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风险评估报告
厂房设施设备风险评估报告

厂房设施设备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对厂房的设施设备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在日常使用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工作环境的良好。
二、评估对象本次评估主要针对厂房内的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力供应系统、水供应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机械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备。
三、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设备检查:对各个设施设备的外观、工作状态及维护情况进行检查;2. 可靠性分析:通过查阅设备的维护记录和故障数据,评估设备的可靠性及潜在故障风险;3. 工作环境评估:评估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如噪声、振动、有害气体等。
四、评估结果基于我们的评估,以下是我们发现的一些关键风险点以及相关建议:1. 电力供应系统:在检查中发现,部分电线电缆存在老化、断裂等问题,存在电击和火灾的风险。
建议定期检查和维护电线电缆,并及时更换老化的部分。
2. 水供应系统:水压不稳定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生产中断。
建议安装稳压设备,以保证水压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3. 通风系统:部分通风设备噪声较大,可能对员工的工作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建议更换噪声较大的风机,并加强对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清洁。
4. 消防系统:发现厂房内的灭火器数量和位置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火灾发生后无法及时控制的风险。
建议增加灭火器数量,并按照标准布置在易燃物附近。
5. 机械设备:某些机械设备存在缺乏防护装置的问题,存在造成人身伤害的风险。
建议安装相应的防护装置,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五、改进和预防措施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和预防措施:1. 制定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部件;2. 安装稳压设备,确保水供应系统的水压稳定;3. 更换噪声较大的通风设备,并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清洁;4. 增加灭火器数量,按照标准布置在易燃物附近,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系统;5. 安装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车间厂房设施风险评估报告

车间厂房、设施风险评估报告一、风险评估小组组成二.风险评估小组的职责1.起草部门1.1负责风险评估工作安排1.2负责风险评估报告的实施2.审核部门2.1负责收集设备评估参数2.2负责设备评估参数的审核2.3负责生产工艺参数评估审核3.批准人负责风险评估总计划三.概述新建车间包括:冻干车间、粉针车间、头孢粉针车间、抗肿瘤冻干车间、水针车间和抗肿瘤水针车间。
新建车间位于生产区中部,位于现有车间的后面面。
新建生产厂房为四层(局部)框架结构,冻干生产车间位于一层,粉针车间位于二层左,头孢粉针车间位于二层右,水针车间位于三层左,抗肿瘤水针车间位于三层中,抗肿瘤冻干车间位于三层右,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冻干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513 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120m2,C级洁净区面积为162 m2,无菌B级洁净区面积为231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头孢车间总建筑面积为 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465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20m2,C 级洁净区面积为280 m2,无菌B级洁净区面积为165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抗肿瘤头孢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513 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120m2,C级洁净区面积为162 m2,无菌B级洁净区面积为231m2,局部A级洁净区面积为18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水针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323 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175m2,C 级洁净区面积为148 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抗肿瘤水针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250 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95m2,C级洁净区面积为145 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抗肿瘤冻干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355 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10m2,C级洁净区面积为205 m2,无菌B级洁净区面积为140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报告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风险评估报告目录一、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二、概述三、风险评估小组及风险评估时间四、风险评估目的五、评估流程(头脑风暴)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七、支持性文件八、风险评估实施九、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十、风险评估结论一、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二、概述本公司目前共有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煮制、蒸制、煅制七个剂型,拟增加直服、燀制、发芽、发酵、煨制六个剂型,需要增加生产设备有发芽机、恒温箱、粗碎机、脱皮机、背封手工自动放料机、中药饮片、克装全自动包装机、电脑控制颗粒自动包装机、封装定量自动包装机、滚筒式电磁炒药机,生产设施有D级洁净区和净化空调系统、纯化水系统。
为进确保增加的厂房、设施、设备不给现有产品和新增产品带来质量风险,在增加厂房、设施、设备前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造成质量风险的影响,根据公司《风险管理管理规程》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对新增厂房、设施、设备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分项目变更前和项目变更后风险回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实施前风险评估从2015年6月13日开始,至6月17日结束。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后评估依据项目进展确定,并将评估报告汇总。
三、风险评估小组1、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立说明:本次质量风险评估项目为“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变更的可行性”,因此选择的成员的资质应对该项目有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及经验,为此特确定以下人员为本次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2、风险评估时间 四、风险评估目的1、评估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改变的可行性;2、提出降低预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的措施;五、评估流程1、列出公司在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采取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措施;2、对各项措施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本次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FMEA 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3、提出预防质量风险发生的措施。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评估报告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多产品共用是指在同一生产场所,采用同一设施和设备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
这种生产模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本报告将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进行评估,旨在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风险评估1.资源竞争风险:由于多产品共用,不同产品之间可能存在资源竞争的情况,比如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等。
如果资源供应不平衡,可能导致生产出现瓶颈,并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为了降低资源竞争风险,应合理规划资源使用,并进行充分的资源调配。
2.交叉污染风险: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比如,其中一种产品可能含有过敏原,如果与其他产品混合,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因此,需要严格的生产管理措施,包括设立隔离区域、清洁和消毒操作等,以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3.设备故障风险:多产品共用的设备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出现故障,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为了减少设备故障风险,应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并备有备件以便及时更换。
4.工人安全风险:多产品共用的生产场所可能存在工作安全风险,包括工人被机械设备撞伤、化学物品泄漏引发中毒等情况。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应提供充足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等,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5.产品质量风险:由于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产品,可能会存在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质量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品牌声誉和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应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三、风险管理策略1.建立风险管理团队:组建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团队,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急等。
2.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明确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要求,强调交叉污染、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人安全等方面的控制要求,并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
洁净厂房环境监测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编号:QRM2012-007洁净厂房环境监测风险评估报告第页共6页目录1.概述2.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适用范围3.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职责4.风险评估4.1风险分析识别4.2风险判断标准4.3风险识别结果4.4风险评价结果第页共6页1.概述:我公司根据检测需要,严格按照GMP要求和产品要求,质量管理部和设备动力部负责对洁净区环境进行监测。
环境监控有悬浮粒子计数器、浮游菌采样器、照度仪、风速计、噪声仪、臭氧浓度检测仪、气体检测报警仪等检测检验设备,能够完成满足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同时根据区域或房间不同的设置和功能,具体分析每个区域或房间的风险来源,并制定相对应的监测措施,为在这些洁净区内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提供符合GMP的洁净级别要求。
2.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评估的目的:对影响生产过程控制的因素进行评价,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程度、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可检测性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适用范围:各车间洁净区的环境监控。
3. 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职责:第页共6页4.风险评估4.1风险分析识别:应用FMEA,识别潜在的失败模式,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几率和发现的可能性评分。
第页共6页4.2风险判断标准:4.3风险识别结果通过比对产品工艺规程、产品质量回顾与总结历史经验、查找资料、学习新版GMP及实施指南等方法,对环境监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现将查找并确认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与可能形成的危害统计如第页共6页下:第页共6页第页共6页这次评估共列举风险9项,其中高等风险0个,中等风险3个,低等风险6个。
4.4风险评价结果:第页共6页结论:通过对各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各工序的调查、分析与评估,共查找列举了可能风险项目9项,分析评估判断中等级风险项目3项,高等级风险项目0项,其余6项低等级风险暂时予以忽略。
针对这2项中等级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小组逐一制订了控制措施,配套文件与规程已经修订完成,初步评估相应的控制措施将能够有效执行,将能够有效降低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厂房IQ(带风险评估)

冻干车间厂房安装确认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人:项目负责人审核日期审核人:车间负责人审核人:审核日期QA批准日期:批准人:质量负责人目录1.验证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验证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厂房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位置及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变更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施工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安装确认接受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风险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安装确认执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技术文件的确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建筑、装饰的安装确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给排水管道安装确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洁净厂房环境监测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编号:QRM2012-007洁净厂房环境监测风险评估报告第页共6页目录1.概述2.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适用范围3.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职责4.风险评估4.1风险分析识别4.2风险判断标准4.3风险识别结果4.4风险评价结果第页共6页1.概述:我公司根据检测需要,严格按照GMP要求和产品要求,质量管理部和设备动力部负责对洁净区环境进行监测。
环境监控有悬浮粒子计数器、浮游菌采样器、照度仪、风速计、噪声仪、臭氧浓度检测仪、气体检测报警仪等检测检验设备,能够完成满足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同时根据区域或房间不同的设置和功能,具体分析每个区域或房间的风险来源,并制定相对应的监测措施,为在这些洁净区内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提供符合GMP的洁净级别要求。
2.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评估的目的:对影响生产过程控制的因素进行评价,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程度、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可检测性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适用范围:各车间洁净区的环境监控。
3. 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职责:第页共6页4.风险评估4.1风险分析识别:应用FMEA,识别潜在的失败模式,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几率和发现的可能性评分。
第页共6页4.2风险判断标准:4.3风险识别结果通过比对产品工艺规程、产品质量回顾与总结历史经验、查找资料、学习新版GMP及实施指南等方法,对环境监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现将查找并确认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与可能形成的危害统计如第页共6页下:第页共6页第页共6页这次评估共列举风险9项,其中高等风险0个,中等风险3个,低等风险6个。
4.4风险评价结果:第页共6页结论:通过对各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各工序的调查、分析与评估,共查找列举了可能风险项目9项,分析评估判断中等级风险项目3项,高等级风险项目0项,其余6项低等级风险暂时予以忽略。
针对这2项中等级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小组逐一制订了控制措施,配套文件与规程已经修订完成,初步评估相应的控制措施将能够有效执行,将能够有效降低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饮片车间厂房设施风险评估报告

饮片车间厂房设施风险评估报告
1、概述及背景:
饮片公司现有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满足未来市场产品的需求,就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设备的生产能力,为此,对现有厂房进行扩大生产规模改造,添置新的设备。
厂房进行改造前首先进行风险评估,为厂房设施改造的URS提供依据。
2、风险评估目的:
2.1、分析产品生产的环境、设施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为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提供依据。
2.2、为厂房设施URS提供依据。
2.3、为厂房设计提供风险分析参考,以便设计时采取适当措施以规避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更好地设计出符合生产工艺和法规要求的厂房,减少设计缺陷。
3、现生产剂型工艺流程简图:
4、根据上述流程图,生产线所需操作间和功能间列表如下:
以下根据所需房间及可能用到的设施对厂房及设施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5、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房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码:FX-19-07
目录
1.概述: (3)
2.风险管理的目的: (3)
3.范围: (3)
4.评估依据: (3)
5.评估小组: (3)
6.风险评估: (4)
6.1风险识别 (4)
6.2风险评估方法 (4)
6.3失败模式效果分析 (5)
6.4风险级别评判标准 (5)
6.5风险控制 (6)
6.6风险识别失效模式分析表(风险识别清单) (6)
6.7风险分析评估表 (8)
6.8风险评估结论 (10)
1.概述:
本公司厂房设施按GMP(2010年修订)的要求设计,总建筑面积为7979m2,其中D 级洁净区面积1949m2,厂区主要分为生产区、仓储区及办公区,主要道路人物流分开,目前处于设计建设的初期阶段,计划2020年5月达到静态验收标准。
2.风险管理的目的:
2010年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七章确认与验证中第一百三十八条指出“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
启动本次风险管理程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厂房设施设计阶段(包括试运行验证阶段)的风险分析、评价、控制,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确保厂房设施符合GMP的要求,满足生产的需要。
3.范围:
适用于XXXXXXXXXXXX技术有限公司厂房对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估。
4.评估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2010年修订)
《药品GMP指南》2010年版
ICH Q9:QUALITY RISK MANAGEMENT 质量风险管理
EUGMP 附录20质量风险管理要求
P-ZB-10-039-01-2017 《FMEA风险分析表》
C-BC-10-004-01-2018 《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G-ZB-10-002-02-2018 《质量风险管理规定》
C-BC-10-004-01-2018 《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5.评估小组:
设备部
负责人
提供生产过程与风险相关的信息;
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 审核风险评估报告。
质控部
负责人
提供检验过程与风险相关的信息;
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
参与风险管理所需进行的验证。
质保部
负责人
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识别;
参与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降低与回顾; 组织人员对整个过程监督。
综合制剂车间
负责人
提供生产过程与风险相关的信息;
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
参与风险管理所需进行的验证。
6.风险评估: 6.1风险识别
使用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工具对厂房的每个关键因素进行失败模式分析,确定监控过程的风险控制点。
厂房设施 空调系统 操作
建材 设备、设施 培训
洁净环境 SMP
温、湿度 SOP
6.2风险评估方法
遵循FMEA 技术(失效模式效果分析)。
物
机
人
监测
厂房
环
法
6.3失败模式效果分析
失败模式效果分析(FMEA)由三个因素组成;风险的严重性(S)、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的可能性(D)。
6.3.1严重性(S):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数据完整性的影响,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6.3.2可能性(P):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为建立统一基线,建议以下等级:
6.3.3可测性(D):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现的可能性,定义如下:
6.4风险级别评判标准
6.4.1风险优先系统(RPN)计算公式
RPN=SPD=严重性(S)×可能性(P)×可测性(D)
6.4.2风险评价标准
6.5风险控制
6.5.1对于经判断为可接受的风险还应当主动采取可行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6.5.2对于经判断为不可接受的风险,各部门应配合设备部进行风险控制方案分析,识别一个或多个风险控制措施,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6.5.3在厂房设施验证阶段,运用CAPA技术(纠正和预防措施)。
6.5.4如果经方案分析确定所需的风险降低是不可行的,则各部门应收集相关资料对剩余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若经评审所收集的资料和文献不支持受益大于风险,则设计应放弃。
6.5.5各部门应确保经判定的危害处境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风险得到了考虑,保证风险控制的完整性。
6.5.6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是否会引起的一个或多个新的风险或对采取措施之前评价的风险是否有影响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再次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采取活动的结果应进行记录,此过程预期8个月。
6.6风险识别失效模式分析表(风险识别清单)
6.7风险分析评估表
第 8 页共 10 页
第 9 页共 10 页
6.8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对厂房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与评估,共查找列举了可能风险18项,分析评估判断为高等级风险0项,中等级风险0项,低等级风险项予以忽略。
根据以上评估,风险可以接受。
各部门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积极组织岗位人员进行培训,让岗位每一位员工清楚该岗位存在的风险点,严格按要求、规范进行操作,避免给产品带来质量风险。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拓展可能的质量风险,为风险的控制改进提供支持。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