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第7章脂质和生物膜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脂质化学

《生物化学》-脂质化学
概述
一、脂类物质概念 脂类是是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其共同点是
低(不)溶于水,高(易)溶于苯、乙醚、氯仿及 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大多数脂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肪 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以及与这些化合物的 生物合成或生物功能紧密相关的一类物质。 二、脂类物质的分类 (一)按其化学组成分 (二)按其生物学功能分
2.命名与简写符号 系统名称按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进行。 十六碳脂肪酸(软脂酸) 十八碳脂肪酸(硬脂酸) 9-十六碳烯酸(棕榈油酸) 9-十八碳烯酸(油酸)
如18:0
18:1(9)
3.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一般为偶数碳原子,碳骨架长度4-36,常见 12-24,一般是不分支和无环、无羟基的单羧酸。
OH
(Sn-立体特异性编号体系) Sn -3-磷脂酸
常见甘油磷脂的极性头部和其净电荷(pH=7)
甘油磷脂名称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HO-X的名称
—— 胆胺 胆碱 丝氨酸
—X的结构
极性头基净电荷
磷脂酰甘油
甘油
磷脂酰肌醇
肌醇
H -1
HH
心磷脂
双磷脂酰甘油
例题:中性pH下,净电荷为零的 甘油磷脂是( )( )。
然而,催化加氢是一个可逆反应,饱和脂肪酸在 反应过程中,也会脱氢生成不饱和脂肪酸。这样,脱 氢的产物就可能有两种,顺式和反式。
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比顺式不饱和脂肪酸空阻小,更 稳定,更容易生成,而且一旦生成,又不易被氢化饱 和。
所以,在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催化加氢的产物饱和脂 肪酸中,会含有一定量的反式不饱和脂肪酸。这就是 反式脂肪酸的由来。
影响油脂自动氧化的因素 (1)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容易发生自动氧化。 思考:为什么家用猪油比花生油更易变“哈喇”? 因为天然植物油脂中溶有维生素E,起抗氧化作用。

生物化学—生物膜课件

生物化学—生物膜课件

质膜与ATP的合成与分解
01
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质膜是细胞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围了整个细胞 并与其他细胞器膜相连。质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组 成,具有选择通透性,能够控制分子和离子的进出细胞。
02 03
ATP在质膜中的合成与分解
质膜中存在着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分别参与ATP的 合成和分解过程。在合成过程中,质子泵通过质膜将质子 泵出或泵入细胞,产生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在分解过程 中,ATP水解酶利用ATP中的特殊化学能将其分解为ADP 和磷酸根离子。
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是细胞与外 界环境之间的界面,对细胞起着保护 和调节作用。
生物膜的结构与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
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具有多种功 能。
糖类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等 。
生物膜的功能与作用
物质运输
生物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等。
显微观察
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超微结构,了解膜的厚度、颗粒大小及排列等特征。
生物膜的提取与纯化技术
提取
采用适当的溶剂或缓冲液将生物膜从细胞或其他生物材料中分离出来。
纯化
通过一系列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超滤、凝胶电泳等,去除杂质,获得纯度较高的生 物膜。
生物膜的电生理技术
膜片钳技术
生物膜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生物膜在能量转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质膜通过控制 质子的泵入和泵出来调节ATP的合成与分解,确保能量的 高效利用和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同时,生物膜还参与了 其他多种细胞活动,如物质的跨膜运输、信号转导和细胞 分化等。
05

生物化学-脂类和生物膜61页PPT

生物化学-脂类和生物膜61页PPT
生物化学-脂类和生物膜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物化学研究中生物膜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化学研究中生物膜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化学研究中生物膜的组成与功能生物化学是一门涉及生命体系中化学元素及其反应的学科,而生物膜的组成与功能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生物膜是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等多种分子组成的膜状结构,而生物膜中的分子组成和形态结构决定了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生物膜的组成生物膜的组成主要分为膜脂、膜蛋白和膜糖三大类。

1、膜脂膜脂是生物膜中最主要的组分。

膜脂是由互不相溶的疏水脂肪酸和亲水的磷酸类或甘油酯类化合物组成。

根据化学结构和位置的不同,膜脂可分为磷脂、糖脂、鞘脂和甘油脂四类。

其中,磷脂占据了生物膜总量的40%~50%。

2、膜蛋白膜蛋白是生物膜中另一个重要的组分。

膜蛋白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中,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与膜中的脂质相互作用,对细胞膜的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膜糖膜糖是由单糖、双糖或多糖分子组成的。

在生物膜中,膜糖可通过糖基化抑制细胞的免疫反应、增强膜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生物膜的功能生物膜的重要功能可分为细胞隔离、信号转导、物质转运和细胞黏附等四大方面。

1、细胞隔离细胞膜分隔了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液态介质,使细胞内外环境隔离开来。

这种膜隔离是生命体系的本质之一。

2、信号转导生物膜中的信号转导分子能够传递细胞内外的信号,从而调节细胞功能。

如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能够与环境中的特定分子结合,通过化学反应转变细胞内部信号,实现一系列的细胞生命活动。

3、物质转运由于生物膜是一层薄膜,因此生物膜中的物质转运是非常特殊的过程。

膜中的转运蛋白可将特定物质穿过膜而保持细胞稳态,同时防止毒性物质进入细胞内部。

4、细胞黏附细胞膜中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能够形成复合物,这些复合物能稳定细胞间的黏附,同时对细胞间信号传递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细胞可以相互产生影响,并实现生命活动的协调。

三、生物膜的调控生物膜对于生命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结构和功能的调控也因此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研究发现,生物膜中的膜蛋白、膜脂和膜糖等分子分别受到多种信号的控制,如酶、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的调节。

生物膜的主要组成物质

生物膜的主要组成物质

生物膜的主要组成物质生物膜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结构组成之一,它是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构成的复杂生物化学结构。

生物膜包括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和其他辅助成分,它们协同工作,维持着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生物膜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是脂质双分子层。

脂质是一类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膜的基础结构。

在细胞膜中,脂质双分子层由两层脂质分子排列而成,其中疏水的脂肪酸尾部朝向内部,亲水的甘油头部朝向外部,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脂质双分子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通透性和半透性,使得细胞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除了脂质双分子层之外,生物膜还包含大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复杂的有机分子,是生物膜中最丰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蛋白质可以通过生物膜传递信号、媒介物质交换和维持细胞形态等多种功能。

蛋白质的种类多样,包括通道蛋白、受体蛋白和酶等,它们的存在使得生物膜具有了更加高级的功能。

此外,糖类也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类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于生物膜中,它们与脂质双分子层的脂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的完整结构。

糖类在生物膜上具有多种功能,如识别细胞、参与细胞黏附和传导信号等。

糖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生物膜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可能性。

最后,生物膜中还包含一些辅助成分,如胆固醇和其他小分子。

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它的存在可以增加生物膜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其他小分子如脂溶性维生素和一些离子也能够通过生物膜的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综上所述,生物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和其他辅助成分组成的复杂结构。

这些组成物质相互作用,在细胞内外环境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了解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以及它们的功能,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也为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指导意义。

生物化学脂质与生物膜ppt新版

生物化学脂质与生物膜ppt新版
酸价: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质量 (mg)
第三节 磷脂和鞘脂
一、 甘油磷脂 1、组成:鞘磷脂和鞘糖脂(不含甘油)
但 R2通常为不饱和脂肪酸。
非极性分子,密度小于1,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甘油(丙三醇) Glycerol
2,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豆固醇(大豆中) 谷固醇(麦芽中)
酸败的原因: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自动氧化。
第一节 脂 质 概 述
一、脂质的概念
脂质(lipid)
低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二、脂质的组成
羧酸
(游离)脂肪酸
(Free) Fatty acid, FA
甘油(丙三醇) Glycerol
醇 (游离)胆固醇 (Free) Cholesterol, FC
ω-6系列: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素、维生素、胆汁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在有催化剂(如Ni)作用下,加氢而成为饱和脂肪酸,这种作用叫氢化。
OO
O
甘油磷酸基和醇部分构成极性头部,烃链组成非极性尾部。
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可转化成维生素D2。
豆固醇(大豆中) 谷固醇(麦芽中)
甘油磷酸基和醇部分构成极性头部,烃链组成非极性尾部。
ω-3系列: 亚麻酸 EPA(20碳5烯酸):
血管清道夫 DHA(22碳6烯酸): 具有软化血管、健脑益 智、改善视力的功效, 俗称“脑黄金”。 ω-6系列:亚油酸、花 生四烯酸
二、甘油三酯
O (一) TG的组成与结构
CH2-O-C-R1
O R2-C-O-CH
O
R1、R2、R3可相同,也可不同。 R1、R2、R3可以是饱和脂肪酸, 也可以是不饱和脂肪酸。但 R2通 常为不饱和脂肪酸。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脂质代谢【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脂质代谢【圣才出品】

第7章脂质代谢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生物膜的脂类分子以()为主体。

A.磷脂B.游离甘油三酯C.糖脂D.胆固醇【答案】A【解析】A项,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为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是形成脂双分子层的主要物质;BCD三项,游离的甘油三酯并不构成生物膜,糖脂和胆固醇在生物膜组成中占比例也少,而且胆固醇并非出现在所有细胞的生物膜中。

因此答案选A。

2.缺乏维生素B2时,β-氧化过程中哪一个中间产物合成受到障碍?()A.脂酰CoAB.β-酮脂酰CoAC.α,β-烯脂酰CoAD.L-β-羟脂酰CoA【答案】C【解析】维生素B2是脂酰辅酶A脱氢酶的辅酶,该酶催化脂酰-CoA生成α,β-烯脂酰CoA。

因此答案选C。

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阐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就是细胞膜B.生物膜属于生物大分子C.生物膜属于小分子D.生物膜属于超分子复合体【答案】D【解析】A项,细胞膜是细胞表面上的一层薄膜,而生物膜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内膜系统;BC两项,生物膜的成分当中有蛋白质等大分子和水分子等小分子;D项,生物膜是由脂类、蛋白质、糖、水等许多分子组成的超分子复合体。

因此答案选D。

4.脂肪酸β-氧化中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是()。

A.FMNB.FADC.NADP+D.NAD+【答案】D【解析】脂肪酸于氧化中每进行一轮氧化经历两次脱氢,第一次脱氢的氢受体是FAD,第二次的氢受体是NAD+。

因此答案选D。

5.合成卵磷脂时,胆碱的部分由()提供。

A.CDP-胆碱B.磷酸胆碱C.UDP-胆碱D.GDP-胆碱【答案】A【解析】磷脂合成两条路径的了解,一条是先合成1,2-二酰甘油,由CDP-胆碱或者CDP-乙醇胺提供亲水性头部;一条是先合成CDP-二酰甘油,而后直接加亲水性头部。

A 项,卵磷脂合成时,胆碱的部分由CDP-胆碱提供,磷脂酰肌醇合成时,肌醇的部分来自肌醇。

因此答案选A。

6.下列分子渗透通过脂双分子层的能力最强的是()。

A.极性小分子B.极性大分子C.非极性小分子D.非极性大分子【答案】C【解析】脂双分子层主要由极性磷脂分子尾对尾构成,脂双层外侧有极性,内部疏水,因而对于极性物质不通透。

生物化学脂质和生物膜ppt课件

生物化学脂质和生物膜ppt课件
思考与练习
3
前言
脂质的定义
凡是水不溶性的、而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基本成分含有醇与脂肪酸的一类化合物统称为脂质类。
脂质的生物学意义
是生物体组织细胞的构成成分,主要用于构成细胞膜;
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具有体积小(因脂质几乎以无水的形式存在),热 价高(燃烧价是糖或蛋白质的两倍多)等特点,冬眠动物所用的能量主 要是由脂肪氧化产生的;
具有润滑、防震、防寒(保温)等作用:高等动物皮下的结缔组织、大 网膜、内脏器官的系网膜可以避免器官之间的相互摩擦,震动时得以固 定而不受损伤;皮下堆积的脂肪层,能防止体温外散,所以有“胖人怕 热而不怕冷”的说法。
• 是某些活性物质的溶剂。活性物质是指生物体内含量少,但又起着极其 重要作用的物质,如VA、VD、VE、VK,还有激素等,它们要溶于脂
重要化学性质: 水解与皂化:催化剂、水解产物、皂化反应、皂化值
氢化与卤化:加氢硬化、加碘卤化、碘值 氧化与酸败:变蛤、酸值
7
5.2 脂肪酸
5.2.1 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 脂肪酸碳链长12-20个碳,其中最常见为C16,C18 2. 动物饱和脂肪酸较多,植物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3. 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大多数为顺式
强心剂,剧毒
14
5.6 生物膜
5.6.1 细胞中的膜系统 所有的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它的内含物与外界环
脂肪酸
CH2O-CO-R1 CHO-CO-R2 CH2OH
单脂酰甘油
二脂酰甘油
CH2O-CO-R1 CHO-CO-R2 CH2O-COR3
三脂酰甘油
6
5.1 三酰甘油
5.1.2 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三酰甘油也称油脂, 动物油脂称脂肪(Fats), 植物油脂称油(Oi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价(值):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
毫克数,是表示酸败的程度,可用来表示油脂的品质。
油脂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酸败,可采取真空、充氮、 避光、冷藏、防止微生物、添加抗氧化剂等措施。 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如桐油、亚麻酸)经空 气氧化后形成薄膜,如油漆、涂料中的干性油。
第二节 甘油磷脂 磷脂的化学组成


皂化价 = ———————
Mr
Mr:脂肪的分子量
•皂化值越高,表示含低相对分子量的脂肪酸越多。 •测定皂化值可检测油脂质量(是否掺有其他物质),可检测油 脂的水解程度。
(2)加成反应-氢化和卤化
油脂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与氢或卤素发生加成反应,也称 氢化反应、卤化反应。 碘值(价):油脂在卤化作用中,100克油脂与碘作用所需 碘的克数。
例如,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体和叶 绿体等。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外膜通称为生 物膜。
生物膜的功能和特性
功能:生物膜具有保护、转运、能量转换、信息 传递、运动和免疫等生物功能。 细胞质膜保护细胞内环境稳定,细胞器膜在细胞 内分隔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器。
特性: 1 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磷脂含量。 2 生物膜具有选择性透性。膜脂分子阻止带电物质 透过,小分子、不带电荷和脂溶性物质比较容易透过 细胞质膜和细胞器膜。膜上具有专一性载体和通道, 保证细胞内进行正常生理生化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进入 和排出。防止外界物质随意进出。 3 流体膜结构能够自动修复意外的膜损伤。
HO—CH2—CH—COO-(丝氨酸) │ NH3+
(4) 磷脂酰肌醇(PI)有磷脂酰肌醇磷酸,磷脂酰 肌醇二磷酸等 (5) 缩醛磷脂:三酰甘油酯的C1上连接的是长链脂 性醛而不是脂肪酸。缩醛磷脂溶于热乙醇,不溶于水, 微溶于丙酮和石油醚。存在于细胞膜尤其在肌肉和神经 细胞膜中含量特别高,在脑组织和动脉血管中的缩醛磷 脂可能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6) 二磷脂酰甘油:两个磷脂酸通过一个甘油分子 相连。二磷脂酰甘油在心肌中含量比较高,所以又称心 磷脂。
N×V×127/1000 碘价 = —————钠的浓度, W:油脂的克数,
V:滴定时硫代硫酸钠的毫升数, 127:碘原子量
例:纯橄榄油样品与碘反应,680毫克油脂吸收578毫克 碘。求样品分子中含多少双键?该样品的碘价是多少? 橄榄油的分子量是884。
碘价表示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碘价越大,不
乳 化 过 程
搅拌
(二)化学性质:
(1)水解与皂化 三酰甘油在碱、酸或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油脂的碱水解作用称为皂化作用(saponification),产物之一是 脂肪酸的盐类,俗称皂。
•皂化价(值):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是三酰甘 油平均相对分子量的量度。
• 3×56×1000 56:KOH的克分子量
第三节 鞘磷脂和鞘糖脂
组成
鞘氨醇 脂肪酸 磷酸 胆碱或乙醇胺
鞘磷脂
神经酰胺 胆碱鞘磷脂 葡萄糖苷神经 酰胺 乳糖苷神经酰胺
神经节苷脂
第四节 固醇类
统称为类异戊二烯类(isoprenoid) 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一类醇、酸及其衍 生物。也是重要的活性物质。
胆固醇
结构
第五节 生物膜
细胞中的膜系统 所有的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它的内含物与外界 环境分开。 另外,大多数细胞中还含有许多内膜系统,组 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
饱和度越大。
采用氢化反应可以用植物油制造人造牛油。采用卤化反应可以 制造特种脂肪。 液体油脂不便运输,易酸败,海产油脂还有臭味,可通过氢化 或卤化加以改善。
3 酰化作用:
含羟基脂肪酸的油脂与乙酸酐或其他酰化剂反应生成乙 酰化酯或相应的酰化酯。1克乙酰化油脂分解放出的乙酸用 氢氧化钾中和时,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乙酰化值 (acetylation number)。
甘油磷脂的电荷与极性 在生理条件下(pH=7),磷酸基团带负电荷,含氮基团带 正电荷,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磷脂所带的电荷不同,可用 电泳的方法将它们分开。 在生理条件下(pH=7),各种磷脂所带的电荷 名称 向 磷酸甘油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磷酸基团 -1 -1 -1 -1 -1 -2 含氮碱 无 +1 +1 +1 0 无 净电荷 电泳方 正极 原点 原点 正极 正极 正极
第七章 脂类和生物膜 (Lipids & Biomembrane)




本 章 主要内 容 脂类的定义、分类与生物学作用 脂肪酸的种类、性质 三酰甘油酯的结构、构型、性质 磷脂的种类、结构、性质 固醇的种类、结构及功能 脂蛋白的种类及作用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

脂质的定义
CH2OH HO ─ C ─ H CH2OH
甘油
CH2OH HO ─ C ─ H CH2O ─ PO32甘油-3-磷酸
CH2O ─ CO ─ R1 R2 ─ CO ─ O ─ CH H2C ─ O ─CO ─ R3
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 甘油
1 棕榈油酸 2 亚油酸 3 硬脂酸
饱和脂肪酸:软脂酸(16C)、硬脂酸(18C)。 脂肪酸 含1个双键(油酸)
(一)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的组成 主要由脂质(膜脂):磷脂和胆固醇、 蛋白质(包括酶)和多糖类组成, 水和金属离子等。 生物膜的组成,因膜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 差别。
(一)磷脂 Glycerophospholipids
主要是磷酸甘油二脂。甘油中 第1,2位碳原子与脂肪酸酯 基(主要是含16碳的软脂酸 和18碳的油酸)相连,第3位 碳原子则与磷酸酯基相连。 不同的磷脂,其磷酸酯基组 成也不相同。
0 0 -1 -1 -2
二 甘油磷脂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二条疏水的脂酰基长链和亲水的磷酸或极 性取代基。在水溶液中形成微团或自动排列成双分子层,是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二)化学性质: 1 水解作用:甘油磷脂水解生成脂肪酸和金属盐。在 强碱溶液中水解生成脂肪酸、乙醇胺和磷酸甘油。 2 氧化作用:磷脂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生成过 氧化物。 3 酶解作用:磷酸脂酶催化水解。
内在蛋白
生物膜的结构
二 膜的磷脂双分子构造
外周蛋白
•这类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于双层脂膜的外表层, 主要通过静电引力或范德华力与膜结合。 •外周蛋白与膜的结合比较疏松,容易从膜上分离出来。 •外周蛋白能溶解于水。
内在蛋白-外周蛋白
内在蛋白约占膜蛋白的70-80%,蛋白的部分或 全部嵌在双层脂膜的疏水层中。
这类蛋白的特征是不溶于水,主要靠疏水键与 膜脂相结合,而且不容易从膜中分离出来。 内在蛋白与双层脂膜疏水区接触部分,由于没 有水分子的影响,多肽链内形成氢键趋向大大 增加,因此,它们主要以-螺旋和-折叠形式 存在,其中又以-螺旋更普遍。
4 酸败与氧化作用 天然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 气味,这种现象称为酸败(rancidity)。
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与分子氧作用产生 脂酸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产生低级醛、酮、酸 或衍生物,这些物质使油脂产生臭味。光、热、 湿气可加速油脂酸败。
微生物或脂肪酶可将油脂水解成脂肪酸和 甘油,脂肪酸经酶促反应产生低级酮,甘油也 可被氧化成有臭味的1,2-环氧丙醛。
饱和脂肪酸的烃链柔性大,能以多种构象形式存在,最 稳定的构象是伸展型.不饱和脂肪酸的顺式构型在烃链中 产生约30°刚性弯曲,反式构型为伸展型。顺式异构体 的熔点低于反式异构体。
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对其性质影响很大: 碳原子数增加:溶解度 熔点 粘度 沸点

不饱和度增加: ↑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人体及哺 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而又十分重要,必须由食物供 给的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
不饱和脂肪酸
含2个双键(亚油酸) 含3个双键(亚麻酸)
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
• 脂肪酸的命名:

根据IUPAC标准,羧基碳被指定为C-1,其余碳依次编号。 另外,常使用希腊字母标记碳原子,与羧基毗邻的碳被 指定为碳,其余的碳依次用、、、等字母表示。 希腊字母常用于特指离羧基最远的碳原子,即脂肪酸 的末端碳。
二 三酰甘油的结构和类型:
三酰甘油中3个脂肪酸相同者称为简单三酰甘油,不同者称 为混合三酰甘油。自然界多为混合三酰甘油的混合物。 甘油脂的第2碳原子常为手性碳原子,具有D-型和L-型。

三酰甘油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嗅、无味的稠性液 体或蜡状固体,呈中性。常温下固体三酰甘油的密 度为0.81,液体为0.915∽0.94克/厘米3,不溶于水 而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无明确熔点,有折光性。 动物的三酰甘油含饱和脂肪酸高常温下呈固态,俗 称脂肪,植物的三酰甘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常温下 呈液态,俗称油。 乳化作用(emulsification):油脂在乳化剂 (如胆汁酸盐、肥皂)的作用下变成细小颗粒而均 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乳化液的过程。

脂质(lipid)脂类或类脂
脂类是一类低溶或微溶于水,而高溶于乙醚、氯仿、苯等 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一般都是由醇和脂肪酸组成的酯类或它们的衍生物。 醇 甘油、鞘胺醇、高级醇、固醇
脂质
脂肪酸
4碳及以上
胆固醇
第一节
三酰甘油
简单三脂酰甘油
三酰甘油(甘油三脂) 混合三脂酰甘油
酰基
二酰甘油(甘油二脂) 单酰甘油(甘油单脂)
甘油磷脂
磷脂
鞘脂
鞘磷脂
鞘糖脂
一 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
极性头部: 磷 酸基、 醇基、 含氮碱
疏水尾部: 烃链
甘油磷脂
(二)常见的甘油磷脂
1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 HO—CH2CH2N+ (CH3)3胆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