胸腹之满。
化痰止呕疗咽痛应推半夏,行痰降气润肠燥宜用杏仁;贝母之疗痰实,蒌实以去痰热,理气降痰,八者不同。
且如泻热,各有其道,黄芩泄阳明之如胆部;黄连清气分并走心经。
栀子泻三焦而除烦;黄柏除肠胃而坚阴。
石膏清肺胃而能透邪,知母凉肺肾又可滋阴,解毒治痢白头翁之功,热痢下重秦皮与同。
岂不以茵陈除湿退黄,连翘解毒散邪?梓皮去湿热之疾,竹叶疗烦热之苦。
生津止渴浆水开胃而瓜蒌根清热,除热通便胆汁苦降而土瓜艮寒润;豆鼓宣郁热之用,小豆清利脓水之施,用此十八,清热可也。
又闻通秘结、导瘀热当用大黄;通大肠、软坚结必资芒硝。
破坚下水、大戟与甘遂同称;散湿不行、商陆芜花并列。
葶苈通调水道,海藻消除水气,八药通利,选用当慎。
详论收涩,八药唯在:潜镇安神,龙骨牡蛎同用,一敛而一软;固涩止痢,(赤)石脂(禹)余粮同功,一温而一寒。
当知赭石降乎逆气,铅丹镇于烦惊。
乌梅主蛔厥腹痛之用,苦酒治咽疮声音之失。
尝观桃核理乎血瘀,蛭虻破乎血滞;文蛤行阳热之郁,蜀漆去痰疾兼能行水;猪肤疗咽又可退热。
人尿能引阳如阴,中裈疗病阴阳易。
乃曰:鸡子凉润,解毒止痛;白粉甘淡,和中止痢。
若此十一,性各殊异。
仲景《伤寒》百十五方,凡用药味九十一种,处方之精妙,后世莫及,唯潜探深究,用药而思方,自神理之可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