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论》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类
特点: 对人和动物的毒性小 林可霉素类
4.抑制叶酸及核酸的合成 ①抑制叶酸的合成 代表药:磺胺类和TMP ②抑制核酸合成 代表药:喹诺酮类和利福平
二氢蝶啶+PABA 前体
磺胺类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蝶酸
TMP 乙胺嘧啶
+谷氨酸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
核酸 嘌呤、嘧啶
二氢叶酸 还原酶
影响叶酸代谢的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
⑴细菌胞壁的功能 ⑵细菌胞壁的主要成分(G +和G-菌有什么不同) ⑶代表药:β-内酰胺类、万 古霉素、磷霉素、环丝氨酸 、杆菌肽等。
2、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通透性↑)
⑴胞膜的功能 ⑵不同病原菌胞膜主要成分的区别 ⑶代表药物其作用机制
多粘菌素类 → 与G- 菌胞浆膜磷脂结合 多烯类抗真菌药 → 与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结合
意义:临床医生设计最佳治疗方案的依据之一。
(从前忽视了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规律的影响)
改进治疗方法, 延长给药间隔(TC>MIC+PAE)
⑴持续静脉给药→改为间歇静脉滴注给药 ⑵一日多次→改为一日一次
8、首次接触效应 (first expose effect,FEE)
是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 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 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 再起作用。
三、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Structure of bacteria cell
Cell membrane
Cell wall
Protein
DNA gyrase
Folic acid metabolism
DNA-directed RNA polyerase
Protein synthesis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膜微孔或通道→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内容物外漏→ 导致细菌死亡。
3、
抑 制 细 菌 蛋 白 质 合 成
①氨其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苷类
作用于30S亚基氨,基苷影类响蛋白合成全过程的药物
②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和克林霉、氯霉素
作用于50S亚基,影响肽链延伸
氨基苷类
四环素类
③四环素
作用于30S亚基,影响肽链的延伸
化疗指数 抗菌后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
1.抗菌药 定义
是一类能抑制和杀灭细菌,用于防治
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广义的细菌
包括放线菌和四体
分类
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
天然抗生素 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抑制或杀灭其 它病原微生物
2.抗菌谱 定义
分类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窄谱:指仅针对单一菌种或菌属 广谱: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 氨基糖苷类具有明显的FEE,其杀菌作用呈双相反应,在作用的
初期呈快速杀菌作用,继以一段缓慢的杀菌过程,其速率与药物 浓度无关,这一现象称为“适应性耐药”。
– 经首次暴露与氨基糖苷类接触后的菌株再次接触药物时,其杀菌
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当菌株脱离与药物接触后,其对于药物的敏 感性又可恢复。
– 1天1次给药有足够长的时间允许适应性耐药消失。
意义: 化疗指数越大则说明药物毒性越低 治 疗指数大于 5,可做临床研究
注意:化疗指数越大并非绝对安全,如青霉素引 起的过敏性休克。
7、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定义: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 到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 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chapter 38
抗菌药物概论
Dept of Pharmacology,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iuminghua
Outline
一. 概述 (熟悉) 二. 抗菌药的基本概念 (掌握) 三.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掌握) 四.细菌耐药性 (掌握) 五.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了解)
3、抑菌药:仅抑制细菌生长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如磺胺类和四环素类 MIC <血药浓度<MBC
4、杀菌药: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β内 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 血药浓度>MBC
在体外培养细菌 18-24h后能够抑制
5.抗菌活培性养基内病原菌生 ①定义 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
固有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
(二)耐药性的机制
⑴ 产生灭活酶
①水解酶(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的β-内酰胺环。
②合成酶(钝化酶):如G-菌对氨基苷 类耐药③其他
酶类:氯霉素乙酰化酶,酯酶
⑵降低外膜通透性
膜孔蛋白数量减少或孔径减少:铜绿假单孢菌对很多 广谱抗菌药耐药
⑶靶位结构的改变
①亲和力降低的靶蛋白;②新的不敏感的靶蛋 白;③靶蛋白数量的增加
细菌或使细菌减少 99.9%的最低药物 浓度。
②恒量抗菌活性强弱的指标:MIC和MBC,但存在局限性
③测定方法
体外(药敏试验) 不敏感 敏感 MIC MBC
药物是否到达感染部位
体内 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
机体抵抗力
6、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CI):
概念:评价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的重要 参数,一般用实验动物的LD50 / ED50或LD5 / ED95的比 值表示。
—— ②抑制核酸合成 ——
喹诺酮类 抑制DNA回旋酶→ 复制受阻 → DNA合成↓
利福平 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转录受阻 →mRNA↓
三、细菌耐药性
(一)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的概念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 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注意:与耐受性相区别
⑷代谢途径的改变:细菌对磺胺类耐药
⑸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
(三)多重耐药的产生与对策
多重耐药(MDR):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又名 多药耐药。
MRSA(E) PRSP VRE VRSA ESBLs
(超广谱-内酰胺酶,质粒介导)
AmpC酶
(高产头孢菌素酶,染色体介导)
金属酶 非特异的外排机制
一、概 述
•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抗菌药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 化学治疗学(见下图)
化学治疗学
机体
抗菌百度文库物
抗菌作用 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
二.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 抗生素 抑菌药 杀菌药 抗菌谱
抗菌活性 –MIC、M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