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吃饭》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的《吃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发现、研究探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4.提高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最后一段有一句话是解读全文的一把钥匙。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这就是说,现代社会的人事,是非分别,善恶的果报,并不像寓言所讲的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情形要复杂得多,是非颠倒,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情形是常有的。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贯穿全文的一个深刻见解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恶的一面,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了。作者对每个寓言故事的“纠正”通过联类引伸,来洞烛世相,讲的就是现代社会那些不良行为乃至丑恶现象,比起寓言故事来说,其手法要狡猾的多。

把握了精神实质,领会了文章真义,就容易读懂了,就可以看出哪些话是话里有话,哪些话是反语。

三、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堂导入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并至法国巴黎大学进修。1938年归国,先后担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兰田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等职。1953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

研究所研究员。著有长篇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谈艺录》、《七缀集》、《管锥编》、《宋诗选注》等。

二、作品简介

《吃饭》选自《写在人生边上》一书,该书由上海开明书店于1941年出版,前有作者写于1939年2月18日的自序,据此可以推知本文当写于1939年之前,而非教材中所说的“本文写于1941年后”。

《写在人生边上》共收有散文10篇,对世态人生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剖析,语言幽默风趣,笔调犀利多变,是学者散文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序中曾经自述其创作旨趣:“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那样,那末,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

课文分析

作者以吃饭为切入口,展开了对于人生欲求的探讨,这也是其众多小说、散文作品的主要题旨。在嘲讽世情时弊时,避免用直截了当的讽刺,而是用调侃的口吻。用一些看似自相矛盾或荒唐错谬的警句来揭示常人忽视、误会或掩盖的细节。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汪洋恣肆,机趣横生,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学者的雅趣。

阅读鉴赏

钱钟书的这篇散文写于六十多年前,是一篇随笔式散文。作者似乎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语气是调侃而随意的,但目光却是冷峻而深邃的。

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核心命题是“名义上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第二段核心命题是两个。

一是人类所有的创造活动,不仅表示大脑的充实,而且证明肠胃的空虚;

二是社会由两种人(穷人与富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观。

第三段核心命题是“和谐”,即“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

第四段指出“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

全文神侃吃饭,在闲聊中将政治家的主张、婚姻择偶的动机、人际交往的准则、风流雅士的宴集尽情揶揄了一番。本文在艺术上最主要的特色是巧设新鲜的比喻和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魅力。

第三段其实开头三句就是主旨.整篇文章就是拿吃饭做比喻.

阅读评价

其实人生是一种过程:这两种人都有存在的权利,钱钟书先生是个文学大师,他是第一种人,他说的第二种人主要是贵族人士。当然对于自力更生的人是受到人们尊重的,钱钟书先生明显对第二种人含有鄙视,他认为人应该通过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不要作寄生虫。

但是,作贵族是很多人的梦想。

课堂小结

关于钱钟书的博学、智慧和幽默已被人说得太多太滥,而钱钟书

的精神世界却是一湖幽深的清水,坦然而深不可测。在钱先生辞世的

时候,“钱学”的热浪已经烟消云散,也许是因为钱先生过于沉默的

缘故吧。捧场的人终归发现自己是自找没趣。钱钟书并非是一个皓首

穷经的古板书生,他识尽俗世中的许多花招和机关,却又含笑不语。

他淡泊超然,却又悲天悯人。在参悟之后他不吝言语启发世人。

钱钟书在40年代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一世老添非我独,百端忧集有谁分”(《乙酉元旦》),表达了内心的忧伤和痛苦。而今,

大师已经悄然远去了,他的情思大概已无人可解,而他那化石般的文

字将永远敲打着追思者的心灵。

作业:

1.吃饭和结婚有什么共同点?

2.上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3.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