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生平简介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生平简介温庭筠,本名为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初的宰相温彦博的后裔,是唐代花间词派的首要词人,与韦庄并称“温韦”,在诗上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温庭筠简介温庭筠原名为岐,字飞卿,庭筠是他的艺名,另外也有别名温庭云、温八叉,出生年不确定,经人推断大概为公元801年或公元812年在太原祁县出生的。
温庭筠的先祖是唐初曾经当过宰相的温彦博,也算是名门之后了,不过传到他这里时,温家已经没落了。
从小就才思敏捷的他,学习也很勤奋,通晓音律,会吹笛子和弹琴,特别擅长写诗词。
温庭筠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律诗,相传他每一次的考试,把交叉的双手分开后就写成律诗了,而且押的都是官韵,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温八叉。
温庭筠虽是个有才之人,但几次科考都落榜。
公元839年,年近四十的温庭筠第一次参加科举,由于被牵连进了与太子李永有关的政斗,落榜了,只好以副榜贡生的身份在国子监学习。
此后,温庭筠因病在鄠郊休息了两年,没有参加乡试,可能也是为了避祸。
期间,他去见了从小就认识的朋友李绅。
公元855年,温庭筠再次参加科考,因为帮其他考生答题,还大闹考场,结果可想而知,上榜肯定没指望。
此后,温庭筠在唐宣宗面前展现了他的才学,得到赏识,但是得罪了宰相令狐绹,勉强当了一个小小的隋县尉,后来做了巡官。
公元865年,温庭筠国子助教,一年后升为国子监试,因为独特的考评方式招来权贵的不满,降职为方城尉,不久就去世了。
温庭筠的诗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温庭筠有很多的著名诗篇,例如《商山早行》、《望江南》、《更漏子》、《南歌子词二首/添声杨柳枝辞》以及《题卢处士山居/ 处士卢岵山居》等等,都是受到后人追捧的著名诗词。
下面来赏析下经典几首温庭筠的诗。
《商山早行》这是温庭筠的诗的其中一首,这首诗描绘的是温庭筠在远赴商山任职的途中,欣赏到了早晨山林间的风景。
全诗译文是:“在早晨起床,马车上的铃铎已经开始震动;经过了一路远行,我这个游子开始思念故乡。
唐宋词十七讲摘抄笔记

唐宋词十七讲摘抄笔记
以下是《唐宋词十七讲》的摘抄笔记:
1.温庭筠的词有很美的意境,但他的词有一份华丽感,缺少一点深度。
2.李煜的词情感真挚,有一种不加矫饰、直抒胸臆的自然美感。
3.韦端己的词注重表现女性的柔美和情感,他的词语言优美、细腻,富有音乐性。
4.冯延巳的词有一种高远、清雅的意境,他的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5.晏殊的词有一种闲适、优雅的美感,他的词语言平实、意境深远。
6.柳永的词善于运用俚语、俗语,他的词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7.苏轼的词豪放不羁,他的词语言自由、奔放,富有创意。
8.秦观的词情感真挚、深沉,他的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性。
9.周邦彦的词工于音律、词藻,他的词语言华丽、典雅,富有艺术性。
10.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她的词语言优美、含蓄,富有女性美。
11.辛弃疾的词雄浑豪放,他的词语言激昂、奔放,富有激情。
12.姜夔的词清雅脱俗,他的词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现代感。
13.吴文英的词幽深迷离,他的词语言繁复、晦涩,富有神秘感。
14.蒋捷的词清新明快,他的词语言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15.张炎的词深邃悠远,他的词语言古朴、典雅,富有文化底蕴。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出生于1924 ,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
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
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
”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
《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
”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
《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
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作者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
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
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
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
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
“笙歌散后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王国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柳永:“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
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
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1-2]•人物关系••本名温庭筠别称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字号字飞卿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出生时间约812(或说801、824)年去世时间约866(或说870、882)年主要作品《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苏武庙》《菩萨蛮》等主要成就诗词创作目录1 人物生平▪年幼失怙▪才高累身▪流落而终2 主要成就▪诗词创作▪其他成就3 个人作品4 轶事典故▪科场救人▪悔读南华▪拒爱才女5 历史评价6 亲属成员7 史料记载8 各种争议▪生卒时间▪贬谪事由9 后世研究▪生平考证▪作品研究人物生平编辑年幼失怙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温庭筠词全面解析

温庭筠词全面解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温庭筠词全面解析温庭筠词全面解析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词人,初期词风的开拓者和文人词的开山鼻祖,他一生创作了近七十首词。
温庭筠知识点

温庭筠知识点温庭筠(公元812年-公元859年),字葆真,唐朝官员、文学家。
温庭筠的诗文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花间派”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以婉约细腻、含蓄深情为特点,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将逐步介绍温庭筠的背景、生平和主要作品。
1.背景介绍:温庭筠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庭环境对他的文学才华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祖父温纯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文学宗教”。
温庭筠的父亲温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温庭筠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文学作品,培养了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2.生平经历:温庭筠少年时曾在家乡担任地方官员,在这期间他对民风民俗有了深入的了解。
后来他考入了进士,进入了朝廷做官。
在朝廷任职期间,温庭筠以清廉的作风和才华横溢的才能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重用。
然而,由于当时朝政腐败,温庭筠对官场生活感到失望,最终选择辞官返回故乡。
3.主要作品:温庭筠的作品以诗歌为主,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望海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海边的一番感叹,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索。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意境,深深打动了后世的读者。
此外,温庭筠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描写爱情的诗歌,如《青玉案·元夕》。
这首诗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了一对情侣在元宵佳节相对分离的情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这些描写爱情的诗歌体现了温庭筠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总结:温庭筠作为唐代文学家和官员,他的作品以婉约细腻、含蓄深情为特点,流传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分析他的背景、生平和主要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他的文学造诣。
温庭筠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简介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封建时代,一个读书人即便有最好的文才,也得不到重用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
下面是诗人温庭筠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诗人简介】温庭筠(约812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监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诗人故事】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
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
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
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
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
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
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
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
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
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
浅析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唐代温庭筠可称为“才子词人”,他因出身没落贵族,为人放荡不羁,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终生困顿。
尽管仕途不顺,却与当时“新进少年”即初出仕的年轻文人和歌伎打得火热,过着“偎红依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虽然政治上失去了进取的机会,但却获得了探索生活奥秘的机会。
温庭筠便是用词专力描写女性的第一人。
他为我们展示了一群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她们美丽纯真,温柔善良,对爱情坚定执着,处处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笔者试从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解读温词中的女性形象,描述她们绚丽多彩的外姿,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寄窥见唐宋两个时代女性朦胧而真实的面貌之一斑。
一、外表美和内心美的高度统一花间词虽是男子作闺音,但却是代女子而言,是女性化的文学。
温词的特色正在于把女性的外貌特征直接诉诸感觉、听觉和嗅觉,使我们体会它的色、香、味。
故而历来词评家评花间词风格,总以“温派浓艳,韦派清丽”①定论。
词中多次写女子所处的香的环境和饰物:“水晶廉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菩萨蛮·其二》)、“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其十一》)、“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更漏子·其六》),此外“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别离”(《菩萨蛮·其五》)更是“真香生色”②;“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其一》)写女子的浓装;“柳丝袅娜春无力”(《菩萨蛮·其六》)、“舞衣无力风敛”(《归国遥·其二》)写女子的柔弱。
这些脂粉香气、艳妆丽饰、娇姿眉容、病体弱质的女子的外部特征,在温词中被发挥到了极致,而在这错金镂彩的外部特征下掩盖的却是柔婉灵秀、细致乖巧的内部特质,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给人一种距离的美感。
这些如明月花枝一般静美的女子俨然是真善美的化身,才子词人的精神寄托。
温词对女子外美的铺张繁复的描写,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美丽女子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语文教学: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
一般来说,我自己对于讲课本来就是没有准备讲稿的习惯。
这倒还不只是因为我的疏懒的习性,而且也因为我原来抱有一种成见,以为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才更能体现诗词中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而如果先写下来再去讲,我以为未免要死于句下了。
她平生喜欢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出生于1924,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
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
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
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
《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
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
《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
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
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
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
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
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
笙歌散后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王国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柳永: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推崇他用生命写诗,用内心的意志理念流露,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沙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苏辛不同之处,辛是英雄豪杰之气,苏是逸怀浩气之怀,是旷达的襟怀。
苏: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秦少游,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轻柔叙写,无一重字。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的词给人的是一种感官印象。
先看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这个形象,在花间集的时代有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可以指山眉,说女子眉毛的形状象山。
在这首词里面,它指的是不是眉呢?我以为不是的。
词中说小山重叠,眉毛可以象小山,但如何重叠呢?还有,词中第三句有懒起画蛾眉,又提到蛾眉。
就文学的感动的情意上说来,这种重复显得凌乱,不能造成一种感发的效果。
小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指山枕。
五代时山是可以形容枕的。
顾?写的两首甘州子里,就有山枕上,私语口脂香和山枕上,几点泪痕新的句子。
但我以为,温词中的小山,不指山枕。
因为他说小山重叠,现在软的枕头可以两个重叠,山枕是无法重叠的。
剩下的一个可能,是山屏。
小山的形状,指的是屏风,是折叠的屏风,有点像山的形状。
有人以为这说法不对。
说下边将鬓云欲度香腮雪,是女子鬓边如云的头发要从脸上遮掩过去的样子。
屏风离得老远,女子在床上,两者不能衔接。
可是,我们不能用现在的屏风来理解古人的词。
古人所说的山屏或屏山,就是在床头的。
我们可以用温庭筠自己的词来证明。
他在一首菩萨蛮中写有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把屏山和睡脸结合在一起来写。
我们上面讲的鬓云欲度香腮雪,指的是睡脸,小山指的正是屏山。
小山重叠金明灭,金明灭是什么呢?他所写的应该是早晨,阳光从门窗的空隙照射进来,照在这个女子枕畔的屏山上,而屏山上是有一种金碧螺钿的美丽装饰的。
所以当日光照在上面,就显出金光闪烁的样子。
有了光线人就容易惊醒。
鬓云欲度香腮雪,晚上卸了妆,头发是披散的。
鬓云欲度,度是度过的意思。
当她在枕上一头,那鬓云就欲度---流动过来,要掩过去没有掩过去的样子。
腮就是指面颊,以香腮雪说明她的腮上有脂粉,是香的,皮肤是白的。
他把云放在前边,把雪放在后边,说香腮的雪白,鬓发的乌云,这是温飞卿的特色。
到后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就跟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了。
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其中的蛾眉是指一种才德志意的美好。
李商隐写的无题: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是代表一个有才学,有志意,有理想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志意的珍重爱惜。
可是温庭筠说的不只是画蛾眉,他说的是懒起画蛾眉,这懒起有道理吗?欣赏诗词不能从表面上来看,我们读诗词要超出外表所说的情事,看出一种精神上的本质才行。
你要从屈原的爱美要好,看出一种在精神品质上爱美要好的心情。
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培养读者一种爱美要好的感情。
下半首说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这女子戴上花是前后镜都照一照,从每一个角度看这花的位置是不是适合,是不是美好。
华严经上曾经说过,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之间的关系,你不要以为你一个人是渺小的,是微弱的。
每一个人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在众生界中,产生了或大或小的不同的连锁反应。
众镜相照,就会重重现影,就成其无尽复无尽了。
所以照花要前后镜,就看到花面交相映。
花是美丽的,人也是美丽的。
女子从起床梳妆到梳妆的完成,最后自己的这种衡量,写的是一个美好的完成的高峰。
交相二字表现了一种重重无尽,精力饱满的样子。
而且这种修容自饰的精神,也与屈原离骚之以衣饰之美为喻托的传统有相合之处,这正是张惠言说照花四句是离骚初服之意的缘故。
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帖字通贴字。
帖字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熨贴的意思。
襦是短袄,罗是材料的质地,绣是罗上花纹。
另外一个可能是贴绣的意思。
贴绣和补花差不多,剪一块材料补贴上去,然后在剪贴的花样周围,把它用针线缝起来,缝绣上去。
帖绣的是一对一对的金色鹧鸪鸟。
中国常常用鱼鸟---比目鱼,鸳鸯鸟,代表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代表一个人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对象和归宿。
而这一首词,是写一个孤独的女子没有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
所以最后一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是一个反衬,是点醒她所追求的,正是一个双双对对的理想,衣服上双双对对的鹧鸪,正是对她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反衬。
用西方的话来说,是irony,是一个反讽。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词的美,不仅是感官的形象,还有声音的美。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把中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得最精致最美好的。
枕,锦,都是上声的字,都是曲折而向上扬起的声音,有一种飘扬悠远的感觉,这都在词的声调中表现出来了。
烟,天,两个非常轻快的韵,显得轻倩而空灵。
还有个特色,就是前后用跳接的承接。
前面是在有水精帘,颇黎枕,而且还有鸳鸯锦的卧房,还有做梦,忽然间就到了江上柳如烟。
这就是跳接。
下半首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都是齿头的声音,不用说出来人胜的形状是参差错落,而是在读的声音之中,就表现出来了。
颇黎枕和水精帘两个形象是互相映衬的。
都是玲珑的,都是晶莹的,都是皎洁的,都是寒冷的。
在这样的境界中,该是什么样的人物?古人写美女的时候,往往先不说这个美女本身形象怎么美,而先写这个美女的环境的背景是怎么样美。
如同李商隐的诗: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她屋里焚香,屋里是暖的而且有香炉的香气,被褥上也有薰香,在这种温暖有香气的感官刺激之下,所引起的梦境那种香甜美好,是可以想见的。
江上柳如烟写的是江边早春的景色。
早春二月杨柳刚刚发芽,那个嫩绿的颜色,草色遥看近却无。
柳色有时也遥看近却无,像一片烟霭的笼罩。
在这样的情景之中,雁飞残月天,春天了,鸿雁开始北飞了,天上有雁飞过时,一轮残月西斜了。
俞平伯先生诗词偶得中说:帘内之清穠如斯,江上之芊绵如彼。
千载以下,无论识与不识,解与不解,都知是好言语矣。
正如电影讲究蒙太奇的手法,把两个镜头一重叠,马上一个新的意义新的境界就出现了。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藕丝,指的是一种很纤细的丝织品,一种衣料,藕丝上染的是秋色,我以为是黄绿之间的一种颜色。
藕丝是材料,秋色是颜色。
这又是温庭筠的特色了。
他告诉你那是藕丝裙了吗?没有。
他告诉你那是藕丝裳了吗?也没有。
它只是一个直接诉之于感官的叙述。
人胜是什么呢?《荆楚岁时记》记载:人日剪采为幡胜。
就是女子在人日剪了五彩的花样插戴在头上。
后边说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这两句是温庭筠常常被人讥讽,说他不通的句子。
香红是花朵。
红是花之颜色,香是花之气味。
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句子。
你可以把花插在头发中间,双鬓被花朵隔开了。
另一可能,是把花插在两边,花被头发隔开了,两边都是鲜红的花朵。
总而言之,是花面交相映的感觉。
而下句玉钗头上风,就是这风字,使整个形象活动起来了。
玉钗头上有风丝的撩动,幡活起来了,花也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