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

合集下载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800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800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一、林黛玉的背景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府的亲戚。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因嫁入荣府而过世,黛玉从小生活在荣府,与贾府的人有着亲密的关系。

她天生聪慧,文学才华出众,与众不同的性格也为她赢得了众多的喜爱和关注。

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 敏感脆弱黛玉的性格多愁善感,十分敏感脆弱。

她对世间的冷暖、善恶都有敏锐的感觉,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情绪波动。

她对自己和别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担忧和忧虑,常常为他人的痛苦而伤心难过。

2. 独立意识尽管黛玉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中,但她对女性的地位有着独立的意识。

她不愿意受到束缚,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

她对那些只会逢迎讨好的女子感到厌恶,她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3. 情感丰富黛玉的情感丰富而复杂,她对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她对贾宝玉的情感是纯粹的,她深深地爱着他,但又感到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她对待友情也非常真挚,与宝玉的好友袭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4. 文学才华黛玉天生的文学才华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赞赏和关注。

她能够写出让人动容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文学创作才华在贾府中独树一帜,使她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三、林黛玉的命运林黛玉的命运非常坎坷。

早年失去了母亲的她,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呵护,使得她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她的亲情和爱情皆未能得到满足,深受伤害而痛苦。

最终,她因为失恋和生病而离开人世,给读者留下了一段悲伤而动人的回忆。

四、林黛玉的意义林黛玉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整个作品的象征之一。

她代表了许多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束缚和压抑,她向读者揭示了女性的苦闷和无奈。

通过黛玉这个角色,作者曹雪芹呈现了他对于封建家族衰落的深刻思考和悲愤。

黛玉的个性复杂而矛盾,她不仅代表了女性的脆弱和无助,也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才华。

她的悲剧也反映出封建家族的缺陷和剥削。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具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的形象丰满而复杂,既有无数令人赞叹的优点,又有让人唏嘘的缺点。

在小说中,林黛玉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她对家族和亲人的深情厚意,还展现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矛盾心理。

首先,林黛玉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女子。

她对自己的家族充满了热爱和忠诚心。

尽管生活在豪门大族之中,林黛玉却始终保持着对家族的忠诚和敬爱之情。

她虽然是贾府的庶出女儿,但她对贾府的事务热心参与,出谋划策。

她一直不辞劳苦地为贾府服务,同时也为了家族的名声和利益不断地奋斗。

其次,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她对世俗的繁华和虚伪感到厌恶,对人世间的种种不公和伤害深感痛心。

她对世俗的恶劣行为保持着强烈的反感和批判态度,常常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

她对自己家族中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怒,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和苦闷。

她对感情的纯真投入和真诚付出也使她深受伤害,加之心境善感,使得她的心灵常常处于痛苦和忧伤之中。

再次,林黛玉是一个独立思考和拒绝妥协的女性。

她有自己的见解和理想,不因他人的意见而动摇。

她决不屈从于权贵势力,没有妥协的忍耐。

她对权贵势力始终保持着辩护和警惕的态度,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她拒绝了王熙凤的婚约,坚守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要求。

她对自己的婚姻不急于嫁人,坚持要嫁给一个真正爱她的人,不愿受制于封建礼教和家族压力。

最后,林黛玉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

她同时具备优雅和狂热,善良和偏执,才情和悲痛。

她的性格中既有纯真天真的一面,也有深刻忧郁的一面。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又常常陷入过度的自我思考和自怜之中。

她聪明才智,一直以来备受赞誉,但她的自卑感和忧愁常常扼杀了她的才华。

综上所述,林黛玉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形象。

她在情感、性格和思想上都有着多个方面的特点。

她作为一个女性形象,既具有坚定的意志和追求,又被社会和命运所束缚。

她的形象与古代贾府的黄金时代相映成趣,也成为了一代代读者心中永恒的形象。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分析一、黛玉的个性特征(一)黛玉的自卑感基于当时那个社会的影响,黛玉在贾府中一直有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并非是他人赋予的,是来自她内心深处的。

由于母亲病逝,父亲身患重病,无法照顾黛玉,于是父亲便将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送到外祖母家,在贾府任何人都没嫌弃过她、看不起她,甚至外祖母——贾母对其疼爱有加,但是她依旧觉得很自卑,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以防说错话被别人笑话。

所以她内心就一直无法摆脱那种自卑感。

(二)黛玉的叛逆性黛玉在家中一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由于母亲较早的过世,父亲过分的疼爱,所以,黛玉受到的舒服极少,进而她的性格较为叛逆。

父亲不仅给她请先生,还让她受到别的女子所没有受到的教育。

通过她对于先进知识的学习,进而她内心深处就不愿受这个封建时代的束缚,所以,才华横溢的她在面对这个腐朽的封建社会时,就极其的叛逆,并勇敢的同其进行斗争。

当她的爱情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时,她就激烈的进行抗争,哪怕是付出生命她也在所不惜。

(三)黛玉的孤傲性格《红楼梦》中的黛玉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孤傲,并且始终贯穿于文章的各个环节。

无论是在外貌上还是在才情上,她都是很孤傲的、高高的凌驾于别人之上。

她的这种孤傲性格也为她的命运埋下伏笔。

二、黛玉的不同反响在我国古代的婚姻,均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黛玉就要打破这种封建习俗,她要为自己的婚姻做主,并为之进行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旧在抗争着。

她的这种抗争意识,充分的彰显了在她的眼中男女一样,女性也可以争取自己的幸福,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受人摆布。

同样的处于封建时代的女三宫,她就不像林黛玉那样,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同封建势力进行抗争,她只是一味的低头接受。

(一)同封建礼教进行抗争的黛玉林黛玉在进入贾府后,她同宝玉一起读书,一起游玩。

基于两人之间有着相近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之间有较多的共同语言,这种相通的思想性格让他们逐渐成为知己。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和宝玉之间的友情也就逐渐发展成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评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评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评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令人印象深刻。

而林黛玉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开评析。

一、林黛玉的身世与性格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被誉为“衣柜诗人”和“才子佳人”。

她出生在贾府这个富贵家族,却并不与世俗的荣华富贵相符。

她聪明敏捷,有着过人的才情,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

可是她天性敏感脆弱,常常患得患失,误解别人,孤傲悲观,对爱情尤为痴迷。

二、林黛玉的家族地位与命运林黛玉虽出生在贾府,但她的家族地位并不高。

她的母亲是荣府的婢女,她自己也从小被贾母当成庶出的侄女养育。

然而,尽管她拥有高尚的血统,但她的命运却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她早年丧母,后来又被送回荣府,受尽欺凌。

她的一生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她不被世俗所接纳,她的存在往往被视为负担。

三、林黛玉的情感世界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感性和浪漫的人。

她对美有着极高的追求,对琴棋书画以及文学艺术有着独特的眼光和见解。

然而,她也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

她对自己的情感常常感到困惑,对他人的情感也常常感到矛盾。

她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更是无人能及,但最终却因为无法得到他的真爱而痛苦不已,最终以病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四、林黛玉的形象意义林黛玉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是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代表,她的悲情命运反映了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限制。

她的文学才华和内心自由的追求则代表了女性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力量。

她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她是女性主义思想的象征。

五、结论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形象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她的命运和情感世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处境。

而她对美的追求和文学才华则代表了女性独立思考的力量。

林黛玉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形象,她的存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通过对林黛玉的评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并进一步思考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命运和价值。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的一员。

黛玉的性格极为独立,她聪明、敏感,才情出众,并且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受力。

她是一个充满悲伤的人物,身上常常笼罩着一种忧郁的氛围。

二、林黛玉的外貌特征黛玉的外貌被形容为“肌肤超凡脱俗,丰姿俊逸”。

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微微上挑的眉毛,鹅蛋脸上洋溢着离奇的神采。

她的嘴唇红润,细腻如玉,她柔美、秀逸的仪态使其更显得与众不同。

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多愁善感的人。

她对生活中的琐事和不公平的待遇有着强烈的反应,并常常沉浸在悲伤和忧郁之中。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常常通过写诗来诉说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她对贾宝玉情深意重,但是她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能为力,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命运摆弄的可怜人。

黛玉的聪明才智也不容忽视。

她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并且在剧中多次以自己出色的才华和智慧为众人解决难题。

她表现出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力,犀利的论调常常让人叹为观止。

四、林黛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可谓是悲惨的。

由于贾府的衰落,加上她自身的身世和心理问题,她的命运注定了有一个不幸的结局。

她在家族中备受冷落,并且因为贾宝玉与其他女性有所交往而感到伤心和难过。

她不愿意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她更愿意将自己从尘世隐退,追求心灵的自由。

五、林黛玉对于红楼梦的意义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和命运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压迫。

她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林黛玉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读者的心中,她的忧郁和敏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她的才情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的命运使人唏嘘不已,更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悲凉和虚无的思考。

总而言之,林黛玉是一位充满忧郁和才华的女子,她的形象和命运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和封建社会的女性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的形象永远地烙印在读者的记忆中,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经典和动人的形象之一。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贵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而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对象之一。

在小说中,林黛玉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的角色。

通过对林黛玉形象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她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

1. 林黛玉的外貌与家世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于名门望族贾府。

她有着娇美的容貌、脸上总挂着忧郁和哀思,以及敏感而多情的气质。

她自幼失去母亲,父亲不喜欢她,并且家境不如其他官宦人家那么富裕,这使得她内心常常充满了不安和自卑。

2. 林黛玉与情感世界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多愁善感的人物。

她具备艺术天赋,擅长诗词和绘画,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对美有着独特的敏感度,并且执着于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但由于种种原因,她面对现实时常常感到失望和沮丧。

3. 林黛玉的与他人的关系林黛玉与贾宝玉有着特殊而复杂的关系。

他们虽然是表亲,但之间存在着既亲密又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

林黛玉对贾宝玉抱有深深的爱慕之情,但又因为社会制度和家族压力等原因拒绝了两人之间真正发展成为夫妻关系的可能性。

此外,在贾府中,林黛玉还与众多其他角色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相互依存、既甜蜜又矛盾的关系,如与薛宝钗、秦可卿等。

4. 林黛玉形象所代表意义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被赋予了众多意义和象征。

她代表着矛盾的美,承载了作者对女性幸福生活和现实社会中沉重压迫的思考与反省。

林黛玉也是一个坚守自我、追求自由与爱情的人物,她体现出了个体在传统家族观念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5. 林黛玉形象对读者的影响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对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的复杂性、多愁善感以及独立追求幸福的态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命运以及追求爱情与自由的思考。

她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提出了质疑,并鼓励人们勇于追寻内心真实与自我价值。

总而言之,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饱受争议却又备受关注的角色,其形象既具有美丽和艺术气息,在细腻而复杂地描写个人情感世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对于女性的限制和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壹●前言《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思想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几百年来炙人口,声誉极高,自晚清以来研究热潮不衰,因而有「红学」盛起,当时更流行着两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由此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

所以本文决定以这位多愁善感的女子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人物性格的特色,以及她于诗作中所寓含丰沛真挚的情感。

贰●正文黛玉的人物特征1.多愁善感林黛玉,一字,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

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

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

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细腻地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满腔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2.泪的化身没有泪,就没有了林黛玉,整部《红楼梦》巨作中,处处可闻黛玉的哭泣,处处可寻黛玉的泪痕。

林黛玉的前世原是生在西灵河边三生石畔上的一株绛珠草,由于受到了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日以甘露之惠,进而修得成为女体,因而绛珠仙子(黛玉)曾言:「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由此可见,林黛玉的一生便是还泪报恩的过程。

黛玉爱哭是有目共睹的,观其别号「潇湘妃子」便可得知,而这名号是当时结海棠诗社时,探春替黛玉所取的,取名时就曾说明其中典故:「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

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

以后就叫他『潇湘妃子』就完了。

」这正说明了黛玉的爱哭性情不仅是众所皆知,更成为了她的个人特征。

然而黛玉为何多泪呢?也许孤苦的身世是一部分的原因,所以令她时常悲凄幽怨,但是使她流泪最多者,莫过于爱情了。

黛玉的泪水即是她的情感表露,她的一滴一泪,似乎只为爱情而洒,当她认定宝玉为「知己」时,便不顾一切地抛尽所有的眼泪,哭出满腔热情,将她一生情泪奉献给宝玉。

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她的泪中,有爱有恨有苦也有乐,她沈浸于泪水的感情世界中,与之共存共亡,所以当她再无一滴泪水可洒时,只有泪尽夭亡,香魂逝去,结束她凄情的一生。

3.心细敏感历来论及黛玉性格特征时,少不了都会提起她敏感多疑的特性,黛玉的「小心眼儿」向来是颇为出名,她的挑剔、过于敏感,我们从一些细微末节上便可看出端倪,好比有一次「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七回),当时收到的人无不谢过收下,唯独送到黛玉这儿时,黛玉开口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答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于是黛玉便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语。

一般读者看到此,不免都会觉得黛玉过于小气心窄,如此斤斤计较。

的确,黛玉的心底儿是极细的,自二十七回中小红就说过她:「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天真烂漫的湘云也曾对她说:「我也和你一样(处境),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而三十二回宝钗说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就连她的宝玉哥哥都说:「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可见,上至公子小姐,下至奴婢丫环,众人对她的心性多是以「过于敏感」看待。

然若进一步细思,便可体会黛玉的心细敏感,其实是本于对宝玉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己寄人篱下的那份无依不安,试想:若不是对宝玉如此在意,黛玉何以处处多疑?她那十足的酸意,不正是拐弯抹__________角地表露她的深情?而黛玉的心窄、小心,其实也可追溯至她刚进贾府的时候,当她一进到贾府,便想起母亲的先前曾嘱咐的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因为这份叮咛,所以黛玉表现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这全是生恐被人耻笑罢了!4.口才伶俐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知晓林黛玉的那张伶牙俐口,她的言语口才,适能反应出她的聪慧与直率。

黛玉的言语特征是尖锐而率真、快捷而机敏、笑谑而清雅的,虽然同凤姐一样有一张伶俐之口,但是黛玉和凤姐那种泼辣市俗的风格迥然不同,于四十二回中能得到印证,宝钗曾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是市俗取笑。

惟有儿这张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其要,删其,再加以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由此可知,黛玉的口才能化俗为雅,而她的玩笑戏谑也因具有读书识字的学问背景,而另有一番高清雅谑,就如对于那位既聪明又似愚蠢的刘姥姥,正当众人苦于无以名之的时候,只有黛玉口出妙语,戏称她作「母蝗虫」,难怪宝玉会于三十五回说:「若是单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

虽说黛玉善于解颐妙语,但是有时她的伶俐超绝,却失之于尖锐刻薄,她不懂得委婉柔劝,经常是一语道破、一针见血,因此使得她的出言率尔,常得罪了他人,惹人心里不快。

其实细想黛玉的口德也未必是全然刻薄的,若要说她言语伤人,不就是因为世人皆不喜听刺耳的真心话罢了,她的真心快语,少了一份圆滑迎媚,所以遭来「刻薄」、「尖锐」的批评,但也因为如此,更使人体会到黛玉的「真」,就连脂评对于黛玉的口才,也都是多有欣赏而绝少批判,其言黛玉「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其不忍责备黛玉的尖利唇舌,原因就在于黛玉是一份真性真心,虽为可恨,却是可爱。

5.绝尘雅致「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走至潇湘馆前,眼前呈现的景致便是这般幽美,这里「湘帘垂地,悄无人声」,又有「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不消明讲,任谁也知这里的主人一定是幽僻绝尘的黛玉姑娘了。

黛玉平日经营的生活,便带有十分诗化的意境,从日常琐事的例子便可看出,例如在二十七回中,有一段叙写黛玉临出门前向紫鹃交代的话:「把屋子收了,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太愚先生曾对此段评语:「我们看了这几句话,就想到黛玉平日所过的是一种情怀高渺的诗境生活了。

」由此可见,黛玉由个人性情至生活居所,已然融合了艺术,将生活升化至极具诗蕴的高渺层次。

不同于大观园女儿们精于女工缝锈,黛玉的精神全是寄托于案上磊满的诗书与架上饲养的一只鹦鹉,在三十二回中,袭人就曾说过黛玉「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的确,除了身体虚弱需要休息静养外,若有闲暇之时,黛玉不外乎是看书写作、品茗点香,或者与鹦鹉说话解情,这些活动均显出黛玉风流雅致的气息,特别是作诗,对于极具诗才的黛玉来说,作诗是她平日幽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写诗读诗,为诗咏叹低吟,为诗慨然神伤,为诗心醉神摇,黛玉将她所有的情感,全数寄托在她的诗词文句中,她的诗情因为敏慧善感而具高华风流,她婉转悱恻的诗风总是格外的风流灵巧,因此,我们能看到黛玉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及「风流」一词,且看<葬花词>中的「一抔净土掩风流」,以及《唐多令》中的「空缱绻,说风流」等,黛玉的诗是以情为本质,所以总令宝玉为其情韵所倾倒折服。

虽说宝钗之稿曾多次夺魁,看似与黛玉诗作同驱并驰,但是,黛玉的风流唯美永远是独领风骚,是大观园里的众儿女所不及的,原因就在于黛玉诗中所赋予的是多情幽愁且高洁绝尘的诗魂,而这绝尘的性格特征,正是黛玉之所以为黛玉的要素。

三、黛玉诗歌的特征林黛玉是一位极富诗才的女子,她浑身充满着诗蕴,结合她满腔的情感,便能生成一篇篇令人动容的诗作。

纵观黛玉的诗词创作,即可发现她的创作动机来源,多半与她的善感息息相关,她的诗情因为善感而丰沛,观看诗作时便可感受到她所寄寓的情感。

以下即就林黛玉于诗中所寄寓的情感特征加以探:1.伤春悲秋、自怜伤情多愁善感的黛玉,容易因自然景象而联想到自身的哀愁境遇,因此引发她愁绪满怀,如《葬花辞》的前段:「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黛玉因看见春末花谢、落花满地之暮景,便触景生情,勾起伤春愁己的情怀,此诗先以「花谢花飞飞满天」、「游丝软系飘春,落絮轻沾扑绣帘」编织出落红花飞的晚春图,继而以「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写自己面对残春之景的惋惜,因而产生伤春愁己的情怀,而「红消香断有谁怜」问句,不仅透露出自己对花儿的怜惜之情,更充满自怜之意。

同样的情感也于《桃花行》的诗词中表露过,如:「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此即叙写帘外桃花与帘内少女相互怜惜之情,以及少女望见庭外春色而倍感神伤,其中的「花解怜人花也愁」显示出人与花的情感交流,写诗人内心的哀愁也为桃花所知,由此更表露黛玉苦闷愁绪的深挚与沉重。

2.孤标傲世、高洁品格黛玉的诗词创作中,经常流露出孤傲高洁的性情,如《葬花辞》中,诗人坚持保有自身高洁的本质与人格,便言:「未若锦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陷渠沟」,诗中藉花之洁净,象征诗人欲保持自身高尚的精神性格,充分展示黛玉不愿随俗浮沉、同流合污的坚决意志。

而<菊花诗?咏菊>中也表达出诗人孤高的性情,全诗如下:「无赖诗昏晓侵,绕离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