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IPSG.6)
跌倒坠床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措施1. 入院评估(1)新入院患者,护士应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体质虚弱等,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对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床头悬挂安全警示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防范。
2. 安全教育(1)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告知患者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2)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昏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动作缓慢或由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
3. 环境安全(1)病室、走廊和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
(2)后勤保洁员拖地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3)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光线充足。
4. 护理措施(1)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并做好交接班。
(2)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特殊药物者(如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3)给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测量体重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离开。
三、处理流程1. 护士发现患者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和护士长。
2. 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应指导护士做好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如正确使用防护床栏、留陪护人员陪伴、使用约束带等。
3. 病区护士长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4. 病区护士长应定期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事件报告与处理1. 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2. 医生根据病人跌倒或坠床受伤的部位进行初步伤情判定,按照影响生命安全的顺序处理救治病人,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
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患者跌倒坠床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受伤,甚至致命。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该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的目的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并及时有效地处理跌倒坠床事件,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二、制度的内容1. 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起风险评估的制度,对每位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其跌倒坠床的风险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使用防滑地板、安装护栏等措施,严密关注患者的行动情况,确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3.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通过巡视、记录等方式,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4. 事件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跌倒坠床事件处理制度。
当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时,应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并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实施过程1. 制定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制度应包括风险评估表、预防措施清单、事件处理流程等内容,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2. 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相关医护人员开展跌倒坠床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跌倒坠床的危害性、预防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事件处理的流程等,确保医护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定期检查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检查和评估。
通过抽查和现场观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完善。
医院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医院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一、跌倒管理制度(一)所有住院患者均按《Stratify跌倒危险评估表》进行评分。
(二)评分>3分者,为跌倒高危人群:1、床头挂防跌倒提示牌,并告诉患者和陪护者目的及注意事项,遵医嘱落实24小时陪护。
2、保持卫生间和病区地面干燥,防止滑倒;告知患者穿防滑鞋(禁穿一次性拖鞋)、正确使用助行器等。
3、每班密切观察有无跌倒隐患并认真交接。
每周一、周四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跌倒评分。
4、填写《跌倒高危病人报告表》,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情况,并签署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
5、病区护士长核实后,24h小时内网报大科护士长和护理部干事,便于跟踪管理。
(三)评分为1-2分者:床头挂防跌倒提示牌,告知患者或陪护者目的、注意事项,并签署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每班加强监控。
(四)患者转科时,将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随病历一起交接。
(五)患者出院当天完善相关记录。
(六)若患者发生跌倒,进行相应的处理及上报。
1、填写《跌倒病人报告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主任、大科护士长、干事。
2、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
二、坠床管理制度1、住院患者有坠床危险因素者,均按《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
评分在12-11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0~9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8分者提示重度危险。
2、评分在10~9分者,要求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评分结果,并釆取防范措施。
如,挂防坠床标识、告知患者及家属要求有专人陪护、签署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指导上下床方法及床上活动注意事项等。
3、评分在8分及以下,要求填写《坠床高危病人报告表》,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情况,并签署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
4、病区护士长核实后,24h小时内网报大科护士长和护理部干事,便于跟踪管理。
5、每班密切观察有无坠床隐患并认真交接。
每周一、周四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坠床评分。
.6、当患者转科时,患者转科时,将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随病历一起交接。
患者坠床、跌倒管理制度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护理部管理资料2013年9月
患者坠床、跌倒管理制度
1、责任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纪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
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措施,并列入交班内容。
必要时留家人陪护。
3、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洗手间应有注意防滑的警示标志。
4、当班护士发现患者不慎坠床、跌倒,立即赶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5、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判断,测量BP、P、R、意识及判断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
6、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包括检查和治疗。
7、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
若无家属在场,应设法立即通知患者家属。
8、记录事件经过及病人情况,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详细完整版)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一、管理责任1.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掌握防跌倒、坠床等技能。
2.安排专人负责跌倒、坠床预防,并建立台账和报告制度。
3.落实责任到人,明确各级责任和管理权限。
二、评估和风险识别1.对每个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2.定期检查住院环境,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整改。
3.建立安全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三、安全设施和装备1.设有安全护栏、防滑地毯、调节床垫、插电保护等安全设施,确保患者安全。
2.配备坠床预防产品,如护床网、护头垫等,及时防止患者坠床。
3.安装室内监控摄像头,监测患者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床位管理和护理1.合理安排患者床位,避免拥挤,确保行动方便。
2.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和清洁卫生,保持床品干净、整洁,减少感染风险。
3.针对高风险患者,加强监护和关注,做好跌倒、坠床预防工作。
五、员工素质和技能1.招聘具有相关护理、医学等专业背景的员工,具备跌倒、坠床等防范知识和技能。
2.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跌倒、坠床等应急处理能力。
3.强化员工责任心和服务精神,充分关注患者需求,主动发现和解决潜在危险。
六、信息化管理1.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患者跌倒、坠床和防护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将监控视频、患者病历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为防跌倒、坠床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远程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反馈患者动态,实现24小时安全巡视。
以上是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的详细完整版。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评估风险,加强安全设施和装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避免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住院患者。
三、职责1. 护士长负责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本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护士负责执行本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采取防范措施,记录相关情况。
3. 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开具相关医嘱,指导患者用药。
4. 后勤部门负责维护病区设施,确保病区环境安全。
四、管理制度1. 入院评估(1)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
(2)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有慢性病史、服用特殊药物(如降压药、镇静剂等)、近期有跌倒史、视力不佳的患者,应视为跌倒、坠床的高危人群。
2. 安全教育(1)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告知他们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2)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病区设施,如呼叫器、床栏等。
3. 防范措施(1)对于高危患者,护士应加强巡视,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床栏。
(2)护士应确保病区地面干燥,避免积水。
如遇地面潮湿,应及时放置警示牌。
(3)护士应定期检查病区设施,如床栏、扶手等,确保其安全可靠。
(4)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穿着防滑鞋,避免穿着易滑的鞋子。
4. 记录与报告(1)护士应对患者跌倒、坠床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患者状况等。
(2)护士应在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后,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并按照医院规定进行报告。
五、培训与考核1. 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护士进行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服务质量。
2. 护士长应对护士执行本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确保护士能够熟练掌握防范措施。
六、持续改进医院应不断收集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信息,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降低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
通过实施本管理制度,我们希望能够在医院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IPSG.6)

1.目的: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醒医院员工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2.适用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定义:跌倒是指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权利与责任:4.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报。
4.2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预防措施。
4.3保洁员工: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处理解决。
4.4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制定相关统一护理措施。
5.标准:5.1门、急诊成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5.1.1各首诊护士、医生负责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就诊患者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2门、急诊儿童跌倒风险评估5.2.1根据《门、急诊儿童防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2.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并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14岁)使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儿童(≤14岁)使用HDFS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新生儿(28天以内)均为高风险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2M orse评分≥45分或HDFS评分≥12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床”标识,在腕带上粘贴警示标识,并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3所有高危患者需签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5.4 评估的时机5.4.1门诊患者评估时机:门诊首诊护士、医生在患者就诊前进行评估。
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1.目的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2.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3.定义跌倒: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权责4.1门急诊医护人员:就诊时做好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患者及家属防跌倒宣教。
对高危者在左胸前贴好小心跌倒警示标识。
IPSG.6.1 ME 2 4.2病区医护人员:做好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再评估及防跌倒宣教。
在腕带、床头卡上贴好小心跌倒警示标识。
4.3患者家属:配合落实跌倒防范措施。
4.4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患者活动场所有防跌倒设施及警示标识;督查、监管后勤、保洁人员相关工作职责落实情况。
IPSG.6.1 ME 34.5保洁人员:保持患者活动场所地面干燥,通道无障碍物。
4.6质控科:对患者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
5.内容5.1跌倒的风险评估:本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住院成人、儿童均需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IPSG.6 &.6.1 ME1)。
5.1.1门诊、急诊患者的风险评估:■门诊、急诊患者由预检护士或医生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勾选1个及以上项目表示为高危跌倒患者。
评估结果由评估人员在门、急诊病历中记录。
■患者主诉头晕、眩晕;使用轮椅、平车、拐杖、手杖、助行器或扶墙行走、步态不稳、新生儿、年龄<6岁儿童、≥65岁患者;24小时内使用药物如:镇静安眠、利尿剂、降压药、麻醉止痛剂、泻剂、散瞳剂中任何一种药物均为跌倒高风险人群。
如为跌倒高风险人群,在左胸前贴“小心跌倒”标识,并及时给予预防跌倒健康宣教。
(IPSG.6.1 ME1、ME2)5.1.2住院成人患者的风险评估:住院患者根据《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分为高度风险,25-44分为中度风险,<25分为低度风险。
IPSG.6 ME 1■对新入院、转科患者均进行风险评估,6小时内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醒医院员工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2.适用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定义:跌倒是指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权利与责任:
4.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报。
4.2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预防措施。
4.3保洁员工: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处理解决。
4.4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制定相关统一护理措施。
5.标准:
5.1门、急诊成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1.1各首诊护士、医生负责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对每
一位就诊患者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采
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2门、急诊儿童跌倒风险评估
5.2.1根据《门、急诊儿童防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
高危跌倒患者。
5.2.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
并采
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
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14岁)使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儿童(≤
14岁)使用HDFS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新生儿(28天以内)均为高风险患
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2Morse评分≥45分或HDFS评分≥12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
床”标识,在腕带上粘贴警示标识,并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3所有高危患者需签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5.4 评估的时机
5.4.1门诊患者评估时机:门诊首诊护士、医生在患者就诊前进行评估。
5.4.2住院患者评估时机
5.4.2.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立即评估,并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记录。
5.4.2.2再次评估: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
估。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再次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
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跌倒
风险因子发生改变时每天评估一次。
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
日期、时间并签名。
5.5跌倒的预防
5.5.1门诊患者预防措施
5.5.1.1家属全程陪同(必要时在外等候)
5.5.1.2意识障碍者,必要时给予保护。
5.5.1.3头晕、头痛时避免活动,在候诊时多休息,做好提前看诊安排,行走时必须他
人搀
扶。
5.5.1.4正确使用辅助器并做好安全防护。
5.5.1.5保持地面干燥勿在潮湿地面行走,勿赤脚。
5.5.1.6保持候诊区光线充足(癫痫发作除外)。
5.5.1.7清除区域多余障碍物、保持通道无障碍畅通,各种标示明显。
5.5.1.8使用特殊药物时,告知病人及家属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5.5.2住院患者预防措施
5.5.2.1全面的环境安全
5.5.2.1.1全院工作人员对有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应予特别关注,发现引起患者跌
倒、
坠床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时,应及时通知后勤保障部处理。
5.5.2.1.2保持医疗区域、公共区域光线充足,地面干净不潮湿,通道无障碍物;公
共
卫生间地面粘贴“小心地滑”标识,以提醒患者。
5.5.2.1.3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小心地滑”警示标识。
5.5.2.1.4护士保障床轮刹车固定,正确使用轮椅、便椅,确保患者安全;患者休息
时
将床栏拉起,床的一侧要保留足够的空间,告知起床三慢的注意事项。
5.5.2.1.5卫生间设应急呼叫铃,以备患者在卫生间内发生意外时应急使用。
5.5.2.1.6病房呼叫铃放于住院患者易取位置,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5.5.2.1.7特殊单元(手术室、急诊患者等),应遵照以上内容执行。
5.5.2.2 患者服装上的注意事项
5.5.2.2.1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和衣裤。
5.5.2.2.2选择防滑底的鞋。
5.5.2.2.3选择适当的病员服,防止踩到裤脚而摔倒。
5.5.2.3 有效安全地使用工具及康复器械
5.5.2.3.1使用床栏、扶手等辅助设施。
5.5.2.3.2卧床时加用护栏,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5.5.2.3.3对于能够独立行走的患者,要把辅助行走的工具放在患者能伸手够到的地
方,如果患者经常使用眼镜和助听器,在行走时也要戴上。
5.5.2.3.4使用平车、轮椅时,在移动患者时不要忘记刹车。
坐轮椅时,要关上轮椅
闸,
将脚踏板打开,使脚踩在踏板上。
尽量调整坐姿,以保证坐得安稳,起立时
轮椅的脚踏板必须立起。
过斜坡时要倒推轮椅,必要时保护带固定。
以保障
患者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5.5.2.4特殊人群及特殊单元的注意事项
5.5.2.4.1对使用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时,医生护士对患者及家属需进行告知和宣
教。
5.5.2.4.2对头晕、晕眩、体能虚弱、步态不稳患者做好陪同人员的宣教,确保其安
全,
必要时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协助,住院患者确保其卧床休息。
5.5.2.4.3妊娠妇女、儿童患者,做好陪同人员的宣教,确保其安全。
5.5.2.4.4躁动不安者专人陪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坠床的发生。
5.5.2.4.5患者通过救护车送到其他医院,或进行放射、检查时,注意搬运途中及转
交
接过程的患者的安全。
在狭窄的检查台上检查或翻身活动时,注意做好保护,
防止坠床跌倒的发生。
5.5.2.4.6对于手术,意识不清醒的患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好保护措
施。
5.6跌倒患者的处理
5.6.1门、急诊患者发生跌倒,应立即通知就近医护人员,由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神志、瞳
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根据病情送诊间或急诊妥善安置。
5.6.2住院患者及手术患者发生跌倒,护士立即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
况并
妥善安置;紧急情况立即予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体位等;及时通知主管医师,
汇报跌倒经过及受伤情况,确认有效医嘱并及时执行,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病情变化。
夜间通知值班医师。
5.6.3将患者的跌倒经过、受伤部位及伴随症状与体征、相应处理等情况,准确、及时地记
录;
门、急诊患者记录在门急诊病历上,急诊留观、住院患者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5.6.4评估与分析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加强防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与安
慰,
避免医患冲突。
5.7事件上报
5.7.1门诊患者发生跌倒上报:员工发现跌倒,发现人员负责上报;患者家属发现跌倒,白
天(8:
00-17:30)通知门诊导诊台护士,夜班时间(17:30-次日8:00)通知急诊科,由导诊
台护士或急诊科工作人员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在24小时内上报。
5.7.2住院患者、急诊患者发生跌倒,需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跌倒情况,记录事件经过,全
科
人员讨论分析此事件的原因,由发现跌倒人员在24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
报护理部。
5.8 跌倒预防措施的监控和管理
5.8.1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定时检查病区安全隐患、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和高危跌倒患
者
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5.8.2住院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及病历挂“防跌倒”标识,手腕带贴防跌倒标识;对患
者
及家属做好预防跌倒的宣教,责任护士每日进行评估。
5.8.3由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定期分析并反馈。
5.9跌倒伤害程度分级
5.9.1无伤害。
5.9.2轻度:不需要或稍微治疗与观察,如:擦伤、挫伤、不需缝合的皮肤小裂伤等。
5.9.3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医疗或护理的处置或观察,如:扭伤、大或深
的
撕裂伤、小挫伤、烫伤,手指短骨骨折不经特殊处理、愈合不影响功能者等。
5.9.4重度: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转院治疗,如:躯干及肢体长骨骨折、意识丧失、精神
或
躯体状态改变等。
6.流程:
6.1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流程(附件一)
6.2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理流程(附件二)
6.3门诊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附件三)
7.相关文件:
7.1 《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8.使用表单:
8.1《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表》A-1030000-0001-001/1
8.2 《高危跌倒申报及监控表》A-1030000-0001-002/1
8.3 《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A-1030000-0001-005/1
附件一: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流程
附件二: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附件三:门诊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