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扎根基层学习黄文秀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调生扎根基层学习黄文秀心得体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黄文秀留下了她的铮铮誓言,将壮丽的青春永远镌刻在了扶贫路上。习总书记下达了重要指示,评价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同样是作为一名初到基层的年轻硕士生,黄文秀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品质;在XX县即将迎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将接过“秀”旗,书写“秀”章。

把“感恩家乡”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名选调生,我们常常思考:到底怎么样活才叫活得有价值,到底做什么样的事才能真正问心无愧?初到单位有太多迷茫和疑问萦绕在心头,面对困难甚至有打退堂鼓的念头。黄文秀的事迹告诉我,要把“感恩家乡”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报答家乡人民当作践行初心的第一步。广西百坭村村民黄仕京一家承担不起孩子的学费,黄文秀了解情况后及时为他家申请了“雨露计划”,解了燃眉之急。黄仕京非常感谢,又问她:“你是在北京读的研究生,怎么会来我们这么边远的农村工作?”黄文秀说:“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我的家乡,我想为家乡建设出份力。而且,党号召我们年轻人到基层建功立业,我是党员,就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家乡”和“党员”的分量在黄文秀的心中千钧沉重,故乡哺育了我们进入高等学府,修炼成研究人才,而党员的身份让我们义不容辞带着知识学成归来建设家乡,所以我也回到了家乡宜宾,来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把“深入基层”当作一切工作的方法论。“脚上不沾泥,哪能接地气。”黄文秀在名校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这是何其豁达、何其伟大的胸襟。离开固有的舒适圈并不容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广大选调生们必修的一课。2016年,黄文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考取了定向选调生回到家乡百色工作,最初任职于百色市委宣传部。可她认为这还没有到达她回报家乡的初心,2018年黄文秀主动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是“驻村”更是“住村”,黄文秀几乎把全部家当都搬到了村上,但她的房间内,除了床铺,却仅有简易书架和电脑桌,书架上摆着两本她的驻村日记,记录着她驻村的点滴成长。短短一年,黄文秀走遍了全村所有农户,行车里程也达两万多公里,数字的背后,是黄文秀对“深入基层”的不懈追求。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要掌握这种方法论,在中国的基层想要为老板姓办实事,就只有不断深入、不断探索,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将“住村”的行动化作“助村”的效果。

把“培养韧劲”当作一切工作的突破口。“要想让老百姓愿意接近我,就得让老百姓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黄文秀的驻村经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农户的抵触她仔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再到贫困户家里时,她不再拿着个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忙扫院子;贫困户一次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黄文秀用一股子“韧劲”化解了与群众沟通的隔阂,也让我深深地明白,基层工作中“培养韧劲”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